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實用性強的農業鎮壓裝置。
背景技術:
在我國東北部地區,春耕時節,農民常常需要用犁具翻耕凍了一冬的農田,然后需要用鎮壓器具壓翻松的土壤,在春作物(如玉米)播種后也需要及時鎮壓,以對土壤進行保墑,因為,東北部地區春季氣候非常干燥,如果在耕作之后或播種之后不及時鎮壓土壤,土壤失墑非常快,刮一夜風就能使土壤墑情急劇變壞而造成出苗不齊、缺苗斷壟、減產嚴重的惡果,而現有的鎮壓裝置在鎮壓過程中,鎮壓棍容易發生偏離,容易粘帖泥土,還有很多鎮壓裝置的鎮壓棍過于笨重,鎮壓力度大容易影響種子出苗,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調節鎮壓棍的重量。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實用性強的農業鎮壓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實用性強的農業鎮壓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實用性強的農業鎮壓裝置,包括斜桿、第一支撐腳和第二支撐腳,所述斜桿右端固定連接有手柄,所述斜桿左端通過第一轉軸活動連接有覆土輪,所述斜桿的前部活動安裝有第三轉軸,所述第二支撐腳和第一支撐腳的上部分別與第三轉軸的左右兩端固定連接,所述斜桿的后部固定安裝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通過第二轉軸活動安裝有鎮壓輪,所述第一支撐腳和第二支撐腳的底端均固定安裝有滾輪,所述第一支撐腳和第二支撐腳的頂端固定安裝有橫板,所述橫板頂端設有肥料桶,所述肥料桶底端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中部設有閥門,所述橫板頂端中部開有進料口,所述進料口底端連通有輸料管,所述輸料管底端設有下料嘴。
優選的,所述斜桿的數量為兩個,分別活動安裝在覆土輪的左右兩端,所述手柄頂端設有防滑螺紋。
優選的,所述覆土輪的外測壁設有第一筋邊,所述第一筋邊的外側壁設有尖齒和凸塊,所述尖齒和凸塊等距交叉排列,所述尖齒尖部均沿著順時針方向傾斜,所述凸塊呈半球形。
優選的,所述固定桿的數量為兩個,分別活動安裝在鎮壓輪的左右兩端。
優選的,所述鎮壓輪的外側壁設有第二筋邊,所述第二筋邊外側壁設有鎮壓桿,所述鎮壓桿呈環形陣列排列,所述鎮壓輪的前側面插接有減重塊,所述減重塊外側設有把手,所述減重塊的數量不少于四個。
優選的,所述出料口底端與進料口的頂端位置相對應,所述下料嘴為漏斗形尖嘴。
優選的,所述覆土輪的底端與鎮壓輪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所述第一支撐腳和第二支撐腳均為手調伸縮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實用性強的農業鎮壓裝置,通過在覆土輪上設置沿著順時針方向傾斜的尖齒和夾在尖齒中間的半球形凸塊,一方面能夠提升覆土效率,另一方面能夠使得覆土輪表面凹凸不平,從而能夠大大減輕輕尖齒縫隙中土壤粘貼的情況的發生,而同時,隨著覆土輪的轉動,泥土能夠順著尖齒傾斜的方向向外側甩出,有效提升了覆土的效果,通過設置肥料桶,使得肥料從下料嘴能夠流如完成覆土的土壤中,能夠提升鎮壓裝置的功能,能夠提升幼苗的生長效率,通過設置可手調減重的鎮壓輪,能夠根據情況減輕鎮壓輪的重量,從而能夠防止鎮壓輪的重量過重而影響種子出苗現象的發生。本發明覆土鎮壓效果好,鎮壓效率高,能夠提高種子出苗的概率,提升種子生長的速率,實用性強,適合普遍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的左視圖。
