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活體苗菜栽培技術,特別是一種富靈芝鍺活體苗菜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富鍺活體苗菜對人體代謝過程中不斷有自由基產生,從而延緩了細胞的衰老。靈芝天然的鍺能有效地提高肝、腦等臟器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保護機體不受自由基反應的損傷,使過氧化脂質水平明顯降低,防止脂質過氧化作用。富鍺活體苗菜能誘導人體細胞產生γ干擾素,提高nk細胞(天然殺傷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活性,從而提高免疫功能。天然靈芝鍺有生血刺激作用,表現在增加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數量,刺激血小板生成,消除血管壁上的脂類附著物,所以對貧血和高膽固醇血脂及糖尿病有一定的療效。天然靈芝鍺還可以通過抑制蛋白質dna和rna的合成來遏制癌細胞。天然靈芝鍺活體苗菜是一種最安全高效的鍺元素補充源,因此富鍺活體苗菜對保障人類健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國食用菌年產量超過3025.6萬噸,產值超過1700億元,占世界食用菌產量的70%以上。伴隨食用菌產業蓬勃的發展,不可避免的帶來了大量廢棒的問題;廢棒的傳統處理方法是丟棄或燃燒,燃燒只能快速取得其中10%左右的熱能,是對生物量的不合理利用;隨意丟棄是對資源的浪費,同時還導致霉菌和害蟲的滋生增加空氣中有害孢子和害蟲的數量,勢必造成環境污染。所以合理的開發利用靈芝廢棒,不僅可以廣辟資源,變廢為寶、而且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具有顯著的生態效應。這些廢棄的菌棒經過處理后實現了二次利用,用它做基質栽培苗菜,替代了價格相對昂貴的營養液、蛭石、珍珠巖和草灰,且能提高產品品質。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苗菜的品種與質量及保健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有機的苗菜更受市民的青睞,深受生產者及消費者的歡迎,發展勢頭良好取得了很高的經濟效益。比常規苗菜生產得獲取相對較高的利潤。
近年來許多歐美研究機構均指出,芽菜可提供現代人生活中非常寶貴的營養來源,然而傳統芽菜栽培技術多半經過采收、漂洗、與截切的動作,這些流程讓芽菜的營養與酵素大量流失,同時截切處易累積生菌。更有甚者許多芽菜種植則添加生長激素、漂白劑、長期食用對于人體是很大的健康傷害。中國專利文獻zl201010203459.3公開了一種“富集一種或多種微量元素的芽苗菜的生產方法”,它是人工合成化學元素鍺栽培苗菜,眾所周知人工合成化學元素鍺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對人體是有害的。我公司希望能夠透過創新的栽培技術,將利用廢棄靈芝棒轉化為有機質種出來的芽菜從產地直接配送到餐桌,帶給消費者芽菜完整的營養與新鮮讓農業也能成為創新的起點,充分體現我公司移動農業,健康生活的經營理念。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富靈芝鍺活體苗菜的栽培方法,通過采用靈芝天然鍺水溶液栽培苗菜,使得苗菜富鍺、口感鮮嫩、質脆、食用安全。在保健苗菜中補靈芝鍺,費用低、保健效果好。
一種活體苗菜栽培方法,步驟如下:
收集靈芝孢子粉;
浸種:先將靈芝孢子粉用30度的溫水溶解后再加入45度溫水,得到浸泡液;將活體菜種浸泡在浸泡液浸泡24小時;所述浸泡液中靈芝孢子粉與水的重量比為1.5:100;
發芽:將上步所得浸泡后的活體菜種置于溫度19-22℃,濕度50-60的放置有基質的苗盤中;再用靈芝孢子水澆濕苗盤,光照600-800lx,待活體菜種苗長達到9-12厘米時,即可摘食。
作為優選項:所述發芽期間,每天用18-22℃的靈芝孢子水噴灑活體苗菜2-3次。
作為優選項:所述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操作步驟如下:在靈芝將要成熟時,在靈芝菌柄基部套上0.02mm的超薄乙烯袋,袋底扎緊,袋口朝上,按靈芝的大小在袋內套上硬紙筒,高15cm,直徑3-15cm,筒口上蓋上一紙板,防止孢子粉逃逸。套袋采粉要注意通風,防止霉變,將靈芝孢子粉曬干或烘干備用。
作為優選項:所述步驟三中苗盤中基質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靈芝孢子粉1.5-3份、靈芝廢菌棒發酵物38-45份、鴿子糞20-25.5份、蛭石10-13份、膨化珍珠巖15份。
