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占糧食產量的40%。水稻屬喜溫好濕的短日照作物,全國分為雙季稻、單季稻和單雙季稻稻作區。據報道全國水稻約有1/2面積受到不同程度的草害,嚴重草害面積約10~20%,若田間不除草,可使水稻減產50%以上。為了減小草害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減輕勞動強度,同時也因為化學除草方便、速效、控制時間長,化學除草已逐漸為人們所接受。近年來,隨著除草劑品種的增多及化學防除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推廣,化學除草已廣泛應用于水稻生長的各個時期。由于不同地區氣候特征與種植習慣不同,水稻的播種及耕種時間存在差異,根據種植時間早晚,通常雙季稻播種為春天和夏天。對春、夏水稻田中雜草與水稻同步生長的規律,基本的化學除草方式是相同的,但需考慮的主要是氣溫、土質、玉米品種及耕作習慣等因素。合理選擇除草劑不但會降低農民朋友的勞動強度、縮短勞動時間,而且還會降低耕種成本,達到增產的目的。
氰氟草酯(cyhalofop-butyl),又名千金、氰氟禾草靈,屬于芳氧苯氧丙酸類除草劑,是芳氧苯氧丙酸類除草劑中唯一的對水稻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品種,內吸傳導性除草劑,由植物體的葉片和葉鞘吸收,韌皮部傳導,積累于植物體的分生組織區,抑制乙酞輔酶A羧化酶,使脂肪酸合成停止,細胞的生長分裂不能正常進行,膜系統等含脂結構破壞,最后導致植物死亡。但是,氰氟草酯主要防除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雜草,對闊葉雜草無效,除草譜單一,此外,氰氟草酯只能作莖葉處理,芽前處理無效,對雜草的控制具有局限性。
丙炔氟草胺,英文名稱為Flumioxazin, CAS號為103361-09-7,是日本住友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創制并開發的N-苯基鄰氨甲酞亞胺類除草劑。經研究發現,丙炔氟草胺可抑制原卟啉原氧化酶,可導致光敏作用和細胞膜脂質 的過氧化,對細胞膜共嫩和機構造成不可逆的破壞,大田中,莖葉處理后敏感雜草的莖葉壞死,日光照射后死亡,土壤處理后敏感的雜草芽壞死,在短暫的日光照射后死亡。
合理的化學除草劑復配或混配具有擴大除草譜,提高防治效果、延長施藥適期、減 少用藥量、降低藥害、減少殘留、延緩抗藥性的發生與發展等積極特點,除草劑復配或混配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申請的發明人在大量室內毒力和田間藥效試驗的基礎上,篩選出氰氟草酯和丙炔氟草胺的除草組合物,在一定的范圍內混配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目前,尚無關于氰氟草酯和丙炔氟草胺復配的相關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屬于農藥技術領域,尤其是除草劑領域,具體涉及是一種包含氰氟草酯和丙炔氟草胺的復配除草組合物,該除草組合物可以應用于水稻田除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含有氰氟草酯和丙炔氟草胺的增效除草組合物。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除草組合物用于水稻田防除雜草的應用。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除草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含氰氟草酯和丙炔氟草胺,其中氰氟草酯和丙炔氟草胺的重量比為1:60-60:1,優選為1:30-30:1。
進一步的,組合物中活性成分在除草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為1-90%,優選為20-60%。
進一步的,本發明的除草組合物通過添加農藥制劑中常規的輔助成分配制成農藥上允許的任意一種劑型。所述的輔助成分可以為常規的表面活性劑、增稠劑、溶劑或固體填料等助劑。
進一步的,所述的劑型選自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微乳劑、水乳劑、可分散油懸浮劑。
進一步的,所述的除草組合物可以用于防除禾本科、大豆田的多種雜草,優選為水稻田稗草、千金子。
進一步的,本發明的除草組合物可以與其它除草活性成分、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安全劑、肥料等農用活性成分共同使用。
