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養豬業,尤其涉及一種采用發酵床養豬的豬舍。
背景技術:
目前,普遍采用高密度、棚式圈舍等生產方式養豬,導致豬場疫病防控問題多和豬群生產性能下降等問題的發生。也有用水泥地替代泥土地,造成糞便堆積,養豬環境差,成本高,人工費大,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而且病菌多,疾病嚴重。
而且在養豬沖洗圈舍過程中,水資源的浪費與廢水的排放,不但會導致土壤成分的變化,加重可利用水資源的負擔,糞便處理技術與高額的水費投資,使養殖企業或農戶難以承受。
也有一些豬舍采用了發酵床,但仍然存在通風效果不好、容易傳染疾病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環境改善、節水減排、防疫水平提高的具有發酵床的豬舍。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發酵床的豬舍,包括填充有墊料的發酵床、隔欄、飲水系統、降溫噴霧系統、外墻,豬舍四周固定有外墻,豬舍底部兩側分別設有發酵床,豬舍底部中間、兩側發酵床之間設有過道,發酵床上方設有豬圈,豬圈與豬圈之間分別固定有隔欄,豬舍頂部固定有帶有噴頭的降溫噴霧系統,飲水系統固定在豬舍外墻的下部,穿過外墻,進入發酵床上方,離發酵床墊料表面 0.5—0.7米。
所述外墻高度為4.5—5.5米,所用材料為厚壁鋼管,且加注混泥土。
所述隔欄由隔欄桿組成,隔欄桿之間有空隙,所述隔欄桿為用鋼管或鋼筋或鐵桿。
所述飲水系統穿過外墻下部,在豬舍內的墻面上固定有水嘴,水嘴朝向與圈舍朝向平行。
所述發酵床的深度為60—75厘米。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結構新穎、科學、合理,是一種環境改善、節水減排、防疫水平提高的豬舍。
2、將飲水系統的水嘴朝向與圈舍朝向平行,在豬喝水時,飲水不容易進入發酵床,有效避免了濕床,實現豬舍通風透氣。
3、利用鋼筋網作為欄桿,將各豬圈進行隔離,使豬圈之間通風效果好,有利用豬的生長,降低發病率。
4、采用發酵床豬舍,通過微生物發酵,使生豬在舒適衛生和有益微生物的環境中生長,抗病力增強,發病率明顯降低,減少了藥物使用量,保障了畜產品質量安全。
5、減輕對環境的污染,發酵式養豬床的豬糞、尿長期留存豬舍內,不向外排放,不向周圍流淌,不需要再對豬糞尿采用清掃排放,也不會形成大量的沖圈污水,節約水90%以上,棄物排放的養豬場,真正達到養豬零排放的目的。
而且,豬舍沒有臭味。當糞、尿通過微生物發酵轉化為菌絲蛋白后被豬采食,不用清掃也會越來越少。這樣,豬舍里就不會臭氣熏天和蚊蒼滋生。
6、節約沖洗用水和清潔用工:不用沖洗豬圈,既節約用水又消除污染,節省勞力。
7、提高了豬肉品質,生豬的生長環境大為改善,減少抗菌素藥物在飼養過程中的使用,大大提高豬肉品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具有發酵床的豬舍,包括填充有墊料的發酵床l、隔欄2、飲水系統4、降溫噴霧系統5、外墻6,豬舍四周固定有外墻6,豬舍底部兩側分別設有發酵床l,所述發酵床1為谷殼、鋸末、微生物發酵劑等。豬舍底部中間、兩側發酵床l之間設有過道3,發酵床l上方設有豬圈,豬圈與豬圈之間分別固定有隔欄2,通過隔欄2將各豬圈進行隔離。豬舍頂部固定有帶有噴頭的降溫噴霧系統5,飲水系統4固定在豬舍外墻6的下部,并穿過外墻6,進入發酵床l上方,離發酵床l墊料表面 0.6米。
所述外墻6高度為5米,所用材料為厚壁鋼管,且加注混泥土。
所述隔欄2由隔欄桿組成,隔欄桿之間有空隙,所述隔欄桿為用鋼管或鋼筋或鐵桿。
所述飲水系統4穿過外墻6下部,在豬舍內的墻面上固定有水嘴,水嘴朝向與圈舍朝向平行。
所述發酵床1的深度為7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