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淡水水產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河蟹與小龍蝦的混養方法。
背景技術:
河蟹是一種經濟蟹類,又稱大閘蟹、毛蟹、清水蟹或螃蟹,為中國久負盛名的美食。其螯足用于取食和抗敵,掌部內外緣密生絨毛,絨螯蟹因此而得名。大閘蟹是人們喜愛的美食,不僅口感鮮美而且營養價值非常高。
小龍蝦也稱克氏原螯蝦、紅螯蝦和淡水小龍蝦。形似蝦而甲殼堅硬。成體長約5.6-11.9厘米,暗紅色,甲殼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條紋。幼蝦體為均勻的灰色,有時具黑色波紋,螯狹長,甲殼中部不被網眼狀空隙分隔,甲殼上明顯具顆粒。是淡水經濟蝦類,因肉味鮮美廣受人們歡迎。
由于河蟹會與龍蝦爭食、爭氧、爭水草,且兩者都具有自殘和互殘的習性,傳統養殖一直把龍蝦作為蟹池的敵害生物,認為在蟹池中套養龍蝦是有一定風險的,龍蝦會殘食正在蛻殼的軟殼蟹。今年來,江南等地開始將河蟹與龍蝦的套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還是存在成活率不高、套養的小龍蝦數量相對較少、產量不高和管理不科學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河蟹與小龍蝦的混養方法,包括以下條件和步驟:
(1)池塘的清整:對池塘進行清除過多淤泥,保證池底平坦,池內挖有“井”字形或“回”字形溝渠,并配有池塘微孔增氧設施,池塘四周有布設的防逃墻;最后再用生石灰水進行全池消毒;
(2)水草種植:水草種植面積為池塘面積的50-70%;
(3)投放螺螄:每畝投放活螺螄500-700千克;
(4)種苗放養:蟹種放養:選擇自己培育的蟹種,規格80~150只/千克,規格整齊,無病無殘缺,體表色澤正常、活力強,每畝放養500-800只;小龍蝦種放養:投放規格為20~50只/千克種蝦,每畝4-6千克;
(5)投放飼料及后期管理:向養殖池中投放飼料,按每只10-15g/天投喂,飼料分兩次早晚兩次平均投放,需要保證養殖池中氧氣量在5.0-6.0mg/l,5-10天換新鮮水一次,10-15天殺菌一次,直至捕獲。
在步驟(1)池塘的清整中布置增氧機和溶解氧在線監測裝置。
在步驟(1)池塘的清整中布置有隱蔽物體供其棲息穴居,包括竹筒、瓦片、網片、磚塊、石塊、竹排、塑料筒、人工洞穴。
在步驟(2)水草種植:水草以輪葉黑藻為主,搭配苦草和伊樂藻。
在步驟(3)投放螺螄:分兩次投放,第一次在4-5月投放200-300kg每畝,第二次在6-8月投放300-400kg每畝。
在步驟(4)種苗放養:在放養前用3%-5%的鹽水浸泡種苗10-30分鐘。
飼料為20%-50%為植物源飼料,50%-80%為動物源飼料。
植物源飼料:南瓜、黃豆、玉米、和土豆,粉碎后造粒。
動物物源飼料:小雜魚、螺螄或螺蚌肉。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達到的有益效果:
(1)成活率高:采用在線溶解氧監測裝置對水中的溶解氧進行實時監測,并且布置有微孔增氧設施,保證養殖池中氧氣量在5.0-6.0mg/l,對于成活率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水草種植面積為池塘面積的50-70%和布置隱蔽物體,供蝦、蟹又可在其中藏身,躲避敵害及同類殘殺,有利提高成活率;同時種植水草和投放活螺螄,可為蝦和蟹提供大量食物,并且每天還投放飼料,吃飽的蝦蟹減少相互殘殺,提高了一定的成活率。
(2)產量高:提高成活率的同時就是提高了產量,采用多種方式為蝦蟹提供食物,其中投放螺螄,分兩次投放,第一次在4-5月投放,第二次在6-8月投放,兩頭精中間青、葷素搭配的原則科學投餌,使得蝦蟹張勢良好。
(3)科學管理,減少發病率:包括全池的消毒,在放養前用3%-5%的鹽水浸泡種苗,在線溶解氧監測裝置對水中的溶解氧進行實時監測,5-10天換新鮮水一次,10-15天殺菌一次,這些科學的管理為蝦蟹的生長提供很好的保障,有效地減少了發病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方式來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護的范圍不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實施例一
(1)池塘的清整:塘口1個、面積100畝,是利用低洼地改造后的池塘,每個塘沿四周開挖8米寬的回形溝,溝深0.8米,池塘臺面深1.2米,底質為壤土,水源為山泉水,水量充足,水質無污染,進排水方便,池塘四周使用專用防逃塑料薄膜建設防逃墻,薄膜入土20厘米,墻高50厘米左右,并配有池塘微孔增氧設施和在線溶解氧監測儀,冬季開始對池塘進行整形改造,清除過多淤泥,保證池底平坦、淤泥10厘米,并利用冷凍和曝曬方法殺滅塘底細菌、病毒,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于2月中旬每畝用125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潑澆消毒,并在池底布置隱蔽物體,包括竹筒、瓦片、網片、磚塊、石塊、竹排、塑料筒、人工洞穴;
