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尤其是一種并聯四桿機構的馬鈴薯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振動式馬鈴薯收獲機一般只有一個振動機構通過單個篩將馬鈴薯和土塊分離,導致振動篩在往復運動時產生較大的慣性力,使得機具產生激烈震動,對機具的穩定性和操作者的舒適度都用很大的影響。
通過設計一個并聯四桿機構使得收獲機既能夠通過篩體的振動來實現馬鈴薯和土塊的分離,又能夠通過該并聯四桿機構設計的同時且相反往復振動的方式,將振動機構的在往復運動的過程中將慣性力相互抵消,減小機械的振動,增加機具的壽命和操作者的舒適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并聯四桿機構的馬鈴薯分離裝置,通過鏡像設置振動源以使振動源的振動互相抵消,從而減少了機具機架本體的振動。
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并聯四桿機構的馬鈴薯分離裝置,所述分離裝置包括機架、前分離裝置、后分離裝置、振動測試裝置和動力調節裝置;所述前分離裝置包括前振動篩、前搖動桿、前連桿和前驅動源,所述后分離裝置包括后振動篩、后搖動桿、后連桿和后驅動源;所述前分離裝置與后分離裝置的結構相同,所述前振動篩、后振動篩的振動方向相反,所述前、后驅動源的動力輸出端的輸出方向相反;所述前分離裝置設于機架前部,所述后分離裝置設于機架后部;所述振動測試裝置固定于機架并與動力調節裝置相連,所述動力調節裝置與前驅動源或后驅動源相連;所述振動測試裝置內貯有振動量閾值,當機架振動量超過閾值時,動力調節裝置調整前驅動源或后驅動源的動力輸出,使前振動篩、后振動篩工作時的震動力相互抵消以減小機架振動。
當前振動篩、后振動篩均處于空載或負載相同時,前驅動源、后驅動源的動力輸出端的輸出頻率和輸出幅度一致但輸出方向相反。
所述振動測試裝置存貯的振動量閾值,包括振動速度閾值,加速度閾值和位移值閾值。
所述動力調節裝置與前驅動源、后驅動源中的一個相連,未與動力調節裝置的驅動源為動力不可調的驅動源。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前分離裝置與后分離裝置的結構相同,所述前振動篩、后振動篩的振動方向相反;所述前分離裝置設于機架前部,所述后分離裝置設于機架后部;該設計使得振動源在機架上鏡像設置但振幅相反,使得振動源對機架的振動力能相互抵消,從而減少了機架振動。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振動測試裝置固定于機架并與動力調節裝置相連,所述動力調節裝置與前驅動源或后驅動源相連;所述振動測試裝置內貯有振動量閾值,當機架振動量超過閾值時,動力調節裝置調整前驅動源或后驅動源的動力輸出,使前振動篩、后振動篩工作時的震動力相互抵消以減小機架振動;由于在實際工作中,前、后振動篩的負載并不一致,因此在本產品中設置了振動測試裝置,當機架因前、后振動篩的負載不同而使機架振動加大,本產品通過改變前、后動力源的動力輸出來使得振動源對機架的作用力重新達到平衡。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中:1-前振動篩;2-前搖動桿;3-前連桿;4-后連桿;5-后搖動桿;6-后振動篩。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并聯四桿機構的馬鈴薯分離裝置,所述分離裝置包括機架、前分離裝置、后分離裝置、振動測試裝置和動力調節裝置;所述前分離裝置包括前振動篩1、前搖動桿、前連桿3和前驅動源,所述后分離裝置包括后振動篩6、后搖動桿5、后連桿4和后驅動源;所述前分離裝置與后分離裝置的結構相同,所述前振動篩1、后振動篩6的振動方向相反,所述前、后驅動源的動力輸出端的輸出方向相反;所述前分離裝置設于機架前部,所述后分離裝置設于機架后部;所述振動測試裝置固定于機架并與動力調節裝置相連,所述動力調節裝置與前驅動源或后驅動源相連;所述振動測試裝置內貯有振動量閾值,當機架振動量超過閾值時,動力調節裝置調整前驅動源或后驅動源的動力輸出,使前振動篩1、后振動篩6工作時的震動力相互抵消以減小機架振動。
當前振動篩1、后振動篩6均處于空載或負載相同時,前驅動源、后驅動源的動力輸出端的輸出頻率和輸出幅度一致但輸出方向相反。
所述振動測試裝置存貯的振動量閾值,包括振動速度閾值,加速度閾值和位移值閾值。
所述動力調節裝置與前驅動源、后驅動源中的一個相連,未與動力調節裝置的驅動源為動力不可調的驅動源。
實施例:
操作者啟動設備,當前振動篩1、后振動篩6均處于空載時,前驅動源、后驅動源的動力輸出端的輸出頻率和輸出幅度一致但輸出方向相反,使機架受到的振動力相互抵消而使機架振動較小,當作業人員向前振動篩1、后振動篩6投放物料而使前振動篩1、后振動篩6不平衡時,機架振動加大,當機架振動量超出振動測試裝置的振動量閾值時,動力調節裝置調整前驅動源或后驅動源的動力輸出,使前振動篩1、后振動篩6工作時的震動力重新達到平衡并相互抵消,使機架振動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