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收獲機械,確切地說是一種大蒜收獲裝置。
背景技術:
大蒜營養豐富,風味獨特,用途廣泛,具有殺菌、抑菌、抗毒等醫療和保健功能。大蒜是我國主要的經濟作物之一。中國種植面積大約 1200萬畝,占全球種植面積 90%以上,主要區域在山東、河南、安徽以及江蘇一帶,以紫皮大蒜和白皮大蒜兩大品種為主。
近年來,大蒜越來越受國內外的關注,其栽種面積呈逐年上升趨勢。
但是長期以來,大蒜收獲主要靠傳統的人工刨挖和撿拾,勞動強度大,作業效率低,每人平均每天僅能收獲0.4 畝,生產成本高,而且容易損傷蒜頭,影響大蒜品質,直接影響蒜農的經濟收益。大蒜的收獲還受到季節的限制,最佳的收獲期只有9d,在這期間收獲大蒜既能保證品質和價格,又能保證產量。收獲過早或過晚都會直接影響到大蒜的商品價值。因此,每到大蒜收獲期間,大蒜田間人山人海挖大蒜,收獲成本高、質量差,大蒜收獲難的問題已嚴重影響了大蒜產業的發展,廣大蒜農迫切需要性能穩定、工作可靠、適應性強的大蒜收獲機械,為大蒜收獲提供技術支撐。因此,研制推廣先進的大蒜收獲機械,改變大蒜收獲落后狀況,促進大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為農民解除后顧之憂,是目前相關行業的一項重要工作。
授權公告號為CN 101669419 B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大蒜收獲機, 主要包括機架, 設置于機架上的動力機, 安裝在機架上的作業狀態行走前輪和作業狀態行走后輪以及作業鏟, 整機由大蒜收獲機械和配套動力機械兩部分組成,作業狀態行走后輪設置于配套動力機械上,作業狀態行走前輪與作業鏟設置于大蒜收獲機械上, 作業狀態行走前輪設置于作業鏟之前并與轉向操作裝置相連,作業狀態行走前輪與作業狀態行走后輪均對應于作業鏟作業蒜行之行間設置或設置帶式夾拔輸送或鏈式夾拔輸送的撿拾裝置, 而且在大蒜收獲機械上專門設有司機座位,只設作業鏟而不設撿拾裝置時當大蒜收獲機械前后徑較小時也可將司機座位設置于配套動力機械之上。
上述裝置可以實現大蒜的收獲并在收獲中對根系進行切割;但上述技存在的技術問題是:(1)沒有實現蒜頭與蒜桿的分離;(2)收獲過程中,對根系進行切割,在后續的收集過程中,蒜頭與蒜頭之間易碰撞而受損傷,受損的蒜頭在存儲過程中易腐爛;(3)夾拔輸送帶傳送,由于輸送帶的張力不均衡,易在傳送過程中發生脫落;(4)缺少大蒜收集裝置;無法對收獲的大蒜進行收集。
CN 101816239 A公開了一種大蒜收獲機,其設有清理機構,由一只圓柱形毛刷和一只圓滿柱形鋼刷組成,通過轉動的毛刷、鋼刷去除大蒜根部的泥土,其存在的技術問題是;較潮濕的泥土,易沾染到毛刷、鋼刷上,并將毛刷剛刷的刷毛或刷絲粘接成團,使毛刷或鋼刷失去清理作用。
而更多的技術方案,如CN 105123076 A、CN 102726161 B則是直接通過剪除根須的方式去除根部的泥土。上述方式存在的技術問題是,蒜頭表面本身的泥土不易去除,二是剪除過程是在大蒜向收集裝置輸送的過程中完成的,對根系進行切割,在后續的收集過程中,蒜頭與蒜頭之間易碰撞而受損傷,受損的蒜頭在存儲過程中易腐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大蒜收獲裝置,能夠將田地中的大蒜收獲且能有效去除大蒜根部的泥土,并能夠實現蒜頭與大蒜秸稈的分離,實現蒜頭的收集且在收集過程避免蒜頭受到損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手段:
