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景觀園林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生態型垂直綠化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帶來了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人們對城市的綠化、環保越來越重視。由于城市土地資源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擴展綠化空間,提高城市綠化面積是園林建設中面臨的重要問題。
垂直綠化,指的是選取合適的植物,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在構筑物、建筑物以及其它空間結構的表面上覆蓋綠色植物,進而使用植物向空間延展的一種城市綠化形式。垂直綠化包括墻面綠化、棚架綠化、籬垣綠化、陽臺綠化、護坡綠化等。
垂直綠化在園林綠化建設中的應用不僅可以彌補平地綠化不足的問題,而且對豐富綠化層次,恢復生態平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垂直綠化的優勢包括:(1)占地少,充分利用了空間,節約了城市的土地資源;(2)攀緣植物一般會隨著物體外形的改變而改變,軟化了建筑過于生硬的輪廓,起到較好的裝飾效果;(3)見效快,攀緣植物生長速度快;(4)通過植物葉面的蒸騰作用和庇蔭效果,可緩和陽光對建筑的直射,夏季能降低室內的溫度,冬季起到調節室內氣溫的效果;(5)藤本植物適應性強、耐干旱、耐貧瘠,易于管理、造價低。
中國專利文獻CN103718882A公開了一種生態型垂直綠化裝置,包括垂直設置的綠化支架、位于綠化支架底部的水族箱和網絡式覆蓋整個綠化支架的自動灌溉系統以及位于水族箱內部的自動水位監測系統。中國專利文獻CN103782830A公開了一種垂直綠化系統,包括垂直綠化柱裝置、種植袋和滴灌系統,其中垂直綠化柱裝置包括一根起承載作用的支承中柱,至少一個掛設在所述支承中柱上且用于種植植物的種植籠,設置在所述支承中柱底部且用于蓄水的蓄水盆。中國專利文獻CN201550459U公開了一種綠化植物幕墻,包括具有多個支撐柱的支撐架以及纏繞在所述支撐架的支撐柱上的綠化植物,支撐架上的下部固定裝設有兩個相互對稱的槽體,每一槽體的底層設有防止水分流失的植物纖維,所述植物纖維上設置一層土壤,綠化植物的根部插在每一槽體的土壤內。但是關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生態型垂直綠化裝置目前還未見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生態型垂直綠化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生態型垂直綠化裝置,所述的生態型垂直綠化裝置由水箱、進水管、倒U型管、注水通道、基質布和綠化容器組成;水箱通過連接桿將倒U型管固定在水箱上,水箱的側壁連接出水管,水箱的出水管口處設置過濾器,水箱的底部放置土壤,在水箱的底部鋪設高于水箱底部土壤的太湖石;進水管上設有截止閥,進水管與倒U型管連接;倒U型管的兩端封閉,倒U型管的內側設有注水通道,注水通道為兩塊平行的設有螺紋孔的鋼板,倒U型管與注水通道連接的一側有小孔;基質布通過螺栓連接在注水通道上,基質布由面層、芯層和底層組成,面層和芯層為化纖絲疊合層,面層和芯層分布有縱向與橫向縫紉線痕組成的方格,底層塑料隔水層;綠化容器連接在注水通道上,綠化容器的主體為敞口瓶,敞口瓶內存放有機土壤,在敞口瓶的左右兩側各設有兩個高度不同的連接耳,連接耳具有螺紋孔。
出水管的高度為水箱高度的3/4。
所述的過濾器為布或海綿。
本實用新型優點在于:
1、本實用新型的垂直綠化裝置中的水箱、基質布、綠化容器可以種植不同的植物,多元化的綠化植物錯落有致、更有層次感。
2、本實用新型的水箱內有土壤可以種植植物,有太湖石,還可以養殖魚類,形成生態循環。
3、本實用新型的綠化容器結構合理、使用方便,通過連接耳相互連接,左右兩側各兩個連接耳使得綠化容器不必固定在同一水平線上,高低不同、不單調。
