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藥應用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適用于防治黃瓜霜霉病的殺菌組合物。
背景技術:
雙炔酰菌胺,英文名稱:mandipropamid,屬酰胺類殺菌劑,純品外觀為淺褐色無味粉末。其作用機理為抑制磷脂的生物合成,對絕大數由卵菌引起的葉部和果實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效。對處于萌發階段的孢子具有較高的活性,并可抑制菌絲成長和孢子形成。可以通過葉片被迅速吸收,并停留在葉表蠟質層中,對葉片起保護作用。雙炔酰菌胺對黃瓜霜霉病、馬鈴薯晚疫病等有特效。
桔梗多糖是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桔梗多糖具有很多種生物活性,如免疫調節、抗腫瘤、抗氧化、袪痰、消炎、保肝、抗衰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及改善胰島素等作用,因此,對于桔梗多糖的研究,將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中國專利201410628520.7公開了一種桔梗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步驟:選擇曬干的桔梗,粉碎后過40-80目篩,得桔梗粉,在桔梗粉中加水并攪拌均勻,桔梗粉與水的重量比例為1∶5-10,在水中浸泡8-16小時,加入纖維素酶酶解,再加入無花果蛋白酶和菠蘿蛋白酶,在微波條件下酶解,酶解后濃縮并脫色,離心,取上清液濃縮醇沉,再離心,采用乙醇清洗沉淀,冷凍干燥后并粉碎,得桔梗多糖。目前,關于桔梗多糖的抑菌及抗氧化性研究鮮見報道。齊齊哈爾大學的楊曉杰、董亞楠、李娜等人發表的《桔梗多糖的抑菌性和抗氧化性研究》證實桔梗多糖對黑根霉、青霉等具有抑菌活性。
黃瓜霜霉病,主要為害葉片和莖,卷須及花梗受害較少。黃瓜霜霉病是黃瓜栽培中發生最普遍、為害最嚴重的病害。病情來勢猛,發病重,傳播快,如不及時防治,將給黃瓜造成毀滅性的損失。目前,由于長期使用單一殺菌劑,病原菌能進化產生了大量抗藥性菌種。為降低抗性風險和延緩抗性產生,將不同作用機理的有效成分進行復配使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以桔梗多糖、雙炔酰菌胺為有效成分的組合物應用于黃瓜霜霉病的研究尚未有相關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延緩病菌抗藥性產生,安全有效,低殘留,適用于防治黃瓜霜霉病的殺菌組合物。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適用于防治黃瓜霜霉病的殺菌組合物,有效成分由桔梗多糖和雙炔酰菌胺組成,桔梗多糖和雙炔酰菌胺的重量比為5-30:1。優選地,桔梗多糖和雙炔酰菌胺的重量比為20:1。
所述的殺菌組合物有效成分占殺菌組合物總重量的1-50%,余量為農藥上可接受的助劑。
所述的殺菌組合物按照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的方法,加入相應輔助助劑制成的劑型是懸浮劑或水分散粒劑。
本發明殺菌組合物使用的輔助助劑包括分散劑、濕潤劑、粘結劑、崩解劑、防凍劑、消泡劑、增稠劑、填料、溶劑等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劑中穩定和藥效發揮的已知物質,都是農藥制劑領域中常用或允許使用的各種成分。
本發明有益效果:
(1)本發明通過桔梗多糖和雙炔酰菌胺進行合理混配的殺菌組合物用于黃瓜霜霉病的防治,防效顯著高于單用桔梗多糖和雙炔酰菌胺的防效,節省防治成本。
(2)本發明殺菌組合物還可延緩病原菌對殺菌劑抗藥性的產生,減少化學合成殺菌劑的用量,降低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所述的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
一、室內毒力測定試驗
經預試確定各藥劑有效抑制濃度范圍后,每個藥劑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別設5個劑量梯度處理,設清水對照。參照《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殺菌劑》進行,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藥劑對黃瓜霜霉病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計算各處理凈生長量、菌絲生長抑制率。
將菌絲生長抑制率換算成機率值(y),藥液濃度(μg/ml)轉換成對數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歸方程(y=a+bx),并由此計算出每種藥劑的ec50值。同時根據孫云沛法的共毒系數法(ctc)來評價藥劑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組合物表現為拮抗作用,當80<ctc<120,組合物表現為相加作用,當ctc≥120,組合物表現為增效作用。結果如表1。
