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幼苗培育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幼苗培育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的蔬菜幼苗培育方式,以及所采用的裝置,主要是以傳統的床土、營養缽育苗為主。但是以上方法非常容易受到氣候影響,從而會影響發芽率和生長速度。傳統的蔬菜育苗基質為營養土、有機肥等,存在營養土配比難以掌握、育苗工序難以簡化等問題,并且易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影響作物生長;而且熟土累積有大量的病菌和蟲卵,易導致苗期甚至是大田期土傳病蟲草害發生蔓延難以控制,必須使用大量的農藥來控制,因而易造成苗期有害物質的積累,影響蔬菜質量,造成環境污染,危害人類健康。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幼苗培育裝置,不會受到氣候的影響,也不會影響發芽率和生長速度,更不會出現有害物質的積累,更不會污染環境,并且培育出來的幼苗生產健康、營養豐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幼苗培育裝置,包括培育架、營養液輸送管、營養液輔助輸送管、營養液輔助輸送泵、營養液回流管和設于培育架下方的營養液槽,所述培育架由自上而下分布的多層培育室組成,每一層培育室內均設有可調節光照強度且防水的植物燈、噴霧裝置和送風管,所述噴霧裝置與所述營養液輸送管的一端連接,所述營養液輸送管的另一端接入所述營養液槽的液面下方,所述營養液輸送管上設有營養液輸送泵,每一層培育室底部均設有營養液回流槽,所述營養液回流管的一端接入每一層培育室底部的營養液回流槽內,所述營養液回流管的另一端接入所述營養液槽內,所述營養液回流管上設有營養液調節閥,所述送風管上設有多個送風孔;每一層培育室的底部為抽屜式結構,且每一層培育室鋪設有海綿培育板,該海綿培育板上設有幼苗培育孔;營養液輔助輸送管的一端接入所述營養液槽的液面下方,營養液輔助輸送管的另一端接入每一層培育室的海綿培育板處;所述營養液輔助輸送泵設于營養液輔助輸送管上。
本技術方案中,將待培育的幼苗放入培育架的培育室中后,根據幼苗自身的情況,調節植物燈的光照強度,將營養液通過噴霧裝置噴灑出來,營養液可以被均勻噴灑到幼苗上,通過送風管送出大量的混合空氣,使得整個幼苗的生長處于一個非常優質、無污染的環境,不會受到外界氣候的影響,也不會影響發芽率和生長速度,更不會出現有害物質的積累,更不會污染環境,并且培育出來的幼苗生產健康、營養豐富。每一層培育室的底部為抽屜式結構,且每一層培育室鋪設有海綿培育板,該海綿培育板上設有幼苗培育孔;目的是保證幼苗的放入取出更加方便,并且設置的海綿培育板,更加便于幼苗的栽種。營養液輔助輸送管的一端接入所述營養液槽的液面下方,營養液輔助輸送管的另一端接入每一層培育室的海綿培育板處;所述營養液輔助輸送泵設于營養液輔助輸送管上;目的是通過營養液輔助輸送管來補給營養液到海綿培育板上面,可以有效保證幼苗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得到充分的吸收,更加有利于幼苗的生長。
在優選的實施例中,該幼苗培育裝置還包括自動控制器和設于每一層培育室內的光線傳感器,所述營養液調節閥為電磁閥,所述光線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所述自動控制器的第一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自動控制器的第一信號輸出端與所述植物燈的光照強度調節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自動控制器的第二信號輸出端與所述營養液調節閥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自動控制器的第三信號輸出端與所述營養液輸送泵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自動控制器的第四信號輸出端與所述營養液輔助輸送泵的信號輸入端連接。目的是通過自動控制器實現對光照強度的合理控制,當光線傳感器感應到培育室內的光照不足或過剩的時候,可以直接通過自動控制器調節植物燈的亮度,并且自動控制器還可以根據實際培育幼苗的需要,控制營養液調節閥、營養液輸送泵、營養液輔助輸送泵的開啟或關閉。自動控制器控制營養液的補給量和噴霧量,能最大限度使幼苗吸收養液,從而縮短了幼苗的生長時間,同時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
在進一步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營養液槽內設有液位傳感器,所述液位傳感器的信號輸出端與所述自動控制器的第二信號輸入端連接。目的是當液位傳感器感應到營養液槽內的營養液頁面較低導致營養液輸送泵、營養液輔助輸送泵無法正常工作時,便通過自動控制器關閉掉營養液輸送泵、營養液輔助輸送泵。
在更進一步優選的實施例中,該幼苗培育裝置還包括集二氧化碳氣體、自然空氣、冷風為一體的幼苗送風系統,該送風系統由空調機、二氧化碳儲氣瓶、風機和出風管組成,所述空調機的出風口與二氧化碳儲氣瓶的出氣口均連接到所述風機的進氣口,所述風機的出氣口與出風管的進氣口連接,出風管與每一層培育室內的送風管的進氣口連接,且在送風管的進氣口處設有氣量調節閥。目的是保證通過培育室的送風管送出的混合空氣,是幼苗最需要的二氧化碳、自然空氣、空調調節后的適宜幼苗生長溫度的冷風的混合氣體,使得幼苗的生長環境達到最佳環境。
