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坡地灌溉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坡地雨水收集及灌溉系統。
背景技術:
各種原因形成的坡地在環境條件方面有別于一般的地形,在一些干旱地區,由于其坡地的植被稀少,坡地上的水分容易流失,所以坡地的灌溉問題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
現有技術中,公開號為CN201986484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坡地灌溉系統,包括加壓泵和文丘里施肥器;文丘里施肥器的水流入口與供水管道相通連接,文丘里施肥器的肥液入口與供肥液管道相通連接,文丘里施肥器的出口端與灌溉主管相通連接,灌溉主管與多根灌溉支管相通連接;加壓泵設置在供水管道上,加壓泵與文丘里施肥器之間的供水管道上還設置有水分流量計,供肥液管道上設置有肥液流量計。
上述方案在使用時,通過灌溉支管對坡地進行灌溉,對坡地上下方同時進行灌溉;但在使用中發現,灌溉的水存在一定的流失,這些水隨著重力作用都流向坡地下方,導致了坡地下方灌溉的水量增大,而植被的吸收能力有限,就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坡地雨水收集及灌溉系統,其在灌溉時不易造成水的浪費。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坡地雨水收集及灌溉系統,包括灌溉支管,所述灌溉支管鋪設在坡地上,灌溉支管上設有若干個灑水器,位于坡地上方的灑水器的噴頭孔徑大于坡地下方灑水器的噴頭孔徑;所述坡地低處設有蓄水池;還包括與灌溉支管連接的供水管道、與供水管道連接的抽水管道,抽水管道與蓄水池連接,供水管道上設有水泵;蓄水池內設有水位控制裝置,水位控制裝置包括設置在蓄水池內壁的液位傳感器、與液位傳感器連接的水位控制器,蓄水池上連接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8)上設有電磁閥,水位控制器控制電磁閥的啟閉。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于坡地低處的蓄水池不僅可以用于收集雨水,同時可以回收多余的灌溉用水;設置的水位控制裝置能夠將蓄水池內的水位控制在合理的位置;當雨水天氣,蓄水池水位較高時,液位傳感器將檢測到的信號反饋給水位控制器,通過水位控制器控制電磁閥開啟,對蓄水池中多余的水進行排放;蓄水池中的水可通過抽水管道經水泵抽至供水管道用于對灌溉支管進行供水;灌溉支管上的灑水器從上方至下方,噴頭的孔徑逐漸減小在于更有效的利用水資源,位于高出的灑水器的噴頭孔徑較大,噴灑的水量較多,在滿足高處植被的灌溉需求的同時,多余的水可從高處向下流動,下方的灑水器的噴頭孔徑相對較小一些,其噴灑的水量與高處流下的水量匯合基本達到對高低處植被充分灌溉的目的,且使得水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更加節能環保。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還包括連接外部水源的補給管道;供水管道上連接有電磁換向閥,電磁換向閥分別連接補給管道和抽水管道,抽水管道的內壁上設有壓力傳感器,還包括與壓力傳感器連接的換向控制器,換向控制器連接于電磁換向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蓄水池內沒有水時,此時仍需要對植被進行灌溉,壓力傳感器檢測到抽水管道內無水流流經,即通過換向控制器將電磁換向閥切換至補給管道,通過外部水源對植被進行灌溉,使用更方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灑水器下方的坡面內埋設有若干濕度傳感器,還包括與濕度傳感器連接的灌溉控制器,灌溉控制器同時連接水泵和換向控制器。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濕度傳感器埋設在坡面內,當檢測到泥土濕度低于設定值時,灌溉控制器控制水泵和換向控制器開啟,從而實現對植被的灌溉,當濕度達到設定值后停止灌溉,實現坡地植被的自動灌溉。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灌溉支管呈S型分布在坡地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 S型分布的灌溉支管可以對植被起到更均勻的灌溉。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灌溉支管設置有多根,灌溉支管沿坡地方向高處至低處平行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平行設置的多根灌溉支管可對坡地進行均勻地鋪設,通過設置在灌溉支管上的灑水器可對坡地植被起到均勻地灌溉。