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植物施肥農具,具體是一種手推式植物施肥施藥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見的植物施肥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將肥料倒在植物根部附近,這種方式肥料吸收效果較差;另一種是通過人工用镢頭刨坑,在用手將肥料倒入坑中,再人工推土埋肥,采用這種方式操作時镢頭不好操作,容易損壞作物,放肥操作人員彎腰作業辛苦,施肥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手推式植物施肥施藥裝置,其一體化所有施肥步驟,操作簡單,工作效率高,肥料吸收效果好。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一種手推式植物施肥施藥裝置,包括相互連通的肥料儲存容器和肥料輸出裝置;
所述肥料儲存容器頂部設置有手柄,所述肥料儲存容器底部設置有若干滑輪,所述肥料儲存容器側壁上設置有一號磁鐵;
所述肥料輸出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外壁上設置有與所述一號磁鐵配合吸引的二號磁鐵,所述殼體內開設有相互連通的進料通道和通孔體,所述通孔體在垂直方向上貫穿所述殼體,所述通孔體內滑動連接有起密封作用的活塞件。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活塞件包括滑動連接在所述通孔體內壁上的活塞頭以及與所述活塞頭頂面相連的活塞桿。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在所述肥料輸出裝置內還設置有定量施肥裝置;
所述定量施肥裝置包括過盈配合在所述通孔體內壁上的集料件、用于清除多余肥料的推板機構以及對所述活塞件起限位作用的限位塊組件;
所述集料件包括依次連接的支撐塊、彈簧、支撐柱和集料槽,所述支撐塊與所述通孔體過盈配合,所述支撐柱上設置有橫桿,所述集料槽底部開設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內設置有電磁鐵以及轉動連接有密封塊,所述密封塊外端端部設置有與所述電磁鐵配合吸引的鐵塊;
所述推板機構包括開設在所述通孔體內壁上的凹槽、設置在所述凹槽內的一號氣缸、由所述一號氣缸控制水平移動的推板以及設置在所述通孔體內壁上并控制所述一號氣缸運行或關閉的按鈕開關,所述按鈕開關位于所述橫桿的正下方;
所述限位塊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活塞頭上方的若干上限位塊以及設置在所述活塞頭下方的若干下限位塊,所述下限位塊側壁上設置有控制所述電磁鐵通電或斷電的電源開關,同時在所述活塞頭底面上設置有與所述電源開關配合的壓塊。
通過設置定量施肥裝置,保證每次施肥操作施加肥料的量均等可控,植物科學化施肥,生長最優化。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在所述通孔體內壁上還開設有用于收集多余肥料的環形容納腔,在所述殼體外壁上開設有與所述環形容納腔相通的排料口,所述排料口由一封蓋密封。通過設置環形容納腔收集多余肥料,便于下次利用,避免浪費,節約成本。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支撐塊上開設有與所述環形容納腔開口配合的一號斜面。通過設置一號斜面,保證所有多余的肥料都能夠回收進入到環形容納腔內,避免浪費。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環形容納腔內具有一個與所述一號斜面配合連接的二號斜面。通過設置二號斜面,避免環形容納腔內殘留肥料,保證環形容納腔內的所有肥料都能夠取出,避免肥料殘留在環形容納腔內變質,并且將這部分變質的肥料用于下次施肥,對植物造成不利傷害。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在所述殼體底部還設置有錐體出料件,所述錐體出料件內開設有與所述通孔體相互連通的出料通道。通過設置錐體出料件,方便開放置肥料的坑。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在所述錐體出料件上設置有擋泥結構,所述擋泥結構包括與所述出料通道相互連通的槽體、設置在所述槽體內的二號氣缸以及與所述二號氣缸配合連接的擋板。通過設置擋泥結構,避免因錐體出料件插入到泥土內,導致泥土進入到出料通道內而堵塞出料通道的問題,保證裝置的順暢施肥。
上述技術方案中,優選的,所述支撐塊底面還設置有引導通道。通過設置引導通道便于肥料順利的進入到出料通道內,避免部分肥料殘留在錐體出料件頂面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一體化所有施肥步驟,操作簡單,工作效率高,肥料吸收效果好;采用定量施肥裝置保證每次施肥操作施加肥料的量均等可控,植物科學化施肥,優化植物的生長模式,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以及提高植物的茂盛度,并且避免因施肥過量造成的植物死亡問題,避免因施肥過少造成的植物生長過慢或枯萎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示意圖。
