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環保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綠化帶節水防澇結構。
背景技術:
水是包括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我國許多地區屬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全年降水少,蒸發旺盛 ;部分地區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在這些地區修建道路時,為了改善行車環境和自然環境,道路經常增設綠化帶(綠化帶包括綠化帶土壤層和位于綠化帶土壤層兩側的道沿石),并且需人工澆灌綠化帶上的花草以保證花草存活,但是由于上述地區屬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區,蒸發量很大,如果需要保證花草存活,則必須多次人工澆灌大量的水,如此浪費了水資源;另外在雨水充足的情況下,綠化帶的積水無法正常排出,積水勢必會對花草長期淹沒,導致對花草的生長不利;因此針對以上情況,如何改善現在節水灌溉綠化帶的技術,成為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節約水資源、防止過多水量對植物的破壞的綠化帶節水防澇結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綠化帶節水防澇結構,包括儲水箱、導水管和進水管;儲水箱為一密閉的箱體,儲水箱位于綠化帶土壤層的下方,導水管的一端位于綠化帶土壤層內,導水管的另一端伸入儲水箱內并鄰近儲水箱底部,導水管內填充有海綿吸水層;綠化帶土壤層與道沿石之間開設有通水孔,進水管的一端位于通水孔內,進水管的另一端伸入到儲水箱內;道沿石底部水平開設有流水孔,流水孔的一端開口位于道沿石臨路的側面,流水孔的另一端與通水孔連通。
通水孔頂端開口處設有過濾板。
還包括通氣管,通氣管一端位于綠化帶土壤層的上方,通氣管的另一端伸入到儲水箱內。
還包括注水管,注水管一端位于地面上方,注水管另一端伸入到儲水箱內,注水管的上端口處設有蓋體。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裝置在具體使用時,當綠化帶的水量過多成澇時,綠化帶上的積水流入通水槽內,再由通水槽上的通水孔進入進水管,積水再由注水管進入密封的儲水箱,導水管內填充有海綿吸水層,海綿吸水層連通綠化帶和儲水箱內的水,保持了綠化帶內的水分,同樣防止綠化帶上水量過多,充分利用水資源,節約用水;通氣管用于連通外界與儲水箱內的壓力,使儲水箱內的壓力始終等于外界大氣壓;本裝置在使用時,可定期通過注水管向儲水箱內注入水,防止儲水箱內缺乏水量,蓋體用于封堵注水管,防止在不使用注水管時雜物落入注水管,從而堵塞注水管;過濾板用于過濾落入進水管內的雜物;另外當地表上積有過量水時,過量的水則沿流水孔進入通水孔,再由通水孔流入儲水箱內,充分利用水源,同時防止地表積水給路人帶來不便;同時利用本裝置可以有效減少綠化部門的工作量,節約水資源,具有廣泛的實用,另外儲水箱可以收集雨水,重復利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對綠化帶灌溉的水資源以及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綠化帶節水防澇結構,包括儲水箱1、通氣管2、注水管3、導水管4和進水管5;儲水箱1為一密閉的箱體,儲水箱1位于綠化帶土壤層6的下方,導水管4的一端位于綠化帶土壤層6內,導水管4的另一端伸入儲水箱1內并鄰近儲水箱1底部,導水管4內填充有海綿吸水層7;綠化帶土壤層6與道沿石8之間開設有通水孔12,進水管5的一端位于通水孔12內,進水管5的另一端伸入到儲水箱1內;道沿石8底部水平開設有流水孔13,流水孔13的一端開口位于道沿石8臨路的側面,流水孔13的另一端與通水孔12連通。
通水孔12頂端開口處設有過濾板9。
通氣管2一端位于綠化帶土壤層6的上方,通氣管2的另一端伸入到儲水箱1內。
注水管3一端位于地面14上方,注水管3另一端伸入到儲水箱1內,注水管3的上端口處設有蓋體10。
本裝置在具體使用時,當綠化帶的水量過多成澇時,綠化帶11上的積水流入通水槽8內,再由通水槽8上的通水孔12進入進水管5,積水再由注水管3進入密封的儲水箱1,導水管4內填充有海綿吸水層7,海綿吸水層7連通綠化帶土壤層6和儲水箱1內的水,保持了綠化帶土壤層6內的水分,同樣防止綠化帶11上水量過多,充分利用水資源,節約用水;通氣管2用于連通外界與儲水箱1內的壓力,使儲水箱1內的壓力始終等于外界大氣壓;本裝置在使用時,可定期通過注水管3向儲水箱1內注入水,防止儲水箱1內缺乏水量,蓋體10用于封堵注水管3,防止在不使用注水管3時雜物落入注水管3,從而堵塞注水管3;過濾板9用于過濾落入進水管5內的雜物。
本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形狀、材料、結構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