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食用菌栽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梯棱羊肚菌室內或工廠化栽培方法。
技術背景
羊肚菌(Morchella)又稱羊肚蘑、羊肚菜、羊肚子、陽雀菌等,屬于盤菌綱,盤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屬,于1818年被發(fā)現(xiàn),因其菇蓋表面凹凸不平,形態(tài)酷似羊肚而得名。羊肚菌為名貴的食藥用菌,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有著極高的營養(yǎng)和藥用價值,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負盛名的食補良品,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抗疲勞、抗病毒、補腎、壯陽等功效。野生采集是傳統(tǒng)獲得羊肚菌的方式,受環(huán)境和氣候變化的影響,野生資源逐年減少,市場供不應求,價格昂貴,使得人工栽培成為必然。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術在漫長的探索過程中,產量和品質的穩(wěn)定性問題一直是其無法攻克的難題。在國外,目前世界上僅有美國DNP公司初步實現(xiàn)了羊肚菌的工廠化栽培。2005年DNP公司在美國密歇根州建造了龐大的食用菌生產工廠,每周生產3000磅羊肚菌。2008年DNP公司的羊肚菌生產遇到了產量不穩(wěn)定的技術難題,并且一直無法解決而停產。因此,商品化生產羊肚菌子實體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在國內,中國羊肚菌野外大田栽培已經實現(xiàn)規(guī)模化、商業(yè)化種植,但是還受到自然條件和地區(qū)氣候限制的影響而出現(xiàn)失敗和低產的影響。目前多家研究機構成功地實現(xiàn)了羊肚菌大田人工商業(yè)化栽培,戶外種植周期長達近6個月,一年僅一季,且大自然條件不穩(wěn)定及不確定性因素眾多,往往導致有些年份少收或絕收,造成種植戶巨大經濟損失。室內進行工廠化栽培成為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朱斗錫教授的發(fā)明專利《羊肚菌室內栽培方法》(專利申請?zhí)?00610076953.1)和《羊肚菌工廠化生產方法》(專利申請?zhí)?01410029430.9)中只提到產量高,但是未涉及到具體產量,且后者提到在料面打洞撒種,過程較為繁瑣、費時。目前國內羊肚菌室內栽培出菇尚無真正突破,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在于出菇管理。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人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通過對梯棱羊肚菌室內栽培工藝研發(fā),在總結前人戶外種植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以大自然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室內栽培環(huán)境各項指標的仿生態(tài)調控,以及對梯棱羊肚菌出菇管理的嚴格操控,終于成功地實現(xiàn)了羊肚菌的室內栽培出菇,獲得了良好的產量,同時室內栽培環(huán)境條件人為可控,能長期穩(wěn)定地運行生產,有利于規(guī)模化工廠放大,且該發(fā)明具有投資低、產量高、質量好、原料來源豐富等特點。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梯棱羊肚菌工廠化或室內栽培方法,該方法采用以農作物廢料為原料配制栽培基質,采用液體菌種播種,在室內完全實現(xiàn)了羊肚菌工廠化栽培,操作簡單、成本低、周期短、品質可控,可常年在工廠化生產,獲得了一種無污染、清香怡人、食之美味可口的綠色產品。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梯棱羊肚菌工廠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栽培基質配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組成:泥炭土60-70份,腐殖土5-10份,牛糞3-5份,蛭石3-5份,苔蘚5-10份,谷殼5-10份,玉米秸稈5-8份,花生殼3-5份,大豆殼3-5份;