(2)水草種植
水草種植面積為池塘面積的50%,以輪葉黑藻為主,搭配苦草和伊樂藻,2月底開始在環溝四邊栽種伊樂藻,4月初在灘面播種苦草種和輪葉黑,每畝分別用種1.5千克,全池散播;
(3)投放螺螄
每畝水面投放活螺螄500千克,分兩次投放。4月初至5月初期間,每畝投放活螺螄200千克,6月底至8月初每畝再投放螺螄300千克,使其在池內繁育生長,既可以凈化池塘水質,又為河蟹和龍蝦提供適口活性餌料;
(4)種苗放養
蟹種放養:選擇自己培育的蟹種,規格120~150只/千克,規格整齊,無病無殘缺,體表色澤正常、活力強,于3月初放養,每畝放養500只;
龍蝦種放養:于上年8月下旬投放規格為25~30只/千克種蝦,每畝約4千克,讓其在池塘中打洞越冬、自然繁殖;
在放養前用3%-5%的鹽水浸泡種苗10-30分鐘。
(5)投放飼料及后期管理:向養殖池中投放飼料,按每只10-15g/天投喂,飼料分兩次早晚兩次平均投放,需要保證養殖池中氧氣量在5.0-6.0mg/l,5-10天換新鮮水一次,10-15天殺菌一次,直至捕獲。
實施例二
(1)池塘的清整:塘口1個、面積100畝,是利用低洼地改造后的池塘,每個塘沿四周開挖8米寬的回形溝,溝深0.8米,池塘臺面深1.2米,底質為壤土,水源為山泉水,水量充足,水質無污染,進排水方便,池塘四周使用專用防逃塑料薄膜建設防逃墻,薄膜入土20厘米,墻高50厘米左右,并配有池塘微孔增氧設施和在線溶解氧監測儀,冬季開始對池塘進行整形改造,清除過多淤泥,保證池底平坦、淤泥10厘米,并利用冷凍和曝曬方法殺滅塘底細菌、病毒,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于2月中旬每畝用125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潑澆消毒,并在池底布置隱蔽物體,包括竹筒、瓦片、網片、磚塊、石塊、竹排、塑料筒、人工洞穴;
(2)水草種植
水草種植面積為池塘面積的60%,以輪葉黑藻為主,搭配苦草和伊樂藻,2月底開始在環溝四邊栽種伊樂藻,4月初在灘面播種苦草種和輪葉黑,每畝分別用種2千克,全池散播;
(3)投放螺螄
每畝水面投放活螺螄600千克,分兩次投放。4月初至5月初期間,每畝投放活螺螄300千克,6月底至8月初每畝再投放螺螄300千克,使其在池內繁育生長,既可以凈化池塘水質,又為河蟹和龍蝦提供適口活性餌料;
(4)種苗放養
蟹種放養:選擇自己培育的蟹種,規格120~150只/千克,規格整齊,無病無殘缺,體表色澤正常、活力強,于3月初放養,每畝放養700只;
龍蝦種放養:于上年8月下旬投放規格為25~30只/千克種蝦,每畝約5千克,讓其在池塘中打洞越冬、自然繁殖;
在放養前用3%-5%的鹽水浸泡種苗10-30分鐘。
(5)投放飼料及后期管理:向養殖池中投放飼料,按每只10-15g/天投喂,飼料分兩次早晚兩次平均投放,需要保證養殖池中氧氣量在5.0-6.0mg/l,5-10天換新鮮水一次,10-15天殺菌一次,直至捕獲。
實施例三
(1)池塘的清整:塘口1個、面積100畝,是利用低洼地改造后的池塘,每個塘沿四周開挖8米寬的回形溝,溝深0.8米,池塘臺面深1.2米,底質為壤土,水源為山泉水,水量充足,水質無污染,進排水方便,池塘四周使用專用防逃塑料薄膜建設防逃墻,薄膜入土20厘米,墻高50厘米左右,并配有池塘微孔增氧設施和在線溶解氧監測儀,冬季開始對池塘進行整形改造,清除過多淤泥,保證池底平坦、淤泥10厘米,并利用冷凍和曝曬方法殺滅塘底細菌、病毒,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于2月中旬每畝用125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潑澆消毒,并在池底布置隱蔽物體,包括竹筒、瓦片、網片、磚塊、石塊、竹排、塑料筒、人工洞穴;
(2)水草種植
水草種植面積為池塘面積的70%,以輪葉黑藻為主,搭配苦草和伊樂藻,2月底開始在環溝四邊栽種伊樂藻,4月初在灘面播種苦草種和輪葉黑,每畝分別用種2.5千克,全池散播;
(3)投放螺螄
每畝水面投放活螺螄700千克,分兩次投放。4月初至5月初期間,每畝投放活螺螄300千克,6月底至8月初每畝再投放螺螄400千克,使其在池內繁育生長,既可以凈化池塘水質,又為河蟹和龍蝦提供適口活性餌料;
(4)種苗放養
蟹種放養:選擇自己培育的蟹種,規格120~150只/千克,規格整齊,無病無殘缺,體表色澤正常、活力強,于3月初放養,每畝放養800只;
龍蝦種放養:于上年8月下旬投放規格為25~30只/千克種蝦,每畝約6千克,讓其在池塘中打洞越冬、自然繁殖;
在放養前用3%-5%的鹽水浸泡種苗10-30分鐘。
(5)投放飼料及后期管理:向養殖池中投放飼料,按每只10-15g/天投喂,飼料分兩次早晚兩次平均投放,需要保證養殖池中氧氣量在5.0-6.0mg/l,5-10天換新鮮水一次,10-15天殺菌一次,直至捕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