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黑膜全覆蓋微壟秋播大蒜的栽培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666844閱讀:807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屬于農業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黑膜全覆蓋微壟秋播大蒜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大蒜俗稱蒜頭,為百合科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烹調料理時不可或缺的香辛佐料,也是世界公認最接近藥品的健康蔬菜。根據研究,常吃蒜頭確實可以遠離直腸癌。還有蒜頭的硫化醣胺,能夠刺激巨噬細胞、輔助性t細胞、調節性t細胞和細胞間素的活動,從而降低罹患腸、胃、乳房、前列腺癌的危機。蒜頭也有稀血功效,其不亞于阿司匹林、可邁丁,且不會帶來藥物的副作用。蒜頭所含多種植物生化素,如硫丙烯、二烯丙基硫化物,還可以抑制致癌毒素hca與pah的形成,這些致癌毒素多存在于炒蛋、高溫燒烤的肉類中,但若與蒜蓉、蒜片一同食用,可有效降低致癌機率。且許多的研究數據也顯示,大蒜中特殊的蒜素成分,不僅有殺菌、保健效果,還能降低膽固醇的合成,也能降低血小板的黏度,防止血小板貼到血管壁上,造成動脈硬化,是保護心臟的良好食物。

近年來,大蒜市場需求量逐年上升,價格同步上漲,農民種植大蒜積極性很高,但由于栽培品種老化,技術陳舊,加之干旱脅迫和根蛆、地下害蟲為害猖獗,產量下降,品質和效益下滑,栽培規模逐年萎縮,極大影響了農民的種植效益。為此,中國專利cn104541902a公開了大蒜種植技術,其包括以下步驟:1)選地;2)施肥;3)整地做壟:土地耕翻后耙細平整,按照當地種植習慣做平畦、高畦或高壟,平畦寬1.8~2m,寬畦60~70cm,高8~10cm,畦間距30~35cm;4)選種:選用優質、豐產、抗逆性強的品種;秋播大蒜應選抗寒力強、休眠期短的品種;春播大蒜應選擇冬性弱、休眠期長的品種;5)種蒜的選擇與分段:精選具有品種特征,肥大圓整、蒜瓣整齊、無病斑、無損傷的蒜頭,淘汰加瓣蒜,選擇無傷殘、無霉爛、無蟲蛀、頂芽為受傷的蒜瓣,按大、中、小分級,分別播種;6)侵種:將選好的種蒜用那氏齊齊發母液300毫升加水45kg侵泡1畝蒜種4~6小時;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侵種1~2小時,撈出瀝干水分播種;7)播種: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種,平畦栽培,行距18~20cm,株距12~14cm,每畝播種25000~28000株,用種量100~150kg;8)播種方法:開溝播種和打孔播種,開溝播種平畦栽培,先在栽培畦一側開溝或用開溝工具開溝,深3~4cm,按株距播種,在按行距開第二條溝,用第二條溝土覆蓋第一條溝,依此順序進行,播完后耙平畦面,澆透水;打孔播種按行、株距打孔,深3~4cm,每孔播種一枚蒜瓣,然后覆土整平、澆水,平畦、高畦或高壟栽培均可采用;9)噴除草劑和覆蓋地膜:栽培畦或壟整平后,每畝33%的二甲戊樂靈乳油150毫升,或24%一氧氟草醚50~100毫升對水噴灑,噴后及時覆蓋0.004~0.008mm的透明地膜;10)田間管理:分出苗期、幼苗期、花芽、鱗芽分化期、蒜薹伸長期、蒜頭膨大期:11)采收。該方法采用起壟覆膜技術種植大蒜,有效解決了雜草競爭營養而導致大蒜生長不良,以及旱地大蒜出苗率低等問題,但由于其在種植前未對土壤進行處理,公知的土壤中有大量蟲害和病菌,這就導致大蒜發病率高、產量低;此外雖然通常用農藥殺蟲劑噴施土壤,但由于農藥在土壤中缺乏“附體”而失效快,作用不明顯。同時,目前起壟覆膜種植方法中,通常采用大壟平畦的方法,這種壟面蓄水保墑能力差,且壟面與地膜緊貼,使得空間空氣流通不足,進而影響大蒜生長速度和品質。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蒜出苗率高、發病率低、長勢旺盛、土地使用率高,能夠大規模種植的黑膜全覆蓋微壟秋播栽培方法,解決現有大蒜種植技術生長慢、發病率高等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黑膜全覆蓋微壟秋播大蒜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與整地: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土壤肥沃、地勢平坦、光照充足的川臺地或旱地梯田,前茬以豆類或小麥為宜,忌連茬;播前深翻土壤30㎝以上,耙耱平整,做到整平整細,無土塊;結合整地,底施腐熟農家肥3000kg/畝、尿素20kg/畝、普通過磷酸鈣50kg/畝、硫酸鉀10kg/畝;