(2)液體菌種制作:將已活化的斜面培養(yǎng)的母種在無菌環(huán)境下接入到液體培養(yǎng)基中進行搖床培養(yǎng),搖床培養(yǎng)3-5天后得到栽培種;
(3)菌絲培養(yǎng):將步驟(2)所得栽培種均勻撒在步驟(1)所得的栽培基質上,然后覆蓋2-3cm所述栽培基質后在培養(yǎng)室中避光培養(yǎng)25-35天;
(4)出菇管理:將步驟(3)所述菌絲體轉移至出菇室中進行出菇管理,分為促進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期、生長期以及成熟期管理:
促進原基形成期:保持所述栽培基質濕度為70-80%,每天光照6-8h,光照強度為100-200 1x,控制溫度10-22℃;
菇蕾形成期:保持所述栽培基質濕度為60-70%,每天光照8-12h,光照強度為200-500lx,控制溫度4-18℃;
生長期及成熟期:保持栽培基質濕度為80-90%,每天光照12-20h,光照強度為500-800lx,保持恒定溫度22℃;
出菇管理保持出菇室中二氧化碳濃度為0.3-0.4%,出菇管理35-45天收獲成熟羊肚菌子實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混合步驟(1)所述的原料組成,攪拌均勻后,噴灑加入含有褐色嗜熱放線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pH值為7.5-8.0磷酸鉀鹽緩沖液,使得混合料中水分含量達到50-60%,混合均勻后,堆放3-4天,即得到栽培基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2)中所述的液體培養(yǎng)基主要由以下組分構成:葡萄糖30-40g/L,酵母抽提物20-30g/L,蛋白胨20-30g/L,磷酸二氫鉀3-5g/L,硫酸鎂3-5g/L。
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2)中搖床培養(yǎng)條件為:按照母種量和液體培養(yǎng)基的重量百分比為2-3%將母種接入到液體培養(yǎng)基中,然后放置在恒溫搖床上培養(yǎng),搖床溫度為22-24℃,搖床轉速為100-120r/min。
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3)中培養(yǎng)室溫度為10-16℃,所述栽培基質濕度為50-65%。
在一些實施例中,步驟(4)中:
促進原基形成期的溫度控制為:每天控制溫度16-22℃維持10-16h,控制溫度10-15℃維持8-14h;
菇蕾形成期的溫度控制為:每天控制溫度11-18℃維持14-18h,控制溫度4-10℃保持6-10h。
在一些實施例中,進一步包括采收步驟,當菌蓋直徑3.5-6.5cm,菌柄長4-6cm時準備采收,并在采收前3-5天,控制栽培基質濕度為60-70%,采收周期控制在5-10天,采收后及時對出菇室進行徹底清掃、消毒。
本發(fā)明所述方法采用的羊肚菌母種是利用本領域常規(guī)技術手段從野生羊肚菌上分離獲得,所接種的羊肚菌菌種可通過本技術領域常規(guī)方法培養(yǎng)獲得。
本發(fā)明所述方法所用的人工光照可通過日光燈源或LED燈源獲得。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fā)明提供的液體菌種制作簡單,固體菌種的制作要經過從母種到原種再到栽培種過程,一般需要3個月左右,并且需要更換培養(yǎng)基。液體菌種一般只需3-5天左右,且接種方便,接種后菌絲可迅速發(fā)育,菌絲球數(shù)量多、分布均勻。
(2)本發(fā)明提供的出菇管理技術借用現(xiàn)代工程技術和先進設備,設置梯棱羊肚菌生長發(fā)育所需要的階梯性溫度、濕度、光照強度等條件以及恒定的二氧化碳濃度,確保梯棱羊肚菌在促進原基形成期、菇蕾期、生長期以及成熟期各個階段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溫度、光照,適當給予溫差刺激、光照刺激和溫濕刺激,進而促進羊肚菌原基形成以及后期快速發(fā)育成羊肚菌子實體,整個生產工藝流程化,生產技術標準化,產品質量均衡化,顯著減少生長周期。
