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光伏農業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光伏透光聯排棚。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生活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多,但傳統能源終將枯竭耗盡,且環境污染也是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對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已成為21世紀的主要課題,其中太陽能作為取之不盡的清潔能源已在全球得到了廣泛應用。新能源利用率也越高。近幾年來,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發展迅速,光伏大棚即是太陽能在農業上的應用。一般的光伏大棚面積小,恒溫恒濕很難保證,無法大規模的種植農作物。
如何提供一種用于新型光伏農業大棚,以期能夠增加大棚的種植面積,提高大棚內的采光、溫度及濕度的充分性和均勻性,滿足農作物工廠化種植的要求,就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光伏聯排棚存在的大棚內部作物生長不良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光伏透光聯排棚。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光伏組件、構成聯排棚所需組件,聯排棚所需組件包括拱梁及覆膜、下弦桿、腹桿、主鋼柱、天溝,聯排棚由南坡棚和北坡棚組成,光伏組件設置在聯排棚的南坡上,光伏組件間隔設置,留出的空間構成透光帶。
主鋼柱的上端連接天溝,其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天溝連接相鄰的北坡棚和南坡棚,下弦桿連接兩根相鄰的主鋼柱,在下弦桿的上側設有腹桿,腹桿上覆蓋有覆膜。
所述光伏組件之間的透光帶在南坡棚上為橫向平行通長設置。
所述光伏組件與透光帶在南坡棚上所占據的面積比例為3:1。
本實用新型是將南坡上的光伏組件與透光帶合理的間隔分布,透光帶通長布置,每一坡布置三道,形成三條自東向西的采光區,通過日光方位及角度的變化,使得透過采光帶的光線在地面發生移動,鋪滿聯排棚因光伏組件遮擋而產生的陰影,可以達到棚內各個區域的光線補充,以讓植物更好的光合作用,因采光帶是間隔分布布置,所得到的是間隔光線,能夠滿足一些光線要求不高的作物生長,提高大棚內的采光、溫度及濕度的充分性和均勻性,達到農作物工廠化種植的要求。
聯排透光式光伏農業大棚每跨鋼架分為南坡棚和北坡棚。南坡棚頂的傾角根據項目所在地的太陽入射角度進行設計,以確保太陽光線盡可能垂直的照射在棚頂的光伏組件表面,從而能夠提高光伏電池組件表面接收到的輻射量。這樣,可以顯著提高光伏電池組件的發電效率,最終能提高大棚的發電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側面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聯排棚形式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透光帶效果示意圖;
圖中:1光伏組件、2透光帶、3覆膜、4下弦桿、5腹桿、6主鋼柱、7天溝、8透光帶區、9北坡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4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一種光伏透光聯排棚,包括光伏組件1、構成聯排棚所需組件,聯排棚所需組件包括拱梁及覆膜3、下弦桿4、腹桿5、主鋼柱6、天溝7,聯排棚由南坡棚和北坡棚9組成,光伏組件1設置在聯排棚的南坡上,光伏組件1間隔設置,留出的空間構成透光帶2。
主鋼柱6的上端連接天溝7,其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天溝7連接相鄰的北坡棚9和南坡棚,下弦桿4連接兩根相鄰的主鋼柱7,在下弦桿4的上側設有腹桿5,腹桿5上覆蓋有覆膜3。
所述光伏組件1之間的透光帶2在南坡棚上為橫向平行通長設置。
所述光伏組件1與透光帶2在南坡棚上所占據的面積比例為3:1。
所述光伏組件1之間的透光帶2在南坡棚上為縱向平行設置。
本實用新型是將南坡上的光伏組件1與透光帶2合理的間隔分布,透光帶通長布置,每一坡布置三道,形成三條自東向西的采光區,通過日光方位及角度的變化,使得透過采光帶的光線在地面發生移動,鋪滿聯排棚因光伏組件遮擋而產生的陰影,可以達到棚內各個區域的光線補充,以讓植物更好的光合作用,因采光帶是間隔分布布置,所得到的是間隔光線,能夠滿足一些光線要求不高的作物生長,提高大棚內的采光、溫度及濕度的充分性和均勻性,達到農作物工廠化種植的要求。
聯排透光式光伏農業大棚每跨鋼架分為南坡棚和北坡棚。南坡棚頂的傾角根據項目所在地的太陽入射角度進行設計,以確保太陽光線盡可能垂直的照射在棚頂的光伏組件表面,從而能夠提高光伏電池組件表面接收到的輻射量。這樣,可以顯著提高光伏電池組件的發電效率,最終能提高大棚的發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