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起壟覆膜滴灌穴播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種植器械,具體為蔬菜起壟覆膜滴灌穴播機,其包括牽引架、變速裝置(1),防護罩(2);所述的防護罩(2)上方設有變速裝置(1),下方設有旋耕裝置(3),變速裝置(1)的輸出軸兩端穿過施肥箱體(4)分別與第一傳動裝置(5)、第二傳動裝置(6)的主動輪連接;其第一傳動裝置(5)的被動輪與旋耕裝置(3)連接,變速裝置(1)與第二傳動裝置(6)連接的輸出端設有兩個主動輪;且機架(12)后端設有撫種穴裝置(17),其松土裝置(10)的寬度大于覆膜裝置(14)的寬度。其有益效果在于:對播種穴進行后續處理,增加出苗率、節約籽種,且運行過程中松土效果好,能滿足多行壟覆土時所需土壤。
【專利說明】
蔬菜起壟覆膜滴灌穴播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種植器械的技術領域,具體為蔬菜起壟覆膜滴灌穴播機。
【背景技術】
[0002]蔬菜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廣的,可以說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我們就一直在和蔬菜打交道,蔬菜的營養價值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但是很少有人會去贊美它們,很對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肉。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我們的餐桌上是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是越來越少了,似乎只能是成為了配角。但卻依舊起到了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便是給我們帶來各種維生素營養和健康的蔬菜。因此為了滿足人們對蔬菜的需求,大面積的種植蔬菜越來越廣泛。
[0003]最初種植蔬菜只能單純的靠人工種植,其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尤其不適用大面積的蔬菜種植;并且隨著科技的發展,種植戶為了提高蔬菜的產量,就開始了覆膜種植,這樣避免了蔬菜成長過程中由于缺水、壟上保墑效果不佳而產量低的問題,蔬菜施肥起壟鋪管鋪膜種植成為了一項非常有效的實用技術,然而該技術在大面積的示范推廣中仍然采用傳統的人工或單一功能機具作業,存在作業工序多、勞動強度大、耗工費時的問題。申請號為201620426983X,名稱為蔬菜起壟施肥鋪管鋪膜播種機的實用新型解決了上述問題,但其播種后沒有對播種穴進行后續處理,會使種子裸露在壟上或播種穴內,既影響出苗率又浪費籽種;并且上述申請對本行壟覆膜、覆土后,相鄰的壟因為壟溝缺土,難以將地膜壓實,所以遇到大風天氣,會將地膜刮走,影響鋪地膜增產量的效果。因此針對上述問題我們研制了一種對播種穴進行后續處理,增加出苗率、節約籽種,且運行過程中松土效果好,能滿足多行壟覆土時所需土壤的蔬菜起壟覆膜滴灌穴播機。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所述的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對播種穴進行后續處理,增加出苗率、節約籽種,且運行過程中松土效果好,能滿足多行壟覆土時所需土壤的蔬菜起壟覆膜滴灌穴播機。
[0005]為了實現所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0006]蔬菜起壟覆膜滴灌穴播機,其包括牽引架、變速裝置1,防護罩2;所述的防護罩2上方設有變速裝置I,下方設有旋耕裝置3,變速裝置I的輸出軸兩端穿過施肥箱體4分別與第一傳動裝置5、第二傳動裝置6的主動輪連接;其第一傳動裝置5的被動輪與旋耕裝置3連接,變速裝置I與第二傳動裝置6連接的輸出端設有兩個主動輪,且其中一個主動輪與施肥箱體4的肥料調節軸的被動輪連接,另一個主動輪與傳動軸7的一端連接,且傳動軸7上與傳動軸連接的主動輪相對應的一端還設有第三傳動裝置8的主動輪,與其相對的一端設有第四傳動裝置9的主動輪;其特征在于:
[0007]所述的第三傳動裝置8、第四傳動裝置9的主動輪通過鏈條與松土裝置10動力輸出軸一端的被動輪連接;所述的旋耕裝置3后側設有地輪11,地輪11后側、機架12下方設有壓實輥13,機架12上方,地輪11、壓實輥13之間形成的縫隙處設有覆膜裝置14,且覆膜裝置14上設有的地膜自由端穿過壓實輥13底部;機架12下方、壓實輥13后側設有限深地輪19,限深地輪19后側設有覆土裝置15,覆土裝置15后側、松土裝置10之間設有播種裝置16;
[0008]且機架12后端設有撫種穴裝置17,其松土裝置10的寬度大于覆膜裝置14的寬度。
