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雜交谷子的種植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雜交谷子的種植方法,該方法包括:首先將雜交谷種在田間播種,接著進行除草,所述的除草包括以下步驟:A.在播種完成后,谷子出苗前通過田間封閉法,進行第一次除草;B.在谷苗長出8至10葉片時,進行第二次除草;所述的第一次除草和第二次除草為化學除草。本發明達到簡化種植過程、并且提高了雜交谷子產量。
【專利說明】一種雜交谷子的種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雜交谷子的種植方法,特別是雜交谷子在整個種植過程中播種、田間管理的方法,屬于農業種植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谷子(Setaria italic)又名粟,去殼后為小米,其營養豐富,是北方百姓主要的食粥原料。谷子在我國已有七千年的栽培歷史,種植面積最高時達到二億畝。然而由于谷子種植勞動強度大、費工費時、產量低、效益差,種植規模逐年減少,到目前已縮減到不足一千萬畝,淪落為小雜糧的地步。
[0003]為了提高谷子的產量,經過多年研究,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選育成世界上第一個雜交谷子“張雜谷I號”。到目前為止,已育成“張雜谷”系列品種9個,其中既有適合春播區的品種,也有適合夏播區的品種;既有適合水地的品種,也有適合旱地栽培的品種;形成了早中晚熟齊全的“張雜谷”品種系列。
[0004]雜交谷子在種植過程中主要由播種一田間管理一收獲三個環節組成。由于在種植過程中,雜交谷子播種采取條播法、播種量大,造成間苗定苗難、勞動強度大。并且在谷子生長期間,由于雜草多次發芽出苗,難以分辨谷苗和草苗,增加了除草難度。
[0005]因此,需要一種種植過程簡便易行、提高種植效益的雜交谷子種植方法。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雜交谷子的種植方法,該方法降低了谷子種植的勞動強度,并且通過該方法得到 的雜交谷子產量高。
[0007]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雜交谷子的種植方法,該方法包括:
[0008]首先將雜交谷種在田間播種,接著進行除草,所述的除草包括以下步驟:
[0009]A.在播種完成后,谷子出苗前通過田間封閉法進行第一次除草;
[0010]B.在谷苗長出8至10葉片時,進行第二次除草;
[0011]所述的第一次除草和第二次除草均為化學除草。
[0012]優選地,所述的第一次除草包括施用44%質量濃度的谷友可濕性粉劑進行除草,并且所述的第二次除草包括用12.5%質量濃度的拿撲凈與2,4-D 丁二酯制成的混合劑進行除草。
[0013]優選地,所述的雜交谷種為耐瘠薄、耐干旱并且抗除草劑的雜交谷種。
[0014]優選地,所述的雜交谷種選自張雜谷3號和張雜谷5號中的一種或幾種。
[0015]優選地,在步驟A的播種之前還包括:檢測土地墑情,并且通過人工造墑補充墑情不足的土地。
[0016]優選地,在所述的步驟A中,在陽歷四月底到五月中旬進行播種。
[0017]優選地,還在播種的前一年秋季深耕土地、耙磨,達到土地平整、細潤。
[0018]優選地,采用播種量可調,等株距播種的精密播種機進行播種。[0019]優選地,播種的行距保持在30-35 Cm、株距10_15 Cm,留苗密度22_23萬株每公頃。
[0020]優選地,播種的行距保持在33 Cm、株距13 Cm,留苗密度22.5萬株每公頃。
[0021]本發明的有意效果在于:本發明克服了現有谷子在生長期間人工除草的難以辨別谷苗和雜草帶來的除草困難。
[0022]通過在播種完成后進行第一次化學除草,在谷苗長到8-10葉片時進行第二次化學除草,極大地提高了除草效率;并且通過在第一次除草使用谷友,第二次除草將拿撲凈和2,4-D 丁二酯聯合使用,有效地去除了單葉雜草和闊葉雜草,同時在除草中不會傷及到谷苗。由于拿撲凈對單子葉雜草有效,所有雜交谷子都具有抗除草劑特性,因此對雜交谷子無傷害;另外2,4-D 丁二酯對闊葉雜草有效,不會對單子葉類型的雜交谷子造成任何傷害。
[0023]同時,本發明的發明人經過研究發現如果在谷子的葉片數量小于或者等于5片時使用除草劑,由于谷子的耐藥性弱,在除草的同時會影響谷子的進一步生長。另外,如果在雜交谷子抽穗期間使用2,4-D 丁二酯除草劑進行除草,會造成谷穗畸形、變小,嚴重影響谷子的產量。
[0024]此外,本發明的谷子在播種時采用精密播種機進行播種實現了播種的機械化,并且達到了株距可調、等距播種的精播要求。本發明的行距保持在30-35 cm ;最優選地,行距保持在33 cm ;本發明的株距10-15 cm ;最優選地,株距13 Cm。我們采用這種行距和株距的優勢是:方便田間管理,利于除草、得到較高產量。
[0025]本發明將谷子精種播種機、除草劑在雜交谷子種植時相結合,發揮整體優勢,達到簡化種植過程、并且 提高了雜交谷子產量的目的。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實施例1
[0027]本實施例中的雜交谷子為張雜谷3號,購自河北巡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0028]張雜谷3號是張家口市農科院選育的谷子雜交品種,該品種的生長特性如下:綠苗綠鞘,在張家口市的生育期達到115天。單株有效分蘗O~2個,成株株高107.9cm,出谷率82.0%,谷草比為1:1.02,黃谷黃米。米質優、適口性好。
[0029]44%質量濃度谷友可濕性粉劑,購自天津市綠保農用化學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0030]12.5%質量濃度拿撲凈,購自中農住商(天津)農用化學品有限公司。
