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自動化無土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植物種植設備、種植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無土栽培(soillessculture),是以草炭或森林腐葉土、膨脹蛭石等輕質材料做育苗基質固定植株,讓植物根系直接接觸營養液,采用機械化精量播種一次成苗的現代化育苗技術。無土栽培中,所選用苗盤是分格室的,播種一格一粒,成苗一室一株,成苗的根系與基質互相纏繞在一起,根坨呈上大下小的塞子形,一般叫穴盤無土育苗。無土栽培的方法,主要包括:水培、霧(氣)培、基質栽培等。
19世紀中,w.克諾普等發明了這種方法;到20世紀30年代,開始把這種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上;在二十一世紀人們進一步改進技術,使得無土栽培發展起來。現有技術中,無土栽培所使用的基質成本較高,無法回收重復利用,嚴重限制了無土栽培技術的發展;同時,還存在著自動化程度低,栽培效率差的技術缺陷。
因此,研發出一種植物種植設備、種植方法及其應用,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無土栽培技術中,基質無法回收重復利用以及自動化程度低的技術缺陷,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植物種植設備、種植方法及其應用,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無土栽培技術中,基質無法回收重復利用以及自動化程度低的技術缺陷。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植物種植設備,所述植物種植設備包括:控制單元、發酵單元、傳送單元、裝盤單元、播種單元、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
所述控制單元分別與所述發酵單元、傳送單元、裝盤單元、播種單元、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連接,所述傳送單元依次經過所述發酵單元、裝盤單元、播種單元、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
所述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為一體結構。
優選地,所述植物種植設備還包括:烘干單元和消毒單元;
所述烘干單元和消毒單元分別與所述控制單元連接,所述烘干單元和消毒單元設置于所述發酵單元之前。
優選地,植物種植設備還包括:覆土單元;
所述覆土單元與所述控制單元連接,所述覆土單元設置于所述播種單元與所述澆水單元之間。
優選地,所述控制單元內設有無線信號發射終端,所述控制單元外接手機和/或筆記本電腦。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使用包括以上任意一項所述的植物種植設備的植物種植方法,所述植物種植方法包括:
步驟一、發酵:基質在發酵單元發酵后,得發酵基質;
步驟二、裝盤與播種:所述發酵基質在裝盤單元中裝盤后,在傳送單元的傳送下運輸至播種單元播種;
步驟三、澆水:所述播種完成后,傳送單元運輸培養盤至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完成澆水以及施肥,完畢后將培養盤運輸至大棚內培養。
優選地,所述植物種植方法還包括:烘干和消毒;
所述烘干和消毒步驟在所述步驟一之前進行,所述消毒的方法為高溫蒸汽消毒。
優選地,所述植物種植方法還包括:覆土;
所述覆土步驟在所述步驟二與所述步驟三之間進行,所述覆土的方法為將播種完成的培養盤表面覆蓋發酵基質和/或珍珠巖。
優選地,所述步驟一中,發酵的時間為12~36h,發酵的溫度為30~75℃,發酵的相對濕度為40~85%;
所述步驟二中,1m3培養盤中,發酵基質的裝盤量為11~18kg;
所述步驟二中,1kg發酵基質中,種子的播種量為6~25顆;
所述步驟三中,1kg發酵基質的澆水量為100~500ml。
優選地,所述覆土步驟中,培養盤表面覆蓋的發酵基質和/或珍珠巖的厚度為1~2cm。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包括以上任意一項所述的植物種植設備或以上任意一項所述的植物種植方法在蔬菜種植領域中的應用。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植物種植設備,所述植物種植設備包括:控制單元、發酵單元、傳送單元、裝盤單元、播種單元、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分別與所述發酵單元、傳送單元、裝盤單元、播種單元、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連接,所述傳送單元依次經過所述發酵單元、裝盤單元、播種單元、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所述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為一體結構。