一種大蒜收獲裝置,包括機架,設置在機架前端的扶持機構、挖掘機構,設置在機架后部的收集機構,設置在挖掘機構及收集機構之間的夾持輸送機構,所述的機架包括收集斗支架,收集斗支架設有承重輪;收集斗支架的前端設有豎向固定架,收集斗支架在豎向固定架一端的兩側設有方向控制梁,收集斗支架的中心設有承重大梁;豎向固定架兩側的底部設有夾持輸送前固定架,夾持輸送機構設有夾持輸送支架;夾持輸送支架的前端通過夾持輸送前固定架連接固定,夾持輸送支架的后端與收集斗之間設有支撐架;豎向固定架上設有連接桿,連接桿的底部安裝挖掘鏟;
夾持輸送機構傾斜設置在機架上,夾持輸送機構的前端位于挖掘機構的上方,夾持輸送機構的后端位于收集機構的上方;夾持輸送機構的前端連接扶持機構,扶持機構設有傾斜設置的扶持棒;夾持輸送機構設有并排設置的輸送鏈,輸送鏈與輸送鏈夾持大蒜的秸桿向斜上方輸送;
夾持輸送機構的下方設有去土機構、秸桿切割機構,秸桿切割機構設置在去土機構的斜上方;秸桿切割機構設有切割刀,切割刀切割輸送鏈與輸送鏈夾持的秸桿;
所述的去土機構設有根須土塊拍打裝置、去土臺階及分離篩,根須土塊拍打裝置設置在去土臺階的斜下方,根須拍打裝置設有成對設置的拍板,拍板由驅動裝置驅動往復相對運動,分離篩設置在收集斗的上方;收集斗的上端面設置為平滑的斜面,斜面上端部設置于分離篩與收集斗相鄰的一端;
切割機構的下方設有大蒜剪切輸送導軌,大蒜剪切輸送導軌另一端連接收集機構,收集機構設有收集斗,收集斗設有進倉口,進倉口設置在分離篩的一端。
本技術方案通過設置根須土塊拍打裝置、去土臺階,利用根須土塊拍打裝置設有成對設置往復運動的拍板對輸送過程中的大蒜根須上形成夾持,拍板向中間靠攏夾持過程中,大蒜根部松散的土塊在受力作用下會破碎脫落;而含水量較大較粘的土塊在兩個成對設置的拍板的擠壓下,成塊的泥土會形成沿輸送裝置延伸的泥餅;沿輸送裝置延伸的泥餅在大蒜的繼續輸送中,會觸碰到呈階梯狀設置的多個去土臺階;被擠壓的較薄的泥餅通過多級的去土臺階反復碰撞破碎脫落;且在夾持過程及后續的去土臺階的碰撞過程中,大蒜蒜頭所沾有的泥土粒塊在反復振動下會脫離掉落,收集到的蒜頭更干凈且不會受到損傷;另外在收集過程中,大蒜會通過分離篩進一步脫離大蒜根系及蒜頭部分的泥土,使收集的大蒜保持清潔。
所述的去土臺階呈階梯狀設置3-7級,去土臺階設有彈性層;去土臺階的上端面前端部中心點的連線與夾持輸送機構平行,去土臺階通過臺階支撐架與機架連接固定。
通過分級設置的去土臺階;可以有效去除根部的泥土;去土臺階的上端面前端部中心點的連線與夾持輸送支架平行,可以使蒜頭的根系與設置的每一級去土臺階的位置相對應。
所述的拍板由電機帶動的凸輪驅動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復相對運動;通過往復的相對運動形成反復夾持的重復工作。
所述的成對設置的拍板中至少有一個在其內側面設有間隔設置的擠壓凸。擠壓凸在拍板夾持形成的泥餅上留下孔洞,而帶有孔洞的泥餅在碰撞到去土臺階時更容易碎落。
輸送鏈優選國家標準08BF1雙側單排尖齒鏈條2條,每條總長度3米,工作長度1.5米,工作時兩組電機驅動的兩條鏈條其中一側緊靠在一起,輸送鏈緊靠側運動方向相同,調整輸送鏈初始位置讓緊靠處的尖齒交錯排布,可以把大蒜秸稈夾持牢固,輸送鏈導軌是在大蒜收獲裝置上縱向傾斜安裝的,輸送鏈前端在大蒜挖掘鏟前2cm-3cm處且位置最低,距離地面僅5cm-7cm;