[0031]2,4-D 丁二酯,購自山東樂邦化學品有限公司。
[0032]張雜谷3號的種植
[0033]實驗在河北省張家口市的大田中進行。試驗面積266.4 m2。試驗區平均分成兩個種植區,這兩個種植區的情況如下:
[0034]種植I區:選用張雜谷3號種子,采用谷子精密播種機播種,實行化學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結合的技術;
[0035]種植2區:選用張雜谷3號種子,采用農家摟具播種,通過人工間苗、定苗和除草。除此以外,兩個試驗小區田間操作和管理相同。
[0036]具體實驗方法如下:
[0037]1.播種
[0038]1)5月20日實驗I區和實驗2區兩個實驗小區同時播種。[0039]實驗I區采用谷子精種播種機播種,確定行距33 Cm、調整株距為13 Cm ;
[0040]實驗2區等株距穴播法。實驗2區采用農家摟具播種,確定行距33 cm,株距為13cm0
[0041]2)實驗I區和實驗2區的留苗密度均為:22.5萬株/ hm2。
[0042]1.田間管理
[0043]2.1第一次除草
[0044]a)實驗I區在播種后,在谷子出苗前用44%谷友可濕性粉劑進行進行第一次除草,除草后進行田間封閉。谷友可濕性粉劑的用量為1800g/hm,用手動壓力噴霧器施藥,對水量均為750kg / hm。
[0045]實驗2區在播種后,因沒有采取藥物封閉措施,田間雜草較多,嚴重影響谷苗生長,需要人工除草,每公頃需用工30個人工。
[0046]施藥后20天時,實驗I區3點取樣,每個樣點面積lm,分別調查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的株數,計算株防效。對禾本科雜草平均株防效均85%、闊葉雜草的平均株防效均91%,田間基本無雜草。
[0047]2.2第二次除草
[0048]b)在谷苗生長到9個葉片時,實驗I區用12.5%質量濃度拿撲凈與2,4-D 丁二酯混合在一起制成混合劑對谷子田進行第二次噴霧施藥。拿撲凈對禾本科雜草的株防效88% ;2,4 一 D 丁二酯只對闊葉雜草有效,對闊葉雜草的株防效高達89%。通過藥防和谷子生長時的封閉遮陰,基本達到田間無雜草的目的。
[0049]實驗2區在第一次除草15天后,新的雜草逐漸長大,急需第二次人工除草。每公頃需要15個人工,進行除草,與第一次除草相結合,除草一共需要45個人工。
[0050]2.3管理用工的對比
[0051]實驗I區播種后,直到收獲。只有兩次化學除草,省去了間苗除草和中耕的繁重勞動,簡化了谷子種植方式。具體每公頃情況見表1。
[0052]實驗I區因采用谷子精密播種機播種,播種時行距和株距都已確定,不用人工間苗和定苗,基本達到留苗密度要求。實驗2區因采用農家摟具播種,采用條播、下種量大,谷苗密度大,需要人工間苗和定苗,才能達到留苗密度要求;每公頃需要用45個人工,完成間苗和定苗任務。每個人工的60元,總共需要的用工支出如下表。
[0053]實驗I區和實驗2區的用工支出對比如表1
[0054]表1
[0055]
【權利要求】
1.一種雜交谷子的種植方法,該方法包括: 首先將雜交谷種在田間播種,接著進行除草,所述的除草包括以下步驟: A.在播種完成后,谷子出苗前通過田間封閉法進行第一次除草; B.在谷苗長出8至10葉片時,進行第二次除草; 所述的第一次除草和第二次除草均為化學除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次除草包括施用44%質量濃度的谷友可濕性粉劑進行除草,并且所述的第二次除草包括用12.5%質量濃度的拿撲凈與2,4-D 丁二酯制成的混合劑進行除草。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雜交谷種為耐瘠薄、耐干旱并且抗除草劑的雜交谷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雜交谷種選自張雜谷3號和張雜谷5號中的一種或幾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A的播種之前還包括:檢測土地墑情,并且通過人工造墑補充墑情不足的土地。
6.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驟A中,在陽歷四月底到五月中旬進行播種。
7.根據權利要求1或5所述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在播種的前一年秋季深耕土地、耙磨,達到土地平整、細潤。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播種量可調,等株距播種的精密播種機進行播種。
9.根據權利要求1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種的行距保持在30-35cm、株距10-15cm,并且留苗密度為22-23萬株每公頃。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種行距保持在33Cm、株距13 cm,留苗密度22.5萬株每公頃。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875440SQ201410160329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1日
【發明者】趙治海, 邱風倉, 王曉明, 張文英, 宋國亮, 王峰, 朱學海, 馮小磊, 范光宇, 史高雷, 蘇旭, 王德權, 張曉磊, 趙芳, 李欣儒 申請人: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