[0009]所述的機架12上方、施肥箱體4后端設有滴管裝置18,且滴管裝置18上設有滴管,其防護罩2后端設有卡接結構,所述的滴管的自由端穿過卡接結構埋設在地膜下方,且滴管上方設有出水口。
[0010]所述的撫種穴裝置17包括三角形機架1701,及設置在三角形機架1701下方的刷布裝置1702,其所述的三角形機架1701通過鎖鏈與機架12活動連接。
[0011]所述的播種裝置16包括儲種箱體1601,設置在儲種箱體1601上方的鴨嘴穴播器1602,其鴨嘴穴播器1602通過螺釘與儲種箱體1601活動連接,即當需要增大播種的蔬菜株距時,將相鄰的三個鴨嘴穴播器1602中間的鴨嘴穴播器1602拆卸掉,或是相鄰的四個拆卸掉中間的兩個,然后給出種口安裝上擋板即可。
[0012]所述的覆土裝置15后側、松土裝置10之間設有至少兩個播種裝置16,且相互并列的兩個播種裝置16上設有的鴨嘴穴播器1602之間的距離均相等;或一個播種裝置16上的鴨嘴穴播器1602之間的距離與另一個播種裝置16上的鴨嘴穴播器1602之間的距離不相等,以達到套種的目的。
[0013]所述的本滴灌穴播機可用于玉米、蔬菜、黃豆或一些其他小顆粒作物的播種。
[0014]本實用新型蔬菜起壟覆膜滴灌穴播機,所述的機架12上方、施肥箱體4后端設有滴管裝置18,其覆膜過程中將滴管埋設在地膜下方,使蔬菜供水充足,提高了蔬菜的出苗率及產量;機架12后端設有撫種穴裝置17,其使播種穴內的種子埋在土壤內,不但增加了出苗率,而且在撫平刷土的過程還能將裸露在外的種子,刷進播種穴內,降低了種子的浪費;松土裝置10的寬度大于覆膜裝置14的寬度,其不但解決了相鄰兩壟覆土時,土壤不夠的問題,還避免了松土裝置1劃傷地膜的問題,使用方便。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能使蔬菜籽種或幼苗蔬菜供水充足,提高蔬菜的出苗率及產量;二、增加出苗率、降低種子浪費;三、其其不但解決了相鄰兩壟覆土時,土壤不夠的問題,還避免了松土裝置劃傷地膜的問題,使用方便;四、其可以實現套種的目的,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附圖1的右視圖。
[0018]圖3為播種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變速裝置I,防護罩2,旋耕裝置3,施肥箱體4,第一傳動裝置5,第二傳動裝置6,傳動軸7,第三傳動裝置8,第四傳動裝置9,松土裝置10,地輪11,機架12,壓實輥13,覆膜裝置14,覆土裝置15,播種裝置16,撫種穴裝置17,滴管裝置18,限深地輪19,儲種箱體1601,鴨嘴穴播器1602,三角形機架1701,刷布裝置1702。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結合附圖1、附圖2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其有益效果進一步說明。
[0021]實施例1
[0022]蔬菜起壟覆膜滴灌穴播機,如圖1所示,其包括牽引架、變速裝置I,防護罩2;所述的防護罩2上方設有變速裝置I,下方設有旋耕裝置3,變速裝置I的輸出軸兩端穿過施肥箱體4分別與第一傳動裝置5、第二傳動裝置6的主動輪連接;其第一傳動裝置5的被動輪與旋耕裝置3連接,變速裝置I與第二傳動裝置6連接的輸出端設有兩個主動輪,且其中一個主動輪與施肥箱體4的肥料調節軸的被動輪連接,另一個主動輪與傳動軸7的一端連接,且傳動軸7上與傳動軸連接的主動輪相對應的一端還設有第三傳動裝置8的主動輪,與其相對的一端設有第四傳動裝置9的主動輪;與其相對的一端設有第四傳動裝置9的主動輪;
[0023]所述的第三傳動裝置8、第四傳動裝置9的主動輪通過鏈條與松土裝置10動力輸出軸一端的被動輪連接;所述的旋耕裝置3后側設有地輪11,地輪11后側、機架12下方設有壓實輥13,機架12上方,地輪11、壓實輥13之間形成的縫隙處設有覆膜裝置14,機架12下方、壓實輥13后側設有限深地輪19,限深地輪19后側設有覆土裝置15,覆土裝置15后側、松土裝置1之間設有播種裝置16;
[0024]且機架12后端設有撫種穴裝置17,其撫種穴裝置17包括三角形機架1701,及設置在三角形機架1701下方的刷布裝置1702,其所述的三角形機架1701通過鎖鏈與機架12活動連接,其使播種穴內的種子埋在土壤內,不但增加了出苗率,而且在撫平刷土的過程還能將裸露在外的種子,刷進播種穴內,降低了種子的浪費。
[0025]所述的松土裝置10的寬度大于覆膜裝置14的寬度,其不但解決了相鄰兩壟覆土時,土壤不夠的問題,還避免了松土裝置10劃傷地膜的問題,使用方便。
[0026]所述的機架12上方、施肥箱體4后端設有滴管裝置18,且滴管裝置18上設有滴管,其防護罩2后端設有卡接結構,所述的滴管的自由端穿過卡接結構埋設在地膜下方,且滴管上方設有出水口,其覆膜過程中將滴管埋設在地膜下方,使蔬菜供水充足,提高了蔬菜的出苗率及產量。
