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生物技術中植物組織培養的方法,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民間藥食同源植物赤蒼藤的組培快繁方法。
背景技術:
藥食同源植物赤蒼藤(Erythropalum scandens BL.)又名螞蟥藤、龍香藤、細綠藤等,為鐵青樹科赤蒼藤屬木質藤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國廣西、廣東、云南、貴州等地,常見于低山丘陵或山區溪邊、山谷、密林或疏林、林緣或灌叢中。赤蒼藤具有清熱利濕、祛風活血的功效,在廣西民間常用于肝炎、腫瘤、尿道炎、急性腎炎等疾病的治療。此外,赤蒼藤屬于野菜中葉菜類的一種,具有鮮嫩、清醇、芳香等獨特滋味,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以及鐵、鋅、銅、錳等礦物質,廣西民間有采摘赤蒼藤當茶飲用的習慣。同時,赤蒼藤花排成腋生的二歧聚傘花序,花冠白色,花萼筒頂端有宿存的波狀裂齒,成熟時淡紅褐色,干后為黃褐色。葉紙質至厚紙質,卵形,葉上面綠色,背面粉綠色,結成下垂的果實,成熟時藍紫色,是極具觀賞價值的觀葉、觀果景觀樹種。
由于野生赤蒼藤生長境地的特殊性,難以采摘,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大面積栽培勢在必行。鑒于目前國內對赤蒼藤的人工繁育未取得突破性進展,有必要建立赤蒼藤的組織培養快繁體系,本發明選擇赤蒼藤帶節莖段為外植體,經誘導培養、繼代培養、生根培養以及移栽等步驟,實現了藥食同源植物赤蒼藤的組培快繁。本發明具成本低、工藝簡單、周期短等特點,可直接用于赤蒼藤種苗的工廠化生產,對于赤蒼藤的遺傳改良和種質資源保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國內外尚未有赤蒼藤組織培養技術的報道,也未有赤蒼藤組培快繁專利的申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民間藥食同源植物赤蒼藤的組培快繁方法,本發明選擇赤蒼藤帶節莖段為外植體,經誘導培養、繼代培養、生根培養以及移栽等步驟,實現了藥食同源植物赤蒼藤的組培快繁,從而實現了本發明的目的。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民間藥食同源植物赤蒼藤的組培快繁方法,包括依次進行的如下步驟:獲取赤蒼藤的外植體、外植體的誘導培養、不定芽的繼代培養、不定芽的生根培養、試管苗移栽;
所述的外植體的誘導培養的誘導培養基包括:MS培養基、4.0~6.0mg/L 6-BA、0.5~1.0mg/L NAA、20~30g/L蔗糖、3.5~4.0g/L瓊脂、0.5~1.0g/L活性炭,pH為5.4~5.8。
在上述的民間藥食同源植物赤蒼藤的組培快繁方法中,所述的外植體的誘導培養的方法為:將赤蒼藤的外植體經清洗消毒處理后切成2.0~2.5cm左右的帶節藤莖并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中,置于25~28℃進行全暗培養25~30天即可誘導形成不定芽。
在上述的民間藥食同源植物赤蒼藤的組培快繁方法中,不定芽的繼代培養所用的繼代培養基包括:MS培養基、2.0~3.0mg/L 6-BA、0.2~0.5mg/L NAA、20~30g/L蔗糖、3.5~4.0g/L瓊脂、0.1~0.5g/L活性炭,pH為5.4~5.8。
在上述的民間藥食同源植物赤蒼藤的組培快繁方法中,所述的不定芽的繼代培養的方法具體為:將經過外植體的誘導培養得到的不定芽切成長約1~2cm的莖段并接種到繼代培養基中培養25~30天即可實現不定芽的繼代。
