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當歸的高效益種植技術。
背景技術:
當歸為傘形科植物,別名:秦歸、云歸、西當歸、岷當歸。當歸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潤腸功能,主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血虛頭痛、眩暈等癥,在藥膳、保健品中用量極大,固而銷售于國內外市場,尤其近幾年內人民群眾生活大大改善,當歸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因野生當歸的數量正在銳減,目前人們多通過人工種植的方式來滿足對于當歸的需求,但現在種子播種種植技術中存在種子出苗率低,成苗質量差等問題,其嚴重制約了當歸的人工種植效益,亟需進一步的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當歸的高效益種植技術。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當歸的高效益種植技術,包括如下步驟:
(1)種子留?。?/p>
選取長勢旺盛、無病蟲害、品性優良的三年生當歸植株作為母株,當年秋天當歸花下垂,種子表面呈粉白色時分批采收,將當歸種子剝離后備用;
(2)種子處理:
將步驟(1)處理后的種子放入清水中沖洗一次后,再將其置于溫度為25~30℃的恒溫恒濕箱內保溫保濕處理18~24h后取出備用,控制相對濕度為70~80%;
(3)育苗地處理:
選取土質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作為育苗地,然后畝施農家肥2500~3000kg,深翻土地后再整地,整平土地后做成寬1m的畦后進行播種;
(4)種子播種:
將步驟(2)處理后的當歸種子播種于步驟(3)整理好的育苗地內,具體時間選在“芒種”至“夏至”期間播種,每畝的播種量為4~5kg,播種時將種子與草木灰按照1:9~11的重量比進行混合均勻后,再將其播種于畦上,種子播種的深度為3~6cm,播種完成后隨即澆水一次;
(5)播種后管理:
a.在當歸種子播種后的第5~7天,進行一次特殊的營養追加處理,具體是每天向育苗地內噴灑一次種子專用營養液,所述的種子專用營養液中各物質及其對應重量份為:2~3份尿素、0.4~0.8份硫酸鎂、0.5~1份硝酸鈣、0.2~0.4份硫酸亞鐵、0.3~0.6份鉬酸鋅、1~2份復合維生素、0.03~0.06份復硝酚鈉、200~240份水;
b.在當歸種子播種后的第10~12天,進行一次特殊的超聲波輻照處理,具體是每天向育苗地內施加一次持續時長為5~6h的超聲波處理,期間控制超聲波施加的頻率為45~50khz;
c.當種子出苗長至3~4cm高時,對育苗地進行除草一次,并畝施農家肥500~800kg一次,之后進行常規管理培育成苗;
(6)成苗貯藏:
種子當年播種后的十月上旬,將所育出的當歸成苗從育苗地中移出進行貯藏處理,具體是將當歸成苗去除葉片后,按照每10~12株為一捆進行捆綁,然后將捆綁后的當歸成苗碼放置于窖內貯藏,用砂子填充其縫隙并壓實;
(7)移栽田處理:
選取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含豐富的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作為移栽田,移栽前畝施農家肥3000~3500kg,耙平地塊后備用;
(8)移栽處理:
次年四月上旬,將步驟(6)貯藏的當歸成苗從窖內取出,然后將當歸成苗按照按照行株距為30~35cm×20~25cm的方式移栽定植于步驟(7)處理后的移栽田中,移栽時將覆土壓緊,隨后澆水一次;
(9)移栽后管理:
a.移栽當年對移栽田進行三次中耕除草處理,具體時間分別選取移栽當年的五月上旬、六月中旬和八月下旬,每次中耕除草后隨機追加一次尿素肥料處理,每次畝施尿素20~25kg;
b.移栽后根據土壤墑情及時進行灌溉操作,保持移栽田土壤濕潤不干旱;
c.按常規方法及時對當歸常見的根腐病、斑枯病、褐斑病,以及胡蘿卜微管蚜、朱砂葉螨蟲害進行防治處理;