為進一步保證輸送鏈之間的張力,輸送鏈安裝多個軸承以保持鏈條緊靠,保證大蒜時刻被夾緊而不滑脫,軸承安裝軸選擇30mm*30mm*3mm的角鐵,同輸送鏈設置方式相同;以同樣的張角如30°安裝在軌道下方。
切割機構的下方設有大蒜剪切輸送導軌,大蒜剪切輸送導軌的一端連接收集機構,收集機構設有收集斗,收集斗設有進倉口,進倉口設置在分離篩的一端。
為防止大蒜的蒜頭的高低不一,防止切割過程中損傷大蒜的蒜頭,大蒜剪切輸送導軌為兩根且平行設置,兩根導軌之間設有10mm-16mm間距,該間距準許秸稈通過但蒜頭無法通過,用此方法定位蒜頭的位置,此時運輸鏈繼續向上方運行,秸稈自運輸鏈上滑脫一段距離,從而實現在秸稈的一定高度分離切割分離蒜頭與秸稈。為防止大蒜剪切輸送導軌勒傷蒜頭,大蒜剪切輸送導軌相對的端面為弧面,弧面還可以加設彈性層。
本技術方案通過設置夾持輸送機構利用輸送鏈輸送,輸送鏈條的張緊性高,輸送性能穩定;通過設置去土臺階,在不切割根系的情況下,對蒜頭根部的泥土進行去除,可以在蒜頭收集的過程中,使蒜頭的毛發狀根部對收集過程中的大蒜形成防護,避免大蒜碰撞導致損傷;通過秸桿切割機構可以實現蒜頭與秸稈的分離,實現秸桿還田;通過收集斗可以實現蒜頭的收集;本裝置結構簡單,收獲效果好。
去土臺階可以由3-7根橫向平行設置角鋼組成;在大蒜被運輸的過程中對根須進行碰撞,掃除大蒜根須上的土,角鋼的也可以通過包圍2cm厚海綿的作為彈性層防止撞傷蒜頭;角鋼的型號可選擇30cm*30cm*3cm。
所述的切割刀設有定刀、動刀,定刀安裝在大蒜剪切輸送導軌上;定刀的一端沿與定刀平面垂直的方向設有轉動軸,動刀的根部與轉動軸連接,動刀的刃部與定刀的刃部配合。
通過設置定刀、動刀,動刀的刃部與定刀的刃部配合形成剪刀進行剪切,實現蒜頭與秸桿的分離。
所述的動刀為3-8個,動刀以轉動軸為軸心等圓心角設置。
設置多個動刀,利用轉動軸傳動驅動,切割效果好,工作性能穩定。
收集斗在其底部或其側壁上設有出倉口;通過設置出倉口,利用出倉口導出收集斗內的蒜頭。
所述的挖掘機構設有挖掘鏟,挖掘鏟的兩端設有旋轉隔離刀,旋轉隔離刀由電機驅動對挖掘鏟兩側的土地旋轉切割。
為提高經濟效益,農作物常進行間作套種;考慮田間大蒜與棉花或其他作物的套種等情況,旋轉隔離刀在挖掘大蒜時于大蒜和其他套種的作物如棉花間開掘一條隔離溝,防止挖掘鏟帶起大的土塊傷害到套種的作物幼苗。
旋轉隔離刀可以通過12V鋰電池做電源的步進電機驅動;旋轉隔離刀通過安裝座連接固定,安裝座與電機的通過聯軸器連接。旋轉隔離刀也可以通過轉送鏈條驅動。
所述的挖掘鏟截面為三角形,三角形的頂角為刃部,挖掘鏟的上端面為平滑的弧面。
挖掘鏟的上端面設計為平滑弧面,挖掘鏟厚度自后向前遞減至零形成挖掘鏟的刃部,便于更好地挖掘大蒜的過程中,減少阻力,提高泥土與挖掘鏟的分離性能。
所述的挖掘鏟的起土角α為20°,挖掘鏟的長度270 mm,挖掘鏟寬120 mm。上述角度及鏟的參數設置,挖掘過程中既能將大蒜收獲,又能很好地實現泥土與挖掘鏟的分離。
所述的挖掘鏟的后端面通過連接架與機架連接,連接架設有連接桿、連接套筒,連接桿與連接套筒上設有銷孔、連接銷,連接桿與連接套筒調節挖掘鏟的挖掘深度。
所述的扶持支架設有承重棒;承重棒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上扶持棒、下扶持棒;扶持支架的根部通過支架開口寬度調節關節與大蒜歸攏導軌棒的前端連接;大蒜歸攏導軌棒的延伸至夾持輸送機構的前端。