2)土壤處理:將50%辛硫磷乳油加入麥麩中并充分混合后,均勻撒施地面,其中,50%辛硫磷乳油用量為280~350g/畝,麥麩用量為40~50kg/畝;

3)起壟:方法是:使用簡易人工起壟覆膜耙開溝起壟,起壟后,形成作業帶寬為120㎝,每帶共5個微壟,4個壟溝,壟距30cm,壟高10cm;

4)選種及種子處理:選種要求抗寒耐旱、高產穩產、抗病性強、瓣少而肥大、辣味濃厚、品質優良的大蒜品種,蒜種無病斑、無傷痕、蒜瓣大小一致,播前將蒜瓣分大、中、小三級,選擇色澤正、芽肥壯的大瓣和中瓣作為蒜種;播種時,將每50kg蒜種用50%辛硫磷乳油100g兌水5kg拌種,隨拌隨播;

5)播種: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在壟上點播蒜種,株距7~10cm,播深3~4cm,每個作業帶播種結束后,用寬幅120cm黑色地膜全地面覆蓋,并在膜上覆土,且作業帶的地膜與作業帶的地膜在微壟肩上相互重疊,用土壓實,保苗密度2.2~3.3萬株/畝,用種量150~200㎏/畝;

6)病蟲害防治:大蒜潛葉蠅和薊馬等害蟲,葉噴36%啶蟲脒粉劑3000倍液或2.5%高氯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7~10d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大蒜葉枯病,葉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7~10d噴施1次,連續防治3~4次;大蒜紫斑病,葉噴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葉葉枯唑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30%噻菌茂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7~10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大蒜霜霉病,葉噴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75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5~7d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

7)殘膜回收與土壤處理:大蒜收獲后,及時清除殘膜,集中處理,減少土壤和環境污染,并通過深翻、曬地、灌溉和休閑、冬凍、輪作倒茬等措施,消滅地下害蟲和病菌。

進一步,所述簡易人工起壟覆膜耙的制作規格為:耙寬120㎝,其上焊接4個三角形小犁頭,犁頭間距30m、犁頭上寬20cm,犁深10cm。

所述的步驟3)起壟方法還可以是:使用簡易人工起壟覆膜耙開溝起壟,起壟后,形成的作業帶寬為120㎝,每帶共5個微壟,6個播種行,壟距20cm,壟高10cm;其播種方法是: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在壟溝內點播蒜種,株距10~15cm,播深3~4cm,每個作業帶播種結束后,用寬幅120cm黑色地膜全地面覆蓋,并在膜上覆土,且作業帶的地膜與作業帶的地膜在微壟肩上相互重疊,用土壓實,保苗密度2.2~3.3萬株/畝,用種量150~200㎏/畝,其中,所述簡易人工起壟覆膜耙的制作規格為:耙寬120㎝,其上焊接6個三角形小犁頭,犁頭間距20cm、犁頭上寬20cm,犁深10cm。