在上述的民間藥食同源植物赤蒼藤的組培快繁方法中,不定芽的生根培養所用的生根培養基包括:1/2MS、0.5~1.0mg/L IBA、2.0~4.0mg/L NAA、15~20g/L蔗糖、3.0~4.0g/L瓊脂、0.1~0.5g/L活性炭,pH為5.4~5.8。
在上述的民間藥食同源植物赤蒼藤的組培快繁方法中,所述的不定芽的生根培養的方法為:將經過不定芽的繼代培養得到的長約1.5~2.0cm的不定芽從基部切取并接種到生根培養基中培養25~30天即能實現試管苗的生根。
在上述的民間藥食同源植物赤蒼藤的組培快繁方法中,所述的試管苗移栽的方法具體為:將經過不定芽的生根培養得到的生長良好的試管苗在溫室的自然光下煉苗1~3天,洗凈根部的培養基移栽于體積比為1:1的腐殖土、樹皮混合基質中栽培成苗即得種苗。
在上述的民間藥食同源植物赤蒼藤的組培快繁方法中,所述的外植體的誘導培養、不定芽的繼代培養的培養條件均為:培養溫度為25~28℃,光照強度為2000~2500lx,光照時間為10~12小時/天。
在上述的民間藥食同源植物赤蒼藤的組培快繁方法中,獲取赤蒼藤的外植體的具體方法為:在野外選取生長健壯、無明顯病害的赤蒼藤植株中上部、向陽充實的帶節藤莖為外植體,采集后立即進行保水保濕處理。
有益效果:
本發明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實現了民間藥食同源植物赤蒼藤的組培快繁,本發明具成本低、工藝簡單、周期短等特點,其成活率達到了91%以上,可直接用于赤蒼藤種苗的工廠化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任何限制。
實施例一
(1)外植體采集:在野外選取生長健壯、無明顯病害的赤蒼藤植株中上部、向陽充實的帶節藤莖為外植體,采集后立即進行保水保濕處理并及時帶回實驗室。
(2)誘導培養:當步驟(1)采集回實驗室外植體先在自來水下沖洗過夜,置于超凈工作臺中于75%的乙醇溶液中消毒10秒鐘,無菌水沖洗3次后用無菌濾紙吸干水分后,置于0.1%的升汞溶液中消毒10分鐘,無菌水沖洗3次后用無菌濾紙吸干水分后切成2.0~2.5cm左右的帶節藤莖并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中,置于25℃進行全暗培養25天即可誘導形成不定芽,誘導率為79.5%,污染率低于15%。所述的誘導培養基為:MS培養基+6.0mg/L6-BA+1.0mg/L NAA+20g/L蔗糖+3.5g/L瓊脂+0.5g/L活性炭,pH為5.4。
(3)繼代培養:將步驟(2)誘導得到的不定芽切成長約1~2cm的莖段并接種到繼代培養基中培養25天即可實現不定芽的繼代,增殖系數達到5倍。所述的繼代培養基為:MS培養基+3.0mg/L 6-BA+0.5mg/L NAA+20g/L蔗糖+3.5g/L瓊脂+0.1g/L活性炭,pH為5.4。
(4)生根培養:將步驟(3)繼代得到的長約1.5~2.0cm的不定芽從基部切取并接種到生根培養基中培養25天即能實現試管苗的生根,生根率為86.8%。所述的生根培養基為:1/2MS+1.0mg/L IBA+4.0mg/L NAA+15g/L蔗糖+3.0g/L瓊脂+0.1g/L活性炭,pH為5.4。
(5)移栽:將步驟(4)根系生長良好的試管苗在溫室的自然光下煉苗1天,洗凈根部的培養基移栽于體積比為1:1的腐殖土、樹皮混合基質中栽培成苗即得種苗,移栽30天后成活率為95.2%。
上述步驟(3)~(4)的培養條件為:培養溫度為25℃,光照強度為2000lx,光照時間為10小時/天。
實施例二
(1)外植體采集:在野外選取生長健壯、無明顯病害的赤蒼藤植株中上部、向陽充實的帶節藤莖為外植體,采集后立即進行保水保濕處理并及時帶回實驗室。