4、本實用新型的基質布薄型,占空間小,機械強度高,水分蒸發少,耐霉變、酸堿腐蝕,使用壽命長,透氣性和吸水性強。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生態型垂直綠化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水箱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倒U型管與基質布的連接示意圖。
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基質布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綠化容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
1、水箱
11、連接桿
12、出水管
13、過濾器
14、水箱底部土壤
15、太湖石
16、觀賞魚
2、進水管
3、倒U型管
4、注水通道
41、螺栓
5、基質布
51、面層
52、芯層
53、底層
6、綠化容器
61、敞口瓶
62、連接耳
請參照附圖1-5,附圖1是一種生態型垂直綠化裝置的示意圖,附圖2是是水箱的示意圖,附圖3是倒U型管和基質布的連接示意圖,附圖4是基質布的示意圖,附圖5是綠化容器的示意圖。
所述的生態型垂直綠化裝置由水箱(1)、進水管(2)、倒U型管(3)、注水通道(4)、基質布(5)和綠化容器(6)組成。
水箱(1)通過連接桿(11)將倒U型管(3)固定在水箱(1)上。水箱(1)的側壁連接出水管(12),水箱(1)的出水管口處設置過濾器(13)。水箱(1)的底部放置水箱底部土壤(14),在水箱(1)的底部鋪設高于水箱底部土壤(14)的太湖石(15)。
進水管(2)設有截止閥,進水管(2)與兩端封閉的倒U型管(3)連接。倒U型管(3)的內側設有注水通道(4),倒U型管(3)與注水通道(4)連接的一側有小孔?;|布(5)連接在注水通道(4)上,綠化容器(6)連接在注水通道(4)上。
基質布(5)由面層(51)、芯層(52)和底層(53)組成。面層(51)和芯層(52)為化纖絲疊合層,底層(53)為塑料隔水層。面層(51)和芯層(52)分布有縱向和橫向縫紉線痕組成的方格。
綠化容器(6)的主體為敞口瓶(61),在敞口瓶(61)的左右兩側設有連接耳(62)。
實施例1
請參照附圖1-5,附圖1是一種生態型垂直綠化裝置的示意圖,附圖2是是水箱的示意圖,附圖3是倒U型管和基質布的連接示意圖,附圖4是基質布的示意圖,附圖5是綠化容器的示意圖。
所述的生態型垂直綠化裝置由水箱(1)、進水管(2)、倒U型管(3)、注水通道(4)、基質布(5)和綠化容器(6)組成。
水箱(1)通過連接桿(11)將倒U型管(3)固定在水箱(1)上。水箱(1)的側壁連接出水管(12),出水管(12)的高度約為水箱(1)高度的3/4,水箱(1)的出水管口處設置過濾器(13),過濾器(13)可以是孔徑合適的布、海綿等。水箱(1)的底部放置水箱底部土壤(14),在水箱(1)的底部鋪設高于水箱底部土壤(14)的太湖石(15)。水箱(1)內可以種植水草、養殖水產動物,例如觀賞魚(16)。
進水管(2)設有截止閥,進水管(2)與兩端封閉的倒U型管(3)連接。倒U型管(3)的內側設有注水通道(4),注水通道(4)為兩塊平行的設有螺紋孔的鋼板,倒U型管(3)與注水通道(4)連接的一側有小孔,小孔主要分布在倒U型管(3)的水平放置的管中,倒U型管(3)的垂直放置的管中也分布少許小孔。注水通道(4)的基質布(5)連接在注水通道(4)上,通過螺栓將基質布(5)固定在注水通道(4)上,綠化容器(6)連接在注水通道(4)上。
基質布(5)由面層(51)、芯層(52)和底層(53)組成。面層(51)和芯層(52)均為表面零亂平攤的化纖絲疊合層,化纖絲可以是錦綸、滌綸、腈綸絲等。底層(53)為剛性或柔性的塑料隔水層。面層(51)和芯層(52)分布有縱向與橫向縫紉線痕組成的方格。面層(51)的方格上部有用刀劃開的種植穴口,方格便呈袋狀;或者面層(51)不預先開口,只需臨種時用刀劃出種植穴口。
綠化容器(6)的主體為敞口瓶(61),在敞口瓶(61)的左右兩側各設有兩個高度不同的連接耳(62),連接耳(62)具有螺紋孔。綠化容器(6)之間通過連接耳(62)連接,最邊緣的綠化容器(6)通過連接耳(62)與注水通道(4)上的螺紋孔連接。在綠化容器(6)存放有機土壤,可以與基質布(5)種植不同的植物。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