所述的步驟3)起壟方法還可以是:使用簡易人工起壟覆膜耙開溝起壟,壟寬120㎝,壟高10cm;播種方法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按行距20cm、株距10~15cm規格播種,每個壟面播種結束后,用幅寬120cm黑色地膜全地面覆蓋并覆土,覆土量以壓住地膜為標準,使地膜緊貼地面,相互連接的壟帶的地膜與壟帶的地膜在壟肩上重疊,用土壓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明在大蒜栽培前,將50%辛硫磷乳油加入麥麩中并充分混合后,均勻撒施地面,有效殺滅附生于土壤中的病菌蟲害,且麥麩還能改善土壤結構并提供養分,同時辛硫磷乳油可滲入麥麩,麥麩作為辛硫磷乳油的“附體”,使辛硫磷乳油不會快速分解,可在土壤中長期存在,起到持久殺菌殺蟲的效果;麥麩還能起到一定的保溫保墑效果,保證大蒜出苗和生長所需的溫度和墑情。

2)本發明采用黑膜全覆蓋微壟溝秋播栽培技術,在同一作業帶中形成小播種行,將大蒜栽培于壟上,壟溝能起來良好的蓄水保墑效果,還能使膜內空氣流通,加快大蒜生長,此外,由于大蒜種植于壟上,形成高低層次,挖掘大蒜時省時省力。

3)本發明在選種時充分考慮當地氣候條件,保證大蒜能夠高產、穩產;而在大蒜下播時采用兌水辛硫磷乳油拌種,有效解決大蒜發病的問題,保證出苗率和生長。

4)本發明在覆膜時有效利用作業帶的特性,保證大田全覆蓋,有效解決傳統覆膜壟播技術中,壟間雜草生長的問題。

5)本發明方法栽培大蒜能夠大規模生產種植,具有產量高的優點,2012~2015年,采用本發明方法栽培大蒜共4.52萬畝,平均畝產蒜頭(主產物)1240.66kg/畝,較對照(常規模式)增產量521.52kg/畝,增幅72.79%;平均畝產蒜薹(副產物)123.06kg/畝,較對照增產量51.47kg/畝,增幅72.49%。按照甘肅省科技廳農業科技項目效益分析,新增主產物總產量2.36萬噸,新增副產物總產量0.23萬噸,新增總產值12065.6萬元,新增利稅10318.29萬元,投入產出比47.76萬元/萬元,投入利稅值比42.99萬元/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6)本發明方法提高了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實現了集雨、保墑、增溫的有效統一,使無效降雨變為有效降雨,顯示了抗旱增產的顯著效果,保證了大蒜高產穩產。同時,大幅提高了梯田綜合開發能力,單位面積產出顯著增加,實現了農業生產的跨越式發展。

7)本發明方法集成了地膜覆蓋、土壤深耕、輪作倒茬、增施有機肥、蒜種處理、病蟲害綠色防控、殘膜回收利用等綜合技術措施,有效減少了生產對土壤的破壞和高殘留農藥對生態環境的污染,生態效益明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說明,以便于同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

實施例1

莊浪縣位于隴中黃土高原東緣,近十年年均氣溫8.1℃,降雨量510.4毫米,平均蒸發量為1289.1mm,是降水量的2.6倍,歷年平均空氣相對濕度為67%,平均干燥度為1.55,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氣候類型。境內山大溝深,干旱少雨,生態脆弱,自然條件惡劣。為此,發明人提出一種黑膜全覆蓋微壟秋播大蒜的栽培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選地與整地:2015年,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土壤肥沃、地勢平坦、光照充足的川臺地或旱地梯田共計面積2.66萬畝,前茬以豆類或小麥為宜,忌連茬;播前深翻土壤30㎝以上,耙耱平整,做到整平整細,無土塊;結合整地,底施腐熟農家肥3000kg/畝、尿素20kg/畝、普通過磷酸鈣50kg/畝、硫酸鉀10kg/畝;

2)土壤處理:將50%辛硫磷乳油加入麥麩中并充分混合后,均勻撒施地面,其中,50%辛硫磷乳油用量為280~350g/畝,麥麩用量為40~50kg/畝;