上扶持棒用于大蒜秸稈上部的扶正;承重棒用于扶持支架承重,并且保持支架形狀,下扶持棒扶持大蒜蒜頭部分。支架開口寬度調節關節可以使用螺栓、螺母;當需要調節支架張角時調松螺母調到合適角度在緊固螺母即可;上述調節方式可以任意調節設置張角。
所述的拍板成對設置,其中一個拍板的表面設有間隔設置的擠壓凸,另一個拍板與擠壓凸相應的位置設有彈簧,拍打擠壓過程中,彈簧套入擠壓凸。
拍打擠壓過程中,彈簧對擠壓凸的表面附著的泥土進行清理,防止擠壓凸被掩埋。
所述的彈簧的長度大于擠壓凸的長度。
上述設置,可以保證擠壓過程中,彈簧的自由端可以伸長到擠壓凸的根部。
所述的收集斗內設有導料槽,導料槽沿收集斗對角線傾斜設置,導料槽的頂端設置在進倉口,導料槽的頂端與連接槽的底端連接,連接槽的頂端與分離篩的出料端連接。
所述的導料槽頂部寬、底部窄,連接槽的兩側設有擋邊,連接槽的表面設有彈性層或織物層。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是圖1的右視圖。
圖3是圖1中秸稈切割機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圖4是圖1中扶持機構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圖5是圖1中挖掘鏟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圖6是圖1中的收集斗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圖7是圖1中去土機構設置的根須土塊拍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7中根須土塊拍打裝置設置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拍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拍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實用新型導料槽及連接槽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圖11中導料槽的主視圖。
圖13是圖11中連接槽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附圖標記說明:1-扶持機構;2-挖掘機構;3-夾持輸送機構;4-去土機構;5-切割機構;6-收集機構;7-輸送鏈;8-切割刀;9-大蒜剪切輸送導軌;10-分離篩;11-收集斗;12-去土臺階;13-支撐架;14-定刀;15-動刀;16-篩擋板;17-出倉口;18-進倉口;19-旋轉隔離刀;20-連接桿;21-連接套筒;22-上扶持棒;23-承重棒;24-下扶持棒;25-支架開口寬度調節關節;26-收集斗支架;27-承重輪;28-豎向固定架;29-方向控制梁;30-承重大梁;31-夾持輸送前固定架;32-夾持輸送支架;33-臺階支撐架;34-連接架;35-挖掘鏟;36-扶持固定架;37-轉輥;38-斜面;39-根須土塊拍打裝置;40-拍板;41-彈簧;42-凸輪;43-彈性層;44-擠壓凸;45-彈簧;46-導料槽;47-連接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可知,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大蒜收獲裝置,由機架,設置在機架前端的扶持機構1、挖掘機構2,設置在機架后部的收集機構6,設置在挖掘機構2及收集機構6之間的夾持輸送機構3組成。