圖2為圖1中D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3為圖1中E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4為圖1中F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5為圖1中G處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參見圖1-圖5,一種手推式植物施肥施藥裝置,包括相互連通的肥料儲存容器1和肥料輸出裝置,所述肥料儲存容器1頂部設置有手柄11,所述肥料儲存容器1底部設置有若干滑輪12,所述肥料儲存容器1側壁上設置有一號磁鐵13,所述肥料輸出裝置包括殼體2,所述殼體2外壁上設置有與所述一號磁鐵13配合吸引的二號磁鐵23,其中,肥料輸出裝置由一號磁鐵與二號磁鐵的相互吸引而懸掛在空中,便于移動,防止移動過程中的損傷。
所述殼體2內開設有相互連通的進料通道21和通孔體22,通孔體22在垂直方向上貫穿整個殼體2,所述通孔體22內滑動連接有起密封作用的活塞件,所述活塞件包括滑動連接在所述通孔體22內壁上的活塞頭31以及與所述活塞頭31頂面相連的活塞桿32。
在所述肥料輸出裝置內還設置有定量施肥裝置。
所述定量施肥裝置包括過盈配合在所述通孔體22內壁上的集料件4、用于清除多余肥料的推板機構5以及對所述活塞件起限位作用的限位塊組件。
所述集料件4包括依次連接的支撐塊41、彈簧42、支撐柱43和集料槽44,所述支撐塊41與所述通孔體22過盈配合,使得整個集料件4可拆卸。
所述支撐柱43上設置有橫桿431,橫桿431底面可設置半圓形凸起,便于與下方提到的按鈕開關54配合,所述集料槽44底部開設有出料口441,所述出料口441內設置有電磁鐵442以及轉動連接有密封塊443,所述密封塊443外端端部設置有與所述電磁鐵442配合吸引的鐵塊444,當電磁鐵通電時,電磁鐵吸引鐵塊,使得密封塊密封住出料口;當電磁鐵斷電時,受鐵塊的重力影響,密封塊打開。
所述推板機構5包括開設在所述通孔體22內壁上的凹槽51、設置在所述凹槽51內的一號氣缸52、由所述一號氣缸52控制水平移動的推板53以及設置在所述通孔體22內壁上并控制所述一號氣缸52運行或關閉的按鈕開關54,所述按鈕開關54位于所述橫桿431的正下方,一號氣缸52連接有一喇叭,一號氣缸52將推板53推出時,喇叭便會響起,而一號氣缸52與喇叭的相關電學連接方式與現有技術相同,不做過多贅述,當橫桿431下移按下按鈕開關54后,一號氣缸52推動推板53,將集料槽44上方多余肥料推落,從而保證肥料的等量。
所述限位塊組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活塞頭31上方的若干上限位塊61以及設置在所述活塞頭31下方的若干下限位塊62,所述下限位塊62側壁上設置有控制所述電磁鐵442通電或斷電的電源開關621,同時在所述活塞頭31底面上設置有與所述電源開關621配合的壓塊311,當活塞頭下移到最低點時,活塞頭與下限位塊貼合,此時壓塊打開電源開關。
在所述通孔體22內壁上還開設有用于收集多余肥料的環形容納腔7,在所述殼體2外壁上開設有與所述環形容納腔7相通的排料口,所述排料口由一封蓋71密封。通過設置環形容納腔收集多余肥料,便于下次利用,避免浪費,節約成本。
所述支撐塊41上開設有與所述環形容納腔7開口配合的一號斜面411,一號斜面411的下端與環形容納腔7的開口的最低端相抵。通過設置一號斜面,保證所有多余的肥料都能夠回收進入到環形容納腔內,避免浪費。
所述環形容納腔7內具有一個與所述一號斜面411配合連接的二號斜面72,一號斜面411的最低端與二號斜面72的最高端相互抵靠,一號斜面411的角度與二號斜面72的角度相同。通過設置二號斜面,避免環形容納腔內殘留肥料,保證環形容納腔內的所有肥料都能夠取出,避免肥料殘留在環形容納腔內變質,并且將這部分變質的肥料用于下次施肥,對植物造成不利傷害。
在所述殼體2底部還設置有錐體出料件8,所述錐體出料件8內開設有與所述通孔體22相互連通的出料通道81,出料通道呈人字形,達到分散性施肥,避免肥料過于集中在一處。通過設置錐體出料件,方便開放置肥料的坑。
在所述錐體出料件8上設置有擋泥結構,所述擋泥結構包括與所述出料通道81相互連通的槽體82、設置在所述槽體82內的二號氣缸83以及與所述二號氣缸83配合連接的擋板84。通過設置擋泥結構,避免因錐體出料件插入到泥土內,導致泥土進入到出料通道內而堵塞出料通道的問題,保證裝置的順暢施肥。
所述支撐塊41底面還設置有引導通道9。通過設置引導通道便于肥料順利的進入到出料通道內,避免部分肥料殘留在錐體出料件頂面上。
使用前,首先將活塞頭向下移動到最低處,此時,活塞頭密封住進料通道的出口處,壓塊按下電源開關,電磁鐵斷電,出料口打開,而推板呈回縮狀態,其位于集料槽旁邊;
使用時,將肥料輸出裝置整體向需要施肥的位置處向下施力,一號磁鐵與二號磁鐵分離,通過錐體出料件的作用,開好坑,然后,將活塞頭向上拉到頂,活塞頭離開進料通道的出口處,壓塊離開電源開關,密封塊密封出料口,肥料從進料通道進入到通孔體內并最終下落到集料槽內并在集料槽內累積,隨著集料槽內的肥料的增多,使得集料槽的整體重量增加,集料槽下移,彈簧受到壓力后收縮,在這個下移過程中,當橫桿與按鈕開關接觸并按下按鈕開關后,一號氣缸將推板推出,推掉多余的肥料,同時推板也阻止了上方落下的肥料繼續進入到集料槽內,此時喇叭響起,提醒操作人員將活塞頭下壓,密封住進料通道,同時,壓塊按下電源開關,電磁鐵通電,出料口打開,肥料進入到出料通道后排入到之前開好的坑內,完成一次施肥操作,同時,為避免泥土擋住出料通道的出口處,可在排肥料的時候,稍向上拉起肥料輸出裝置,使得錐體出料件與泥土之間產生間隙,從而便于出料。
使用完畢后,將整個肥料輸出裝置向上抬,使得一號磁鐵與二號磁鐵相互吸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