(3)本發(fā)明提供的梯棱羊肚菌室內栽培方法完全實現(xiàn)了全年滾動式生產,克服了傳統(tǒng)栽培方法一年栽培一到兩季的局限性,且生產過程不受自然環(huán)境的制約,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合格,污染少,成本低,大大促進了羊肚菌高產穩(wěn)產,現(xiàn)在可確保每平方米羊肚菌年產量達1.5-1.8kg。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fā)明,特例舉以下實施例,其作用應被理解為是對本發(fā)明的闡述而非對本發(fā)明任何形式的限制。應該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此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基礎上,做出的任何變形和改進,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實施例中所有原料均可以通過商業(yè)途徑獲得。為了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室內栽培羊肚菌的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梯棱羊肚菌的室內栽培或工廠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基質配制:稱取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泥炭土60份,腐殖土5份,牛糞3份,蛭石3份,苔蘚5份、谷殼5份、玉米秸稈5份,花生殼3份,大豆殼3份;混合,攪拌均勻后加入含有褐色嗜熱放線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pH為7.5的磷酸鉀鹽緩沖液噴灑混合料,使得混合料水分含量達到50%,混合均勻后,堆放3天,每天翻堆一次,即得到栽培基質;
2)液體菌種制作:將提前已活化的斜面培養(yǎng)的母種在無菌環(huán)境下按照母種量和液體培養(yǎng)基的重量百分比為2%接入到液體培養(yǎng)基中,然后放置在恒溫搖床上培養(yǎng),搖床溫度控制為22-24℃,搖床轉速為100r/min,搖床培養(yǎng)3天。其中,液體培養(yǎng)基由以下組分制成:葡萄糖30g/L,酵母抽提物20g/L,蛋白胨20g/L,磷酸二氫鉀3g/L,硫酸鎂3g/L;
3)菌絲培養(yǎng):將步驟(2)所得液體栽培菌種均勻撒在步驟(1)所得的栽培基質上,然后再覆蓋2-3cm栽培基質后開始培養(yǎng),控制培養(yǎng)室溫度為10℃,栽培基質濕度為50%,避光培養(yǎng)35天;
4)出菇管理:將步驟(3)菌絲體轉移至溫度為16℃出菇室中,保持出菇室二氧化碳濃度為0.3%,出菇管理35天。其中,菌絲體在出菇室中出菇管理為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期、生長期以及成熟期。促進原基形成期:保持栽培基質濕度為70%,每天光照6h,光照強度為200 1x,每天控制溫度16℃維持10h,控制溫度10℃維持14h;菇蕾形成期:保持栽培基質濕度為60%,每天光照8h,光照強度為500lx,每天控制溫度11℃維持14h,控制溫度4℃維持10h;生長期和成熟期:保持栽培基質濕度為80%,每天光照12h,光照強度為800lx,保持恒定溫度22℃;
5)采收:當菌蓋直徑3.5-6.5cm,菌柄長4-6cm時準備采收,并在采收前3天,控制栽培基質濕度為60%,采收周期控制在5天,采收后及時對出菇室進行徹底清掃、消毒。經采摘結果數(shù)據統(tǒng)計,每平方米年產達約1.6kg。
實施例2
一種梯棱羊肚菌的室內栽培或工廠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基質配制:稱取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泥炭土65份,腐殖土7份,牛糞4份,蛭石4份,苔蘚7份、谷殼7份、玉米秸稈7份,花生殼4份,大豆殼4份;混合,攪拌均勻后加入含有褐色嗜熱放線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pH值為7.7的磷酸鉀鹽緩沖液噴灑混合料,使得混合料水分含量達到55%,混合均勻后,堆放4天,每天翻堆一次,即得到栽培基質;
2)液體菌種制作:將提前已活化的斜面培養(yǎng)的母種在無菌環(huán)境下按照母種量:液體培養(yǎng)基的重量百分比為2.5%接入到液體培養(yǎng)基中,然后放置在恒溫搖床上培養(yǎng),搖床溫度控制為22-24℃,搖床轉速為110r/min,搖床培養(yǎng)4天。其中,液體培養(yǎng)基由以下組分制成:葡萄糖35g/L,酵母抽提物25g/L,蛋白胨25g/L,磷酸二氫鉀4g/L,硫酸鎂4g/L;
3)菌絲培養(yǎng):將步驟(2)所得液體栽培菌種均勻撒在步驟(1)的栽培基質上,然后再覆蓋2-3cm栽培基質后開始培養(yǎng),控制培養(yǎng)室溫度為14℃,栽培基質濕度為58%,避光培養(yǎng)30天;