參見圖2可知;機架包括收集斗支架26,收集斗支架26設有承重輪27;收集斗支架26的前端設有豎向固定架28,收集斗支架26在豎向固定架28一端的兩側設有方向控制梁29,收集斗支架26的中心設有承重大梁30;豎向固定架28兩側的底部設有夾持輸送前固定架31,夾持輸送機構3設有夾持輸送支架32;夾持輸送支架32的前端通過夾持輸送前固定架31連接固定,夾持輸送支架32的后端與收集斗11之間設有支撐架13;豎向固定架28上設有連接桿20,連接桿20的底部安裝挖掘鏟35;
夾持輸送機構3傾斜設置在機架上,夾持輸送機構3的前端位于挖掘機構2的上方,夾持輸送機構3的后端位于收集機構6的上方;夾持輸送機構3的前端連接扶持機構1,扶持機構1設有傾斜設置的扶持棒;夾持輸送機構3設有并排設置的輸送鏈7,輸送鏈7與輸送鏈7夾持大蒜的秸桿向斜上方輸送;
夾持輸送機構3的下方設有去土機構4、秸桿切割機構5,秸桿切割機構5設置在去土機構4的斜上方;去土機構4沿與夾持輸送機構3輸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設有去土臺階12;秸桿切割機構5設有切割刀8,切割刀8切割輸送鏈7與輸送鏈7夾持的秸桿;
輸送鏈7優選國家標準08BF1雙側單排尖齒鏈條2條,每條總長度3米,工作長度1.5米,工作時兩組電機驅動的兩條鏈條其中一側緊靠在一起,輸送鏈7緊靠側運動方向相同,調整輸送鏈7初始位置讓緊靠處的尖齒交錯排布,可以把大蒜秸稈夾持牢固,輸送鏈7導軌是在大蒜收獲裝置上縱向傾斜安裝的,輸送鏈7前端在大蒜挖掘鏟35前2cm-3cm處且位置最低,距離地面僅5cm-7cm;
為進一步保證輸送鏈7之間的張力,輸送鏈7安裝多個軸承以保持鏈條緊靠,保證大蒜時刻被夾緊而不滑脫,軸承安裝軸選擇30mm*30mm*3mm的角鐵,同輸送鏈7設置方式相同;以同樣的張角如30°安裝在軌道下方。
切割機構5的下方設有大蒜剪切輸送導軌9,大蒜剪切輸送導軌9的一端連接收集機構6,收集機構6設有分離篩10、收集斗11,收集斗11設有進倉口18,進倉口18設置在分離篩10的一端。
為防止大蒜的蒜頭的高低不一,防止切割過程中損傷大蒜的蒜頭,大蒜剪切輸送導軌9為兩根且平行設置,兩根導軌之間設有10mm-16mm間距,該間距準許秸稈通過但蒜頭無法通過,用此方法定位蒜頭的位置,此時運輸鏈繼續向上方運行,秸稈自運輸鏈上滑脫一段距離,從而實現在秸稈的一定高度分離切割分離蒜頭與秸稈。為防止大蒜剪切輸送導軌9勒傷蒜頭,大蒜剪切輸送導軌9相對的端面為弧面,弧面還可以加設彈性層。
結合圖1、2、3可知,切割刀8設有定刀14、動刀15,定刀14安裝在大蒜剪切輸送導軌9上;定刀14的一端沿與定刀14平面垂直的方向設有轉動軸,動刀15的根部與轉動軸連接,動刀15的刃部與定刀14的刃部配合。
通過設置定刀14、動刀15,動刀15的刃部與定刀14的刃部配合形成剪刀進行剪切,實現蒜頭與秸桿的分離。
動刀15為3-8個,動刀15以轉動軸為軸心等圓心角設置。
