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生物除草劑,屬于生物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雜草被認為是嚴重危害農作物的主要勁敵之一。全世界廣泛分布的雜草有30000種,每年約1800種對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每年因雜草危害造成的農作物減產高達9.7%。據統計,我國2002年全國受雜草危害面積超過11.33億畝,其中水稻3.17億畝,小麥2.83億畝,玉米l.86億畝,大豆7170萬畝,棉花1.49億畝,糖類、油料等作物2.25億畝.2003年,我國農作物(不含果茶類)種植面積為20.87億畝,農田雜草危害面積為11.14億畝,嚴重危害面積約5.25億畝。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和耕作制度變革,特別是連續使用化學除草劑后,由于敏感性雜草的消失和耐藥性雜草的幸存并不斷繁殖,農田雜草種群變化和群落演替加速,一些次要雜草逐漸成為主要雜草,多年生雜草為害加重。而且由于我國農村農業勞動力不斷向第二、三產業轉移,農田管理放松,一些地區農田草害呈加重趨勢。自從本世紀40年代化學除草劑開始應用至今,化學除草劑就成為減輕勞動強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農田除草的重要手段,目前化學除草劑占據絕大部分市場,但隨著化學除草劑的不斷應用,已明顯暴露其弊端,首先是除草劑霧滴漂移,藥液揮發,選擇性不理想及降解產物的危害等原因引起作物的藥害;其次是反復使用除草劑造成耐藥雜草種群的上升、抗除草劑雜草的出現和對環境污染日趨嚴重,使得開發新除草劑的難度和經費投入日益加大。近百年來采用化學除草劑有效地控制了許多雜草,但化學藥劑的大量使用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諸如除草劑抗性雜草植株的出現、土壤污染、水質的退化、以及對非雜草生物(特別是人、畜)的危害等等。隨著全球環境意識的提高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尋求更安全有效的除草制劑或方法成為除草劑發展的方向。生物除草劑在自然生態環境中廣泛存在,具有資源豐富、絕大多數無毒副作用、環境負效應小、不破壞生態環境、殘留少、選擇性強、對目標以外的植物影響小、安全性高等優點。大力推廣使用生物源除草劑或仿生除草劑,對于促進現代農業生產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與這一研究領域迅速擴大相比,新注冊的生物除草劑品種并不多。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在某一種雜草上分離一種有潛在利用價值的病原菌容易,但它以后發展的道路是復雜而漫長的。限制生物除草劑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四個:生物因素、環境因素、技術因素、市場因素。生物因素是寄主的變化和抗性,環境因素主要是溫度和濕度,特別是濕度,一直被認為是限制生物除草劑發展的主要因素,技術因素劑型的加工和生產時限制生物除草劑發展的原因,市場因素是指生產除草劑的跨國公司不愿意花巨大的成本和時間發展生物除草劑。當然,其中最主要的顯著性因素還是防治效果的不穩定,因此,未來提高效果而通常與低量化學除草劑復配,這雖然能夠改進生物除草劑的特性,但是,這種生物除草劑的使用不能屬于有機產品,而是起到了降低化學除草劑用量的作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種生物除草劑,能降低農藥對環境污染、且具有良好除草效果。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生物除草劑,由重量份如下的各組分制備而成:核盤菌10-30份、盤孢菌20-30份、氰氟草酯20-40份、水楊酸20-30份、乙草胺10-30份、水10-20份、草銨膦20-30份、醋酸10-20份、炔草酯10-20份。
優選地,由重量份如下的各組分制備而成:核盤菌20份、盤孢菌25份、氰氟草酯30份、水楊酸25份、乙草胺18份、水16份、草銨膦26份、醋酸15份、炔草酯14份。
優選地,由重量份如下的各組分制備而成:核盤菌10份、盤孢菌30份、氰氟草酯20份、水楊酸30份、乙草胺10份、水20份、草銨膦20份、醋酸20份、炔草酯10份。
優選地,由重量份如下的各組分制備而成:核盤菌30份、盤孢菌20份、氰氟草酯40份、水楊酸20份、乙草胺30份、水10份、草銨膦30份、醋酸10份、炔草酯20份。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除草劑組合使用方便、成本低,對作物生長安全,其推廣應用有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能降低農藥對環境污染、且具有良好除草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一種生物除草劑,由重量份如下的各組分制備而成:核盤菌20份、盤孢菌25份、氰氟草酯30份、水楊酸25份、乙草胺18份、水16份、草銨膦26份、醋酸15份、炔草酯14份。
實施例2:一種生物除草劑,由重量份如下的各組分制備而成:核盤菌10份、盤孢菌30份、氰氟草酯20份、水楊酸30份、乙草胺10份、水20份、草銨膦20份、醋酸20份、炔草酯10份。
實施例3:一種生物除草劑,由重量份如下的各組分制備而成:核盤菌30份、盤孢菌20份、氰氟草酯40份、水楊酸20份、乙草胺30份、水10份、草銨膦30份、醋酸10份、炔草酯20份。
對比例1:一種生物除草劑,由重量份如下的各組分制備而成:盤孢菌45份、氰氟草酯30份、水楊酸25份、乙草胺18份、水16份、草銨膦26份、醋酸15份、炔草酯14份。
對比例2:一種生物除草劑,由重量份如下的各組分制備而成:核盤菌45份、氰氟草酯30份、水楊酸25份、乙草胺18份、水16份、草銨膦26份、醋酸15份、炔草酯14份。
對比例3:一種生物除草劑,由重量份如下的各組分制備而成:核盤菌40份、盤孢菌40份、氰氟草酯30份、水楊酸25份、乙草胺18份、水16份、草銨膦26份、醋酸15份、炔草酯14份。
實驗例1:
水稻種植田內測試實施例1-3和對比例1-3的除草劑組合物對雜草的防治效果,具體步驟包括:移栽水稻10天后,在不同的種植區內拌土撒施實施例1-3和對比例1-3的除草劑組合物。其中,施用量均為60g/畝,測試每種除草劑組合物的種植區的面積均為10畝,施用時用除草劑拌土,進行藥土撒施,并以水替代除草劑為空白處理,除按上述方案施用除草劑外,各種植區的其它種植條件完全相同。撒施除草劑30天后,對種植區的雜草進行識別計數,按下式計算株防效,并且對種植區的水稻產量進行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表1,實驗結果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