3)起壟:方法是:使用簡易人工起壟覆膜耙開溝起壟,起壟后,形成作業帶寬為120㎝,每帶共5個微壟,4個壟溝,壟距30cm,壟高10cm,其中,所述簡易人工起壟覆膜耙的制作規格為:耙寬120㎝,其上焊接4個三角形小犁頭,犁頭間距30m、犁頭上寬20cm,犁深10cm;

4)選種及種子處理:選種要求抗寒耐旱、高產穩產、抗病性強、瓣少而肥大、辣味濃厚、品質優良的大蒜品種,蒜種無病斑、無傷痕、蒜瓣大小一致,播前將蒜瓣分大、中、小三級,選擇色澤正、芽肥壯的大瓣和中瓣作為蒜種;播種時,將每50kg蒜種用50%辛硫磷乳油100g兌水5kg拌種,隨拌隨播;

5)播種: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在壟上點播蒜種,株距7~10cm,播深3~4cm,每個作業帶播種結束后,用寬幅120cm黑色地膜全地面覆蓋,并在膜上覆土,且作業帶的地膜與作業帶的地膜在微壟肩上相互重疊,用土壓實,保苗密度2.2~3.3萬株/畝,用種量150~200㎏/畝;

6)病蟲害防治:大蒜潛葉蠅和薊馬等害蟲,葉噴36%啶蟲脒粉劑3000倍液或2.5%高氯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7~10d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大蒜葉枯病,葉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7~10d噴施1次,連續防治3~4次;大蒜紫斑病,葉噴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葉葉枯唑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30%噻菌茂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7~10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大蒜霜霉病,葉噴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75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5~7d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

7)收獲:當年平均畝產蒜頭(主產物)1240.66kg/畝,較對照(常規模式)增產量521.52kg/畝,增幅72.79%;平均畝產蒜薹(副產物)123.06kg/畝,較對照增產量51.47kg/畝,增幅72.49%;

8)殘膜回收與土壤處理:大蒜收獲后,及時清除殘膜,集中處理,減少土壤和環境污染,并通過深翻、曬地、灌溉和休閑、冬凍、輪作倒茬等措施,消滅地下害蟲和病菌。

實施例2

一種黑膜全覆蓋微壟秋播大蒜的栽培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選地與整地:2014年,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土壤肥沃、地勢平坦、光照充足的川臺地或旱地梯田共計面積1.34萬畝,前茬以豆類或小麥為宜,忌連茬;播前深翻土壤30㎝以上,耙耱平整,做到整平整細,無土塊;結合整地,底施腐熟農家肥3000kg/畝、尿素20kg/畝、普通過磷酸鈣50kg/畝、硫酸鉀10kg/畝;

2)土壤處理:將50%辛硫磷乳油加入麥麩中并充分混合后,均勻撒施地面,其中,50%辛硫磷乳油用量為280~350g/畝,麥麩用量為40~50kg/畝;

3)起壟:方法是:使用簡易人工起壟覆膜耙開溝起壟,起壟后,形成作業帶寬為120㎝,每帶共5個微壟,6個播種行,壟距20cm,壟高10cm,其中,所述簡易人工起壟覆膜耙的制作規格為:耙寬120㎝,其上焊接6個三角形小犁頭,犁頭間距20cm、犁頭上寬20cm,犁深10cm;

4)選種及種子處理:選種要求抗寒耐旱、高產穩產、抗病性強、瓣少而肥大、辣味濃厚、品質優良的大蒜品種,蒜種無病斑、無傷痕、蒜瓣大小一致,播前將蒜瓣分大、中、小三級,選擇色澤正、芽肥壯的大瓣和中瓣作為蒜種;播種時,將每50kg蒜種用50%辛硫磷乳油100g兌水5kg拌種,隨拌隨播;

