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自動化領域,具體是一種高效機械自動化套管裝置。
背景技術:
機械自動化是指機器或者裝置通過機械方式來實現自動化控制的過程。目前,管材類生產企業,尤為薄壁類大口徑管材,普遍存在著貯存占用空間及平地面積大,銷售運輸超載嚴重,運輸效率低、成本費用高,采用大小管徑的鑄管套裝運輸,要比非套管運輸其費用要節省50元/噸。
在專利申請號為201410549540.5的一種機械自動化套管機中,采用管材層層套接的方式,操作過程繁瑣,且效率不高,此外,在套接過程中,需要加支撐墊挑起小管,才能使小管伸入大管內,不僅自動化程度低,也易引發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機械自動化套管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效機械自動化套管裝置,包括:機座、裝夾機構、行走機構以及換向機構,所述行走機構包括:滑座、左旋螺桿、雙軸電機以及右旋螺桿,所述滑座有兩個,分別設置在機座的左右兩側,滑座內設置螺紋孔,左旋螺桿和右旋螺桿分別設置在兩個滑座的螺紋孔內,左旋螺桿和右旋螺桿分別和雙軸電機的兩個輸出軸連接;所述裝夾機構共有兩組,其包括:立柱、升降裝置和卡盤,所述立柱固定在滑座上,所述卡盤固定在升降裝置上,升降裝置內設置渦輪,渦輪與蝸桿相嚙合,蝸桿垂直設置在立柱一側,所述換向機構包括由兩個行程開關和電機換向電路組成的控制電路,兩個行程開關分別為第一行程開關和第二行程開關,第一行程開關和第二行程開關分別固定設置在靠近滑座以及雙軸電機左側位置,第一行程開關與反轉停開關的線圈組成回路,第二行程開關與正轉停開關的線圈組成回路。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機座中部固定設置鐘擺式龍門架。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裝置的一側分別設置激光筆和擋光板,擋光板為圓形,激光筆和擋光板分別與兩個卡盤的軸線平行。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裝置上設置轉柄,所述轉柄與渦輪的轉軸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設置在基座上方的行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可實現同時將三根管材進行套接,提高套管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控制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高效機械自動化套管裝置,包括:機座1、裝夾機構、行走機構以及換向機構,所述行走機構包括:滑座2、左旋螺桿4、雙軸電機6以及右旋螺桿7,所述滑座2有兩個,分別設置在機座1的左右兩側,滑座2內設置螺紋孔,左旋螺桿4和右旋螺桿7分別設置在兩個滑座2的螺紋孔內,左旋螺桿4和右旋螺桿7分別和雙軸電機6的兩個輸出軸連接,雙軸電機6轉動,兩個滑座2在螺桿的帶動下分別沿著相反的方向相向運動;所述裝夾機構共有兩組,其包括:立柱12、升降裝置10和卡盤3,所述立柱12固定在滑座2上,所述卡盤3固定在升降裝置10上,升降裝置10內設置渦輪,渦輪與蝸桿8相嚙合,蝸桿8垂直設置在立柱12一側,可使升降裝置上下移動,所述換向機構包括由兩個行程開關和電機換向電路組成的控制電路,兩個行程開關分別為第一行程開關17和第二行程開關18,第一行程開關17和第二行程開關18分別固定設置在靠近滑座2以及雙軸電機6左側位置,第一行程開關17與反轉停開關21的線圈19組成回路,第二行程開關18與正轉停開關22的線圈20組成回路,滑座2運動接近雙軸電機6時,第二行程開關18觸發,使雙軸電機6正轉停止,待管件卸下后,啟動電機換向回路開關,電機反轉,兩個滑座2向原理雙軸電機6的方向運動,最終觸發第一行程開關17,反轉停開關21的線圈19通電,控制反轉停開關21斷路,雙軸電機6反轉停止。
所述機座1中部固定設置鐘擺式龍門架5,用于安放直徑最大的一號管14。
所述升降裝置10的一側分別設置激光筆11和擋光板23,擋光板23為圓形,激光筆11和擋光板23分別與兩個卡盤3的軸線平行,激光筆11發出的激光束顯示在擋光板23,調節升降裝置10的高度,使激光束基本照射在擋光板23的圓心上,即可使兩根管件基本處于同軸位置。
所述升降裝置10上設置轉柄9,所述轉柄9與渦輪的轉軸連接,方便調整升降裝置10高度。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設置在基座1上方的行車16,用于吊裝管件。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行車16將直徑最小的三號管13用卡盤3裝夾固定,隨后再裝夾直徑介于一號管14和三號管13之間的二號管15,在將一號管14吊裝安放在鐘擺式龍門架5上,調節二號管15的高度,使其與一號管14基本同軸,隨后通過激光筆和擋光板機構調整三號管13高度,使二三號管同軸,隨后啟動雙軸電機6,二三號管分別相向運動,二號管15插入一號管14中,三號管13插入二號管15中,便完后管材的套接。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