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明日葉的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明日葉盆栽裝置。
背景技術:
明日葉原產地位于日本的八丈島,屬于傘形科,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咸草、長壽草、明日草。明日葉通常采用扦插的方式種植,大都是采用土壤盆栽裝置或者大棚種植的方式,這樣的種植方式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澆水維護,而且在家里種植明日葉還會造成泥土外漏導致環境清潔問題。
綜上所述,現有的明日葉盆栽裝置在結構和設計上還存在很大的缺陷,不能實現實際簡單方便種植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出的一種明日葉盆栽裝置,采用無土栽培模式,多點種植,實現盆栽裝置的使用效率,通過自動供水系統可以減少整體的維護成本,提高明日葉的種植價值。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明日葉盆栽裝置,主要由上圓管、下圓管、豎管、盆栽裝置口、排水口、進水口、水管、抽水泵、抽水口和儲水型基座組成,所述上圓管和下圓管之間通過豎管聯通,所述盆栽裝置口設置在上圓管的上端面和下圓管的上端面上,所述進水口連接在上圓管的一側,所述儲水型基座設置在下圓管的下端,所述排水口設置下圓管的下端且位于儲水型基座內部,所述抽水口設置在儲水型基座的一側,所述抽水泵設置在儲水型基座中,所述抽水泵的一端通過水管穿過抽水口連接上圓管上的進水口。
進一步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盆栽裝置口的上端還設置有隔水套。這樣的設計是為了防止內部設置的水流會流出。
進一步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儲水型基座和下圓管連接處還設置有密封圈。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提高整體的密封效果,防止水流會出現溢出現象。
進一步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儲水型基座的下端還固定設置有防滑墊。這樣的設計是為了對明日葉盆栽裝置起到固定的效果。
進一步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上圓管、豎管和下圓管為一體結構。這樣的設計可以增加盆栽裝置整體的強度,實現很好的盆栽裝置效果。
采用上述結構后,可以采用無土栽培模式,多點種植,實現盆栽裝置的使用效率,通過自動供水系統可以減少整體的維護成本,提高明日葉的種植價值。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上圓管的俯視圖。
圖中:1為上圓管,2為下圓管,3為豎管,4為盆栽裝置口,5為排水口,6為進水口,7為水管,8為抽水泵,9為抽水口,10為儲水型基座,11為隔水套,12為密封圈,13為防滑墊。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的是一種明日葉盆栽裝置,主要由上圓管1、下圓管2、豎管3、盆栽裝置口4、排水口5、進水口6、水管7、抽水泵8、抽水口9和儲水型基座10組成,上圓管1和下圓管2之間通過豎管3聯通,盆栽裝置口4設置在上圓管1的上端面和下圓管2的上端面上,進水口6連接在上圓管1的一側,儲水型基座10設置在下圓管2的下端,排水口5設置下圓管2的下端且位于儲水型基座10內部,抽水口9設置在儲水型基座10的一側,抽水泵8設置在儲水型基座10中,抽水泵8的一端通過水管7穿過抽水口9連接上圓管1上的進水口6。
其中,盆栽裝置口4的上端還設置有隔水套11。儲水型基座10和下圓管2連接處還設置有密封圈12。儲水型基座10的下端還固定設置有防滑墊13。上圓管1、豎管3和下圓管2為一體結構。
該明日葉盆栽裝置的種植流程如下:
種植人員只需要將明日葉的幼苗放置在盆栽裝置口4中進行栽培,通過循環水培的方式進行種植,這樣也省去了人為的灌溉、護理等,也可以在儲水型基座10中添加營養液進行明日葉的無土栽培,這樣的種植方式可以實現多點栽培,同時省去了以往土培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問題,操作方便簡單,種植效率高。
雖然以上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熟練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這些僅是舉例說明,可以對本實施方式作出多種變更或修改,而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實質,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僅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