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效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增加產量的天然生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專門用于有效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增加產量的天然生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人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我國是農業大國,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對于我們這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至關重要。糧食、蔬菜和瓜果是人們日常食物的主要組成部分。農作物病蟲害特別是枝葉部分的病蟲害如蚜蟲、潛葉蠅等對農作物危害嚴重。真菌感染在農業生產中也是常見的病害之一,例如番茄晚疫病、辣椒疫霉病和葡萄霜霉病等真菌病蟲害的發生流行面積和防治難度不斷加大,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損失。目前人們防治該類農作物病蟲害,一般都采用高濃度、高殘留的化學藥劑噴施,常規的化學農藥防治效果不好,且使用劑量逐年上升,不僅造成環境污染,還使得農作物產品中藥物殘留過高、致病菌產生抗藥性等,長期使用易引發人體多種疾病,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心健康。目前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產品,只是單方面的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害,并沒有促進農作物生長和提高產量的作用,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現在很少有既能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又能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同時還具有高效、低毒、無藥物殘留、無耐藥性的產品。生物表面活性劑是一類由微生物產生的表面活性劑,即分子由極性親水基團和非極性親油基團兩部分組成,可以在相界面上形成分子層,降低界面能量的物質,具有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如乳化、分散、潤濕和滲透等功能。與化學合成表面活性劑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劑由于化學基團復雜且數目也多,使其表面活性更強,乳化能力也更強;本身無毒,使用量更少,易被微生物降解,具有很好的環境友好特性;還具有抗菌,抗病毒等藥理作用,輔助和提高產品的總體質量。而目前普遍使用的化學表面活性劑因難被土壤微生物降解而破壞生態系統和污染地表地下水等,且本身(如Toximul系列)往往有毒。鼠李糖脂作為一種生物表面活性劑,具有較強的表面和界面活性,低毒、可生物降解性,被廣泛用于石油開采、環境保護、醫藥化工、食品以及農業上。這類生物表面活性劑基本是由碳水化合物和長鏈脂肪酸或輕基脂肪酸以共價鍵形式結合而成,以糖為親水基團,以脂肪酸為憎水基團。極性基易溶于水,具有親水性質,非極性基不溶于水。鼠李糖脂作為一種環境友好的生物表面活性劑,可在早期破壞真菌的游動孢子膜,有效阻斷各種真菌病害的發展。基于可持續性發展新型農業的目的,隨著日益增加的對農業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視,要求使用高效、低毒、促生長的環境友好的莖葉面噴施產品,這將是21世紀新型農業發展的主流。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有效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增加產量的天然生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實施方式如下:一種農作物用天然生物組合物,由以下組分按重量份數混合配制而成:蔗糖酯5-20份、鼠李糖脂5-20份、玉米素1-5份、復硝酚鈉0.5-2.5份、無水葡萄糖50-90份。在上述方案的基礎上,一種農作物用天然生物組合物,由以下組分按重量份數混合配制而成:蔗糖酯12.5份、鼠李糖脂12.5份、玉米素3份、復硝酚鈉1.5份、無水葡萄糖70.5份。上述的農作物用天然生物組合物可以用于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增加作物產量。