本發明的除草組合物的使用頻率和使用量隨農作物、雜草、天氣情況變化而小有變化,可以通過使用合適的劑量來達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明的除草組合物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除草活性高。本發明的除草組合物中兩種活性成分通過不同的除草機理殺死雜草,可以極大的提高除草組合物的殺草活性。
2、安全性高,本發明的除草組合物,應用于水稻田苗后除草,其能夠防除水稻田中各種禾本科和闊葉雜草,在提高了藥效的前提下,對水稻以及后茬作物都具有安全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本發明用以下具體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絕非限于這些例子。以下所述僅為本發明較好的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發明,但不能因此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時,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一、制劑實施例
1、實施例1: 50%氰氟草酯·丙炔氟草胺水分散粒劑(1:1)
氰氟草酯 25%
丙炔氟草胺 25%
木質素磺酸鈉 8%
十二烷基苯磺酸鈉 6%
硫酸銨 4%
硅藻土 余量
2、實施例2: 31%氰氟草酯·丙炔氟草胺可濕性粉劑(1:30)
氰氟草酯 1%
丙炔氟草胺 30%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8%
十二烷基苯磺酸鈣 8%
高嶺土 余量
3、實施例3: 14%氰氟草酯·丙炔氟草胺水乳劑(13:1)
氰氟草酯 13%
丙炔氟草胺 1%
異丁醇 10%
N-甲基吡咯烷酮 15%
烷基聚乙二醇醚 4%
聚氧乙烯脂肪醇 2%
去離子水 余量
4、實施例4:11%氰氟草酯·丙炔氟草胺懸浮劑(1:10)
氰氟草酯 1%
丙炔氟草胺 10%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鹽 6%
木質素磺酸鈉 3%
硫酸銨 2%
阿拉伯膠 1%
硅藻土 余量
二、室內毒力測定
1、供試藥劑:氰氟草酯、丙炔氟草胺以及兩者不同比例樣品。
2、生測供試雜草:稗草,挑選成熟度好、整齊一致,發芽率90%以上的種子備用。
3、試驗方法:試驗采用溫室盆栽法,各劑量下對雜草進行莖葉噴霧處理。試驗用土為未用藥地塊收集的試驗專用土,加水待土壤完全潤濕后,將各供試雜草種子播入盛土的花盆內,每種雜草保證15-20粒種子,種子發芽率為70-90%。播種后,覆蓋混沙細土,底部加水方式使土壤吸水飽和后置于溫室內培養生長,定期補水以保持土壤濕度適宜,溫室中溫度20-30℃之間??諝鉂穸?0%以上。雜草出苗厚間苗、定株,在雜草長至2-3葉期時用全自動噴霧塔進行芽后莖葉噴霧處理。噴霧裝置噴藥面積0.097m2,藥液量10 mL,工作壓力0.2 MPa,著液量40%。每處理設4次重復,另設空白對照。處理后置于溫室中生長,每天以底部澆灌方式補水,保持土壤含水量100%。定期觀察植株反應癥狀,于藥后15天按0-100%分級法目測評價綜合除草活性。
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可以看出,氰氟草酯和丙炔氟草胺在1:60-60:1的范圍內對稗草防治的共毒系數均大于120以上,表現為協同增效作用,其中,當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配比為1:30-30:1時,協同增效作用更明顯。
三、室內毒力測定
為了進一步驗證本發明的除草組合物的實際應用效果,采用本發明實施例的組合物進行防治水稻田稗草田間藥效試驗。
于播種后12天施藥,施藥時水稻秧苗2葉1心期,雜草1-2.5葉期,施藥方法為噴霧法。各個藥劑處理如下:
(1)50%氰氟草酯·丙炔氟草胺水分散粒劑(1:1);
(2)31%氰氟草酯·丙炔氟草胺可濕性粉劑(1:30);
(3)14%氰氟草酯·丙炔氟草胺水乳劑(13:1);
(4)11%氰氟草酯·丙炔氟草胺懸浮劑(1:10);
(5)10%氰氟草酯乳油;
(6)50%丙炔氟草胺可濕性粉劑。
分別于藥后20天、40天調查防效,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的田間藥效試驗結果可以看出,氰氟草酯和丙炔氟草胺復配后對稗草的防治表現出很好的持效性和速效性,實施例1-4的農藥組合物制劑藥后20、40天對稗草的防效均明顯好于對照單劑。另外,試驗期間可觀察藥劑處理與對照組相比,水稻莖稈粗壯,子粒飽滿,且施藥后未發現藥害。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的除草劑組合物是一種防除水稻秧田稗草的高效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