(10)成品采收:
移栽當年10月份,當當歸植株枯黃時進行采挖,將全根挖出,洗去泥土即可。
進一步的,步驟(3)、步驟(5)、步驟(7)中所述的農家肥是由牛糞、羊糞、動物內臟下腳料、玉米秸稈按照質量比20~25:10~15:4~7:50~60混合后,充分發酵腐熟后制得。
進一步的,步驟(5)操作a中所述的復合維生素中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維生素d。
進一步的,步驟(5)操作a中所述的專用營養液每次每畝的施加量為50~60kg。
進一步的,步驟(5)操作b中所述的超聲波處理選擇在每天的早上4.00~5.00間開始進行。
進一步的,步驟(6)中所述的貯藏時控制窖內的溫度為2~6℃,相對濕度控制為60~65%。
當歸等植株的生長過程是一個前后影響關聯較大的過程,若培育出的幼苗質量不佳,后續管理方法再好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合理重視各階段的生長過程是提升整體效益的必要手段。本發明通過對制種到采收中各個階段的有效把控,最終很好的突破了現有種植的瓶頸,提升了整體的種植效益。在種子播種后,本發明對播種后的兩個階段進行了特殊的管理操作,分別是營養追加處理和超聲波輻照處理,其目的是為了改善種子萌發的進程,提升所育幼苗的品質,其中選取在當歸種子播種后的第5~7天,每天進行一次專用營養液追加處理,專用營養液中含有豐富的n、mg、ca、fe、zn等元素成分,以及復合維生素、復硝酚鈉等,而此階段正是當歸種子種胚細胞內葉綠體大量產生的時期,此時添加的專用營養液成分可保證葉綠體正常大量的產生,為后續幼苗的形成、生長奠定了很好的基礎條件,添加的復硝酚鈉又能增強細胞的分裂分化活力,有助于縮短萌發時長,增強萌發質量;在當歸種子播種后的第10~12天,每天進行一次超聲波輻照處理,此階段是部分種胚細胞分化成生長點進而形成生長錐組織結構的時期,而生長錐組織結構后續又影響分化出葉原基,關乎葉芽葉片等的生長發育,同時胚細胞還會分化出不定根組織,此時進行了特殊頻率的超聲波處理,能有效刺激此階段的分化進程,加快有益進程的速度,同時又能改善部分酶的活性,經過此處理后育出的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物酶、過氧化氫酶以及硝酸還原酶均有所提升,提高了幼苗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之后對育出的成苗進行越冬貯藏處理,其貯藏方法能提升成苗的抗旱等抗逆特性,能進一步改善當歸植株的品質,移栽后根據當歸植株的需肥規律及時進行了肥料追加,保證了其生長的健康快速性,為產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礎。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以當歸植株自身的特性特點為基礎,結合大量的實踐,對整個種植栽培技術進行了調整和優化,其中對于當歸種子播種后的特殊管理,有效的將當歸種子發芽率提升至95%以上,為當歸種植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所育出的當歸苗具有良好的營養吸收、抗逆性等,為后續的栽培提供了保障,最后經過對當歸苗貯藏、移栽后的有效管理,本發明的種植效益得到很好的提升,極具推廣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當歸的高效益種植技術,包括如下步驟:
(1)種子留?。?/p>
選取長勢旺盛、無病蟲害、品性優良的三年生當歸植株作為母株,當年秋天當歸花下垂,種子表面呈粉白色時分批采收,將當歸種子剝離后備用;
(2)種子處理:
將步驟(1)處理后的種子放入清水中沖洗一次后,再將其置于溫度為25~26℃的恒溫恒濕箱內保溫保濕處理18h后取出備用,控制相對濕度為70~73%;
(3)育苗地處理:
選取土質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作為育苗地,然后畝施農家肥2500kg,深翻土地后再整地,整平土地后做成寬1m的畦后進行播種;
