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食用菌養殖裝置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食用菌自動裝瓶機。
背景技術:
食用菌是指子實體碩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稱為蘑菇,中國已知的食用菌有三百五十多種,其中多屬擔子菌亞門,常見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銀耳、猴頭、竹蓀、百靈和牛肝菌等;少數屬于子囊菌亞門,其中有:羊肚菌、馬鞍菌和塊菌等,上述真菌分別生長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生態環境中。
現有的食用菌在裝瓶時,主要靠人工裝瓶,通常需要多名工作人員共同完成,裝瓶速度極為緩慢,使得工作效率低下,非常不利于大規模的食用菌養殖,并且現有的裝瓶機無法做到連續的裝瓶。
技術實現要素: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食用菌自動裝瓶機,解決了目前食用菌在裝瓶時需要手工裝瓶,并且現有的裝瓶機無法連續裝瓶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食用菌自動裝瓶機,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內壁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上固定連接有第一錐形齒輪,所述第一錐形齒輪的一側嚙合有第二錐形齒輪,所述第二錐形齒輪上通過轉動軸與外框內壁的底部轉動連接,所述轉動軸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旋轉裝置,所述旋轉裝置的底部通過支撐軸與外框內壁的底部轉動連接,所述旋轉裝置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載物板,所述載物板的一側貫穿外框的一側且延伸至外框的外部,所述外框內壁的底部且位于第一電機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的轉軸上固定連接有第一皮帶輪,所述第一皮帶輪通過皮帶傳動連接有第二皮帶輪,所述第二皮帶輪通過中軸與外框內壁的一側活動連接,所述第二皮帶輪的背面固定連接有移動裝置,所述外框內壁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豎板,并且外框的頂部貫穿有進料斗,所述移動裝置的一側貫穿豎板且延伸至豎板的左側,所述移動裝置位于豎板左側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擋板,所述擋板的一側貫穿進料斗且延伸至進料斗的內部。
所述旋轉裝置包括扇形輪和轉盤,所述扇形輪的底部與轉動軸的頂端固定連接,所述扇形輪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推桿,所述推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推頭,所述推頭的表面通過轉槽與轉盤活動連接,所述轉盤的頂部與載物臺固定連接。
所述移動裝置包括凸輪,所述凸輪的表面與第二皮帶輪的背面固定連接,所述凸輪的一側傳動連接有移動板,所述移動板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移動桿,所述移動桿的一端貫穿豎板且延伸至豎板的左側,所述豎板的右側與移動板的左側之間且位于移動桿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彈簧。
優選的,所述外框底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車輪。
優選的,所述外框的一側開設有與載物板相適配的通槽。
優選的,所述載物板的表面開設有裝瓶口。
優選的,所述移動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滑塊,所述外框內壁的頂部開設有與滑塊相適配的滑軌。
(三)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食用菌自動裝瓶機。具備以下有益效果:該食用菌自動裝瓶機,通過外框固定連接第一電機,第一電機固定連接第一錐形齒輪,第一錐形齒輪嚙合第二錐形齒輪,第二錐形齒輪通過轉動軸與旋轉裝置轉動連接,旋轉裝置固定連接載物板,外框固定連接第二電機,第二電機固定連接第一皮帶輪,第一皮帶輪通過皮帶傳動連接第二皮帶輪傳動,第二皮帶輪固定連接移動裝置,達到了自動裝瓶的目的,通過旋轉裝置帶動載物板的定時旋轉,可方便工人的操作,并通過移動裝置的往復運動,實現對進料斗的開合,達到了定時進料的目的,從而實現自動裝瓶,大大加快了食用菌的裝瓶速率,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可以輕松應對數量較大的食用菌裝瓶操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旋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移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載物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框、2第一電機、3第一錐形齒輪、4第二錐形齒輪、5轉動軸、6支撐軸、7旋轉裝置、71推頭、72推桿、73扇形輪、74轉盤、75轉槽、8載物板、9進料斗、10豎板、11移動裝置、111凸輪、112移動板、113彈簧、114移動桿、12第二電機、13第一皮帶輪、14皮帶、15第二皮帶輪、16車輪、17裝瓶口、18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4,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食用菌自動裝瓶機,包括外框1,外框1底部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車輪16,方便裝置的移動,外框1內壁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第一電機2,第一電機2的輸出軸上固定連接有第一錐形齒輪3,第一錐形齒輪3的一側嚙合有第二錐形齒輪4,第二錐形齒輪4上通過轉動軸5與外框1內壁的底部轉動連接,轉動軸5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旋轉裝置7,旋轉裝置7的底部通過支撐軸6與外框1內壁的底部轉動連接,旋轉裝置7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載物板8,外框1的一側開設有與載物板8相適配的通槽,載物板8的表面開設有裝瓶口17,方便將培養瓶放入載物板8中,載物板8的一側貫穿外框1的一側且延伸至外框1的外部,方便工人取出裝滿的培養瓶,和放置空的培養瓶,外框1內壁的底部且位于第一電機2的右側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12,第一電機2與第二電機12均通過電機座與外框1內壁的底部固定連接,第二電機12的轉軸上固定連接有第一皮帶輪13,第一皮帶輪13通過皮帶14傳動連接有第二皮帶輪15,第二皮帶輪15通過中軸與外框1內壁的一側活動連接,第二皮帶輪15的背面固定連接有移動裝置11,外框1內壁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豎板10,并且外框1的頂部貫穿有進料斗9,當裝瓶口17移動到進料斗9的下方時,擋板18恰好移除進料斗9,完成裝瓶,移動裝置11的一側貫穿豎板10且延伸至豎板10的左側,移動裝置11位于豎板10左側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擋板18,擋板18的一側貫穿進料斗9且延伸至進料斗9的內部。
旋轉裝置7包括扇形輪73和轉盤74,扇形輪73的底部與轉動軸5的頂端固定連接,扇形輪73的一側固定連接有推桿72,推桿72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推頭71,推頭71的表面通過轉槽75與轉盤74活動連接,轉盤74的頂部與載物臺8固定連接。
移動裝置11包括凸輪111,凸輪111的表面與第二皮帶輪15的背面固定連接,凸輪111的一側傳動連接有移動板112,移動板112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滑塊,外框1內壁的頂部開設有與滑塊相適配的滑軌,移動板112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移動桿114,移動桿114的一端貫穿豎板10且延伸至豎板10的左側,豎板10的右側與移動板112的左側之間且位于移動桿114的表面固定連接有彈簧113。
使用時,依次打開第一電機2和第二電機12,第一電機2的轉動帶動第一錐形齒輪3的轉動,第一錐形齒輪3的轉動帶動第二錐形齒輪4的轉動,從而帶動旋轉裝置7的轉動,從而帶動載物板8的轉動,第二電機12的轉動,帶動第一皮帶輪13的轉動,從而通過皮帶14帶動第二皮帶輪15的轉動,第二皮帶輪15的轉動帶動移動裝置11的轉動,移動裝置11的轉動帶動擋板18的移動。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