[0027]所述的播種裝置16包括儲種箱體1601,設置在儲種箱體1601上方的鴨嘴穴播器1602,其鴨嘴穴播器1602通過螺釘與儲種箱體1601活動連接,即當需要增大播種的蔬菜株距時,將相鄰的三個鴨嘴穴播器1602中間的鴨嘴穴播器1602拆卸掉,或是相鄰的四個拆卸掉中間的兩個,然后給出種口安裝上擋板即可;
[0028]所述的覆土裝置15后側、松土裝置10之間設有播種裝置16,且相互并列的兩個播種裝置16上設有的鴨嘴穴播器1602之間的距離均相等;或一個播種裝置16上的鴨嘴穴播器1602之間的距離與另一個播種裝置16上的鴨嘴穴播器1602之間的距離不相等,以達到套種的目的。
[0029]工作時,機具掛接在拖拉機后,隨著拖拉機的牽引和地輪的轉動向前行駛,變速裝置帶動旋耕裝置完成旋耕作業,然后帶動施肥箱體的肥量調節軸對施肥的多少進行調節;同時滴管裝置穿過滴管的自由端穿過卡接結構埋設在地膜下方,地膜自由端穿過壓實輥底部,使壓實輥隨著本穴播機的前行將地膜鋪設在壟上,然后覆土裝置進行覆土,播種裝置進行播種,然后撫種穴裝置17的刷布裝置1702對播種穴進行撫土,其增加出苗率、降低種子浪費。
[0030]由于地膜穿過了壓實裝置底部,所以在鋪膜過程中地膜不會被風吹起,也不會在鋪設的地膜內形成空氣,其降低了鋪膜的復雜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蔬菜起壟覆膜滴灌穴播機,其包括牽引架、變速裝置(I),防護罩(2);所述的防護罩(2)上方設有變速裝置(I),下方設有旋耕裝置(3),變速裝置(I)的輸出軸兩端穿過施肥箱體(4)分別與第一傳動裝置(5)、第二傳動裝置(6)的主動輪連接;其第一傳動裝置(5)的被動輪與旋耕裝置(3)連接,變速裝置(I)與第二傳動裝置(6)連接的輸出端設有兩個主動輪,且其中一個主動輪與施肥箱體(4)的肥料調節軸的被動輪連接,另一個主動輪與傳動軸(7)的一端連接,且傳動軸(7)上與傳動軸連接的主動輪相對應的一端還設有第三傳動裝置(8)的主動輪,與其相對的一端設有第四傳動裝置(9)的主動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三傳動裝置(8)、第四傳動裝置(9)的主動輪通過鏈條與松土裝置(10)動力輸出軸一端的被動輪連接;所述的旋耕裝置(3)后側設有地輪(11),地輪(11)后側、機架(12)下方設有壓實輥(13),機架(12)上方,地輪(11)、壓實輥(13)之間形成的縫隙處設有覆膜裝置(14),且覆膜裝置(14)上設有的地膜自由端穿過壓實輥(13)底部;機架(12)下方、壓實輥(13)后側設有限深地輪(19),限深地輪(19)后側設有覆土裝置(15),覆土裝置(15)后側、松土裝置(10)之間設有播種裝置(16); 且機架(12)后端設有撫種穴裝置(17),其松土裝置(10)的寬度大于覆膜裝置(14)的寬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蔬菜起壟覆膜滴灌穴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架(12)上方、施肥箱體(4)后端設有滴管裝置(18),且滴管裝置(18)上設有滴管,其防護罩(2)后端設有卡接結構,所述的滴管的自由端穿過卡接結構埋設在地膜下方,且滴管上方設有出水口。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蔬菜起壟覆膜滴灌穴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撫種穴裝置(17)包括三角形機架(1701),及設置在三角形機架(1701)下方的刷布裝置(1702),其所述的三角形機架(1701)通過鎖鏈與機架(12)活動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蔬菜起壟覆膜滴灌穴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播種裝置(16)包括儲種箱體(1601),設置在儲種箱體(1601)上方的鴨嘴穴播器(1602),其鴨嘴穴播器(1602)通過螺釘與儲種箱體(1601)活動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蔬菜起壟覆膜滴灌穴播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覆土裝置(15)后側、松土裝置(10)之間設有至少兩個播種裝置(16),且相互并列的兩個播種裝置(16)上設有的鴨嘴穴播器(1602)之間的距離均相等;或一個播種裝置(16)上的鴨嘴穴播器(1602)之間的距離與另一個播種裝置(16)上的鴨嘴穴播器(1602)之間的距離不相等。
【文檔編號】A01G25/02GK205694107SQ201620590122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7日
【發明人】趙明, 趙偉, 趙剛, 郭喜宏, 張俊, 劉智, 康棟
【申請人】定西市三牛農機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