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谷子精量穴播機,屬于谷子播種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近幾年來,人們越來越意識小米的營養價值。全國消費量每年以三倍的速
度增長。種植一畝谷子的收入,比玉米高出3-5倍。由于谷子的種子太小,多數農民還是采用手撒種子的種植方式,每畝地控制種子在0.5公斤左右,等到種子出苗后,在手動拔出多余的谷苗,這種種植方式,不僅增加了勞動強度和勞作時間,同時也造成了大量種子浪費。雖然,市場上已有銷售各種谷物種植的大型機械,但是由于這種機械陳本較高,并且不適用山坡地區的種植,無法滿足現有的市場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精確控制播種量,播種效率高的谷子精量穴播機。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谷子精量穴播機,包括儲種筒,所述儲種筒的頂部設置有進料口,且頂部安裝有操作扶手,底部設置有錐形出料嘴,所述出料嘴的活動板通過鋼絲與控制手柄相連接,所述控制手柄鉸接在操作扶手上,所述儲種筒的下部設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水平設置有排種輪,所述排種輪的圓周上設置有多個排種孔,所述固定板上設置有落種孔,所述排種輪的上部設置有擋種板,所述排種輪上設置有驅動裝置。
優選的,所述排種輪上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與微型步進電機相連接,所述微型步進電機固定在固定板的底部,所述固定板的底部還設置有電池和主控單元,所述操作扶手上設置有觸碰開關,所述觸碰開關與主控單元相連接,所述微型步進電機、電池和主控單元的外部罩有防護罩,所述儲種筒的外壁上設置有檢修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采用在儲種筒內設置橫向的排種輪,排種輪的圓周上設置有多個排種孔,這樣每次落入排種孔內的種子量相同,然后通過控制排種孔的種子進行依次落種,從而達到準確控制谷子播種量的目的,操作方便,播種效率更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谷子精量穴播機,包括儲種筒1,儲種筒1的頂部設置有進料口2,且頂部安裝有操作扶手3,底部設置有錐形出料嘴4,出料嘴4的活動板通過鋼絲5與控制手柄6相連接,控制手柄6鉸接在操作扶手3上,儲種筒1的下部設置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上水平設置有排種輪8,排種輪8的圓周上設置有多個排種孔9,固定板7上設置有落種孔10,排種輪8的上部設置有擋種板11,排種輪8上設置有驅動裝置。
其中,排種輪8上設置有轉軸12,轉軸12與微型步進電機13相連接,微型步進電機13固定在固定板7的底部,固定板7的底部還設置有電池14和主控單元15,操作扶手3上設置有觸碰開關16,觸碰開關16與主控單元相連接15,微型步進電機13、電池14和主控單元15的外部罩有防護罩17,儲種筒1的外壁上設置有檢修口18。
在使用時,將種子放入儲種筒內,種子落入排種孔,通過控制排種孔的大小,從而控制每次落入排種孔內種子的數量。由于固定板位于排種輪的下方,正好堵住排種孔,使排種孔能夠在落種孔的位置下落。同時擋種板能夠防止種子從落種孔下落,同時使排種孔內多余的種子撥離。播種時,錐形出料嘴插入土壤內,拉動控制手柄,錐形出料嘴打開。此時,控制手柄與觸碰開關相接觸,主控單元得到信號,控制排種輪轉動一定角度,正好使排種孔與落種孔相連通,種子落下,松開控制手柄,完成播種。在排種輪轉動過程中,擋種板將多余的種子撥離,落種后的排種孔,在轉過擋種板之后,重新落入種子,如此往復進行播種。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在本實用新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