作為優選項:所述步驟三中苗盤中基質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靈芝孢子粉1.5份、靈芝廢菌棒發酵物45份、鴿子糞25.5份、蛭石13份、膨化珍珠巖15份。
作為優選項:所述基質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一)將靈芝廢菌棒粉碎,使其粒徑為3-5mm;將粉碎廢菌棒與鴿子糞加水拌勻后,再加酵素菌拌勻,然后堆制成發酵堆進行首次密封透氣保溫發酵,測量發酵堆表層深度23-27厘米處溫度,待溫度升到55℃以上時,維持12—24小時后進行翻堆后二次密封透氣保溫發酵,當料堆溫度再升到55℃以上時,保持12小時左右,進行第二次翻堆,重復二次發酵操作1-2次后拆堆降溫,待溫度降到30℃左右時得到靈芝廢菌棒發酵物;
所述廢菌棒與鴿子糞、酵素菌的質量比為40-45:18-25.5:1-2。
(二)按比例將靈芝廢菌棒發酵物與靈芝孢子粉、蛭石、膨化珍珠巖、鴿子糞拌勻,即得到育苗專用基質。
作為優選項:所述發酵堆的頂部、發酵堆外周的中部和下部均均勻分布有透氣孔;所述發酵堆外周的透氣孔從外至內向下傾斜。
作為優選項:所述透氣孔的直徑為5cm;相鄰兩個透氣孔的孔間距可為25-35厘米。
作為優選項:所述翻堆的操作是將料堆上下換位,內外相調,翻好堆后,再重新建堆。
作為優選項:所述活體菜種為麻豌豆、燕麥、小麥、花生、黑豆。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靈芝孢子鍺水苗菜的栽培方法簡單,生長周期短,富集天然鍺,口感鮮嫩、質脆。在保健苗菜中補靈芝孢子鍺,費用低、效果好,本發明培養的苗菜含鍺量可達到0.15mg/kg。
附圖說明
圖1為用本發明方法培養的苗菜含鍺量的檢測報告。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麻豌亞苗菜的栽培方法:
準備階段,在靈芝將要成熟時,在靈芝菌柄基部套上0.02mm的超薄乙烯袋,袋底扎緊,袋口朝上,按靈芝的大小在袋內套上硬紙筒,高15cm,直徑3-15cm,筒口上蓋上一紙板,防止孢子粉逃逸。套袋采粉要注意通風,防止霉變,將靈芝孢子粉曬干或烘干備用。
浸種階段,先將1.5公斤靈芝孢子粉用30度的溫開水溶解,溶解液再加入45度溫水100公斤,浸泡麻豌豆種50公斤,浸泡時間24小時。
基質階段,先將富含靈芝孢子粉的基質置于苗盤里。
所述基質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一)將靈芝廢菌棒粉碎,使其粒徑為3-5mm;將粉碎靈芝菌棒45公斤與鴿子糞25.5公斤,加100公水拌勻后,再加2公斤酵素菌拌勻,然后堆制成發酵堆進行首次密封透氣保溫發酵,測量發酵堆表層深度23-27厘米處溫度,待溫度升到55℃以上時,維持12—24小時后進行翻堆后二次密封透氣保溫發酵,當料堆溫度再升到55℃以上時,保持12小時左右,進行第二次翻堆,重復二次發酵操作1-2次后拆堆降溫,待溫度降到30℃左右時得到靈芝廢菌棒發酵物;
按比例將38重量份靈芝廢菌棒發酵物與1.5重量份靈芝孢子粉、10重量份蛭石、15重量份膨化珍珠巖與20重量份鴿子糞拌勻,即得到育苗專用基質。
所述發酵堆的頂部、發酵堆外周的中部和下部均均勻分布有透氣孔;所述發酵堆外周的透氣孔從外至內向下傾斜。
所述透氣孔的直徑為5cm;相鄰兩個透氣孔的孔間距可為25-35厘米。
所述翻堆的操作是將料堆上下換位,內外相調,翻好堆后,再重新建堆。
發芽階段,先去掉雜質和消毒后,用200目沙布濾掉浸泡水,將種子置于溫度19-22,濕度50-60%的苗盤中,再用1.5公斤靈芝孢子稀釋于30度的溫開水溶解,溶解后的靈芝孢子水一次澆濕苗盤,光照600-800lx;所述靈芝孢子水中靈芝孢子與水質量比為1.5:10。
培養收獲階段,每天用18-220c靈芝孢子水噴灑2-3次,噴灑標準澆濕苗盤即可,培育8-10天,濕度65%;苗長達到9-12厘米時,即可即摘即食;所述靈芝孢子水中靈芝孢子與水質量比為1.5:10。
實施例2
收集靈芝孢子粉;
(二)浸種:先將靈芝孢子粉用10公斤的30度溫開水溶解后再加入50公斤的45度溫水,得到浸泡液;將活體菜種浸泡在浸泡液中,浸泡24小時;所述浸泡液中靈芝孢子粉與水的重量比為1.5:100;所述浸泡液與活體菜種的重量比為1.5:10;
(三)發芽:將上步所得浸泡后的活體菜種先去掉雜質和消毒后,用200目沙布濾掉浸泡水,然后置于溫度19-22℃,濕度50-60的放置有基質的苗盤中;再用靈芝孢子粉兌水10公斤澆濕苗盤,光照600-800lx,待活體菜種苗長達到9-12厘米時,即可摘食,所述靈芝孢子水中靈芝孢子與水質量比為1.5:10。
所述發芽期間,每天用18-22c0靈芝孢子水其比例為靈芝孢子1.5公斤,水10公斤,噴灑苗菜2-3次,噴灑標準,澆濕苗盤即可。