在更進一步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植物燈上設有防水透明燈罩,可以采用亞克力材料制作,目的是保證植物燈的防水效果達到最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提高了種子的發芽率,如種子無問題,發芽率能達到98%以上;
(2)縮短了幼苗的生長時間,生長時間是傳統培育方法的2/3;
(3)節約了占地面積,培育架節約了占地面積85%以上;
(4)安全性提高,在不施加農業化肥的情況下,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所述幼苗培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培育室的層狀結構分布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中培育室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所述幼苗培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所述幼苗培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7中所述幼苗送風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5所述幼苗培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培育架,10a-培育室,10b-植物燈,10c-噴霧裝置,10d-送風管,10e-送風孔,10f-海綿培育板,10g-防水透明燈罩,20a-營養液輸送管,20b-營養液輸送泵,30a-營養液回流管,30b-營養液調節閥,40-營養液槽,50a-營養液輔助輸送管,50b-營養液輔助輸送泵,60a-自動控制器,60b-光線傳感器,60c-液位傳感器,70a-空調機,70b-二氧化碳儲氣瓶,70c-風機,70d-出風管,70e-氣量調節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幼苗培育裝置,包括培育架10、營養液輸送管20a、營養液回流管30a和設于培育架10下方的營養液槽40。所述培育架10由自上而下分布的多層培育室10a組成,每一層培育室10a內均設有可調節光照強度且防水的植物燈10b、噴霧裝置10c和送風管10d。所述噴霧裝置10c與所述營養液輸送管20a的一端連接,所述營養液輸送管20a的另一端接入所述營養液槽40的液面下方,所述營養液輸送管20a上設有營養液輸送泵20b。每一層培育室10a底部均設有營養液回流槽,所述營養液回流管30a的一端接入每一層培育室10a底部的營養液回流槽內,所述營養液回流管30a的另一端接入所述營養液槽40內。所述營養液回流管30a上設有營養液調節閥30b,所述送風管10d上設有多個送風孔10e。幼苗培育裝置的每一層培育室10a的底部為抽屜式結構,且每一層培育室10a鋪設有海綿培育板10f,該海綿培育板10f上設有幼苗培育孔。目的是保證幼苗的放入取出更加方便,并且設置的海綿培育板10f,更加便于幼苗的栽種。
營養液輔助輸送管50a的一端接入所述營養液槽40的液面下方,營養液輔助輸送管50a的另一端接入每一層培育室10a的海綿培育板10f處;所述營養液輔助輸送泵50b設于營養液輔助輸送管50a上。目的是通過營養液輔助輸送系統來補給營養液到海綿培育板10f上面,可以有效保證幼苗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得到充分的吸收,更加有利于幼苗的生長。
本實施例1中,將待培育的幼苗放入培育架10的培育室10a中后,根據幼苗自身的情況,調節植物燈10b的光照強度,將營養液通過噴霧裝置10c噴灑出來,營養液可以被均勻噴灑到幼苗上,通過送風管10d送出大量的混合空氣,使得整個幼苗的生長處于一個非常優質、無污染的環境,不會受到外界氣候的影響,也不會影響發芽率和生長速度,更不會出現有害物質的積累,更不會污染環境,并且培育出來的幼苗生產健康、營養豐富。幼苗培育裝置的每一層培育室10a的底部為抽屜式結構,且每一層培育室10a鋪設有海綿培育板10f,該海綿培育板10f上設有幼苗培育孔。目的是保證幼苗的放入取出更加方便,并且設置的海綿培育板10f,更加便于幼苗的栽種。通過營養液輔助輸送系統來補給營養液到海綿培育板10f上面,可以有效保證幼苗生長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得到充分的吸收,更加有利于幼苗的生長。
實施例2: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2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增加了以下技術方案:
