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甘蔗收割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甘蔗收割機輸送裝置的輸送梳理輪。
背景技術:
傳統人工方式的甘蔗種植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投資回報率極低,種植戶往往一年到頭辛勤勞作后,經濟收入總是低于預期,嚴重傷害了種植戶的利益,進一歩破壞了甘蔗種植產業。為了使得甘蔗種植業興旺發展,提高生產效率和投資回報率,那么,需要在甘蔗種植行業引入機械化、自動化生產設備,從而實現甘蔗種植的規模化生產。其中,甘蔗收割機是最為重要的甘蔗種植領域的機械設備,主要是實現成熟甘蔗的機械化快速收割;甘蔗收割機一般包括分蔗攏蔗裝置、切斷喂入裝置、傳輸裝置、切段去梢裝置,集蔗排廢裝置,其中傳輸裝置是將甘蔗不斷地向后傳送,方便實現甘蔗的切段和去梢等;因此,傳輸裝置不能出現卡斷,或者壓碎甘蔗的情況。
傳統的輸送裝置,一般采用傳送帶和傳輸輪的方式對物體進行傳送,然而甘蔗是具有一定長度和大小的長桿狀物體,使用傳輸帶傳送時候,不能實現自下向上的傳送;或者采用刮板或者帶有掛鉤的刮輪,這些雖然能夠一定程度地實現長桿狀物體的傳送,但刮板或者刮輪都不能對甘蔗實施夾緊和梳理,容易造成卡斷,為了改進甘蔗收割機的傳輸裝置,現有也有一些設計方案,如專利號為201120477061.9名為“甘蔗聯合收割機梳理裝置的調整結構”的中國專利申請中,公開了一種采用三角形齒板的梳理輪,該三角形齒板之間形成了一個V字形夾角,這能夠很好的使得雜亂的甘蔗歸于統一方向傳送,但V字形夾角容易使得甘蔗卡住,相對尖銳的齒尖容易破壞甘蔗,使得甘蔗不利于保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在甘蔗傳送過程中避免出現甘蔗卡住或者被破壞,而且能夠自動整理甘蔗傳送方向,用于甘蔗輸送裝置的輸送梳理輪。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提出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輸送梳理輪,包括梳理軸、圓筒、邊板以及齒板;所述梳理軸貫穿圓筒設置在中心軸線位置;若干齒板安裝在圓筒外圓周表面,所述齒板的齒形為凸弧結構,兩個齒形之間是凹弧結構,整體呈現波紋狀分布;在圓筒兩側設有圓形邊板,邊板緊貼齒板端面安裝在梳理軸上。
所述齒板在圓筒上的安裝位置周向均勻分布;所述齒板數量為4個以上,兩個齒板之間沿中心軸線對稱分布。
齒板在圓筒上安裝方式可以是焊接、螺栓連接或者卡槽連接。
所述齒板的凸弧結構與凹弧結構中,圓弧的大小與甘蔗截面的大小相配合;使得甘蔗在傳送過程中不會卡在兩個齒形之間。
所述齒板上還設置用于安裝輔助裝置的安裝孔,如安裝加強板或者橡膠板等。
在傳輸裝置中,若干組的輸送梳理輪豎直方向并排設置,并且沿著相反方向轉動,兩個輸送梳理輪之間是甘蔗的傳送位置;上下兩個輸送梳理輪的齒板推動甘蔗向前移動,同時由于凸弧結構和凹弧結構的設置,甘蔗會在傳送過程中逐漸被梳理方向,使得傳送有序穩定。
該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輸送梳理輪,通過齒板的齒形為凸弧結構,兩個齒形之間是凹弧結構,整體呈現波紋狀分布;使得甘蔗在傳送過程中不會出現卡住情況,同時還能夠逐步梳理甘蔗在輸送裝置中的移動方向,使得甘蔗收割機的輸送裝置穩定性、連續性大大提高,從而提升了甘蔗收割機的實用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梳理輪三維結構圖;
圖2是梳理輪的主視剖視圖;
圖3是梳理輪的左視圖;
其中,1、梳理軸;2、圓筒;3、邊板;4、齒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輸送梳理輪作進一步詳盡描述:
如圖1、2和3所示,一種輸送梳理輪,包括梳理軸1、圓筒2、邊板3以及齒板4;所述梳理軸1貫穿圓筒2設置在中心軸線位置;若干齒板4安裝在圓筒2外圓周表面,所述齒板4的齒形為凸弧結構,兩個齒形之間是凹弧結構,整體呈現波紋狀分布;在圓筒2兩側設有圓形邊板3,邊板3緊貼齒板4端面安裝在梳理軸1上。
優選地,所述齒板4在圓筒2上的安裝位置周向均勻分布;所述齒板4數量為4個以上,兩個齒板之間沿中心軸線對稱分布。
優選地,齒板4在圓筒2上安裝方式可以是焊接、螺栓連接或者卡槽連接。
優選地,所述齒板4的凸弧結構與凹弧結構中,圓弧的大小與甘蔗截面的大小相配合;使得甘蔗在傳送過程中不會卡在兩個齒形之間。
在傳輸裝置中,若干組的輸送梳理輪豎直方向并排設置,并且沿著相反方向轉動,兩個輸送梳理輪之間是甘蔗的傳送位置;上下兩個輸送梳理輪的齒板推動甘蔗向前移動,同時由于凸弧結構和凹弧結構的設置,甘蔗會在傳送過程中逐漸被梳理方向,使得傳送有序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