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種子旱育稀植栽培技術,特別涉及一種催芽機。
背景技術:
在我國各地區要想使農業種植獲得高產、穩產,浸種和催芽是關鍵。目前,浸種和催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溫度不恒定,導致各個種子個體之間吸水不一致,膨脹不一致,芽勢不一致。在使用催芽器時表現出耗氧過多,發芽不一致,每袋種子中間部分的水稻的胚乳還很硬,故不能正常出芽。如催芽的時間過長,則外部種子出芽過長;如按時催芽,沒有出芽的種子不好確定此種是否不發芽,還是沒催好芽。這些都導致在播種時操作者不敢稀播,勻播,從而造成了育苗密度過大,勻度不夠,使秧苗正常生長空間不足,出現二類、三類苗,或者根本無法育出壯苗。
如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公開的專利號為201220633993.2的一種催芽機,主要包括提供內部空間的主體框架和置于該內部空間的放置架,其中,其還包括:控溫系統,用于按照預設的溫度值維持該內部空間的溫度;控濕系統,用于按照預設的濕度值維持該內部空間的濕度。
前述現有技術雖然能夠通過控溫系統和控濕系統對催芽過程中的濕度和溫度進行控制,但是在通氣和加熱過程中,通入的空氣或者攜帶熱量的介質在通過種子區域時都比較集中的聚集在吹入口的中間位置,這就造成種子區域局部溫度過高或者過低,導致各個種子個體之間吸水不一致,膨脹不一致,芽勢不一致。
又如專利號為201520458497.1的全自動催芽機,包括浸種箱和催芽箱,在催芽箱內設有加熱加濕裝置、水泵、灑水管、收種箱和多個催芽盤,所述浸種箱設置在催芽箱的頂部,并通過多根撒種管伸入催芽箱內的每個催芽盤上方;所述加熱加濕裝置是由敞口水箱和加熱器組成,所述灑水管呈盤旋狀安裝在對個催芽盤的最上方,在灑水管下表面開設有多個灑水孔,所述水泵安裝在催芽箱的底部,水箱和灑水管分別通過水泵與外界水管連通;在催芽箱內設有轉軸,多個催芽盤活動套設在轉軸上,分別通過底部的定位機構固定定位。
所述的自動催芽機通過多個催芽盤進行旋轉來實現水分和熱量的均勻補充,但實際上由于催芽盤在轉動時位于內圈和外圈的種子的運動速度不同,位于內圈的種子和位于外圈的種子補充的水分和熱量是不同的,這就造成種子區域局部溫度過高或者過低,導致各個種子個體之間吸水不一致,膨脹不一致,芽勢不一致。
現有技術雖然都實現了對催芽的溫度進行監控,但是在對溫度進行調節時,都存在補充熱量或者排出熱量時,種子區域各個部位間的溫度存在較大的溫差,溫度不恒定,導致各個種子個體之間吸水不一致,膨脹不一致,芽勢不一致,在使用催芽器時表現出耗氧過多,發芽不一致。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催芽機,實現的目的之一是能夠對種子的浸種、催芽過程進行均勻的溫度調節,縮小各個種子個體之間的差異,提高浸種、催芽的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催芽機,包括容置箱和電控箱,所述容置箱內設置溫度傳感器和液位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和所述液位傳感器分別與所述電控箱內的控制模塊連接,所述容置箱內側底板上設置承種托盤,所述承種托盤包括托盤體、導流板和防潮板,所述托盤體包括托盤體面板和設置在所述托盤體面板下側的若干支腿,若干所述支腿之間設置加熱裝置和噴氣裝置,所述托盤體上側設置導流板,所述導流板設置均布的若干透氣孔,所述導流板上側設置防潮板,所述防潮板包括透氣面板和均布在所述透氣面板下面的透氣通道,所述透氣面板設置均布的若干出氣孔,所述透氣通道聯通所述透氣孔和所述出氣孔,所述電控箱設有氣泵開關,所述噴氣裝置連接氣泵,并籍由氣泵開關控制所述氣泵的開、閉;所述控制模塊連接所述加熱裝置;所述控制模塊根據所述溫度傳感器和所述液位傳感器的反饋信號控制所述加熱裝置的啟、停。
本實用新型的裝置由于上述結構設計,在噴氣、加熱時,所述導流板將空氣或者攜帶熱量的介質進行打散,均布在防潮板下側的所述透氣通道防止被打散的空氣或者攜帶熱量的介質再次聚集,能夠使空氣或者攜帶熱量的介質均勻的到達袋裝種子堆垛的區域。
優選的,所述容置箱外設置加強筋,所述電控箱設置在所述加強筋上,所述容置箱的底板設置排水口,所述容置箱外側底部帶有滾輪。
在一些實施例中需要對本實用新型整體進行快速的移動,所以需要為所述容置箱設所述滾輪以方便移動,并且將所述電控箱與所述容置箱固定在一起,在移動時能夠更加快捷。
優選的,所述容置箱外設置加強框,所述電控箱單獨設置,所述容置箱的底板設置排水口,所述容置箱和所述電控箱外側底部分別設置滾輪。
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可能需要對所述容置箱或所述電控箱得其中之一進行移動,或者將多臺本實用新型同時使用,需要將操作和浸種催芽分別集中在不同的房間,所以要將所述電控箱單獨設置,為所述容置箱安和所述電控箱分別設置所述滾輪以方便移動。
優選的,所述導流板和所述托盤體面板之間形成有勻流通道。
