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級旋耕裝置。
背景技術:
在農業生產中,旱地作物在播種或移栽前都必須進行冬翻備耕作業,為了更有利于作物生長,一般農藝要求是最好耕深達到200mm,這樣才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長和土壤保墑,保證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這就是農業生產中所謂的深耕作業。
目前,除了大馬力四輪拖拉機拖帶的鏵犁與圓盤犁在平原地區作業外,其他的小型農業機械如旋耕機實際耕作深度一般很少超過120mm,沒有滿足作物生長的理想需求。但我國很多農田都是位于山區丘陵,并不適合于大馬力四輪拖拉機的耕作,因此我國大部分農田依然僅能采用小型農機拖掛旋耕機的方式對農田進行耕作。上述問題直接導致了農作物的根系不發達,抗旱和抗倒伏能力很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增加耕作深度的多級旋耕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基礎方案為:多級旋耕裝置,包括用以驅動旋耕機的小型農機和至少兩個旋耕機,還包括分級架,分級架的右側與小型農機相連接,旋耕機與分級架固定連接,旋耕機與分級架在豎直方向上的相對位置從左至右依次升高,旋耕機的旋耕機構朝向地面;分級架上設有一個減速機,減速機的輸出端同時與三個旋耕機的動力輸入端配合連接,減速機的動力輸入端與小型農機的動力系統相連接。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和優點在于:操作使用時,將小型農機的動力系統與分級架上的減速機的動力輸入端相配合連接,同時小型農機和分級架進行固定連接。使用時,小型農機同時拖動三個旋耕機對農田進行耕作。由于每一個旋耕機相對于分級架安裝的高度不同,而且三個旋耕機從左至右形成了逐層遞進的結構,因此三個旋耕機的耕作深度將得以增加。
該方案利用分級架,將多個旋耕機同時安裝到分級架上、并由一個小型農機來進行驅動,利用旋耕機在不同位置時耕作的農田深度不同的原理,增加了耕作深度,實現起來非常簡便,適合在市場上進行推廣。
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方案,分級架上設置有三個旋耕機。分級架上的旋耕機數量較多時,有可能出現小型農機無法拖動的情況,因此設置三個旋耕機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小型農機的動力系統。
優選方案二:作為優化方案一的優選方案,相鄰兩個旋耕機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差設置為在30mm~60mm。相鄰兩個旋耕機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差控制在30mm~60mm時,耕作農田 的效果較好,而且普通的小型農機可以由足夠的動力驅動分級架上的旋耕機。
優選方案三:作為優化方案二的優選方案,相鄰兩個旋耕機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差設置為50mm。上述的設定值屬于最優化的匹配方案,此時不但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小型農機的動力,而且也已經使得該方案中的旋耕裝置的共組歐深度增加了100mm。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分級架1、減速機2、旋耕機3。
實施例基本如圖1所示:多級旋耕裝置,包括分級架1和三個旋耕機3,分級架1的右側與小型農機相連接,三個旋耕機3均與分級架1固定連接、且三個旋耕機3分別與分級架1在豎直方向上的相對位置從左至右依次升高。三個旋耕機3的旋耕機構均朝向地面。分級架1上設有一個減速機2,減速機2的輸出端同時與三個旋耕機3的動力輸入端配合連接,減速機2的動力輸入端與小型農機的動力系統相連接。
本實施例中,將小型農機的動力系統與分級架1上的減速機2的動力輸入端相配合連接,同時小型農機和分級架1進行固定連接。使用時,小型農機同時拖動三個旋耕機3對農田進行耕作。由于每一個旋耕機3相對于分級架1安裝的高度不同,而且三個旋耕機3從左至右形成了逐層遞進的結構,因此三個旋耕機3的耕作深度將得以增加。
申請人經過大量的試驗得出,相鄰兩個旋耕機3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差控制在30mm~60mm時,耕作農田的效果較好,而且普通的小型農機可以由足夠的動力驅動分級架1上的旋耕機3。但是當相鄰兩個旋耕機3在豎直方向上的高度差設置為50mm時,普通的小型農機不但可以輕松地驅動分級架1上旋耕機3,而且農田內的土壤也能被耕作得很均勻。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化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