表1桔梗多糖、雙炔酰菌胺及其復配對黃瓜霜霉病的毒力測定結果分析表
由表1可知,桔梗多糖與雙炔酰菌胺的重量比在5-30:1范圍內混配對黃瓜霜霉病均表現出明顯的增效作用。其中,當桔梗多糖與雙炔酰菌胺重量比為20:1時增效作用尤為顯著。
二:產品制備實施例
實施例1:21%桔梗多糖·雙炔酰菌胺懸浮劑(20:1)
桔梗多糖(有效成分)20%、雙炔酰菌胺(有效成分)1%、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濕潤劑)3.5%、聚羧酸鹽(分散劑)2%、烷基萘磺酸鈉(分散劑)2%、黃原膠(增稠劑)2%、丙二醇(防凍劑)2%、有機硅油(消泡劑)0.1%、去離子水(溶劑)補足至100%;先將其它助劑混合,在剪切機中剪切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桔梗多糖和雙炔酰菌胺,在磨球機中研磨2h,即可制得21%桔梗多糖·雙炔酰菌胺懸浮劑。
實施例2:32%桔梗多糖·雙炔酰菌胺懸浮劑(15:1)
桔梗多糖(有效成分)30%、雙炔酰菌胺(有效成分)2%、拉開粉(濕潤劑)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劑)5.5%、阿拉伯膠(增稠劑)2.5%、乙二醇(防凍劑)3%、有機硅油(消泡劑)0.3%、去離子水(溶劑)補足至100%;先將其它助劑混合,在剪切機中剪切混合均勻,然后加入桔梗多糖和雙炔酰菌胺,在磨球機中研磨2h,即可制得32%桔梗多糖·雙炔酰菌胺懸浮劑。
實施例3:24%桔梗多糖·雙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劑(5:1)
桔梗多糖(有效成分)20%、雙炔酰菌胺(有效成分)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分散劑)4%、十二烷基硫酸鈉(濕潤劑)3.5%、淀粉(粘結劑)2%、碳酸鈉(崩解劑)2%、硅藻土(填料)補足至100%;將各組分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機粉碎后,攪拌30min,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中進行造粒,造粒好后進行干燥、篩分即制得24%桔梗多糖·雙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劑。
實施例4:22%桔梗多糖·雙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劑(10:1)
桔梗多糖(有效成分)20%、雙炔酰菌胺(有效成分)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劑)3.5%、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濕潤劑)3%、聚乙烯醇(粘結劑)2%、碳酸鈉(崩解劑)2%、白炭黑(填料)8%、高嶺土(填料)補足至100%;將各組分混合均勻,經氣流粉碎機粉碎后,攪拌30min,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中進行造粒,造粒好后進行干燥、篩分即制得22%桔梗多糖·雙炔酰菌胺水分散粒劑。
三、實施例應用于防治黃瓜霜霉病大田藥效試驗
試驗方法:參照《gb/t17980.26-2000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一):殺菌劑防治黃瓜霜霉病》。本試驗安排在廣西貴港市,試驗共設7個處理,每處理4次重復,每小區面積45m2,共28個小區,隨機區組排列。采用常規噴霧,均勻噴濕,在病發前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天后第二次施藥,共施藥兩次。
調查方法:在施藥前,第二次施藥后7天、14天調查各小區,每小區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調查3株,每株調查全部葉片。根據相關資料調查分級標準,記錄總葉數、各級病葉數和病級數,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防效。
病情指數及防治效果計算方法:
病情指數計算公式:
式中:
x——病情指數;
ni——各級病葉數;
i——相對級數值;
n——調查總葉數。
防治效果公式:
式中:
p——防治效果,單位為百分數(%);
ck0——空白對照區施藥前病情指數;
ck1——空白對照區施藥后病情指數;
pt0——藥劑處理區施藥前病情指數;
pt1——藥劑處理區施藥后病情指數。
表2桔梗多糖、雙炔酰菌胺及其復配防治黃瓜霜霉病大田藥效試驗
由表2可以看出,桔梗多糖和雙炔酰菌胺復配的殺菌組合物能有效防治黃瓜霜霉病,防效顯著高于單用桔梗多糖和雙炔酰菌胺的防效,節省防治成本。本發明殺菌組合物對試驗作物均無明顯不良影響,安全性好,符合農藥制劑的安全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