通過在所述導流板和托盤體面板之間的間隙形成勻流通道,使流入的空氣或者攜帶熱量的介質流通,從而均勻的從透氣孔中通過。
優選的,所述導流板周邊設置加強邊框,所述導流板和托盤體面板之間籍由加強邊框的間隔形成勻流通道。
通過設置加強邊框使所述導流板和托盤體面板之間形成間隔,這種結構在實現勻流通道的同時也增加了導流板的結構強度。
優選的,所述防潮板下側設置加強筋,所述加強筋包括若干垂直于透氣面并互相交錯的縱向板和橫向板,互相交錯的所述縱向板和橫向板形成均布在透氣面板下面的透氣通道。
通過設置互相交錯的縱向板和橫向板形成透氣通道,這種結構在實現透氣通道的同時也增加了防潮板的結構強度。
優選的,所述噴氣裝置是噴氣管,所述氣泵籍由空氣管路與所述噴氣管連接,所述噴氣管包括總管和若干分管,所述總管上設置多個三通,所述多個三通分別連接多根所述分管,所述總管和所述分管固定在所述托盤體與所述容置箱內側底板之間,所述總管和所述分管的管壁上設置噴氣孔。
優選的,所述電熱管籍由電熱管支腳固定在所述托盤體與所述容置箱內側底板之間。
優選的,所述控制模塊包括開關電源、漏電保護器、固態繼電器、吹氣壓力調節器和操作面板。
優選的,所述氣泵是隔膜氣泵或無油氣泵。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可以同時實現浸種、催芽兩種功能。
2、本實用新型能實現浸種、催芽、溫度、時間自動管理,省去過去人工頻繁攪種的高強度作業。
3、本實用新型能夠對種子的浸種、催芽過程進行均勻的溫度調節,縮小各個種子催芽程度的差異,提高浸種、催芽的效率。
4、本實用新型用采用無油靜音空壓機,保證稻種正常發芽。
5、本實用新型吹氣壓力可調(通過壓力調節閥),避免了水量不同時,造成熱量浪費。
6、本實用新型控制采用固態繼電器,無噪音,壽命長。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圖說明
圖1a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容置箱外設置加強筋的端面示意圖。
圖1b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容置箱外設置加強筋的側面示意圖。
圖1c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容置箱外設置加強筋的仰視方向示意圖。
圖1d是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容置箱外設置加強筋的俯視方向示意圖。
圖2a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容置箱外設置加強框的端面示意圖。
圖2b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容置箱外設置加強框的側面示意圖。
圖2c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容置箱外設置加強框的仰視方向示意圖。
圖2d是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中容置箱外設置加強框的俯視方向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承種托盤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4a是本實用新型設置在容置箱外側的電控箱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b是本實用新型獨立設置的電控箱的示意圖。
圖5是將袋裝種子堆垛在承種托盤的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a至圖1d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催芽機一具體實施例,包括容置箱1和電控箱2,容置箱1內設置溫度傳感器和液位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液位傳感器與電控箱2內的控制模塊連接,容置箱1內側底板上設置承種托盤3。
承種托盤3包括托盤體31、導流板32和防潮板33,托盤體31包括托盤體面板和設置在托盤體面板下側的若干支腿34。
若干支腿34之間設置加熱裝置和噴氣裝置,托盤體31上方設置導流板32,導流板32設置均布的若干透氣孔,導流板32上方設置防潮板33。
防潮板33包括透氣面板和均布在透氣面板下面的透氣通道,透氣面板設置均布的若干出氣孔,透氣通道聯通透氣孔和出氣孔。
電控箱2設有氣泵開關,噴氣裝置連接氣泵,并籍由氣泵開關控制氣泵的開、閉;控制模塊連接加熱裝置;控制模塊根據溫度傳感器和液位傳感器的反饋信號控制加熱裝置的啟、停。
