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重樓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溝箐種植重樓的系統。
背景技術:
重樓為百合科重樓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有24種,中國有19種,云南有l4種。其中,滇重樓(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Yunnanensis (Franch.) Hand.-Mazz.)藥用價值較高,為2005、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的重樓基源植物,為云南省地道稀缺名貴藥材,不僅可直接入藥,還是云南“宮血寧”、“熱毒清”、“抗病毒顆粒”、“季德勝蛇藥片”等著名中成藥的主要原料。中國每年消耗重樓約3000 噸以上。隨著中醫藥產業快速發展,對滇重樓需求每年以20%的幅度遞增而其野生資源逐年減少。加之,滇重樓生長十分緩慢,從種子萌發到可收獲利用需10多年的時間。迄今為止,中藥滇重樓大部分仍來自野生,尚無大規模人工種植的產品。導致滇重樓價格迅速上漲,己從“十五”期間的50元/kg(干品)上漲到目前380元/kg以上,嚴重制約了制藥企業的發展,人工栽培滇重樓已成必然趨勢,并己逐漸形成規模化種植。
因此,開發一種重樓種植系統,有助于重樓的大規模人工種植。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提供一種利用溝箐種植重樓的系統的技術方案。
所述的一種利用溝箐種植重樓的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橫向設置在溝箐上方的一組水泥橫梁,所述的水泥橫梁沿著溝箐斜度依次設置,每根水泥橫梁(1)下方掛接設置一組控根容器,所述的控根容器底部設置集水槽,前后集水槽之間設置集水導管。
所述的一種利用溝箐種植重樓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溝箐上每隔1m設置一根水泥橫梁。
所述的一種利用溝箐種植重樓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根水泥橫梁上控根容器的設置間距為20-30cm,所述的控根容器的直徑為40-50cm。
所述的一種利用溝箐種植重樓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槽通過捆綁線與控根容器固定。
上述的一種利用溝箐種植重樓的系統,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該系統利用閑暇土地溝箐來進行種植重樓,在不妨礙溝箐水流的導流情況下,合理利用了立體空間,不僅給重樓種植創造了野外生境,無效提供太多的人工管理,而且減少60%的人工施水問題,大大降低了種植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水泥橫梁;2-控根容器;3-集水槽;4-集水導管;5-溝箐。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所示,一種利用溝箐種植重樓的系統包括橫向設置在溝箐5上方的水泥橫梁1,水泥橫梁1之間的設置間距為1m,并且水泥橫梁1沿著溝箐5斜度依次設置。水泥橫梁1下方掛接設置一組控根容器2,控根容器2的設置間距為20-30cm,控根容器2的直徑為40-50cm。控根容器2為現有常規的控根容器。控根容器2可以用塑料捆綁繩等將其與水泥橫梁1固定。控根容器2底部設置集水槽3,集水槽3可以通過捆綁線與控根容器2固定,前后集水槽之間設置集水導管4。這樣,當水分充足的時候,集水槽3可以進行集水;當需要澆水時,可以在最高處的控根容器2中澆水,水通過集水槽3和集水導管4進入低處控根容器中。
采用該系統,按照一條3-5m寬的溝箐計算,每根水泥橫梁1上掛5-6盆控根容器2,每隔1m掛一根水泥橫梁1,這樣長1000m的溝箐可以種植500*5=2500盆重樓,按一盆重樓3-5年成材,每株塊莖重70g,則可以收成175kg,鮮貨每公斤700元,收獲12.25萬元。不僅提高了溝箐的利用率,而且大大降低了種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