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使用包括以上任意一項所述的植物種植設備的植物種植方法,所述植物種植方法包括:步驟一、發酵:基質在發酵單元發酵后,得發酵基質;步驟二、裝盤與播種:所述發酵基質在裝盤單元中裝盤后,在傳送單元的傳送下運輸至播種單元播種;步驟三、澆水:所述播種完成后,傳送單元運輸培養盤至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完成澆水以及施肥,完畢后將培養盤運輸至大棚內培養。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植物種植設備或上述植物種植方法在蔬菜種植領域中的應用。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中,經發酵單元的發酵,可實現基質的多次回收利用,所有步驟都在控制單元的控制下準確進行,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無土栽培技術中,基質無法回收重復利用以及自動化程度低、勞動用工量大的技術缺陷。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提供的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植物種植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植物種植設備、種植方法及其應用,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無土栽培技術中,基質無法回收重復利用以及自動化程度低、勞動用工量大的技術缺陷。
下面將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為了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植物種植設備、種植方法及其應用,進行具體地描述。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植物種植設備,包括:控制單元、發酵單元、傳送單元、裝盤單元、播種單元、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控制單元分別與發酵單元、傳送單元、裝盤單元、播種單元、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連接,傳送單元依次經過發酵單元、裝盤單元、播種單元、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為一體結構。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將使用過的基質放入發酵單元中,在控制單元的準確控制下,經發酵單元的發酵,可將基質再次發酵成為適合用于無土栽培的發酵基質,可實現基質的多次回收利用。同時,包括發酵單元的發酵步驟,傳送單元、裝盤單元、播種單元、澆水單元以及施肥單元的其余所有步驟都可以在控制單元的控制下準確進行,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第三,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為一體化結構,精簡了設備結構,還優化了施肥效果,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第四,由于整套植物種植設備可實現全自動化生產,大量減少了人工消耗,有效降低了生產種植過程中的人力消耗成本。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植物種植設備,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無土栽培技術中,基質無法回收重復利用以及自動化程度低、勞動用工量大的技術缺陷。
為進一步地優化發酵單元的發酵效果,防止在發酵過程中,使用過的基質帶有的有害微生物大量生長繁殖,影響植物生長。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植物種植設備還包括:消毒單元和烘干單元;消毒單元和烘干單元分別與控制單元連接,消毒單元和烘干單元設置于發酵單元之前。控制單元控制消毒單元,對待發酵的基質進行消毒和烘干處理,有效提高了回收基質的純度和凈度,提高了基質質量,有效促進植物健康生長。
進一步地優化技術方案,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植物種植設備還包括:覆土單元;覆土單元與控制單元連接,覆土單元設置于播種單元與澆水單元之間。覆土單元可進一步保護播種的種子并降低水分揮發,便于種子生根發芽,防止外界的惡劣環境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
為便于技術人員及時控制操作設備,同時,當設備出現運行故障時,可以及時的通知技術人員,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中,控制單元內設有無線信號發射終端,控制單元外接手機和/或筆記本電腦。
本發明實施例中,所使用的基質均為常規市售基質。
請參閱圖1,除了上述植物種植設備,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植物種植方法,其包括:
步驟一、發酵:基質在發酵單元發酵后,得發酵基質;
步驟二、裝盤與播種:所述發酵基質在裝盤單元中裝盤后,在傳送單元的傳送下運輸至播種單元播種;
