本發明涉及養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桑葉掛架。
背景技術:
養蠶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文明的一項重要技藝,發展至今仍以人工養殖為主。養蠶的幾個關鍵環節:眠除、提青、催青與收蟻,其中收蟻即收蠶,這是最不需要技術含量的幾個工作之一。但其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收蠶工作繁重、工作效率低,目前仍靠人工挑除或篩除殘葉來實現桑蠶分離,分離過程中還容易導致蠶蟲意外致死。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桑葉掛架,該掛架實現了桑蠶的快速分離,極大地提高了收蠶的工作效率。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具體實現:
一種桑葉掛架,包括多個等間距布設的金屬絲及連接桿,所述多個金屬絲為方形封閉環,所述連接桿呈十字交叉型并連接于多個金屬絲上,連接桿的十字交叉點與多個金屬絲的環心相對應,在每個金屬絲上均勻分布有多個桑針,桑針長度為12mm。
進一步的,所述金屬絲及連接桿均為鐵質,金屬絲與連接桿焊接固定。
本發明一種桑葉掛架,通過將桑葉集中掛放、同時挑除,實現了桑蠶的快速分離,極大地提高了收蠶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根據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桑葉掛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仰視圖;
圖3是本發明使用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連接桿;2-桑針;3-金屬絲;4-桑葉;5-養蠶篩。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桑葉掛架,包括三個等間距布設的金屬絲3及連接桿1,三個金屬絲3為方形封閉環,連接桿1呈十字交叉型并連接于三個金屬絲上,具體采用焊接固定方式,連接桿1的十字交叉點與三個金屬絲3的環心相對應,在每個金屬絲3上均勻分布有多個桑針2,桑針2長度為12mm。
本發明一種桑葉掛架,在使用時,如圖3所示,將準備好的桑葉4掛在桑針2上,直至將金屬絲3上的桑針2掛滿,然后整體放入養蠶篩5,供蠶蟲食用。待桑葉4即將吃完時,將掛架整體取出,摘掉所有殘葉,極大地提高了桑蠶分離效率。
金屬絲3及連接桿1均為鐵質,成本低廉,且能夠提高使用壽命。
本發明一種桑葉掛架,通過將桑葉集中掛放、同時挑除,實現了桑蠶的快速分離,極大地提高了收蠶的工作效率。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調節,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