圖中:1斜桿、11手柄、2覆土輪、21第一筋邊、22尖齒、23凸塊、24第一轉軸、3鎮壓輪、31第二筋邊、32鎮壓桿、33減重塊、331把手、4固定桿、41第二轉軸、5第一支撐腳、51滾輪、52第二支撐腳、53第三轉軸、6橫板、7肥料桶、71出料口、72閥門、8輸料管、81進料口、82下料嘴。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2,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實用性強的農業鎮壓裝置,包括斜桿1、第一支撐腳5和第二支撐腳52,所述斜桿1的數量為兩個,分別活動安裝在覆土輪2的左右兩端,所述第一支撐腳5和第二支撐腳52均為手調伸縮桿,能夠根據需要手動調節支撐腳5的高度。所述斜桿1右端固定連接有手柄11,所述手柄11頂端設有防滑螺紋,用于推動鎮壓裝置。所述斜桿1左端通過第一轉軸24活動連接有覆土輪2,所述覆土輪2的外測壁設有第一筋邊21,所述第一筋邊21的外側壁設有尖齒22和凸塊23,所述尖齒22和凸塊23等距交叉排列,所述尖齒22尖部均沿著順時針方向傾斜,所述凸塊23呈半球形,沿著順時針方向傾斜的尖齒22能夠提升覆土效率,并在覆土時隨著覆土輪2的轉動能夠將覆土輪2中的粘貼的泥土隨著滾動甩出,同時,半球形凸塊23能夠大大減輕尖齒縫隙中土壤粘貼的情況。所述斜桿1的前部活動安裝有第三轉軸53,所述第二支撐腳52和第一支撐腳5的上部分別與第三轉軸53的左右兩端固定連接,使得整個鎮壓裝置為滾輪51轉動方向,有效防止了鎮壓裝置在鎮壓過程中偏離預期情況的發生。所述斜桿1的后部固定安裝有固定桿4,所述固定桿4通過第二轉軸41活動安裝有鎮壓輪3,所述固定桿4的數量為兩個,分別活動安裝在鎮壓輪3的左右兩端。所述鎮壓輪3的外側壁設有第二筋邊31,所述第二筋邊31外側壁設有鎮壓桿31,所述鎮壓桿3呈環形陣列排列,通過鎮壓桿3來鎮壓泥土,隨著鎮壓輪3的轉動,能夠大大提高鎮壓效果。所述鎮壓輪3的前側面插接有減重塊33,所述減重塊33外側設有把手331,所述減重塊33的數量不少于四個,通過拉動把手331能夠將減重塊33從鎮壓輪3中取出,從而能夠減輕鎮壓輪3的重量,防止鎮壓輪3的重量過重而影響種子出苗。所述覆土輪2的底端與鎮壓輪3的底端位于同一水平線上,所述第一支撐腳5和第二支撐腳52的底端均固定安裝有滾輪51,所述第一支撐腳5和第二支撐腳52的頂端固定安裝有橫板6,所述橫板6頂端設有肥料桶7,肥料桶7的設置能夠在覆土時向土中注入肥料,增加了鎮壓裝置的功能,提升了鎮壓效果。所述肥料桶7底端設有出料口71,所述出料口71中部設有閥門72,通過閥門72能夠控制出料口71的出料。所述橫板6頂端中部開有進料口81,所述進料口81底端連通有輸料管8,所述輸料管8底端設有下料嘴82,所述出料口71底端與進料口81的頂端位置相對應,所述下料嘴82為漏斗形尖嘴,漏斗形尖嘴能夠控制出料速率,防止肥料過多而產生浪費。
工作原理及使用步驟:
首先,將第一支撐腳5和第二支撐腳52的高度調至最高,推動鎮壓裝置至需要鎮壓的位置;
之后,將第一支撐腳5和第二支撐腳52的高度調至滾輪51底端與覆土輪2和鎮壓輪3底端在同一水平線上;
然后,推動手柄11,第一轉軸24轉動帶動覆土輪2覆土,覆土輪2上的尖齒22能夠插入土壤中完成覆土,同時凸塊23能夠是覆土輪2的第一筋邊21表面變成凹凸不平裝,有效減輕了泥土粘帖在第一筋邊21上現象的發生,提升了覆土的效果與效率;
再后,打開閥門72,肥料桶7內的肥料將從出料口71流入進料口81內,經過輸料管8輸送至下料嘴82漏如已完成覆土的土壤中;
最后,在推動鎮壓裝置過程中,鎮壓輪3將對前方完成覆土的土壤通過鎮壓桿31進行滾動鎮壓,同時,根據土壤的松軟程度通過拉動把手331能夠將減重塊33從鎮壓輪3中取出,從而能夠減輕鎮壓輪3的重量,防止鎮壓輪3的重量過重而影響種子出苗。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