使用中,在噴氣工作狀態時,氣流經過托盤體31后被導流板32阻擋。由于透氣孔無法一次性讓所有空氣全部通過,因此會在托盤體31和導流板32之間形成一個聚集的氣泡,氣泡中的空氣逐步透過透氣孔穿過導流板32并被均勻打散,之后空氣流進透氣通道中,均布的透氣通道防止被打散的空氣再次聚集,然后空氣通過出氣孔進入種子堆垛區域,對種子堆垛區域進行均勻的通氣。
在加熱工作狀態時,電熱管35首先加熱托盤體31與容置箱內側底板之間的介質,當介質受熱后即發生熱對流向上流動,攜帶熱量的介質經過托盤體31后被導流板32阻擋,因此攜帶熱量的介質會在托盤體31和導流板32之間形成一個聚集,攜帶熱量的介質逐步透過透氣孔穿過導流板并被均勻打散,當攜帶熱量的介質通過導流板32后就會流進透氣通道中,防止再次聚集,然后通過出氣孔進入種子堆垛區域,對種子堆垛區域進行均勻的加熱。
本實施例中,容置箱1外還可以設置加強筋,電控箱2固定設置在加強筋上,容置箱1的底板設置排水口5,容置箱1外側底部帶有滾輪。
如圖3所示,在一些其他的實施方式中,導流板32和托盤體面板之間的間隙形成勻流通道。勻流通道使聚集的空氣或者攜帶熱量的介質能夠順暢的流動,使空氣或者攜帶熱量的介質能夠均勻的透過導流板32。
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在導流板32周邊設置加強邊框37來形成托盤體31和導流板32之間的間隔,導流板32和托盤體面板之間籍由加強邊框37的間隔形成勻流通道的同時還增加了導流板32結構強度,增加耐用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防潮板33下面設置加強筋38,籍由若干垂直于透氣面并互相交錯的縱向板和橫向板形成的加強筋38形成透氣通道,在實現透氣通道的同時增加了防潮板33的結構強度,增加耐用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噴氣裝置是噴氣管36,氣泵21籍由空氣管路4與噴氣管36連接,噴氣管36包括總管361和若干分管362,總管361上設置多個三通,多個三通分別連接多根分管362,總管361和分管362籍由管箍固定在托盤體31與容置箱1內側底板之間,總管361和分管362的管壁上設置噴氣孔。
加熱裝置是電熱管35,電熱管35籍由電熱管支腳固定在托盤體31與容置箱1內側底板之間。
如圖4a和圖4b所示,控制模塊包括開關電源、漏電保護器、固態繼電器、吹氣壓力調節器和操作面板。氣泵是隔膜氣泵或無油氣泵。
控制模塊中的軟件是現有的,或者對現有軟件做一些常規性調整即可使用。
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結構基本相同,所不同之處在于:如圖2a至圖2d所示,容置箱1外設置加強框,電控箱2單獨設置,容置箱1和電控箱2外側底部都設置滾輪。
這種結構設計能夠滿足用戶僅需要對容置箱1或電控箱2中的一個進行移動的需求,或者在應用多臺本實用新型同時,容置箱1和電控箱2需要分別集中在不同的房間的情形。在容置箱安和電控箱分別設置滾輪可以便于用戶移動。
以下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在實際的使用中,如圖5所示,需要將稻種裝入網袋內裝成袋裝種子6,每袋裝至一半容量即可。
優選的使用20kg規格網袋。
本實用新型能夠自動的完成:稻種的浸種、修正浸種和催芽,能夠控制過干發芽,完成自動清掃,并且各個工序可以單獨完成也可以進行組合,以滿足不同的情況。
具體來說,如執行催芽:
在催芽前,首先換新水,不要使用浸過種的水。
之后將袋裝種子6在承載托盤3上堆垛好,并在容置箱1內放入適量的水,使袋裝種子6浸入水中,在容器內加水至超過稻種表面5cm以上。
水量太少的話會導致發芽不均勻。
設定電控箱,將控制模塊切換至催芽模式。設定催芽溫度為32度(一般為32度)。
然后蓋上保溫罩。在蓋保溫罩時,需要放置3~5根棒狀物體(如竹子、木棒、鉄管等)至容器表面再鋪上保溫罩,這樣能夠避免保溫罩接觸到水面。
完成前述步驟,即可開始自動作業。此時,控制模塊會自動控制電熱管35加熱水溫至設定溫度,打開氣泵開始吹氣,并且根據溫度傳感器和液位傳感器的反饋信號控制加熱裝置加熱(確保水溫均勻和種子在水中氧氣充足)。
在保持32度,15小時后,進行確認是否有1mm左右的白芽冒出。催芽的“催芽時間”根據品種、氣溫、地區不同,設定也不同。
在以上工作過程中,液位計實時檢測液位。實際液位低于設定液位時,發出報警,在催芽完成后就可關閉電源,并打開排水口進行排水。
如果需要使用催芽機進行浸種、催芽連續作業:
首先,如前述的換新水,然后將袋裝種子6在承載托盤3上堆垛好,并在容置箱1內放入適量的水。
在設定上需要將浸種溫度設置在13度的情況下,根據浸種的必要累計溫度(一般為65度~91度,但累計溫度根據品種不同會有差異),需要浸種天數為5天~7天。
通過控制模塊控制電熱管35加熱水溫至設定溫度(通過溫度傳感器檢測),浸種到設定的“累計溫度”(根據品種、氣溫、地區不同,設定也不同)。
完成浸種后,控制模塊根據設定自動開始執行催芽。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做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