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海洋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海洋魚排用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海洋養殖是海洋經濟的重要部分,具有廣闊的市場和發展潛力。在海水中進行養殖,其過程無需輔助資源,節約資源,能夠實現低投資高回報。制約深海養殖的關鍵因素在于網箱的抗風浪能力,解決這一問題將會對整個行業向深水進發增添助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目前海洋養殖存在的不足以及上述所述的問題,提供一種海洋魚排用固定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海洋魚排用固定裝置,包括本體,本體上設有水平方向開口的圓管形的外固定部和內固定部,外固定部和內固定部之間設有結構架,外固定部和內固定部通過結構架相連;本體頂部設有用于固定立桿的固定座,固定座為頂部開口的圓管形,固定座周側設有用于連接其與本體的加強筋。
作為優選,所述固定座位于內固定部上方。
作為優選,所述外固定部和內固定部均為在水平方向呈弧形的圓管,且外固定部和內固定部的弧度相同且同心。
作為優選,所述本體頂部設有工作臺。
作為優選,所述工作臺上設有臺面紋。
作為優選,固定座與內固定部連通,固定座內設有螺紋。
作為優選,所述外固定部和內固定部的寬度均為10-50cm。
作為優選,外固定部和內固定部圓管的間距為10-30cm,圓管的內徑為15-40cm。
作為優選,所述結構架為米字型交叉結構架。
作為優選,所述結構架內設有空心腔。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固定牢固,能夠為養殖網箱提高強度較高的支撐基座,從而能夠為制作體型更大、結構更加穩固的養殖單體作基礎準備。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架4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本體,2外固定部,3內固定部,4結構架,5立桿,6固定座,7加強筋,8工作臺,9臺面紋,10螺紋,11空心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描述說明。
實施例:
一種海洋魚排用固定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本體1,本體1上設有水平方向開口的圓管形的外固定部2和內固定部3,外固定部2和內固定部3的寬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通常為10-50cm,固定部2和內固定部3均為在水平方向呈弧形的圓管,且外固定部2和內固定部3的弧度相同且同心,外固定部2和內固定部3圓管的間距為10-30cm,圓管的內徑為15-40cm;外固定部2和內固定部3之間設有結構架4,外固定部2和內固定部3通過結構架4進行固定相連;結構架4為米字型交叉結構架4,在結構架4內設有空心腔11。外固定部2和內固定部3分別用于固定兩個不同的支撐管,支撐管用于作為海洋養殖的主支撐架,兩個支撐管環繞成圓形,因此,固定部2和內固定部3選取水平方向呈弧形的圓管,對于圓管的弧度,根據養殖空間的大小進行確定。本體1頂部設有工作臺8,工作臺8上設有臺面紋9;本體1頂部設有用于固定立桿5的固定座6,固定座6或者位于工作臺8上,或者嵌入工作臺8內,且固定座6位于內固定部3上方,固定座6與內固定部3連通,固定座6為頂部開口的圓管形,固定座6內設有螺紋10,固定座6周側設有用于連接其與本體1的加強筋7。如圖2所示,結構架4內設有空心腔11,空心腔11為內部封閉的空腔,不僅使整體得到了輕量化,而且增加了整體的浮力。若干個該本體1輔助兩個圓管環繞成圓形,并在兩個圓管上面鋪設平臺,鋪設的平臺與工作臺結合,共同形成一個供人站立行走的工作平臺。每個本體1上設置了固定座6,在這里,固定座6的結構用于在其上連接一個立桿5,立桿5為豎直方向設置,立桿5的多少由本體1的多少決定,在每一個本體上均設置立桿5,若干個立桿5也圍繞成一個圓形,立桿可以用于固定養殖用漁網,也可以在其上安裝扶手等輔助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