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主要應用于柑橘、葡萄等的保花坐果及膨大的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屬于植物生長調節劑領域。
技術背景:
植物的生長發育進程通常受植物內源激素的調控,很多情況下為了達到增產的目的,需要額外添加外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在產量、果實品質方面都有很大改善。但有些時候卻得不到理想效果,因為植物的生長也同時要受到各種不良環境條件(包括許多非生物/生物脅迫等逆境因子)的制約,往往導致生長速率、果實品質和產量的下降。在 產品制作過程中添加一些抗逆劑,除了可以增加植物本身的抵抗力,同時對其他植物生長調劑還有很明顯的增效效果。如在柑橘的保花保果上的應用:柑橘的生理落果是各柑橘品種的特性之一,研究表明,柑橘的生理落果占全部落果量的90%~95%,所以防止柑橘異常生理落果,對柑橘豐產、穩產至關重要。常規的柑橘座果藥多為芐氨基嘌呤與赤霉酸復配,在實際施用過程中芐氨基嘌呤會對樹體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葉片早衰、樹體早衰等,導致座果情況不理想;如果遇到極端天氣還會導致大小年效應嚴重。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具有抗逆作用,使用成本低、效果好的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組合物。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來實現的:
本發明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組份:
噻苯隆 0.1%~2%,
赤霉酸 0.2%~5%,
血紅素 0.3%~3%,
表面活性劑 3%~30%,
助溶劑 5%~30%,
溶劑 余量。
上述的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組份:
噻苯隆 0.5%~1.5%,
赤霉酸 1.5%~4%,
血紅素 0.5%~2%,
表面活性劑 5%~25%,
助溶劑 10%~20%,
溶劑 余量。
上述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中表面活性劑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硫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中的至少一種。
上述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中助溶劑為環己酮、二甲基甲酰胺、丙酮、二甲亞砜、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種。
上述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中溶劑為甲醇、乙醇、丙二醇、乙二醇、丙三醇、水中的至少一種。
本發明中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為可溶性液劑。
噻苯隆是良好的細胞激動素,在促進座果及葉片保綠上其生物活性比6-BA還高,可促進座果,延長葉片衰老,還在不少植物的組織培養中可以很好的誘導愈傷組織分化長出幼芽來,同時也可以作為一種棉花脫葉劑。
赤霉酸是促進植物生長發育重要的內源激素之一,在植物體內,赤霉酸在萌發的種子、幼芽、生長的葉、盛開的花、雄蕊、花粉粒、果實及根中合成。它有多種生理作用:促進座果、改變某些作物雄、雌花比例,誘導單性結實,加速某些植物果實生長等。
血紅素,分子式:C34H32N4FeO4,是一種新型的植物“抗逆免疫物質”,不含已知的5大植物激素成分,它能迅速激活植物耐逆耐抗病基因,誘導植物體內CGMP(環磷酸鳥苷)的釋放,調動植物體內的潛能,改善植物內部的微環境,協調植物體內源激素代謝的平衡;抵抗干旱、低溫、鹽堿、水澇、藥害、肥害等不良環境的侵擾,并有效預防多種病害發生,促進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協調生長,促進氨基酸、維生素和蛋白質的合成,提高雌花數,增加產量、改善品質。
本發明將常規柑橘座果藥由芐氨基呤與赤霉酸復配改用噻苯隆與赤霉酸復配,可以有效的改善芐氨基呤對樹體帶來的負面影響情況,同時在制劑內加入血紅素,對植物進行調控,可以明顯改善作物的抗逆因子,也可以明顯的提高產品以及品質,而且按照實際的產品成本,噻苯隆要遠低于芐氨基嘌呤。
本發明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制備過程為,首先將噻苯隆、血紅素溶解于助溶劑中,將赤霉酸溶解在溶劑中,然后混合,加入表面活性劑,攪拌均勻即可制的成品。
本發明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優點:具有抗逆作用,可以有效的改善由于不利因素導致的柑橘等坐果不良現象,在很低的使用濃度下即可起到座果、膨果的作用,而且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施例1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按重量百分比包括0.5%噻苯隆、1%赤霉酸、0.3%血紅素、10%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10%環己酮、乙醇余量。
實施例2:
本實施例2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按重量百分比包括0.9%噻苯隆、2.5%赤霉酸、0.5%血紅素、10%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20%環己酮、乙醇余量。
實施例3:
本實施例3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按重量百分比包括0.9%噻苯隆、3.1%赤霉酸、0.5%血紅素、15%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20%二甲基甲酰胺、乙二醇余量。
實施例4:
