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栽苗器,特別涉及一種新型沙漠栽苗器,屬于荒漠化防治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些年,由于人們對地表植被的破壞、森林濫伐、河流污染、人口用水壓力等造成生態系統失調,在加之人類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導致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荒漠化問題日益嚴重,而種植一些耐旱的灌木是治理荒漠化問題的一個重要措施。傳統的治沙造林技術,是用鐵鍬挖坑撥沙,由于沙子流動性大,因此挖坑栽植費工費力,且用這種方法栽植需水量大,不容易滲透到根部,成活率較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沙漠栽苗器,不僅省時省力,而且可有效的利用水資源,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導致的上述缺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沙漠栽苗器,包括底座、推把、腳輪、主管、漏斗、滑塊、坑錐、密封墊、油缸、支架、液壓站、水箱、水泵、電源及控制器;所述推把固定在底座的一端,底座下表面的四個拐角處安裝有腳輪;所述主管的下部貫穿固定在底座的中心處,主管的內壁上設有密封墊,且主管上開設有若干個出水孔;所述滑塊設于主管的中心處,滑塊的底部固定有坑錐,且滑塊可沿著主管的內壁上下移動;所述漏斗固定在主管的頂部,漏斗上部一側開設有進水孔;所述支架一端固定在主管的一側,另一端延伸至漏斗的上部;所述油缸的尾部固定在支架的底部,油缸的端部與滑塊連接;所述液壓站安裝在底座上,且油缸通過油管與液壓站連接;所述水箱安裝在底座上,水泵安裝在水箱的頂部,且水泵通過水管與漏斗上的進水孔連接;所述電源控制器安裝在底座上,電源通過導線與控制器連接,液壓站及水泵通過導線與控制器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坑錐上表面的直徑與主管的外徑一致。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腳輪為可水平360°旋轉的帶鎖式萬向輪。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油管為可彈性變形的軟質膠管。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電源為可充電式蓄電池。
有益效果:與傳統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沙漠栽苗器結構新穎,設計科學合理;以機械取代傳統人工,且自動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水直接灌在苗木根部,節約水資源,同時也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沙漠栽苗器的總體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沙漠栽苗器的局部剖視圖;
其中:1-底座、2-推把、3-腳輪、4-主管、5-漏斗、6-滑塊、7-坑錐、8-密封墊、9-油缸、10-支架、11-液壓站、12-水箱、13-水泵、14-電源、15-控制器、16-出水孔、17-進水孔、18-油管、19-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如圖1-圖2所示,一種新型沙漠栽苗器,包括底座1、推把2、腳輪3、主管4、漏斗5、滑塊6、坑錐7、密封墊8、油缸9、支架10、液壓站11、水箱12、水泵13、電源14及控制器15;所述推把2固定在底座1的一端,底座1下表面的四個拐角處安裝有腳輪3;所述主管4的下部貫穿固定在底座1的中心處,主管4的內壁上設有密封墊8,且主管4上開設有若干個出水孔16;所述滑塊6設于主管4的中心處,滑塊6的底部固定有坑錐7,且滑塊6可沿著主管4的內壁上下移動;所述漏斗5固定在主管4的頂部,漏斗5上部一側開設有進水孔17;所述支架10一端固定在主管4的一側,另一端延伸至漏斗5的上部;所述油缸9的尾部固定在支架10的底部,油缸9的端部與滑塊6連接;所述液壓站11安裝在底座1上,且油缸9通過油管18與液壓站11連接;所述水箱12安裝在底座1上,水泵13安裝在水箱12的頂部,且水泵13通過水管19與漏斗5上的進水孔17連接;所述電源14控制器15安裝在底座1上,電源14通過導線與控制器15連接,液壓站11及水泵13通過導線與控制器15連接。
其中,所述坑錐7上表面的直徑與主管4的外徑一致。
其中,所述腳輪3為可水平360°旋轉的帶鎖式萬向輪。
其中,所述油管18為可彈性變形的軟質膠管。
其中,所述電源14為可充電式蓄電池。
使用時,將栽苗器坑錐7對準栽植點,油缸9驅動滑塊6下移,同時坑錐7插入地面形成苗坑;此時,由于滑塊6的下移,主管4上的出水孔16露出,灌溉水從水箱12進入漏斗5中,最終從出水孔16中滲出,水直接灌在苗木根部,節約水資源,同時也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