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泥鰍夾,屬于泥鰍養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泥鰍,屬鰍科。形體小,細長,只有三、四寸。且它體形圓,身短,皮下有小鱗片,顏色青黑。泥鰍被稱為“水中之參”,生活在湖池,是營養價值很高的一種魚,它和其它的魚不相同,無論外表,體形,生活習性都不同,是一種特殊的鰍類。由于渾身沾滿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膩無法握住。在養殖過程中大都通過專用裝置移動泥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泥鰍夾,該泥鰍夾能有效避免損害泥鰍,同時夾泥鰍成功率高。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方案實現:一種新型泥鰍夾,其包括上泥鰍夾和下泥鰍夾,所述上泥鰍夾和所述下泥鰍夾的中間位置通過轉動軸連接,并所述轉動軸交叉連接,所述上泥鰍夾的前端設有上夾板,所述下泥鰍夾的前端設有下夾板,所述上夾板和所述下夾板分別設置在所述上泥鰍夾和所述下泥鰍夾的內側,所述上夾板和所述下夾板的內側均設有軟質鈍齒,所述上夾板的前端設有上前齒,所述下夾板的前端設有下前齒,所述上前齒和所述下前齒均呈朝外凹陷的弧形,所述上前齒和所述下前齒的寬度逐漸減小,且前端呈尖形,所述上夾板上設有多個所述上前齒,所述下夾板上設有多個所述下前齒,所述上夾板的上前齒與所述下夾板上的下前齒錯開排列。
所述上夾板的上前齒個數與所述下夾板上的下前齒個數相等。
所述上前齒與所述下前齒均設有4個。
所述上泥鰍夾和所述下泥鰍夾的后端均設有橡膠軟墊。
所述橡膠軟墊分別設置在所述上泥鰍夾和所述下泥鰍夾的外側。
所述上泥鰍夾和所述下泥鰍夾的后端均設有提耳。
所述提耳分別設置在所述上泥鰍夾和所述下泥鰍夾的外側。
所述橡膠軟墊設置在所述提耳的內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泥鰍夾通過上下夾板夾住泥鰍,上下夾板成方形,能有效保證夾住泥鰍的穩定性,同時上下夾板均設有軟質鈍齒,能有效避免對泥鰍造成損害;
2、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泥鰍夾的夾板前端設有前齒,且上下夾板上的前齒為錯開設置,可便捷的鏟起泥鰍,以使得泥鰍進入到夾板處;
3、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泥鰍夾設有橡膠軟墊,增強使用時的舒適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泥鰍夾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泥鰍夾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泥鰍夾的上夾板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泥鰍夾的下夾板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上泥鰍夾,2為下泥鰍夾,3為轉動軸,4為上夾板,5為下夾板,6為軟質鈍齒,7為上前齒,8為下前齒,9為橡膠軟墊,10為提耳。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4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不局限所述內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率,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為了清楚,不描述實際實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詳細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結構,因為它們會使本發明由于不必要的細節而混亂,應當認為在任何實際實施例的開發中,必須做出大量實施細節以實現開發者的特定目標,例如按照有關系統或有關商業的限制,由一個實施例改變為另一個實施例,另外,應當認為這種開發工作可能是復雜和耗費時間的,但是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僅僅是常規工作。
一種新型泥鰍夾,其包括上泥鰍夾1和下泥鰍夾2,上泥鰍夾1和下泥鰍夾2的中間位置通過轉動軸3連接,并轉動軸3交叉連接,其特征在于:上泥鰍夾1的前端設有上夾板4,下泥鰍夾2的前端設有下夾板5,上夾板4和下夾板5分別設置在上泥鰍夾1和下泥鰍夾2的內側,上夾板4和下夾板5的內側均設有軟質鈍齒6,上夾板4的前端設有上前齒7,下夾板5的前端設有下前齒8,上前齒7和下前齒8均呈朝外凹陷的弧形,上前齒7和下前齒8的寬度逐漸減小,且前端呈尖形,上夾板4上設有多個上前齒7,下夾板5上設有多個下前齒8,上夾板4的上前齒7與下夾板5上的下前齒8錯開排列。
上夾板4的上前齒7個數與下夾板5上的下前齒8個數相等。
上前齒7與下前齒8均設有4個。
上泥鰍夾1和下泥鰍夾2的后端均設有橡膠軟墊9。
橡膠軟墊9分別設置在上泥鰍夾1和下泥鰍夾2的外側。
上泥鰍夾1和下泥鰍夾2的后端均設有提耳10。
提耳10分別設置在上泥鰍夾1和下泥鰍夾2的外側。
橡膠軟墊9設置在提耳10的內部。
盡管已經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和列舉,應當理解,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對上述實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這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