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植物灌溉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動吸水盆栽裝置。
背景技術:
盆栽是花卉園藝特有的一種栽培方法,是指用花盆栽培各種花卉,使花卉在花盆中正常發(fā)育、開花結果,滿足人們對花卉的觀賞需求。而盆栽桶作為花卉盆栽容器,其結構、質地及大小等因素直接影響花卉的各種生理活動。因此,對盆栽桶的研究歷來受到園藝工作者的重視。水是各種花卉生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成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家居、辦公及公共環(huán)境的不斷改善,人們對盆栽花卉的消費需求正在向輕便的方向發(fā)展,且隨著現代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很多人在種植盆栽時往往沒有過多的時間去對盆栽進行照看,更不可能對盆栽實現定期澆水。而傳統(tǒng)的非自動供水的盆栽植物需要每天查看土壤水份狀況來判斷是否需要澆水,對人們造成很多不便。
因此,園藝工作者研究出了一種能夠自動吸水的盆栽系統(tǒng)。目前,主要有水芯系統(tǒng)及真空系統(tǒng)。
然而,水芯系統(tǒng)制作的裝置,由于其僅僅利用吸水材料,從底部容器中自動吸水,從而容易造成供水不足,而真空系統(tǒng)僅靠壓力差供水,容易造成供水過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自動吸水盆栽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自動吸水系統(tǒng)無法適量供水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動吸水盆栽裝置,包括:盆體及儲水池,所述盆體設于所述儲水池上部,所述盆體底部設有多個第一通孔;所述儲水池頂蓋上設有入口,所述入口上設有蓋體;所述儲水池頂蓋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二通孔,所述儲水池內設有直立的筒狀水芯室,所述水芯室位于所述第二通孔正下方,所述水芯室頂部邊緣與所述儲水池頂蓋內壁接觸,底部邊緣與所述儲水池底部內壁接觸,所述水芯室側壁底部設有多個第三通孔;所述水芯室內部設有多個豎直的水芯,多個所述水芯頂端依次通過所述第二通孔及所述第一通孔伸入所述盆體。
較佳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動吸水盆栽裝置,所述水芯室與所述儲水池一體成型。
較佳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動吸水盆栽裝置,所述入口與所述蓋體通過螺紋連接。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自動吸水盆栽裝置,通過設置儲水池,并在儲水池內設置水芯室,通過水芯室內的水芯進行自動吸收水份,并利用儲水池來形成真空結構,完成了水芯吸水及真空吸水的結合,實現了水芯室內存水的平衡,從而避免了植物受到水份過多或者過少的危害,達到了自動均勻吸水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性實施例提供的自動吸水盆栽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0-盆體,200-儲水池,101-第一通孔,201-入口,202-蓋體,203-第二通孔,204-水芯室,205-第三通孔,206-水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為了便于理解和說明,下面通過圖1詳細闡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自動吸水盆栽裝置。圖1為本實用性實施例提供的自動吸水盆栽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盆栽裝置可以包括:
盆體100及儲水池200,盆體100設于儲水池200上部,盆體100底部設有多個第一通孔101;儲水池200頂蓋上設有入口201,入口201上設有蓋體202;儲水池200頂蓋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二通孔203,儲水池200內設有直立的筒狀水芯室204,水芯室204位于第二通孔203正下方,水芯室204頂部邊緣與儲水池200頂蓋內壁接觸,底部邊緣與儲水池200底部內壁接觸,水芯室204側壁底部設有多個第三通孔205;水芯室204內部設有多個豎直的水芯206,多個水芯206頂端依次通過第二通孔203及第一通孔101伸入盆體100。
具體的,首先可以設置一個盆體100,并在盆體100的底部設置多個通孔,即第一通孔101。然后設置一個儲水池200,該儲水池可以為長方體或圓柱體的封閉體,即在儲水池200的頂部設有頂蓋,顯然,本實用新型對儲水池200的具體形狀不做限制。同時,可以在儲水池200頂蓋的一側設置一個入口201,以供水等液體從該入口進入該儲水池,入口201可以是凸起的圓形結構或方形結構。進一步的,為了密封整個儲水池200以形成真空結構,可以在入口201上設置一個蓋體202。另外,可以在儲水池200的頂蓋上設置至少一個通孔,即第二通孔203。應理解,可以在頂蓋上設置一個大的第二通孔203,也可以在頂蓋上一定的區(qū)域內設置多個小孔。然后在第二通孔203的正下方設置水芯室204。應理解,水芯室204可以為直立的管狀結構,其頂部邊緣與儲水池200的頂蓋內壁接觸,底部邊緣與儲水池200的底部內壁接觸。進一步,在水芯室204底部的側壁上設置多個進水進氣孔,即第三通孔205。同時,在水芯室204內設置多個直立的水芯206,并使得多個水芯206的一端依次通過第二通孔203及第一通孔101伸入盆體100。應理解,當在儲水池200的頂蓋上設置一個較大的第二通孔203時,多個水芯206直接插在水芯室204中,且每一個水芯206的頂端穿過盆體100底的第一通孔101伸入盆體100中的土壤300內;當在儲水池200的頂蓋上設置多個第二通孔203時,則每一個水芯206可以穿過每個第二通孔203,并進一步穿過盆體100底的第一通孔101伸入盆體100中的土壤300內。顯然,第二通孔203的具體設置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本實用新型對此不做限制。
在實際應用中,將盆體100放置在儲水池200上,并使得第一通孔101位于水芯室204的正上方,從而可以使得多個水芯206可以順利的穿過儲水池200的頂蓋進入盆體100。然后打開蓋體202,并向儲水池200中注水。應理解,由于水芯室204底部設有第三通孔205,使得注入儲水池200的水通過第三通孔205進入水芯室204內,并當水面到達一定高度時,如高于第三通孔205時,可以停止注水,并在入口201上加上蓋體202,密封儲水池。此時,可以在儲水池200內形成一個真空結構。同時,當盆體200內的土壤300比較干枯時,則設置在水芯室204內的多個水芯206可以將水芯室204內的水自動的吸收至盆體200內的土壤300中。應理解,隨著水芯室204內的水不斷被吸收,使得水芯室204的液面下降,并當下降至第三通孔205以下時,最初的真空環(huán)境將被打破,儲水池200內的水便會經第三通孔205繼續(xù)補充至水芯室204內,直至儲水池200的內外壓強相等,建立新的平衡時,水流停止,從而以保持水芯206具有足夠的水源。另外,當土壤300和水芯206含水量相等的時候,則水不再流動。最后,當土壤300水份過多時,也可以通過毛細作用擴散到水芯206中,并當土壤300和水芯206再次達到濕度平衡,滲透將停止。
進一步的,為了方便加工,且保證整個結構的密封性能,可以將水芯室204與儲水池200設置為一體成型。
優(yōu)選的,為了增加儲水池的密封性,且方便蓋體202的安裝及取下,可以將入口201與蓋體202通過螺紋連接。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自動吸水盆栽裝置,通過設置儲水池,并在儲水池內設置水芯室,通過水芯室內的水芯進行自動吸收水份,并利用儲水池來形成真空結構,完成了水芯吸水及真空吸水的結合,實現了水芯室內存水的平衡,從而避免了植物受到水份過多或者過少的危害,達到了自動均勻吸水的目的。
以上公開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幾個具體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思之的變化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