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滴溉圈。
背景技術:
滴溉是迄今為止農田灌溉最節水的灌溉技術之一 ,也是我國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必然選擇。在滴溉條件下,灌溉水濕潤部分土壤表面,可有效減少土壤水分的無效蒸發,同時,由于滴灌僅濕潤作物根部附近土壤,其他區域土壤水分含量較低,因此,可防止雜草的生長,滴灌系統不產生地面徑流,且易掌握精確的施水深度,非常省水。環境濕度低滴灌灌水后,土壤根系通透條件良好,通過注入水中的肥料,可以提供足夠的水分和養分,使土壤水分處于能滿足作物要求的穩定和較低吸力狀態,灌水區域地面蒸發量也小,這樣可以有效控制保護地內的濕度,使保護地中作物的病蟲害的發生頻率大大降低,也降低了農藥的施用量。所以滴溉得到廣泛應用。但是,由于滴頭的流道較小,滴頭易于堵塞;且滴灌灌水量相對較小,容易造成鹽分積累,且現有的滴溉管道對作物根部的灌溉不均勻,易造成作物的生長產生傾斜,影響作物的觀賞價值。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巧妙,可對作物根部灌溉更均勻,有效降低滴頭堵塞的滴溉圈。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滴溉圈,滴溉圈包括滴溉管道和滴頭殼體,滴溉管道為圓圈狀,滴溉管道上連接有連接總管,滴溉管道上設有數個連接分管,滴頭殼體上部為空心圓臺結構,其下部為空心圓柱體,滴頭殼體上方連接有連接端,連接端與連接分管相連,且連接端與連接分管通過卡箍固定,滴頭殼體的內部設有橡膠層,滴頭殼體的內部橡膠層下方設有擋網,擋網位于滴頭殼體底部,橡膠層的中間設有出水點,滴頭殼體的底部設有至少3個固定板,固定板上部為斜面板,其下部為水平面板。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連接分管均勻分布于滴溉管道上。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連接端外表面設有螺紋。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滴溉管道為軟管或硬管,連接分管為軟管或硬管,連接總管為連接總管。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巧妙,通過連接總管與水管相連接,水流進入滴溉管道,利用水壓,水從出水點滴出進行滴溉,滴溉管道為圓圈狀,圍繞作物四周,可使得作物根部的灌溉更均勻,且作物的四周均進行滴灌,從而減少鹽分的堆積;滴溉管道為軟管或硬管,可配合不同作物的灌溉需求;連接端外表面設有螺紋,且配有相匹配的卡箍,使得連接端與連接分管的連接更穩固,減少漏水的發生率;設有擋網,且擋網與橡膠層存在一定距離,避免出水點被堵上;設有上部為斜面板下部為水平面板的固定板,既能對整體進行固定,也可將擋網與泥土隔開一定距離,有效避免泥土進入擋網導致出水點被堵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橡膠層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滴溉管道、2-連接總管、3-連接分管、4-卡箍、5-連接端、6-滴頭殼體、7-橡膠層、8-固定板、9-擋網、10-出水點。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定。
如圖1-圖3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滴溉圈的一種實施方式,滴溉圈包括滴溉管道1和滴頭殼體6,滴溉管道1為圓圈狀,滴溉管道1上連接有連接總管2,滴溉管道1上設有數個連接分管3,所述滴頭殼體6上部為空心圓臺結構,其下部為空心圓柱體,滴頭殼體6上方連接有連接端5,連接端5與連接分管3相連,且連接端5與連接分管3通過卡箍4固定,滴頭殼體6的內部設有橡膠層7,滴頭殼體6的內部橡膠層7下方設有擋網9,擋網9位于滴頭殼體6底部,橡膠層7的中間設有出水點10,滴頭殼體6的底部設有至少3個固定板8,固定板8上部為斜面板,其下部為水平面板,連接分管3均勻分布于滴溉管道1上,連接端5外表面設有螺紋,滴溉管道1為軟管或硬管,連接分管3為軟管或硬管,連接總管2為連接總管2。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巧妙,通過連接總管2與水管相連接,水流進入滴溉管道1,利用水壓,水從出水點10滴出進行滴溉,滴溉管道1為圓圈狀,圍繞作物四周,可使得作物根部的灌溉更均勻,且作物的四周均進行滴灌,從而減少鹽分的堆積;滴溉管道1為軟管或硬管,可配合不同作物的灌溉需求;連接端5外表面設有螺紋,且配有相匹配的卡箍4,使得連接端5與連接分管3的連接更穩固,減少漏水的發生率;設有擋網9,且擋網9與橡膠層7存在一定距離,避免出水點10被堵上;設有上部為斜面板下部為水平面板的固定板8,既能對整體進行固定,也可將擋網9與泥土隔開一定距離,有效避免泥土進入擋網9導致出水點10被堵上。
以上所述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