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用殺蟲劑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含虱螨脲與氟啶蟲酰胺的殺蟲組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虱螨脲,外觀為白色結晶體,熔點164.7-167.7℃,難溶于水。主要用于防治棉花、玉米、蔬菜、果樹等鱗翅目等幼蟲,也可作為衛生用藥,還可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它通過作用于昆蟲幼蟲、阻止脫皮過程而殺死害蟲,尤其對番茄夜蛾、甜菜夜蛾、花薊馬、小菜蛾等有獨特的殺滅機理,適于防治對合成除蟲菊酯和有機磷農藥產生抗性害蟲。對作物安全,玉米、蔬菜、柑橘、棉花、馬鈴薯、葡萄、大豆等作物均可使用,適合于綜合蟲害治理。藥劑不會引起刺吸式口器害蟲再猖獗,對益蟲的成蟲和撲食性蜘蛛作用溫和。氟啶蟲酰胺,外觀為白色無味固體粉末,熔點157.5℃,蒸氣壓(20℃)2.55x10-6pa,溶解度(g/L,20℃):水5.2、丙酮157.1、甲醇89.0,對熱穩定。氟啶蟲酰胺簡單的分子結構中既含有三氟甲基,又引入了煙酰胺結構,其作用機理獨特,生物活性極高,對刺吸式口器害蟲尤其有效。它是一種新型低毒吡啶酰胺類昆蟲生長調節劑類殺蟲劑,具有觸殺和胃毒作用,還具有很好的神經毒劑和快速拒食作用。含有單一活性組分的品種在農用蟲害防治上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如防治效果差,施藥劑量大易產生抗藥性,施用次數多加重環境污染等。對于防治農業上產生抗性的害蟲,一種辦法就是推出兩種無交互抗性的有效成分進行復配。其他的辦法比如作物布局調整、不同農藥輪換等,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很難真正起到明顯的效果。不同品種成分進行復配,是防治抗性害蟲最常見的方法。不同成分進行復配,可以提高防治效果,擴大防治范圍,減少有效成分的用量,節約用藥成本,降低環境污染,是綜合防治害蟲的重要手段。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殺蟲活性高效、持效期長、速效性高、低毒、環保的組合物,具體涉及以虱螨脲與氟啶蟲酰胺為有效成分的殺蟲組合物及其應用。一種含虱螨脲與氟啶蟲酰胺的殺蟲組合物,其有效成分為虱螨脲與氟啶蟲酰胺。所述有效成分虱螨脲與氟啶蟲酰胺的重量比為50:1~1:50,優選1:1~1:10。所述有效成分虱螨脲與氟啶蟲酰胺在所述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含量為10%~80%。上述有效成分虱螨脲與氟啶蟲酰胺均是本領域公知的原藥,可以通過多種商業渠道購得。所述殺蟲組合物中還包括載體和助劑。所述載體選自水、填料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水選自自來水、蒸餾水及去離子水。所述助劑至少包括一種表面活性劑。所述表面活性劑可以是乳化劑、分散劑、潤濕劑中的一種或多種,可以是非離子或陰離子型的,也可以是兩種類型復合使用。所述乳化劑選自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銨鹽、烷基聯苯醚二磺酸鎂鹽、三乙醇胺鹽、農乳400#(芐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農乳700#(烷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基醚)、寧乳36#(苯乙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基醚)、農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農乳33#(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盤系列(山梨醇酐單硬脂酸)、吐溫系列(失水山梨醇脂酸酯聚氧乙烯醚)或AEO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種或者多種組成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劑選自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烷基苯磺酸鈣、萘磺酸甲醛縮合物鈉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或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種或多種組成的混合物。所述潤濕劑選自十二烷基硫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拉開粉BX、潤濕滲透劑F、皂角粉、蠶沙或無患子粉中的一種或多種組成的混合物。根據不同的使用場合和需求,所述助劑還包括其他功能性助劑,所述其他功能性助劑選自防凍劑、增稠劑或消泡劑中一種或多種。所述防凍劑選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或尿素中的一種或多種組成的混合物。所述增稠劑選自明膠、羧甲基纖維素鈉、羥乙基纖維素、聚丙烯酸鈉、改性淀粉、黃原膠、膨潤土、二氧化硅和硅酸鋁鎂中的一種或多種組成的混合物。所述消泡劑選自硅油、硅酮類化合物、C10~C20飽和脂肪酸類化合物或C8~C10脂肪醇類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多種組成的混合物。上述所述物質均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物質,可通過市場購得。所述殺蟲組合物的環境友好劑型為水懸浮劑,上述有效成分配以水和本領域內技術人員公知的助劑,以本領域內技術人員公知的方法可以制成。