(4)種子播種:
將步驟(2)處理后的當歸種子播種于步驟(3)整理好的育苗地內,具體時間選在“芒種”至“夏至”期間播種,每畝的播種量為4kg,播種時將種子與草木灰按照1:9的重量比進行混合均勻后,再將其播種于畦上,種子播種的深度為3~6cm,播種完成后隨即澆水一次;
(5)播種后管理:
a.在當歸種子播種后的第5~7天,進行一次特殊的營養追加處理,具體是每天向育苗地內噴灑一次種子專用營養液,所述的種子專用營養液中各物質及其對應重量份為:2份尿素、0.4份硫酸鎂、0.5份硝酸鈣、0.2份硫酸亞鐵、0.3份鉬酸鋅、1份復合維生素、0.03份復硝酚鈉、200份水;
b.在當歸種子播種后的第10~12天,進行一次特殊的超聲波輻照處理,具體是每天向育苗地內施加一次持續時長為5h的超聲波處理,期間控制超聲波施加的頻率為45~46khz;
c.當種子出苗長至3~4cm高時,對育苗地進行除草一次,并畝施農家肥500kg一次,之后進行常規管理培育成苗;
(6)成苗貯藏:
種子當年播種后的十月上旬,將所育出的當歸成苗從育苗地中移出進行貯藏處理,具體是將當歸成苗去除葉片后,按照每10~12株為一捆進行捆綁,然后將捆綁后的當歸成苗碼放置于窖內貯藏,用砂子填充其縫隙并壓實;
(7)移栽田處理:
選取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含豐富的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作為移栽田,移栽前畝施農家肥3000kg,耙平地塊后備用;
(8)移栽處理:
次年四月上旬,將步驟(6)貯藏的當歸成苗從窖內取出,然后將當歸成苗按照按照行株距為30cm×20cm的方式移栽定植于步驟(7)處理后的移栽田中,移栽時將覆土壓緊,隨后澆水一次;
(9)移栽后管理:
a.移栽當年對移栽田進行三次中耕除草處理,具體時間分別選取移栽當年的五月上旬、六月中旬和八月下旬,每次中耕除草后隨機追加一次尿素肥料處理,每次畝施尿素20kg;
b.移栽后根據土壤墑情及時進行灌溉操作,保持移栽田土壤濕潤不干旱;
c.按常規方法及時對當歸常見的根腐病、斑枯病、褐斑病,以及胡蘿卜微管蚜、朱砂葉螨蟲害進行防治處理;
(10)成品采收:
移栽當年10月份,當當歸植株枯黃時進行采挖,將全根挖出,洗去泥土即可。
進一步的,步驟(3)、步驟(5)、步驟(7)中所述的農家肥是由牛糞、羊糞、動物內臟下腳料、玉米秸稈按照質量比20:10:4:50混合后,充分發酵腐熟后制得。
進一步的,步驟(5)操作a中所述的復合維生素中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維生素d。
進一步的,步驟(5)操作a中所述的專用營養液每次每畝的施加量為50kg。
進一步的,步驟(5)操作b中所述的超聲波處理選擇在每天的早上4.00開始進行。
進一步的,步驟(6)中所述的貯藏時控制窖內的溫度為2~3℃,相對濕度控制為60~65%。
實施例2
一種當歸的高效益種植技術,包括如下步驟:
(1)種子留?。?/p>
選取長勢旺盛、無病蟲害、品性優良的三年生當歸植株作為母株,當年秋天當歸花下垂,種子表面呈粉白色時分批采收,將當歸種子剝離后備用;
(2)種子處理:
將步驟(1)處理后的種子放入清水中沖洗一次后,再將其置于溫度為27~28℃的恒溫恒濕箱內保溫保濕處理21h后取出備用,控制相對濕度為73~76%;
(3)育苗地處理:
選取土質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作為育苗地,然后畝施農家肥2800kg,深翻土地后再整地,整平土地后做成寬1m的畦后進行播種;
(4)種子播種:
將步驟(2)處理后的當歸種子播種于步驟(3)整理好的育苗地內,具體時間選在“芒種”至“夏至”期間播種,每畝的播種量為4.5kg,播種時將種子與草木灰按照1:10的重量比進行混合均勻后,再將其播種于畦上,種子播種的深度為3~6cm,播種完成后隨即澆水一次;
(5)播種后管理:
a.在當歸種子播種后的第5~7天,進行一次特殊的營養追加處理,具體是每天向育苗地內噴灑一次種子專用營養液,所述的種子專用營養液中各物質及其對應重量份為:2.5份尿素、0.6份硫酸鎂、0.8份硝酸鈣、0.3份硫酸亞鐵、0.5份鉬酸鋅、1.5份復合維生素、0.05份復硝酚鈉、220份水;
b.在當歸種子播種后的第10~12天,進行一次特殊的超聲波輻照處理,具體是每天向育苗地內施加一次持續時長為5.5h的超聲波處理,期間控制超聲波施加的頻率為47~48khz;
c.當種子出苗長至3~4cm高時,對育苗地進行除草一次,并畝施農家肥650kg一次,之后進行常規管理培育成苗;
(6)成苗貯藏:
種子當年播種后的十月上旬,將所育出的當歸成苗從育苗地中移出進行貯藏處理,具體是將當歸成苗去除葉片后,按照每10~12株為一捆進行捆綁,然后將捆綁后的當歸成苗碼放置于窖內貯藏,用砂子填充其縫隙并壓實;
(7)移栽田處理:
選取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含豐富的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作為移栽田,移栽前畝施農家肥3200kg,耙平地塊后備用;
(8)移栽處理:
次年四月上旬,將步驟(6)貯藏的當歸成苗從窖內取出,然后將當歸成苗按照按照行株距為33cm×22cm的方式移栽定植于步驟(7)處理后的移栽田中,移栽時將覆土壓緊,隨后澆水一次;
(9)移栽后管理:
a.移栽當年對移栽田進行三次中耕除草處理,具體時間分別選取移栽當年的五月上旬、六月中旬和八月下旬,每次中耕除草后隨機追加一次尿素肥料處理,每次畝施尿素23kg;
b.移栽后根據土壤墑情及時進行灌溉操作,保持移栽田土壤濕潤不干旱;
c.按常規方法及時對當歸常見的根腐病、斑枯病、褐斑病,以及胡蘿卜微管蚜、朱砂葉螨蟲害進行防治處理;
(10)成品采收:
移栽當年10月份,當當歸植株枯黃時進行采挖,將全根挖出,洗去泥土即可。
進一步的,步驟(3)、步驟(5)、步驟(7)中所述的農家肥是由牛糞、羊糞、動物內臟下腳料、玉米秸稈按照質量比22:13:6:55混合后,充分發酵腐熟后制得。
進一步的,步驟(5)操作a中所述的復合維生素中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維生素d。
進一步的,步驟(5)操作a中所述的專用營養液每次每畝的施加量為55kg。
進一步的,步驟(5)操作b中所述的超聲波處理選擇在每天的早上4.30開始進行。
進一步的,步驟(6)中所述的貯藏時控制窖內的溫度為3~5℃,相對濕度控制為60~65%。
實施例3
一種當歸的高效益種植技術,包括如下步驟:
(1)種子留取:
選取長勢旺盛、無病蟲害、品性優良的三年生當歸植株作為母株,當年秋天當歸花下垂,種子表面呈粉白色時分批采收,將當歸種子剝離后備用;
(2)種子處理:
將步驟(1)處理后的種子放入清水中沖洗一次后,再將其置于溫度為28~30℃的恒溫恒濕箱內保溫保濕處理24h后取出備用,控制相對濕度為78~80%;
(3)育苗地處理:
選取土質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作為育苗地,然后畝施農家肥3000kg,深翻土地后再整地,整平土地后做成寬1m的畦后進行播種;
(4)種子播種:
將步驟(2)處理后的當歸種子播種于步驟(3)整理好的育苗地內,具體時間選在“芒種”至“夏至”期間播種,每畝的播種量為5kg,播種時將種子與草木灰按照1:11的重量比進行混合均勻后,再將其播種于畦上,種子播種的深度為3~6cm,播種完成后隨即澆水一次;
(5)播種后管理:
a.在當歸種子播種后的第5~7天,進行一次特殊的營養追加處理,具體是每天向育苗地內噴灑一次種子專用營養液,所述的種子專用營養液中各物質及其對應重量份為:3份尿素、0.8份硫酸鎂、1份硝酸鈣、0.4份硫酸亞鐵、0.6份鉬酸鋅、2份復合維生素、0.06份復硝酚鈉、240份水;
b.在當歸種子播種后的第10~12天,進行一次特殊的超聲波輻照處理,具體是每天向育苗地內施加一次持續時長為6h的超聲波處理,期間控制超聲波施加的頻率為48~50khz;
c.當種子出苗長至3~4cm高時,對育苗地進行除草一次,并畝施農家肥800kg一次,之后進行常規管理培育成苗;