所述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操作步驟(現有技術)如下:在靈芝將要成熟時,在靈芝菌柄基部套上0.02mm的超薄乙烯袋,袋底扎緊,袋口朝上,按靈芝的大小在袋內套上硬紙筒,高15cm,直徑3-15cm,筒口上蓋上一紙板,防止孢子粉逃逸。套袋采粉要注意通風,防止霉變,將靈芝孢子粉曬干或烘干備用。
所述步驟三中苗盤中基質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靈芝孢子粉1.5份、靈芝廢菌棒發酵物45份、鴿子糞25.5份、蛭石13份、膨化珍珠巖15份。
所述基質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一)將靈芝廢菌棒粉碎,使其粒徑為3-5mm;將粉碎靈芝菌棒45公斤與鴿子糞25.5公斤,加100公水拌勻后,再加2公斤酵素菌拌勻,然后堆制成發酵堆進行首次密封透氣保溫發酵,測量發酵堆表層深度23-27厘米處溫度,待溫度升到55℃以上時,維持12—24小時后進行翻堆后二次密封透氣保溫發酵,當料堆溫度再升到55℃以上時,保持12小時左右,進行第二次翻堆,重復二次發酵操作1-2次后拆堆降溫,待溫度降到30℃左右時得到靈芝廢菌棒發酵物;
按比例將靈芝廢菌棒發酵物與靈芝孢子粉、蛭石、膨化珍珠巖鴿子糞拌勻,即得到育苗專用基質。
所述發酵堆的頂部、發酵堆外周的中部和下部均均勻分布有透氣孔;所述發酵堆外周的透氣孔從外至內向下傾斜。
所述透氣孔的直徑為5cm;相鄰兩個透氣孔的孔間距可為25-35厘米。
所述翻堆的操作是將料堆上下換位,內外相調,翻好堆后,再重新建堆。
本發明中活體苗菜種子為燕麥。
實施例3
收集靈芝孢子粉;
(二)浸種:先將靈芝孢子粉用10公斤的30度溫開水溶解后再加入50公斤的45度溫水,得到浸泡液;將活體菜種浸泡在浸泡液中,浸泡24小時;所述浸泡液中靈芝孢子粉與水的重量比為1.5:100;所述浸泡液與活體菜種的重量比為1.5:10;
(三)發芽:將上步所得浸泡后的活體菜種先去掉雜質和消毒后,用200目沙布濾掉浸泡水,然后置于溫度19-22℃,濕度50-60的放置有基質的苗盤中;再用靈芝孢子粉兌水10公斤澆濕苗盤,光照600-800lx,待活體菜種苗長達到9-12厘米時,即可摘食,所述靈芝孢子水中靈芝孢子與水質量比為1.5:10。
所述發芽期間,每天用18-220c靈芝孢子水其比例為靈芝孢子1.5公斤,水10公斤,噴灑苗菜2-3次,噴灑標準,澆濕苗盤即可。
所述收集靈芝孢子粉的操作步驟(現有技術)如下:在靈芝將要成熟時,在靈芝菌柄基部套上0.02mm的超薄乙烯袋,袋底扎緊,袋口朝上,按靈芝的大小在袋內套上硬紙筒,高15cm,直徑3-15cm,筒口上蓋上一紙板,防止孢子粉逃逸。套袋采粉要注意通風,防止霉變,將靈芝孢子粉曬干或烘干備用。
所述步驟三中苗盤中基質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靈芝孢子粉1.5份、靈芝廢菌棒45份、鴿子糞25.5份、蛭石13份、膨化珍珠巖15份。
所述基質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一)將靈芝廢菌棒粉碎,使其粒徑為3-5mm;將粉碎靈芝菌棒40公斤與鴿子糞18公斤,加100公水拌勻后,再加1公斤酵素菌拌勻,然后堆制成發酵堆進行首次密封透氣保溫發酵,測量發酵堆表層深度23-27厘米處溫度,待溫度升到55℃以上時,維持12—24小時后進行翻堆后二次密封透氣保溫發酵,當料堆溫度再升到55℃以上時,保持12小時左右,進行第二次翻堆,重復二次發酵操作1-2次后拆堆降溫,待溫度降到30℃左右時得到發酵好的廢棒料;
按比例將發酵好的靈芝廢棒料與靈芝孢子粉、蛭石、膨化珍珠巖鴿子糞拌勻,即得到育苗專用基質。
所述發酵堆的頂部、發酵堆外周的中部和下部均均勻分布有透氣孔;所述發酵堆外周的透氣孔從外至內向下傾斜。
所述透氣孔的直徑為5cm;相鄰兩個透氣孔的孔間距可為25-35厘米。
所述翻堆的操作是將料堆上下換位,內外相調,翻好堆后,再重新建堆。
本發明中活體苗菜種子為花生。
應當理解的是,本說明書未詳細闡述的部分均屬于現有技術。
應當理解的是,上述針對較佳實施例的描述較為詳細,并不能因此而認為是對本發明專利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發明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還可以做出替換或變形,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本發明的請求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