5)播種: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在壟溝內點播蒜種,株距10~15cm,播深3~4cm,每個作業帶播種結束后,用寬幅120cm黑色地膜全地面覆蓋,并在膜上覆土,且作業帶的地膜與作業帶的地膜在微壟肩上相互重疊,用土壓實,保苗密度2.2~3.3萬株/畝,用種量150~200㎏/畝;

6)病蟲害防治:大蒜潛葉蠅和薊馬等害蟲,葉噴36%啶蟲脒粉劑3000倍液或2.5%高氯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7~10d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大蒜葉枯病,葉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7~10d噴施1次,連續防治3~4次;大蒜紫斑病,葉噴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葉葉枯唑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30%噻菌茂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7~10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大蒜霜霉病,葉噴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75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5~7d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

7)收獲:當年平均畝產蒜頭(主產物)1000.25kg/畝,較對照(常規模式)增產量521.52kg/畝,增幅47.86%;平均畝產蒜薹(副產物)105.00kg/畝,較對照增產量51.47kg/畝,增幅50.98%;

8)殘膜回收與土壤處理:大蒜收獲后,及時清除殘膜,集中處理,減少土壤和環境污染,并通過深翻、曬地、灌溉和休閑、冬凍、輪作倒茬等措施,消滅地下害蟲和病菌。

實施例3

一種黑膜全覆蓋微壟秋播大蒜的栽培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選地與整地:2013年,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土壤肥沃、地勢平坦、光照充足的川臺地或旱地梯田共計面積0.52萬畝,前茬以豆類或小麥為宜,忌連茬;播前深翻土壤30㎝以上,耙耱平整,做到整平整細,無土塊;結合整地,底施腐熟農家肥3000kg/畝、尿素20kg/畝、普通過磷酸鈣50kg/畝、硫酸鉀10kg/畝;

2)土壤處理:將50%辛硫磷乳油加入麥麩中并充分混合后,均勻撒施地面,其中,50%辛硫磷乳油用量為280~350g/畝,麥麩用量為40~50kg/畝;

3)起壟:方法是:使用簡易人工起壟覆膜耙開溝起壟,壟寬120㎝,壟高10cm;

4)選種及種子處理:選種要求抗寒耐旱、高產穩產、抗病性強、瓣少而肥大、辣味濃厚、品質優良的大蒜品種,蒜種無病斑、無傷痕、蒜瓣大小一致,播前將蒜瓣分大、中、小三級,選擇色澤正、芽肥壯的大瓣和中瓣作為蒜種;播種時,將每50kg蒜種用50%辛硫磷乳油100g兌水5kg拌種,隨拌隨播;

5)播種: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按行距20cm、株距10~15cm規格播種,每個壟面播種結束后,用幅寬120cm黑色地膜全地面覆蓋并覆土,覆土量以壓住地膜為標準,使地膜緊貼地面,相互連接的壟帶的地膜與壟帶的地膜在壟肩上重疊,用土壓實,保苗密度2.2~3.3萬株/畝,用種量150~200㎏/畝;

6)病蟲害防治:大蒜潛葉蠅和薊馬等害蟲,葉噴36%啶蟲脒粉劑3000倍液或2.5%高氯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7~10d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大蒜葉枯病,葉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7~10d噴施1次,連續防治3~4次;大蒜紫斑病,葉噴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葉葉枯唑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30%噻菌茂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7~10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大蒜霜霉病,葉噴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75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5~7d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

7)收獲:當年平均畝產蒜頭(主產物)728.66kg/畝,較對照(常規模式)增產量521.52kg/畝,增幅28.43%;平均畝產蒜薹(副產物)73.89kg/畝,較對照增產量51.47kg/畝,增幅30.34%;

8)殘膜回收與土壤處理:大蒜收獲后,及時清除殘膜,集中處理,減少土壤和環境污染,并通過深翻、曬地、灌溉和休閑、冬凍、輪作倒茬等措施,消滅地下害蟲和病菌。

實施例4

一種黑膜全覆蓋微壟秋播大蒜的栽培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選地與整地:2012年,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土壤肥沃、地勢平坦、光照充足的川臺地或旱地梯田共計面積0.90萬畝,前茬以豆類或小麥為宜,忌連茬;播前深翻土壤30㎝以上,耙耱平整,做到整平整細,無土塊;結合整地,底施腐熟農家肥3000kg/畝、尿素20kg/畝、普通過磷酸鈣50kg/畝、硫酸鉀10kg/畝;