一種如上所述的農作物用天然生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1)將組方中的各種成分分別粉碎后過六號篩;(2)按重量稱取蔗糖酯5-20份、鼠李糖脂5-20份,混合5-10分鐘至均勻;(3)按重量稱取玉米素1-5份、復硝酚鈉0.5-2.5份、無水葡萄糖50-90份,混合5-10分鐘至均勻;(4)合并上述(2)、(3)步驟制得的組合物,繼續混合10-15分鐘至均勻即得。一種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增加作物產量的方法,使用農作物用天然生物組合物的稀釋液噴濕葉面和地面,所述農作物用天然生物組合物由以下組分按重量份數混合配制而成:蔗糖酯5-20份、鼠李糖脂5-20份、玉米素1-5份、復硝酚鈉0.5-2.5份、無水葡萄糖50-90份。使用時,所述稀釋液由農作物用天然生物組合物按0.15%兌水稀釋而成。每次噴2遍,上午、下午各一遍,隔5天再噴施1次。各組分的藥物特性如下:蔗糖酯:蔗糖酯是由蔗糖和脂肪酸或脂肪酸衍生物通過酯化或酰化及酯交換反應得到的產物。蔗糖酯提供從1到18整個范圍的HLB值,并且在應用中所有等級都顯示出良好的表面活性的功能性,因此是極好的表面活性劑和乳化劑。農業上蔗糖酯不僅可用作除莠劑和葉脈噴霧劑的乳化劑,還可作為植物生長促進劑等。鼠李糖脂:鼠李糖脂是一類由銅綠假單胞菌分泌的糖脂類生物表面活性劑,首次于1949年被報道,主要由一或兩個鼠李糖分子與一或兩個β-羥基脂肪酸以共價鍵的形式結合而成。根據其鼠李糖元的數目,鼠李糖脂可分為單鼠李糖脂和雙鼠李糖脂。具有很強的熱穩定性,同時對離子環境和水的硬度變化不敏感;鼠李糖脂的親水親油平衡值(HLB值)高達22-24,具有良好的親水性,同時對油性物質具有很好的增溶效果等。其具體作用如下:(1)乳化:可促使不相溶的兩相液體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乳濁液,當表面活性劑濃度大于臨界膠束濃度(CMC)時,能形成中間攜帶有機藥物的膠束,增加有機物的表觀溶解度。(2)分散:阻止分散體系中固體或液體粒子的聚集和保持其處于分散的穩定狀態;(3)潤濕:由于作物葉表覆蓋有不同厚度的蠟質層,使其成為疏水低能的表面,不利于液體對其表面的潤濕,進而影響養分的吸收;(4)跨膜滲透:由于具有表面活性和生物相容的雙重作用,可以增加動植物細胞膜的能力。玉米素:白色結晶或粉末,難溶于水,溶于醇和DMF。一種天然的細胞分裂素。具有促進愈傷組織發芽、促進座果的作用,葉菜類噴灑,可延緩葉片發黃。另外,對一些作物種子進行處理,可促進發芽;苗期處理,有促進生長作用等。復硝酚鈉:復硝酚鈉是一種強力細胞賦活劑,有5-硝基愈創木酚鈉、鄰硝基愈創木酚鈉、對硝基愈創木酚鈉按3:6:9組成,與植物接觸后能迅速滲透到植物體內,促進細胞的原生質流動,提高細胞活力。廣譜型植物生長調節劑,具有促進細胞原生質流動、提高細胞活力、加速植株生長發育、促根壯苗、保花保果、提高產量、增強抗逆能力等。還能加快生長速度,打破休眠,促進生長發育,防止落花落果,改善產品品質,提高產量,提高作物的抗病、抗蟲、抗旱、抗澇、抗寒、抗鹽堿、抗倒伏等抗逆能力。它廣泛適用于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瓜果、蔬菜、果樹、油料作物及花卉等。可在植物播種到收獲期間的任何時期使用,可用于種子浸漬、苗床灌注、葉面噴灑和花蕾撒布等。既可單獨使用,又可與肥料、農藥、飼料等復配使用等。由于它具有高效、低毒、無殘留、適用范圍廣、無副作用、使用濃度范圍寬等優點,已在世界上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廣應用。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組合物可以有效的控制作物的發病率,降低作物的蟲害,而且在防治作物病蟲害的同時,本發明組合物可以有效提高作物的產量。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發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詳述如下:實施例1一種有效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增加產量的天然生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每份按10g計)(1)將組方中的各種成分分別粉碎后過六號篩;(2)按重量稱取蔗糖酯50份、鼠李糖脂50份,混合5-10分鐘至均勻;(3)按重量稱取玉米素10份、復硝酚鈉5份、無水葡萄糖500份,混合5-10分鐘至均勻;(4)合并上述(2)、(3)步驟制得的組合物,繼續混合10-15分鐘至均勻即得。