設置多個動刀15,利用轉動軸傳動驅動,切割效果好,工作性能穩定。
動刀15及定刀14的刀具材質與普通剪刀、鐮刀相同;動刀15的一端與軸連接固定。動刀15的轉動軸通過電機驅動,電機輸出軸8mm帶有標準鍵槽與轉動軸聯接;動刀15轉動過程中循環工作,工作效率成倍提高。
定刀14的長度略大于大蒜剪切輸送導軌9間距,定刀14安裝于運輸軌道下,定刀14與動刀15配合剪切大蒜桔桿,剪切位置調協在距蒜頭3cm-4cm處,實現大蒜桔桿和蒜頭的分離。
接合圖1、2、4可知,去土臺階12呈階梯狀設置3-7級,去土臺階12設有彈性層;去土臺階12的上端面前端部中心點的連線與夾持輸送機構3平行,去土臺階12通過臺階臺階支撐架33與機架連接固定。
通過分級設置的去土臺階12;可以有效去除根部的泥土;去土臺階12的上端面前端部中心點的連線與夾持輸送機構3平行,可以使蒜頭的根系與設置的每一級去土臺階12的位置相對應。
去土臺階12可以由3-7根橫向平行設置角鋼組成;在大蒜被運輸的過程中對根須進行碰撞,掃除大蒜根須上的土,角鋼的包圍2cm厚海綿的作為彈性層防止撞傷蒜頭;角鋼的型號可選擇30cm*30cm*3cm。
接合圖7、圖8可知,根須土塊拍打裝置39沿夾持輸送機構平行設置;根須土塊拍打裝置39設置在去土臺階12的側下方部;根須土塊拍打裝置39設有成對間隔設置的拍板40,拍板40由電機帶動的凸輪42驅動在水平方向上做往復相對運動。
拍板40由兩塊對稱設置鋼板組成;鋼板通過彈簧41與電機的機殼及機架連接固定;拍板40設置在夾持輸送機構下方的大蒜根須經過處,拍板40在凸輪42和彈簧43合力的作用下對大蒜根須進行拍打、夾持去土。拍板40的頂部設有彈性層43,防止頂部碰傷蒜頭。
拍板40向中間靠攏過程中,對大蒜根部形成夾持,松散的土塊在受力作用下會破碎脫落;而含水量較大較粘的土塊在兩個成對設置的拍板40的擠壓下,成塊的泥土會形成沿輸送裝置延伸的泥餅;沿輸送裝置延伸的泥餅在大蒜的繼續輸送中,會觸碰到呈階梯狀設置3-7級去土臺階12;被擠壓的較薄的泥餅通過多級的去土臺階12反復碰撞破碎脫落。
結合圖9可知;所述的成對設置的拍板40中至少有一個在其內側面設有間隔設置的擠壓凸44。擠壓凸44在拍板40夾持形成的泥餅上留下孔洞,而帶有孔洞的泥餅在碰撞到去土臺階12時更容易碎落。
接合圖10可知,拍板40成對設置,其中一個拍板40的表面設有間隔設置的擠壓凸44,另一個拍板與擠壓凸44相應的位置設有彈簧45,拍打擠壓過程中,彈簧45套入擠壓凸44。彈簧45的長度大于擠壓凸44的長度,可以防止擠壓凸44粘接較濕的泥土。
接合圖1、2、5可知,挖掘機構2設有挖掘鏟35,挖掘鏟35的兩端設有旋轉隔離刀19,旋轉隔離刀19由電機驅動對挖掘鏟35兩側的土地旋轉切割。
挖掘鏟35截面為三角形,三角形的頂角為刃部,挖掘鏟35的上端面為平滑的弧面。
挖掘鏟35的上端面設計為平滑弧面,挖掘鏟35厚度自后向前遞減至零形成挖掘鏟35的刃部,便于更好地挖掘大蒜的過程中,減少阻力,提高泥土與挖掘鏟35的分離性能。
挖掘鏟35的起土角α為20°,挖掘鏟35的長度270 mm,挖掘鏟35寬120 mm。上述角度及鏟的參數設置,挖掘過程中既能將大蒜收獲,又能很好地實現泥土與挖掘鏟35的分離。
挖掘鏟35的后端面通過連接架34與機架連接,連接架34設有連接桿20、連接套筒21,連接桿20與連接套筒21上設有銷孔、連接銷,連接桿20與連接套筒21調節挖掘鏟35的挖掘深度。