(6)成苗貯藏:
種子當年播種后的十月上旬,將所育出的當歸成苗從育苗地中移出進行貯藏處理,具體是將當歸成苗去除葉片后,按照每10~12株為一捆進行捆綁,然后將捆綁后的當歸成苗碼放置于窖內貯藏,用砂子填充其縫隙并壓實;
(7)移栽田處理:
選取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含豐富的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作為移栽田,移栽前畝施農家肥3500kg,耙平地塊后備用;
(8)移栽處理:
次年四月上旬,將步驟(6)貯藏的當歸成苗從窖內取出,然后將當歸成苗按照按照行株距為35cm×25cm的方式移栽定植于步驟(7)處理后的移栽田中,移栽時將覆土壓緊,隨后澆水一次;
(9)移栽后管理:
a.移栽當年對移栽田進行三次中耕除草處理,具體時間分別選取移栽當年的五月上旬、六月中旬和八月下旬,每次中耕除草后隨機追加一次尿素肥料處理,每次畝施尿素25kg;
b.移栽后根據土壤墑情及時進行灌溉操作,保持移栽田土壤濕潤不干旱;
c.按常規方法及時對當歸常見的根腐病、斑枯病、褐斑病,以及胡蘿卜微管蚜、朱砂葉螨蟲害進行防治處理;
(10)成品采收:
移栽當年10月份,當當歸植株枯黃時進行采挖,將全根挖出,洗去泥土即可。
進一步的,步驟(3)、步驟(5)、步驟(7)中所述的農家肥是由牛糞、羊糞、動物內臟下腳料、玉米秸稈按照質量比25:15:7:60混合后,充分發酵腐熟后制得。
進一步的,步驟(5)操作a中所述的復合維生素中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維生素d。
進一步的,步驟(5)操作a中所述的專用營養液每次每畝的施加量為60kg。
進一步的,步驟(5)操作b中所述的超聲波處理選擇在每天的早上5.00開始進行。
進一步的,步驟(6)中所述的貯藏時控制窖內的溫度為4~6℃,相對濕度控制為60~65%。
對比實施例1
本對比實施例1與實施例2相比,省去步驟(5)播種后管理中的操作a處理,除此外的方法步驟均相同。
對比實施例2
本對比實施例2與實施例2相比,省去步驟(5)播種后管理中的操作b處理,除此外的方法步驟均相同。
對比實施例3
本對比實施例3與實施例2相比,改變原步驟(5)播種后管理中的操作a處理方式,將其處理時間選擇于當歸種子播種后的第10~12天期間進行,即將原操作a的處理并于原操作b一同進行,除此外的方法步驟均相同。
對照組
現有的當歸種子育苗種植方法。
為了對比本發明效果,選用同一批制得的當歸種子作為實驗對象,將其隨機分組后,然后對應用上述實施例2、對比實施例1、對比實施例2、對比實施例3、對照組的方法進行育苗栽培,并對期間的培育數據進行統計,其中下表1為當歸幼苗均長至5~6cm高時體內不同種酶的活性對比數據:
表1
注:上表1中所述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測量采用nbt還原法進行測定,所述的過氧化物酶(pod)活性測量采用愈創木酚法進行測定,所述的過氧化氫酶(cat)活性測量采用h2o2紫外吸收法進行測定,所述的硝酸還原酶(nr)活性測量采用離體法進行測定。
由上表1可以看出,本發明方法育出的當歸苗此四種酶的活性均有顯著的提升,而sod、pod、cat三種酶是體內抵抗氧化脅迫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當歸自身代謝的產物極易對自身產生毒害抑制生長的效果,此類酶活性的提升有助于避免植株膜系統的損傷,增強自身的生長抗性能力,而nr則是其體內氮素代謝作用中的關鍵性酶,其活性大小可反應植物對于no3-的吸收利用情況,從上表可以看出,本發明幼苗nr的活性有很大提升,在后續的種植中也發現其對于其余元素成分的利用也有很大提升,表明當歸幼苗的營養吸收特性得到了較大改善。
下表2為各組對應的當歸畝產量數據對比:
表2
由上表2可以看出,本發明方法所育出的當歸畝產量也有較大的提升,對應的種植效益較高,推廣價值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