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技術涉及竹制簡易捕魚裝置。
背景技術:
收集魚類標本是魚類物種資源調查的重要一個步驟,保持魚類標本的完整性對于標本的鑒定非常重要。之前在河流、小溪的魚類物種資源調查中,通常使用電擊、網捕等方法,電擊法對魚類的損傷較大,而且一般電擊魚類數量較多,超出調查工作的需要,浪費了魚類資源;網捕法一般需要調查人員移動進行,對魚類干擾較大,捕撈效果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小型水域(河流或小溪)開展魚類調查的純竹制簡易捕魚裝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捕魚裝置,所述捕魚裝置包括:引力裝置1和存儲裝置2。
所述引力裝置1為一中空竹筒;
所述存儲裝置2由竹條編織而成,排列成圓錐形,側面用藤條連接固定,所述存儲裝置2的直徑大于所述引力裝置1的直徑,頂端用藤條封口,頂端與所述引力裝置1相連。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純竹制簡易捕魚裝置包括:
引力裝置1,所述引力裝置為一中空竹筒,長度在200CM,直徑約15-20CM,放入水中,可順勢產生吸引力,在其影響下,魚類順水游入引力裝置,并進入存儲裝置。存儲裝置2由竹條編織而成,排列成圓錐形,側面用藤條連接固定,頂端用藤條封口。
所述純竹制簡易捕魚裝置的所有部件主要用竹子組成,使用時僅用石頭擠壓固定即可,不用人工蹲守。定時查看,取下存儲裝置,收獲捕撈的魚類。本裝置對魚類傷害小,而且省人工,收集魚類標本對后續鑒定及開展其他研究活動有促進作用,同時,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特別是實用于溪流等小型水域的魚類調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適于純竹制簡易捕魚裝置,其中,所述存儲裝置垂直高度約 150CM,直徑略大于引力裝置的直徑,頂端用藤條扎口,頂端與引力裝置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結構簡單,持久耐用,取材容易,制作技術簡單;利用中空竹筒對流水的吸引力原理設計,實現魚類調查樣本收集的非損傷操作,為后續鑒定等工作提供完整的標本,而且無需蹲守,省人工,提高野外調查工作效率。
竹制簡易捕魚裝置由引力裝置和存儲裝置組成,通過引力裝置中空對水的引力,使魚順水進入引力裝置,順勢進入鏈接在引力裝置上的存儲裝置。在調查中,僅需將本裝置在水域的合適位置,用石頭擠壓固定即可,而存儲裝置是由竹條編織而成,不容易對魚類造成傷害,在調查收集過程中也不需要專人守候。本裝置比網捕省力,比電擊科學,人性化,裝置結構簡單,用材取材方便,制作技術簡單。
附圖說明
圖1實施例1的純竹制簡易捕魚裝置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引力裝置,2-----存儲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純竹制簡易捕魚裝置,包括引力裝置1和存儲裝置2,所述引力裝置為一中空竹筒。
由中空竹筒在流動的水中產生的水勢引力,利用此種引力,魚類順著水流游入竹筒,并進入所述存儲裝置2。所述存儲裝置2由竹條編織而成,呈圓錐形,頂端用藤條或類似物封扎,底部與引水裝置一端相連。保證魚類從引水裝置一端游入,從另外一端與存儲裝置連接處進入存儲裝置,而存儲裝置底部已封扎,不易游出,確保游入魚類保持在存儲裝置中,存儲裝置也不會對魚類造成傷害,保證了標本的完整性和正常的活動,達到為后續標本的鑒定和相關研究提供活的完整的標本。
引力裝置1通過利用流水的引力,使魚順水游入竹筒,并順勢進入存儲裝置,而存儲裝置由竹條2編織而成,成圓錐形,保證了水的流通性,為捕獲的魚類提供暫時的生存環境,在圓錐形的存儲裝置表面用藤條間隔固定,頂端用藤條或類似物封固,而存儲裝置的另外一端與竹筒的一端緊密結合,防止藤條變形,魚類游出。整個裝置都不影響水的流通性,保證魚類的正常活動,并阻止其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