步驟三、澆水:所述播種完成后,傳送單元運輸培養盤至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完成澆水以及施肥,完畢后將培養盤運輸至大棚內培養。
進一步地,所述植物種植方法還包括:烘干和消毒;
所述消毒和烘干步驟在所述步驟一之前進行,所述消毒的方法為高溫蒸汽消毒。
進一步地,所述植物種植方法還包括:覆土;
所述覆土步驟在所述步驟二與所述步驟三之間進行,所述覆土的方法為將播種完成的培養盤表面覆蓋發酵基質和/或珍珠巖。
下面結合不同的實施例對上述種植方法作更為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
取使用后的基質,高溫消毒后干燥,在75℃、相對濕度為70%的條件下發酵36h后,得發酵基質1。
發酵基質1在裝盤單元中裝盤后;其中,1m3培養盤中,發酵基質1的裝盤量為11kg。
裝盤完成后,控制單元控制傳送單元開始傳送,將裝盤完成的培養盤運輸至播種單元播種;其中,1kg發酵基質1中,種子的播種量為16顆。
播種完成后,控制單元控制傳送單元開始傳送,將播種完成的培養盤運輸至覆土單元進行覆土;其中,培養盤表面覆蓋的發酵基質1的厚度為1.5cm。
覆土完成后,控制單元控制傳送單元開始傳送,將覆土完成的培養盤運輸至澆水單元進行澆水與施肥;其中,1kg發酵基質1的澆水量為300ml。
澆水與施肥完成后,將培養盤放置于大棚中進行培育種植。
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種子為香菜種子;經一段時間后的大棚種植發現,植物生長狀況良好,滿足銷售需求。
實施例2
取使用后的基質,高溫消毒后干燥,在60℃、相對濕度為85%的條件下發酵12h后,得發酵基質2。
發酵基質2在裝盤單元中裝盤后;其中,1m3培養盤中,發酵基質2的裝盤量為18kg。
裝盤完成后,控制單元控制傳送單元開始傳送,將裝盤完成的培養盤運輸至播種單元播種;其中,1kg發酵基質2中,種子的播種量為25顆。
播種完成后,控制單元控制傳送單元開始傳送,將播種完成的培養盤運輸至覆土單元進行覆土;其中,培養盤表面覆蓋的珍珠巖的厚度為1cm。
覆土完成后,控制單元控制傳送單元開始傳送,將覆土完成的培養盤運輸至澆水單元進行澆水與施肥;其中,1kg發酵基質2的澆水量為500ml。
澆水與施肥完成后,將培養盤放置于大棚中進行培育種植。
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種子為生菜種子;經一段時間后的大棚種植發現,植物生長狀況良好,滿足銷售需求。
實施例3
取使用后的基質,高溫消毒后干燥,在30℃、相對濕度為40%的條件下發酵30h后,得發酵基質3。
發酵基質3在裝盤單元中裝盤后;其中,1m3培養盤中,發酵基質3的裝盤量為15kg。
裝盤完成后,控制單元控制傳送單元開始傳送,將裝盤完成的培養盤運輸至播種單元播種;其中,1kg發酵基質3中,種子的播種量為6顆。
播種完成后,控制單元控制傳送單元開始傳送,將播種完成的培養盤運輸至覆土單元進行覆土;其中,培養盤表面覆蓋的發酵基質3和珍珠巖混合物的厚度為2cm。
覆土完成后,控制單元控制傳送單元開始傳送,將覆土完成的培養盤運輸至澆水單元進行澆水與施肥;其中,1kg發酵基質3的澆水量為100ml。
澆水與施肥完成后,將培養盤放置于大棚中進行培育種植。
本實施例中,所使用的種子為小白菜種子;經一段時間后的大棚種植發現,植物生長狀況良好,滿足銷售需求。
除了上述植物種植設備和上述植物種植方法,本發明還提供上述植物種植設備或上述植物種植方法在蔬菜種植領域中的應用,具體已經在上述植物種植設備和上述植物種植方法的實施例中有所涉及,就不再重復描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植物種植設備,所述植物種植設備包括:控制單元、發酵單元、傳送單元、裝盤單元、播種單元、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分別與所述發酵單元、傳送單元、裝盤單元、播種單元、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連接,所述傳送單元依次經過所述發酵單元、裝盤單元、播種單元、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所述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為一體結構。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使用包括以上任意一項所述的植物種植設備的植物種植方法,所述植物種植方法包括:步驟一、發酵:基質在發酵單元發酵后,得發酵基質;步驟二、裝盤與播種:所述發酵基質在裝盤單元中裝盤后,在傳送單元的傳送下運輸至播種單元播種;步驟三、澆水:所述播種完成后,傳送單元運輸培養盤至澆水單元和施肥單元完成澆水以及施肥,完畢后將培養盤運輸至大棚內培養。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植物種植設備或上述植物種植方法在蔬菜種植領域中的應用。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中,經發酵單元的發酵,可實現基質的多次回收利用,所有步驟都在控制單元的控制下準確進行,實現了全自動化生產;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無土栽培技術中,基質無法回收重復利用以及自動化程度低、勞動用工量大的技術缺陷。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