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蓄水池上設有過濾隔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過濾隔板可對水流中一些較大的顆粒雜質進行過濾,減少雜物進入蓄水池的可能性;且過濾隔板設置在蓄水池上方,也能對設置在坡地低處的蓄水池起到保護作用,避免行人跌落入蓄水池中。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坡地上方的灌溉水流大于坡地下方的灌溉水流,在滿足植被灌溉需求的同時,也不易造成水的浪費,更加節能環保;
2、通過灌溉控制器和濕度傳感器,根據檢測坡地的濕度情況可以進行自動灌溉,更加節約人力成本;
3、通過切換裝置,當蓄水池內的水不足以灌溉時,通過電磁換向閥切換至補給管道,可通過外部水源對植被進行灌溉。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中凸顯灌溉支管分布情況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2中凸顯灌溉支管分布情況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灌溉支管;2、供水管道;3、灑水器;4、蓄水池;5、過濾隔板;6、液位傳感器;7、水位控制器;8、排水管道;9、電磁閥;10、水泵;11、濕度傳感器;12、灌溉控制器;13、電磁換向閥;14、抽水管道;15、補給管道;16、壓力傳感器;17、換向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一種坡地雨水收集及灌溉系統,如圖1所示,包括四根鋪設在坡地上的灌溉支管1,灌溉支管1并聯在一根供水管道2上。每根灌溉支管1上均設有三個灑水器3,需注意的是,灑水器3的個數及間隔距離應根據坡面的實際長度進行調節。一根灌溉支管1上的三個灑水器3,其灑水器3噴頭的孔徑大小由安裝位置的高處至低處依次遞減,而使得坡地上方的灑水量大于坡地下方的灑水量。
如圖2所示,坡地低處設有蓄水池4,蓄水池4埋設在低于地表的位置,蓄水池4上放置有一個過濾隔板5,過濾隔板5上設有若干通孔,為了防止過濾隔板5堵塞,使用者需定期對過濾隔板5進行清洗;蓄水池4內壁上設有液位傳感器6,包括一個與液位傳感器6連接的水位控制器7,蓄水池4上設有排水管道8,排水管道8上設有電磁閥9,排水管道8連接下水道等外部排水系統;當蓄水池4內水位高于設定值時,水位控制器7控制電磁閥9開啟進行放水。簡單的,如液位傳感器6可以為水位開關,在蓄水池4上的水位A位置和水位B位置分別安裝水位開關;水位控制器7可以為繼電器,繼電器與水位開關連接,繼電器同時連接電磁閥9,當水位到達高處的水位A位置時,繼電器閉合,使得電磁閥9開啟,對蓄水池4進行排水;水位回復到正常狀態水位B位置時,繼電器斷開,使得電磁閥9關閉,蓄水池4不再排水。
如圖2所示,供水管道2上設有水泵10,每個灑水器3的下方均埋設有濕度傳感器11,濕度傳感器11與灌溉控制器12連接,當檢測到平均濕度低于設定值時,灌溉控制器12控制水泵10開啟,對植被進行灌溉。
如圖2所示,供水管道2與一個電磁換向閥13連接,電磁換向閥13分別連接抽水管道14和補給管道15,抽水管道14連接蓄水池4,補給管道15連接外部水源。該電磁換向閥13為三路二位式,斷電狀態下,電磁換向閥13接通供水管道2和抽水管道14;通電狀態下,電磁換向閥13接通供水管道2和補給管道15。抽水管道14的內壁上設有壓力傳感器16,壓力傳感器16與換向控制器17連接,當抽水管道14內無水時,即對電磁換向閥13通電,切換至補給管道15供水。換向控制器17受灌溉控制器12的控制進行啟閉。
具體使用過程為:
濕度傳感器11持續對坡地上的濕度進行檢測,當平均濕度低于設定值時,灌溉控制器12控制水泵10和換向控制器17開啟;當蓄水池4內有水時,電磁換向閥13不通電,通過蓄水池4內的水對植被進行灌溉;當蓄水池4內無水時,電磁換向閥13通電并切換至補給管道15供水。
灑水器3對植被進行灌溉,坡地上方未被植被吸收的水沿坡地流下,對坡地下方的植被進行水分補充;而坡地下方灑水器3的噴頭孔徑較小,從而減少了灌溉水的浪費。
當坡地上的濕度達到設定值時,灌溉控制器12控制水泵10和換向控制器17關閉。
當雨天時,雨水流入蓄水池4中,液位傳感器6對蓄水池4內的水位進行檢測,當液位高于設定值時,通過水位控制器7控制電磁閥9開啟,對蓄水池4進行排水。
實施例2:其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3所示,灌溉支管1的數量為一根,且灌溉支管1呈S型分布在坡地上,灌溉支管1上設有九個灑水器3。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