本實施例4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按重量百分比包括1.5%噻苯隆、4%赤霉酸、1.5%血紅素、15%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20%N-甲基吡咯烷酮、甲醇余量。
實施例5:
本實施例5一種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按重量百分比包括1.8%噻苯隆、5%赤霉酸、3%血紅素、20%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20%二甲亞砜、丙二醇余量。
實施例6:
本實施例6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按重量百分比包括0.1%噻苯隆、0.2%赤霉酸、0.3%血紅素、10%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10%二甲亞砜、丙二醇余量。
實施例7:
本實施例7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按重量百分比包括0.5%噻苯隆、2%赤霉酸、0.3%血紅素、10%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二甲亞砜、4%N-甲基吡咯烷酮、丙二醇余量。
實施例8:
本實施例8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按重量百分比包括2%噻苯隆、5%赤霉酸、0.3%血紅素、5%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十二烷基苯磺酸鈉、5%二甲基甲酰胺、4%N-甲基吡咯烷酮、15%乙二醇、丙二醇余量。
實施例9:
本實施例9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按重量百分比包括1.5%噻苯隆、4%赤霉酸、2%血紅素、10%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十二烷基硫酸鈉、5%二甲基甲酰胺、4%N-甲基吡咯烷酮、10%丙酮、15%乙二醇、5%乙醇、丙二醇余量。
實施例10:
本實施例10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按重量百分比包括1%噻苯隆、3%赤霉酸、1.5%血紅素、5%十二烷基苯磺酸鈉、5%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十二烷基硫酸鈉、5%二甲基甲酰胺、4%N-甲基吡咯烷酮、10%丙酮、15%乙二醇、5%乙醇、丙二醇余量。
實施例11:
本實施例11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按重量百分比包括1.5%噻苯隆、4%赤霉酸、1.5%血紅素、5%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十二烷基硫酸鈉、5%二甲基甲酰胺、4%N-甲基吡咯烷酮、10%丙酮、15%乙二醇、5%乙醇、5%丙三醇、丙二醇余量。
實施例12:
本實施例12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按重量百分比包括1.2%噻苯隆、3.6%赤霉酸、2%血紅素、30%失水山梨醇聚氧乙烯醚、5%二甲基甲酰胺、4%N-甲基吡咯烷酮、10%丙酮、15%乙二醇、5%水、5%丙三醇、丙二醇余量。
應用實例:
柑橘的生理落果是各柑橘品種的特性之一。研究表明,柑橘的生理落果占全部落果量的90%~95%,所以防止柑橘異常生理落果,對柑橘豐產、穩產至關重要。
將上述實施例2所得的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0.9%噻苯隆+2.5%赤霉酸+0.5%血紅素),與市售的柑橘座果膨大劑(1.8%6-芐氨基嘌呤+1.8%赤霉酸可溶液劑)分別的血橙、砂糖桔兩個品種上進行比對實驗。試驗均在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柑橘基地進行。在果園內選取生長一致的果樹24株,四個處理,重復三次,每重復小區兩株樹,四個處理隨機排列。處理設置為:A.清水對照;B.6-芐氨基嘌呤10mg/kg+赤霉酸10mg/kg;C.一種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稀釋2500倍(噻苯隆3.6mg/kg+赤霉酸10mg/kg+血紅素2mg/kg);D.一種含噻苯隆、赤霉酸和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稀釋4000倍(噻苯隆2.25mg/kg+赤霉酸6.25mg/kg+血紅素1.25mg/kg)。
重復三次,每個小區兩株樹,田間隨機區組排列,分別在柑橘的第一次生理落果前、第二次生理落果前進行葉面噴施使用。每個小區選枝條漲勢大致一致的40個枝條進行掛牌標記,調查座果率,單果重,商品果率。
試驗結果:
1.不同柑橘坐果膨大劑處理連續兩年對血橙的座果率、單果重、商品果率的影響(見表1):
2.不同柑橘座果膨大劑處理連續兩年對砂糖桔的座果率、單果重、商品果率的影響(見表2):
從表1、表2中可以看出,噻苯隆、赤霉酸與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明。
2.不同柑橘坐果膨大劑處理連續兩年對砂糖桔的座果率、單果重、商品果率的影響(見表2)。
從表1、表2中可以看出,噻苯隆、赤霉酸與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以明顯的提高柑橘的保花保果率,相對于芐氨基嘌呤與赤霉酸的組合物,有明顯的優勢,而且連續兩年的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出,本發明所提供的噻苯隆、赤霉酸與血紅素的植物生長調節劑都保持穩定的保花座果率,而芐氨基嘌呤與赤霉酸的組合物出現有波動的情況。
上述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上述內容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基于上述內容所實現的技術均屬于本發明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