本發明提供的殺蟲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蔬菜、果樹等作物上的害蟲,同時對于對傳統殺蟲劑產生抗性的害蟲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過虱螨脲和氟啶蟲酰胺的有效復配可擴大殺蟲范圍、加強適應性、持效期增長、提高藥效和延緩抗藥性的產生,可用于不同農作物上的害蟲,尤其對刺吸式口器害蟲有特效;2、增效作用明顯,不是各組分活性的簡單疊加,而是有顯著的增效作用;3、有效成分的田間用量下降,降低了生產和使用成本,減少農藥殘留和環境污染;4、蟲害抗性倍數低,不同作用機制的有效成分組成,有利于克服和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生;5、該組合物不含有機溶劑,對作物安全等特點,是綜合防治作物害蟲的重要手段。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1、水懸浮劑制備方法:按實施例配方比例,將有效成分虱螨脲和氟啶蟲酰胺與潤濕劑、分散劑、增稠劑、防凍劑、消泡劑、水等混合,經剪切混勻后進入臥式砂磨機進行2h砂磨,制得水懸浮劑產品。主要設備有混合機、剪切機、臥式砂磨機。實施例1:(20%虱螨脲·氟啶蟲酰胺水懸浮劑)配方:虱螨脲,5%;氟啶蟲酰胺,15%;潤濕劑十二烷基硫酸鈉,2%;分散劑萘磺酸甲醛縮合物鈉鹽,4%;增稠劑黃原膠,0.2%;防凍劑乙二醇,4%;消泡劑,0.2%;水,余量。本發明實施例是采用室內毒力測定和田間藥效相結合的方法。先通過室內毒力測定,來確定兩種成分不同比例復配時的共毒系數(CTC),大于120為增效作用,小于100為拮抗作用,在100~120之間為相加作用。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田間藥效試驗。室內毒力測定:供試昆蟲為蚜蟲。將單一成分及不同比例復配后利用溶劑將其稀釋成5個濃度梯度。選取生長一致的蘋果葉片,用打孔器做成葉蝶,在培養皿內放置一濕海綿塊,其上放濾紙,濾紙上放葉蝶,每皿放1塊葉蝶,挑選室內飼養的、健康的、齡期一致的蚜蟲接種到葉蝶上,每葉蝶接種20頭。將接有葉蝶的培養皿置于potter噴霧塔下,在50PSI壓力下噴霧,噴霧量為1mL,沉降1min后取出培養皿,然后將處理過的培養皿放入12H/12H光照培養箱內培養,48h檢查死蟲數,計算死亡率。每處理設4次重復,并設清水空白對照處理。用DPS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各藥劑的LC50,來評價各藥劑的殺蟲活性。并根據孫云沛法計算混劑的共毒系數(CTC值)。實測毒力指數(ATI)=(標準藥劑LC50/供試藥劑LC50)×100。理論毒力指數(TTI)=A藥劑毒力指數×混劑中A的百分含量+B藥劑毒力指數×混劑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數(CTC)=[混劑實測毒力指數(ATI)/混劑理論毒力指數(TTI)]×100。表1虱螨脲和氟啶蟲酰胺對蘋果蚜蟲的室內聯合毒力測定藥劑及配比LC50(mg/L)ATITTICTC虱螨脲16.7168.64——氟啶蟲酰胺4.5293.18——虱螨脲:氟啶蟲酰胺(50:1)952.1621.7527.2853.40虱螨脲:氟啶蟲酰胺(10:1)202.2446.1252.4765.23虱螨脲:氟啶蟲酰胺(5:1)75.0154.6953.3984.78虱螨脲:氟啶蟲酰胺(1:1)3.34142.11102.59178.25虱螨脲:氟啶蟲酰胺(1:5)3.01258.43122.80312.32虱螨脲:氟啶蟲酰胺(1:10)3.18163.79119.19223.58虱螨脲:氟啶蟲酰胺(1:50)83.63102.3696.97125.36從表1可以看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組合物對蚜蟲具有一定的活性,尤其虱螨脲和氟啶蟲酰胺在質量比為1:1~1:10范圍內,增效作用較為明顯,共毒系數(CTC)均在120以上,可見虱螨脲和氟啶蟲酰胺復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為了更好的說明本發明有效防治效果,下面使用上述實施例藥劑與對照藥劑10%虱螨脲水懸浮劑、10%氟啶蟲酰胺水懸浮劑分別對甘藍甜菜夜蛾和蘋果蚜蟲進行田間藥效防治,試驗結果如下表2、3所示。本田間藥效試驗設實施藥劑、對比藥劑、清水等共4個處理,各試驗小區面積為50m2,每處理4個重復,小區隨機排列。每個小區之間以及試驗田周圍都設有0.5m保護行。使用人工噴霧的方法對甘藍和蘋果進行施藥,施藥前1天調查1次,施藥后3天、7天及14天各調查1次,共4次。調查方法采取五點取樣法和掛牌標記法。每小區定點調查10株,調查蟲口基數和殘存蟲數,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計算公式如下:蟲口減退率(%)=[(施藥前蟲數-施藥后蟲數)/施藥前蟲數]×100防治效果(%)=[(處理區蟲口減退率-空白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空白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表2不同處理對甘藍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表3不同處理對蘋果蚜蟲的防治效果表2、表3試驗結果表明,施藥后實施藥劑對蚜蟲和甜菜夜蛾的防治效果均顯著高于對比藥劑。施藥7d后,實施藥劑對兩種蟲害的防治效果達到90%,施藥14d后防效仍保持在90%以上。這表明虱螨脲與氟啶蟲酰胺復配后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而且持效時間明顯長于單一藥劑。實驗表明,該復配組合物明顯降低藥劑使用量,減少了生產成本、農藥殘留和環境污染。另外,試驗期間田間觀察,實施例藥劑各處理藥液對作物生長無影響,對周圍有益生物安全,與環境相容性好。由此可見,虱螨脲與氟啶蟲酰胺是一個理想型的復配殺蟲產品。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