(2)誘導培養:當步驟(1)采集回實驗室外植體先在自來水下沖洗過夜,置于超凈工作臺中于75%的乙醇溶液中消毒23秒鐘,無菌水沖洗4次后用無菌濾紙吸干水分后,置于0.1%的升汞溶液中消毒15分鐘,無菌水沖洗4次后用無菌濾紙吸干水分后切成2.0~2.5cm左右的帶節藤莖并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中,置于27℃進行全暗培養28天即可誘導形成不定芽,誘導率為81.3%,污染率低于10%。所述的誘導培養基為:MS培養基+5.0mg/L6-BA+7.5mg/L NAA+25g/L蔗糖+3.7g/L瓊脂+0.8g/L活性炭,pH為5.6。
(3)繼代培養:將步驟(2)誘導得到的不定芽切成長約1~2cm的莖段并接種到繼代培養基中培養28天即可實現不定芽的繼代,增殖系數達到4.2倍。所述的繼代培養基為:MS培養基+2.5mg/L 6-BA+0.35mg/L NAA+25g/L蔗糖+3.7g/L瓊脂+0.3g/L活性炭,pH為5.7。
(4)生根培養:將步驟(3)繼代得到的長約1.5~2.0cm的不定芽從基部切取并接種到生根培養基中培養28天即能實現試管苗的生根,生根率為88.5%。所述的生根培養基為:1/2MS+0.75mg/L IBA+3.0mg/L NAA+18g/L蔗糖+3.5g/L瓊脂+0.3g/L活性炭,pH為5.7。
(5)移栽:將步驟(4)根系生長良好的試管苗在溫室的自然光下煉苗2天,洗凈根部的培養基移栽于體積比為1:1的腐殖土、樹皮混合基質中栽培成苗即得種苗,移栽30天后成活率為91.5%。
上述步驟(3)~(4)的培養條件為:培養溫度為26℃,光照強度為2300~lx,光照時間為11小時/天。
實施例三
(1)外植體采集:在野外選取生長健壯、無明顯病害的赤蒼藤植株中上部、向陽充實的帶節藤莖為外植體,采集后立即進行保水保濕處理并及時帶回實驗室。
(2)誘導培養:當步驟(1)采集回實驗室外植體先在自來水下沖洗過夜,置于超凈工作臺中于75%的乙醇溶液中消毒15秒鐘,無菌水沖洗5次后用無菌濾紙吸干水分后,置于0.1%的升汞溶液中消毒20分鐘,無菌水沖洗5次后用無菌濾紙吸干水分后切成2.0~2.5cm左右的帶節藤莖并接種到誘導培養基中,置于28℃進行全暗培養30天即可誘導形成不定芽,誘導率為80.9%,污染率低于8%。所述的誘導培養基為:MS培養基+4.0mg/L6-BA+0.5mg/L NAA+30g/L蔗糖+4.0g/L瓊脂+1.0g/L活性炭,pH為5.8。
(3)繼代培養:將步驟(2)誘導得到的不定芽切成長約1~2cm的莖段并接種到繼代培養基中培養30天即可實現不定芽的繼代,增殖系數達到3倍。所述的繼代培養基為:MS培養基+2.0mg/L 6-BA+0.2mg/L NAA+30g/L蔗糖+4.0g/L瓊脂+0.5g/L活性炭,pH為5.8。
(4)生根培養:將步驟(3)繼代得到的長約1.5~2.0cm的不定芽從基部切取并接種到生根培養基中培養30天即能實現試管苗的生根,生根率為86.4%。所述的生根培養基為:1/2MS+0.5mg/L IBA+2.0mg/L NAA+20g/L蔗糖+4.0g/L瓊脂+0.3g/L活性炭,pH為5.7。
(5)移栽:將步驟(4)根系生長良好的試管苗在溫室的自然光下煉苗3天,洗凈根部的培養基移栽于體積比為1:1的腐殖土、樹皮混合基質中栽培成苗即得種苗,移栽30天成活率為94.7%。
上述步驟(3)~(4)的培養條件為:培養溫度為28℃,光照強度為2500lx,光照時間為12小時/天。
上述實施例為本發明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離本發明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