4)出菇管理:將步驟(4)菌絲體轉移至溫度為19℃出菇室中,保持出菇室二氧化碳濃度為0.35%,出菇管理40天。其中,菌絲體在出菇室中出菇管理為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期、生長期以及成熟期。促進原基形成期:保持栽培基質濕度為75%,每天光照7h,光照強度為150 1x,每天控制溫度19℃維持14h,控制溫度12℃維持10h;菇蕾形成期:保持栽培基質濕度為65%,每天光照10h,光照強度為600lx,每天控制溫度15℃維持16h,控制溫度7℃維持8h;生長期和成熟期:保持栽培基質濕度為85%,每天光照16h,光照強度為600lx,保持恒定溫度22℃。
5)采收:當菌蓋直徑3.5-6.5cm,菌柄長4-6cm時準備采收,并在采收前4天,控制栽培基質濕度為65%,采收周期控制在8天,采收后及時對出菇室進行徹底清掃、消毒。經采摘結果數(shù)據統(tǒng)計,每平方米年產達約1.8kg。
實施例3
一種梯棱羊肚菌的室內栽培或工廠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基質配制:稱取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原料:泥炭土70份,腐殖土10份,牛糞5份,蛭石5份,苔蘚10份、谷殼10份、玉米秸稈8份,花生殼5份,大豆殼5份;混合,攪拌均勻后加入含有褐色嗜熱放線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pH值為8的磷酸鉀鹽緩沖液噴灑混合料,使得混合料水分含量達到60%,混合均勻后,堆放4天,每天翻堆一次,即得到栽培基質;
2)液體菌種制作:將提前已活化的斜面培養(yǎng)的母種在無菌環(huán)境下按照母種量:液體培養(yǎng)基的重量百分比為3%接入到液體培養(yǎng)基中,然后放置在恒溫搖床上培養(yǎng),搖床溫度控制為22-24℃,搖床轉速為120r/min,搖床培養(yǎng)5天。其中,液體培養(yǎng)基由以下組分制成:葡萄糖40g/L,酵母抽提物30g/L,蛋白胨30g/L,磷酸二氫鉀5g/L,硫酸鎂5g/L;
3)菌絲培養(yǎng):將步驟(2)所得液體栽培菌種均勻撒在步驟(1)的栽培基質上,然后再覆蓋2-3cm栽培基質后開始培養(yǎng),控制培養(yǎng)室溫度為16℃,栽培基質濕度為65%,避光培養(yǎng)25天;
4)出菇管理:將步驟(4)菌絲體轉移至溫度為22℃出菇室中,保持出菇室二氧化碳濃度為0.3%,出菇管理45天。其中,菌絲體在出菇室中出菇管理為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期、生長期以及成熟期。促進原基形成期:保持栽培基質濕度為80%,每天光照8h,光照強度為100 1x,每天控制溫度22℃維持16h,控制溫度15℃維持8h;菇蕾形成期:保持栽培基質濕度為70%,每天光照12h,光照強度為200lx,每天控制溫度18℃維持18h,控制溫度10℃維持6h;生長期和成熟期:維持栽培基質濕度為85%,每天光照20h,光照強度為500lx,保持恒定溫度22℃;
5)采收:當菌蓋直徑3.5-6.5cm,菌柄長4-6cm時準備采收,并在采收前5天,控制栽培基質濕度為70%,采收周期控制在10天,采收后及時對出菇室進行徹底清掃、消毒。經采摘結果數(shù)據統(tǒng)計,每平方米年產達約1.5kg。
對比實施例
一種梯棱羊肚菌的室內栽培或工廠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栽培基質的配制、(2)液體菌種制作、(3)菌絲培養(yǎng)的條件與實施例1相同;
(4)出菇管理:出菇管理的條件參照對比文件《一種羊肚菌工廠化后補營養(yǎng)》(CN 105009935 A):①將菌絲體轉移至溫度為16℃的出菇室;②溫差刺激:20天后菌核開始形成,將溫度降為8℃,栽培基質濕度為50%,空氣濕度為80%,早上6點開燈,下午6點關燈,光照強度為300lx,通風為每小時1000m3的通風量通風8min;③溫差刺激:10天后將溫度升高為18℃,其余條件與溫差刺激①相同,培養(yǎng)至開始形成子實體;④子實體培養(yǎng):溫度為18℃,空氣濕度為80%,早點6點開燈,下午6點關燈,關照強度為800lx,通風為每小時1000m3的通風量通風12min,培養(yǎng)20天,羊肚菌成熟;(5)采收條件與實施例(1)相同。經采摘結果數(shù)據統(tǒng)計,每平方米年產達約0.8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