2)土壤處理:將50%辛硫磷乳油兌水噴灌土壤或與田土混合后,均勻地撒于地面,其中,50%辛硫磷乳油用量為280~350g/畝,麥麩用量為40~50kg/畝;

3)起壟:方法是:使用簡易人工起壟覆膜耙開溝起壟,起壟后,形成作業帶寬為120㎝,每帶共5個微壟,4個壟溝,壟距30cm,壟高10cm,其中,所述簡易人工起壟覆膜耙的制作規格為:耙寬120㎝,其上焊接4個三角形小犁頭,犁頭間距30m、犁頭上寬20cm,犁深10cm;

4)選種及種子處理:選種要求抗寒耐旱、高產穩產、抗病性強、瓣少而肥大、辣味濃厚、品質優良的大蒜品種,蒜種無病斑、無傷痕、蒜瓣大小一致,播前將蒜瓣分大、中、小三級,選擇色澤正、芽肥壯的大瓣和中瓣作為蒜種;播種時,將每50kg蒜種用50%辛硫磷乳油100g兌水5kg拌種,隨拌隨播;

5)播種: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在壟上點播蒜種,株距7~10cm,播深3~4cm,每個作業帶播種結束后,用寬幅120cm黑色地膜全地面覆蓋,并在膜上覆土,且作業帶的地膜與作業帶的地膜在微壟肩上相互重疊,用土壓實,保苗密度2.2~3.3萬株/畝,用種量150~200㎏/畝;

6)病蟲害防治:大蒜潛葉蠅和薊馬等害蟲,葉噴36%啶蟲脒粉劑3000倍液或2.5%高氯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7~10d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大蒜葉枯病,葉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7~10d噴施1次,連續防治3~4次;大蒜紫斑病,葉噴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葉葉枯唑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30%噻菌茂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7~10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大蒜霜霉病,葉噴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750倍液或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5~7d噴施1次,連續防治2~3次;

7)收獲:當年平均畝產蒜頭(主產物)894.56kg/畝,較對照(常規模式)增產量521.52kg/畝,增幅41.70%;平均畝產蒜薹(副產物)99.02kg/畝,較對照增產量51.47kg/畝,增幅48.02%;

8)殘膜回收與土壤處理:大蒜收獲后,及時清除殘膜,集中處理,減少土壤和環境污染,并通過深翻、曬地、灌溉和休閑、冬凍、輪作倒茬等措施,消滅地下害蟲和病菌。

通過上述實施例1、2和3的對比可知,采用本發明方法栽培大蒜,相比傳統栽培方法,平均畝產蒜頭增幅28.43~72.79%;平均畝產蒜薹增幅30.34~72.49%,取得了顯著增產效益,因此,采用本發明黑膜全覆蓋微壟秋播大蒜的栽培方法具有穩產、增產的顯著進步;而將實施例1與4相比較可知,在其他步驟方法相同的情況,處理土壤以田土拌藥撒施或兌水直接噴施時,其產量有明顯下降,由此可知,本發明處理土壤的方法取得了預想不到的技術效果。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庆县| 景东| 时尚| 大埔区| 沭阳县| 大丰市| 沙雅县| 武夷山市| 观塘区| 澎湖县| 潮安县| 裕民县| 荥阳市| 婺源县| 盈江县| 河北区| 松滋市| 麟游县| 江西省| 富宁县| 镇赉县| 仙游县| 曲水县| 额尔古纳市| 满洲里市| 广河县| 太康县| 三河市| 建宁县| 横峰县| 扶沟县| 枣庄市| 界首市| 饶平县| 龙川县| 天柱县| 桂平市| 永州市| 綦江县| 剑川县|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