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植物生理學實驗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馬鈴薯試管苗非生物脅迫培養瓶。
背景技術:
植物作為固著生物,一旦生根就會暴露在復雜多變的環境因子中,凡是對植物生長發育不利的環境條件統稱為逆境或脅迫,一般來說,逆境包括生物脅迫(細菌、真菌、病毒、蟲害及雜草)和非生物脅迫(高鹽、干旱、低溫、重金屬污染等)。其中,高鹽、干旱、重金屬污染等非生物脅迫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是全球農作物減產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干旱和鹽脅迫影響全球10%的耕地,導致全球重要農作物產量損失超過50%。
植物遭遇高鹽、干旱和重金屬等非生物脅迫時,其生長發育以及生理生化方面均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一系列的生理的和生化方面的變化包括:葉片萎蔫、葉面積減少、葉片脫落、根系生長刺激、相對含水量改變(RWC)、電解質滲漏(EL)、活性氧(ROS)和自由基的積累,從而打破細胞的自動調節能力,進而產生脂質過氧化作用,擾亂細胞穩態,損傷細胞膜和使酶活性喪失,從而影響細胞的活性。高鹽、干旱和重金屬等非生物脅迫對植物造成的生理生化變化和其脅迫耐受機制的研究是當今作物遺傳育種的研究熱點。
實驗環境下模擬各種非生物脅迫是脅迫耐受機制研究的常用技術手段。模擬非生物脅迫環境,往往需要將植物生長在無菌的MS培養基上,達到一定生長狀態后,再更換脅迫培養基進行非生物脅迫。模擬高鹽環境的一般方法是在MS培養基中加入高濃度的氯化鈉形成高鹽環境,而模擬干旱和重金屬脅迫則分別在MS培養基中加入聚乙二醇和重金屬鹽。
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現有更換脅迫培養基的方法是將原MS培養基從錐形瓶中倒出,再加入脅迫培養基。此過程容易影響植物根的形態,特別是需要觀察根的生長時造成較大誤差;此外,還容易將培養基粘附在葉片上,對植物葉片造成損傷,從而不能模擬真實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馬鈴薯試管苗非生物脅迫培養瓶,采用在培養瓶下方開一閥門,實現培養基從下方流出和加入;同時采用在培養瓶內放置浮片和設置凸圈,實現培養基流出時植物根的形態不發生變化,從而提高實驗結果的精確度。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馬鈴薯試管苗非生物脅迫培養瓶,其包括:培養瓶主體,所述培養瓶主體中開設有多個培養管,所述培養管的頂端設置有開口部;所述培養管內放有浮片;培養管內壁上設置有凸圈;所述培養管下方設有閥門;所述培養瓶主體后設有背景板;所述背景板放置在底座上。
優選地,培養瓶主體中開設有一個或者多個培養管,若是多個培養管則按直線排列。
優選地,所述培養管外壁上有毫米刻度,能夠直接測量植物株高和根長。
優選地,所述培養管的頂端設置的開口部能用棉塞堵住。
優選地,所述浮片采用輕質塑料或中空玻璃制成,能夠漂浮在水面上;浮片為圓環狀,形如救生圈;浮片內有卡槽,能夠將濾紙卡在浮片內。
優選地,所述凸圈是培養管內壁的玻璃凸起,凸圈小于浮片,從而阻止浮片往下運動。
優選地,所述閥門設置在培養管側下方或者底部,閥門連接橡皮管和漏斗,實現流出培養液和向培養管加入培養液。
優選地,所述背景板和培養瓶主體分離設置,背景板的顏色可以是黑色或者紅色,方便從前方拍攝植物。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馬鈴薯試管苗非生物脅迫培養瓶通過在培養瓶下方開一閥門,實現培養基從下方流出和加入;同時采用在培養瓶內放置浮片和設置凸圈,實現培養基流出時植物根的形態不發生變化,以及在培養管外壁設置刻度直接測量株高和根長,從而提高實驗效率和結果的精確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馬鈴薯試管苗非生物脅迫培養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如圖1所示的一種馬鈴薯試管苗非生物脅迫培養瓶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如圖1所示的一種馬鈴薯試管苗非生物脅迫培養瓶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馬鈴薯試管苗非生物脅迫培養瓶培養過程的示例性圖示;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馬鈴薯試管苗非生物脅迫培養瓶流出培養液的示例性圖示;
圖6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馬鈴薯試管苗非生物脅迫培養瓶浮片俯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馬鈴薯試管苗非生物脅迫培養瓶浮片截面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馬鈴薯試管苗非生物脅迫培養瓶單管示意圖一;
圖9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馬鈴薯試管苗非生物脅迫培養瓶單管示意圖二;
圖10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馬鈴薯試管苗非生物脅迫培養瓶單管支架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這些優選實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圖中進行了例示。附圖中所示和根據附圖描述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僅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方式。
在此,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細節而模糊了本發明,在附圖中僅僅示出了與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關的結構和/或處理步驟,而省略了關系不大的其他細節。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馬鈴薯試管苗非生物脅迫培養瓶,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該培養瓶包括培養瓶主體1,所述培養瓶主體1中開設有多個培養管2,所述培養管2的頂端設置有開口部,開口部采用棉塞3堵塞。所述培養瓶主體1的下方設有閥門5,閥門5通過橡皮管與漏斗4相連,實現培養液8流出和向培養管2中加入新培養液8。所述培養管側壁上還設置有凸圈7,凸圈7的大小小于浮片6,以阻止浮片6掉下。培養瓶后方放置有背景板9,背景板9放置在由金屬制成的底座10上,背景板為黑色,作為拍攝植物的背景。
具體地,如圖4所示,當向培養管內加入培養液時浮片6連同植株一起漂浮在培養液上。
具體地,如圖5所示,當將培養液流出時,浮片6連同植株被凸圈7支撐。
具體地,如圖6和圖7所示,浮片6為中空玻璃制成,形如救生圈,內側設有卡槽,能將濾紙11卡在卡槽內,植物組織接種在濾紙上,使植物生長莖變粗時,不至于影響植物生長。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了另一種一種馬鈴薯試管苗非生物脅迫培養瓶,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培養瓶只有一個培養管。
如圖8和圖9所示,該培養瓶的一種簡易設計是培養瓶只有一個培養管,閥門設置在培養管下方側壁或者底部。
如圖10所示,單管的培養瓶放在特制的培養管支架上,支架分兩層,上層開有大孔12,下層開有小孔13,支架由透明塑料制成,不影響植物光合作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馬鈴薯試管苗非生物脅迫培養瓶,采用在培養瓶下方開一閥門,實現培養基從下方流出和加入;同時采用在培養瓶內放置浮片和設置凸圈,實現培養基流出時植物根的形態不發生變化,從而提高實驗結果的精確度,同時方便拍攝。
以上所述僅是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申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申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