幼苗培育裝置還包括自動控制器60a和設于每一層培育室10a內的光線傳感器60b,所述營養液調節閥30b為電磁閥,所述光線傳感器60b的信號輸出端與所述自動控制器60a的第一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自動控制器60a的第一信號輸出端與所述植物燈10b的光照強度調節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自動控制器60a的第二信號輸出端與所述營養液調節閥30b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自動控制器60a的第三信號輸出端與所述營養液輸送泵20b的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自動控制器60a的第四信號輸出端與所述營養液輔助輸送泵50b的信號輸入端連接。目的是通過自動控制器60a實現對光照強度的合理控制,當光線傳感器60b感應到培育室10a內的光照不足或過剩的時候,可以直接通過自動控制器60a調節植物燈10b的亮度,并且自動控制器60a還可以根據實際培育幼苗的需要,控制營養液調節閥30b、營養液輸送泵20b、營養液輔助輸送泵50b的開啟或關閉。自動控制器60a控制營養液的補給量和噴霧量,能最大限度使幼苗吸收養液,從而縮短了幼苗的生長時間,同時安全性得到大大提高。
實施例3: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3在實施例2的技術上增加了以下技術方案:
所述營養液槽40內設有液位傳感器60c,所述液位傳感器60c的信號輸出端與所述自動控制器60a的第二信號輸入端連接。目的是當液位傳感器60c感應到營養液槽40內的營養液頁面較低導致營養液輸送泵20b、營養液輔助輸送泵50b無法正常工作時,便通過自動控制器60a關閉掉營養液輸送泵20b、營養液輔助輸送泵50b。
實施例4:
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4在實施例1、實施例2或實施例3的基礎上增加了以下技術方案:
幼苗培育裝置還包括集二氧化碳氣體、自然空氣、冷風為一體的幼苗送風系統,該送風系統由空調機70a、二氧化碳儲氣瓶70b、風機70c和出風管70d組成,所述空調機70a的出風口與二氧化碳儲氣瓶70b的出氣口均連接到所述風機70c的進氣口,所述風機70c的出氣口與出風管70d的進氣口連接,出風管70d與每一層培育室10a內的送風管10d的進氣口連接,且在送風管10d的進氣口處設有氣量調節閥70e。目的是保證通過培育室10a的送風管10d送出的混合空氣,是幼苗最需要的二氧化碳、自然空氣、空調調節后的適宜幼苗生長溫度的冷風的混合氣體,使得幼苗的生長環境達到最佳環境。
實施例5:
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5在實施例1、實施例2或實施例3的基礎上增加了以下技術方案:
所述植物燈10b上設有防水透明燈罩10g,可以采用亞克力材料制作,目的是保證植物燈10b的防水效果達到最佳。
實施例6:
結合并運用上述實施例所述的幼苗培育裝置,發明人提出了一種使用上述幼苗培育裝置進行幼苗培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待培育幼苗送入培育室10a內,栽種于培育室10a內設定的區域;
步驟二,根據幼苗發芽與幼苗大小的情況,調節光照強度達到適合幼苗生長的光照補給量;
步驟三,將空調機70a的冷風、二氧化碳儲氣瓶70b中的氣體和風機70c送出的空氣,根據預設的濃度比例混合后,送入培育室10a內。通過設定空調機70a的冷風、二氧化碳儲氣瓶70b中的氣體和風機70c送出的空氣的混合濃度,從而保證幼苗的培育達到最佳的生長環境。
預設的混合空氣濃度比例為:二氧化碳所占的濃度比為0.12%-0.15%,空調機70a的冷風和風機70c送出的自然風共占的濃度比為99.85%-99.88%,其中空調機70a的冷風和風機70c送出的空氣的比例為1:1。此種濃度比下的混合空氣,能夠充分保證幼苗的生長速度和生長環境,都達到非常優秀的一個狀態。氣體以三合一形式按一定比例同時持續通入幼苗培育機構,進一步提高發芽率,同時縮短了幼苗的生長時間。
空調機70a的冷風溫度為22℃-25℃。目的是保證幼苗有一個比較合適的生長溫度,22℃-25℃是幼苗生長最佳的一個溫度區間。
步驟四,根據幼苗發芽與幼苗大小的情況,調節送風量,向培育室10a內送入幼苗生產需要的混合空氣;
步驟五,每8小時向培育室10a內補給一次營養液,每次15分鐘,15分鐘后將培育室10a內的營養液排回營養液槽40;
步驟六,當幼苗達到設定高度時轉出培育室10a。
本實施例所述的培育方法是借助上述實施例所述的幼苗培育裝置進一步完成的,通過本培育方法的培育方案,可以有效保證幼苗生長的環境最佳,不會受到外界氣候的影響,也不會影響發芽率和生長速度,更不會出現有害物質的積累,更不會污染環境,并且培育出來的幼苗生產健康、營養豐富。
實施例7:
如圖6所示,發明人結合上述實施例的經驗,還提出并運用了一種集二氧化碳氣體、自然空氣、冷風為一體的幼苗送風系統,由空調機70a、二氧化碳儲氣瓶70b、風機70c和出風管70d組成,所述空調機70a的出風口與二氧化碳儲氣瓶70b的出氣口均連接到所述風機70c的進氣口,所述風機70c的出氣口與出風管70d的進氣口連接,出風管70d具有與每一層培育室10a內的送風管10d的進氣口連接的連接口。
本實用新型提高了種子的發芽率,如種子無問題,發芽率能達到98%以上。縮短了幼苗的生長時間,生長時間是傳統培育方法的2/3。節約了占地面積,培育架10節約了占地面積85%以上。安全性提高,在不施加農業化肥的情況下,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