實施例2一種有效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增加產量的天然生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每份按10g計)(1)將組方中的各種成分分別粉碎后過六號篩;(2)按重量稱取蔗糖酯150份、鼠李糖脂150份,混合5-10分鐘至均勻;(3)按重量稱取玉米素30份、復硝酚鈉15份、無水葡萄糖700份,混合5-10分鐘至均勻;(4)合并上述(2)、(3)步驟制得的組合物,繼續混合10-15分鐘至均勻即得。實施例3一種有效防治農作物病蟲害、增加產量的天然生物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每份按10g計)(1)將組方中的各種成分分別粉碎后過六號篩;(2)按重量稱取蔗糖酯200份、鼠李糖脂200份,混合5-10分鐘至均勻;(3)按重量稱取玉米素50份、復硝酚鈉25份、無水葡萄糖900份,混合5-10分鐘至均勻;(4)合并上述(2)、(3)步驟制得的組合物,繼續混合10-15分鐘至均勻即得。田間藥效試驗:1、田間試驗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17980.15-2000)進行。試驗共6個處理,每個處理4次重復,試驗小區塊隨機排列,小區面積40m2。取本申請實施例2的組合物,按0.15%兌水稀釋,噴濕葉面和地面,每次噴2遍,上午、下午各一遍,隔5天再噴施1次,對照組噴施清水。施藥前調查每小區塊的蟲口基數,每小區選5點,每點6株甘藍,掛牌做標記。施藥前及施藥后1天、3天、5天調查各小區的活蚜蟲數。據藥后每次調查死蟲數(即藥前蟲口基數—殘蟲數)與藥前蟲口基數相比,計算出各小區平均蟲口減退率。試驗結束后,分別測量甘藍葉面積,并計算其平均葉面積。表1田間對蚜蟲藥效試驗數據對比表藥物一組:實施例2組合物中,去掉蔗糖酯,其他組分、用量及制備方法與實施例2相同;藥物二組:實施例2組合物中,去掉鼠李糖脂,其他組分、用量及制備方法與實施例2相同;藥物三組:實施例2組合物中,去掉玉米素,其他組分、用量及制備方法與實施例2相同;藥物四組:實施例2組合物中,去掉復硝酚鈉,其他組分、用量及制備方法與實施例2相同;試驗組:所有組分、用量及制備方法與實施例2相同。對照組:未添加任何成分,噴濕清水。表1中對照組表示為未添加任何成分作為對照樣之一,由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即實施例2組在試藥后第一天、第三天和第五天均比藥物一組、藥物二組、藥物三組和藥物四組在防治蚜蟲減退率方面相比差異顯著(P<0.05)或極顯著(P<0.01)。從而也說明,在本發明組合物中去掉任何一種成分,都會影響到本發明組合物的防治效果。增產方面,使用本發明組合物在防治蚜蟲等病蟲害的同時,與藥物一組、藥物二組、藥物三組和藥物四組相比,也顯著增加了甘藍的葉面面積(P<0.05),提高了甘藍的產量。2、本次試驗是對田間菠菜的防治試驗和增產試驗,選擇的小區為連年菠菜灰霉病爆發小區。試驗共6個處理,每個處理4次重復,試驗小區塊隨機排列,小區面積40m2。取本申請實施例2的組合物,按0.15%兌水稀釋,噴濕葉面和地面,每次噴2遍,上午、下午各一遍,隔5天再噴施1次,對照組噴施清水。連續試驗20天,試驗結束后,調查各小區的發病情況,分別計算發病率(%)、菠菜葉面積(cm2)、地上部分菠菜總重量(g)。發病率=發病株數/總株數×100%。表2田間對菠菜灰霉病藥效試驗數據對比表處理發病率(%)葉面積(cm2)地上部分菠菜總重量(g)藥物一組11.36.7728.79藥物二組9.77.6630.78藥物三組10.57.7524.54藥物四組11.66.2828.99試驗組2.110.1241.88對照組52.45.3210.65藥物一組:實施例2組合物中,去掉蔗糖酯,其他組分、用量及制備方法與實施例2相同;藥物二組:實施例2組合物中,去掉鼠李糖脂,其他組分、用量及制備方法與實施例2相同;藥物三組:實施例2組合物中,去掉玉米素,其他組分、用量及制備方法與實施例2相同;藥物四組:實施例2組合物中,去掉復硝酚鈉,其他組分、用量及制備方法與實施例2相同;試驗組:所有組分、用量及制備方法與實施例2相同。對照組:未添加任何成分,噴濕清水。表2中對照組表示為未添加任何成分作為對照樣之一,由表2可以看出,實驗組即實施例2組在發病率、菠菜葉面積、地上部分菠菜總重量上均比藥物一組、藥物二組、藥物三組和藥物四組、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極顯著(P<0.01)。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本發明組合物可以有效的控制作物的發病率,而且也可以看出,去掉本發明組合物中的任一組份,都會顯著的影響本發明組合物的效果。增產方面,使用本發明組合物在防治菠菜灰霉病等病蟲害的同時,與藥物一組、藥物二組、藥物三組和藥物四組相比,也顯著增加了菠菜的葉面面積和地上部分總重量(P<0.01),提高了菠菜的產量。上述實施例是說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按照所限定范圍列舉出若干個實施例,因此在不脫離本發明總體構思下的變化和修改,應屬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