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底棲動物調查研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河蜆種群的調查工具。
背景技術:
目前,大型底棲動物雙殼類種群的調查工具多運用底棲拖網和采泥器,如阿氏網、彼得森采泥器。但阿氏網網目大小不適合河蜆種群的調查,此外運用采泥器采集河蜆受采樣頻率、沉積物粒度及雙殼底棲動物斑塊分布等因素的影響難以定量采集河蜆,不能較準確地分析和計算江河河蜆的種群密度、年齡結構和資源量。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河蜆采集工具不能準確地分析河蜆種群參數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河蜆種群的調查工具,該工具能較準確的測定單位面積河蜆的種群密度以便計算河蜆的資源量、并能通過殼體大小組成初步分析河蜆的年齡結構。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河蜆種群的調查工具,包括前端開口而后端封閉的網格狀捕撈器,所述網格狀捕撈器的前端截面大于后端截面;所述網格狀捕撈器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焊接有多條相互交錯而形成均勻大小網目的網條,所述框架的前端還環繞設置有緊固件,所述緊固件連接有向前上方傾斜設置的拉桿,所述拉桿的端部設置有便于固定拖網繩索的拉環。
作為優選,所述框架采用直徑為4mm的不銹鋼鋼管或鋼筋焊制而成,長度為40cm,前端網口截面為35cmX60cm;后端網底截面為30cmX45cm;網目大小為15mmX15mm。
作為優選,所述網條為鋼條,結構牢固、經久耐用。
作為優選,所述緊固件為鐵箍。
作為優選,所述拉桿與所述緊固件通過螺栓可拆卸地連接,從而拆卸攜帶方便。
作為優選,所述拉桿采用1.5m長的不銹鋼鋼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河蜆種群的調查工具具有至少以下有益效果:整體結構設計牢固合理,攜帶使用方便,網目大小經過多次實驗而選取,能較準確的測定單位面積河蜆的種群密度,以便計算河蜆的資源量,并能通過殼體大小組成初步分析河蜆的年齡結構。本實用新型不僅結構合理,而且組裝、拆卸簡單方便,且采樣效果好,大大提高了河蜆種群的調查準確度和精度。
附圖說明
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實用新型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網格狀捕撈器;11-框架;12-網目;13-網條;2-緊固件;3-拉桿;4-拖網繩索;5-拉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實施例。毋庸置疑,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認識到,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附圖和描述在本質上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如圖1所示,一種河蜆種群的調查工具,包括前端開口而后端封閉的網格狀捕撈器1,所述網格狀捕撈器1的前端截面大于后端截面;所述網格狀捕撈器1包括框架11,所述框架11上焊接有多條相互交錯而形成均勻大小網目12的網條13,所述網條13采用鋼條,所述框架11的前端還環繞設置有緊固件2,緊固件2可以采用鐵箍實現,所述緊固件2通過螺栓可拆卸連接有向前上方傾斜設置的拉桿3,所述拉桿最好采用1.5m長的不銹鋼鋼管;所述拉桿3的端部焊接有便于固定拖網繩索4的拉環5。
其中,所述框架11采用直徑為4mm的不銹鋼鋼管或鋼筋焊制而成,長度為40cm,前端網口截面優選尺寸為35cmX60cm;后端網底截面優選尺寸為30cmX45cm;網目大小優選為15mmX15mm。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如下:
首先將拖網繩索4固定于拉環5,然后把網格狀捕撈器1由船尾部傾斜放進水中,框架沉入到河底后,開動船只,拖行采樣工具,框架利用網口的鋼條對河底或沉積物進行梳耙,采集大于網目的河蜆。拖行一段距離后,拉起采樣工具,倒出河蜆,清點河蜆的個體數量。并根據公式計算單位面積河蜆豐度:
S:單位面積河蜆的豐度;
N:采集河蜆的數量;
L1:網口長度;
L2:拖行距離。
且本實用新型的網目大小經過多次實驗而選取,能較準確的測定單位面積河蜆的種群密度以便計算河蜆的資源量、并能通過殼體大小組成初步分析河蜆的年齡結構。本實用新型不僅結構合理,組裝、拆卸簡單,且采樣效果好,大大提高了河蜆種群的調查準確度和精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