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水培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加液的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水培植物培養設備無法做到定量供應水培溶液,基本都是要使用人工加夜的方式,人工加液很容易多加或者少加,不同的植物之間,培養液的消耗量也是不同的,人工定量的方式就會使得有些植物溶液過少,有些植物溶液過多,造成加液不均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自動加液的裝置,解決現有培養設備需要人工加液且加液不均衡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自動加液的裝置,包括收液管、第一閥門、加液瓶、水培皿和收液皿,收液管與收液皿底面連通,第一閥門設置在收液管中間位置,加液瓶上端設置有螺紋蓋,下端設置有出液管,出液管中間設置有第二閥門,出液管下端與水培皿的外側壁連通,水培皿的側壁設置有出液孔,水培皿的內側壁四周設置有凸起,凸起上設置有支撐板,支撐板上設置有多個通孔,支撐板的中間頂面設置有凹槽,水培皿的上沿內側設置有環槽,環槽內設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中間設置有圓孔,水培皿的底面設置有多個第一支腳,第一支腳內設置有磁塊,收液皿的底面設置有多個第二支腳,第二支腳內設置有鐵塊,水培皿設置在收液皿內,第一支腳內的磁塊用于吸引第二支腳內的鐵塊。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多余的水培液會從出液孔回收到收液皿中,而水培液的液面下降時,水培液就會從加液瓶中流出補充到水培皿中,這樣可以保持水培皿中的液面不變化,保證每個植物都能收到一樣高度的水培液,這樣每個植物加液就十分均衡,且無需人工加液。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加液的裝置,包括收液管40、第一閥門41、加液瓶10、水培皿11和收液皿12,收液管與收液皿底面連通,第一閥門設置在收液管中間位置,加液瓶上端設置有螺紋蓋30,下端設置有出液管31,出液管中間設置有第二閥門32,出液管下端與水培皿的外側壁連通,水培皿的側壁設置有出液孔13,水培皿的內側壁四周設置有凸起14,凸起上設置有支撐板15,支撐板上設置有多個通孔16,支撐板的中間頂面設置有凹槽17,水培皿的上沿內側設置有環槽18,環槽內設置有固定板19,固定板中間設置有圓孔20,水培皿的底面設置有多個第一支腳21,第一支腳內設置有磁塊22,收液皿的底面設置有多個第二支腳23,第二支腳內設置有鐵塊24,水培皿設置在收液皿內,第一支腳內的磁塊用于吸引第二支腳內的鐵塊。
其中,加液瓶用于加入水培液,具體在加入的時候可以關閉第二閥門,打開螺紋蓋,加入水培液后,關閉螺紋蓋,而后打開第二閥門,這樣加液瓶就形成一個密閉空間,只要出液管下端管口有水封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液體就不會流入到水培皿中。出液孔用于限定水培皿中水培液的高度,使得每個水培皿的水培液的量都是一致的。一般地,出液管的管壁在水培皿的上沿與出液孔的下沿齊平,這樣,多余的水可以從出液孔流出,而當液面下降,水培液就會從加液瓶留到水培皿中。
收液皿用于收集水培液,多余的水培液就會進入到收液皿中,可以進行回收利用。凸起用于固定住支撐板,使得支撐板不至于掉到水培皿中。支撐板用于支撐水培植物,上面的通孔可以讓水培液流動,凹槽可以將植物放置在該處。環槽用于放置固定板,固定板上的圓孔用于固定住植物,使得植物不會倒伏。第一支腳與第二支腳可以相互吸引,這樣方便收液皿固定在水培皿的下方。水培皿的磁塊也可以將水培皿固定在鐵板的桌面上,避免水培皿移位后掉落在地。收液管可以在收液皿的液體滿后,打開第一閥門,就可以讓收液皿的水培液流出去,可以流到水桶或者管子中去,并集合起來。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的時候,多余的水培液會從出液孔回收到收液皿中,而水培液的液面下降時,水培液就會從加液瓶中流出補充到水培皿中,這樣可以保持水培皿中的液面不變化,保證每個植物都能收到一樣高度的水培液,這樣每個植物加液就十分均衡,實現自動加液。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