旋轉隔離刀19可以通過12V鋰電池做電源的步進電機驅動;旋轉隔離刀19通過安裝座連接固定,安裝座與電機的通過聯軸器連接。
為提高經濟效益,農作物常進行間作套種;考慮田間大蒜與棉花或其他作物的套種等情況,旋轉隔離刀19在挖掘大蒜時于大蒜和其他套種的作物如棉花間開掘一條隔離溝,防止挖掘鏟35帶起大的土塊傷害到套種的作物幼苗。
結合圖1、2、6可知,分離篩10的兩端設有篩擋板16,分離篩10由間隔設置的轉輥37組成,轉輥37的兩端與篩擋板16通過軸承連接;轉輥37設置呈圓弧形排布設置中間低兩端高,分離篩10進料端的轉輥37比出料端的轉輥37的位置高;收集斗11的上端面為斜面38,分離篩10分離出的泥土通過斜面38頂端滑動到斜面38底端。
通過設置篩擋板16,可以防止大蒜頭從分離篩10的兩端滑落;轉輥37設置呈圓弧形排布設置中間低兩端高;在轉大蒜滾動過程中,可以進一步脫離蒜頭根部的泥土,脫離的泥土自轉輥37之間的間隔落下;通過斜面38導到地面,蒜頭則通過轉輥37導入到收集斗11。上述收集裝置,在實現大蒜收集的同時,進一步分離的蒜頭及泥土。
收集斗11在其底部或其側壁上設有出倉口17;通過設置出倉口17,利用出倉口17導出收集斗11內的蒜頭。
接合圖結合圖11、12、13可知,所述的收集斗11內設有導料槽46,導料槽46沿收集斗11對角線傾斜設置,導料槽46的頂端設置在進倉口18,導料槽46的頂端與連接槽47的底端連接,連接槽47的頂端與分離篩10的出料端連接。導料槽46頂部寬、底部窄,連接槽47的兩側設有擋邊,連接槽47的表面設有彈性層或織物層,防止大蒜頭滾動過程中碰傷。
扶持支架設有承重棒23;承重棒23的上下兩側分別設有上扶持棒22、下扶持棒24;扶持支架的根部通過支架開口寬度調節關節25與大蒜歸攏導軌棒的前端連接;大蒜歸攏導軌棒的延伸至夾持輸送機構3的前端。
上扶持棒22用于大蒜秸稈上部的扶正;承重棒23用于扶持支架承重,并且保持支架形狀,下扶持棒24扶持大蒜蒜頭部分。支架開口寬度調節關節25可以使用螺栓、螺母;當需要調節支架張角時調松螺母調到合適角度在緊固螺母即可;上述調節方式可以任意調節設置張角。
本實施例通過設置夾持輸送機構3利用輸送鏈7輸送,輸送鏈7條的張緊性高,輸送性能穩定;通過設置去土臺階12,在不切割根系的情況下,對蒜頭根部的泥土進行去除,可以在蒜頭收集的過程中,使蒜頭的毛發狀根部對收集過程中的大蒜形成防護,避免大蒜碰撞導致損傷;通過秸桿切割機構5可以實現蒜頭與秸稈的分離,實現秸桿還田;通過收集斗11可以實現蒜頭的收集;本裝置結構簡單,收獲效果好。
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實現大蒜的收獲;并能實現蒜頭的與蒜桿的分離;
(2)收獲過程中,實現蒜頭及根系的徹底去土,并保留根系,方便收集,防止碰撞損傷蒜頭,提高蒜頭的收集品質;
(3)收獲過程,傳輸穩定,傳送過程中不會發生脫落;
(4)設有大蒜收集裝置;更高效率地對收獲的蒜頭進行收集,提高工作效率,便于蒜頭的及時儲存。
由于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不限于此,任何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所能想到本技術方案技術特征的等同的變化或替代,都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