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金花茶圈枝繁殖技術。
背景技術:
: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于20世紀60年代初在我國廣西首次發現,屬于山茶科山茶屬茶亞屬金花茶組的常綠灌木至小喬木,花瓣為蠟質金黃色,是培育黃色新品茶花的唯一可選擇的親本。我國于1984年發布的《中國植物紅皮書》將其列為一級稀有瀕危植物,1992年又被林業部列為國家珍貴樹種,1996年在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中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享有“茶族皇后”的美譽,又被稱為“植物界的大熊貓”,是極為重要的可開發種質資源。金花茶它不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科研價值,還具有極高的保健價值,從1988年開始,許多專家對金花茶進行了毒理、藥理、化學成分分析,抗菌試驗,惡性腫瘤試驗,降血脂、降膽固醇、降血壓等試驗,金花茶的花和葉含有多種對人體具有重要保健作用的微量元素以及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經大量試驗證明對于抑制腫瘤生長、防止血動脈硬化,調節人體血脂、血糖、膽固醇,增強機體免疫力具有明顯的效果。由于金花茶座果率極低,而且人工種植的金花茶花朵基本都被采摘飲用,種子更加難以得到,采用高空壓條繁殖,不僅可以擴大金花茶苗木的來源,而且還具有見效快、生長快、提早開花結果、保持母本優良品質等優點,對于金花茶的保護和開發具有重要意義。有關金花茶高空壓條繁殖技術也有了一些報道,但均是在金花茶的原產地進行的高空壓條試驗,而并沒有關于在除原產地之外的其它地區圈枝繁殖的技術報道。而且報道中所采用的濾紙法及包扎基質等圈枝方法過于繁瑣,本文將尋求一個在非原產地的環境下更適于在實際生產中應用的、更有效的金花茶圈枝繁殖技術。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提供一種金花茶圈枝繁殖方法,本發明目的是一個在非原產地的環境下更適于在實際生產中應用的、更有效的金花茶圈枝繁殖技術。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金花茶圈枝繁殖方法:(一)所用藥劑選用吲哚丁酸、萘乙酸和兩者的等量混合液作為試驗藥劑;(二)方法進行了長調節劑處理、包扎基質、環剝寬度和壓條徑粗對金花茶高壓繁殖生根成活率的影響試驗;高空壓條均環剝深至形成層;用基質和薄膜包扎緊實,使其呈橢圓球狀,球長約8cm,徑約5cm,包扎的上端薄膜應留2-3cm;(三)枝條選擇選擇品種純正、豐產穩產、樹勢健壯的母樹;要選擇健壯、樹皮較光滑無損害、無病蟲和寄生物附著的枝條;圈枝所用的枝條應具備如下幾個條件:(1)已經結過果實并且其性狀表現確為優良,具有該品種特征特性的枝條;(2)枝條年齡2-4年,枝條直徑以1.0-2.0厘米;(3)枝條上樹皮無損傷,枝干直,圈枝部位較圓滑;(4)枝葉健壯,無病蟲害,無附生和寄生植物;(5)分布于樹冠外圍中上部,向陽的枝條;(四)圈枝時間:一年之間都可以進行,最適合時間在每年5-6月;(五)圈枝方法:(1)環狀剝皮;(2)藥劑處理:用毛刷蘸藥劑涂抹環割口處,涂抹均勻;再將稻草和泥加入適量的水,拌成草泥后用剝膜包好覆蓋到環剝口,泥團要緊緊貼住環剝口,再用繩子扎緊兩端即可;(3)包裹基質:用黃心土拌成的泥團圈枝口,包裹時,從圈枝口下端3一4厘米處包起,逐漸向上糊,至上切口3一4厘米處;將泥團糊成一個圍著圈枝口的檄攬形的泥團,泥團外表用手抹圓滑;要求自然緊貼樹枝不松動脫落,在其外部包裹薄膜,為了良好的保濕性,薄膜要密封好,上下兩端口扎緊;(六)下樹試驗期間沒有對圈枝苗進行特別的管護,如常的苗木統一管理,圈枝后的枝條2個月左右后開始生根,6個月左右長出的根比較濃密,且根系逐漸老熟,這時在包扎處的下方截斷枝條,解開薄膜并洗根,之后下地種植或直接盆栽。本發明的優點有:本發明的培育方法簡單容易操作,則更容易和有效應用于苗木實際生產中,且生根效果更好。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用最佳的實施例對本發明做詳細的說明。1材料和方法1.1試驗材料1.1.1試驗苗木試驗材料均采用位于廣東佛山南海的廣東省山茶種質資源庫內引種栽培達8年的的健壯、無病蟲害的成齡植株。1.1.2試驗藥劑本文選用了吲哚丁酸、萘乙酸和兩者的等量混合液作為試驗藥劑,下文中分別用iba、naa和nb代替吲哚丁酸、萘乙酸和兩者的等量混合液,以清水設對照ck。1.2試驗方法在2013年7月進行了生長調節劑處理、包扎基質、環剝寬度和壓條徑粗對金花茶高壓繁殖生根成活率的影響試驗。高空壓條均環剝深至形成層;用基質和薄膜包扎緊實,使其呈橢圓球狀,球長約8cm,徑約5cm,包扎的上端薄膜應留2-3cm,并反卷呈漏斗狀,以使其在下雨季節能微弱的滲水為原則。180d后進行生根成活率及生根多度比率觀察。生根多度劃分等級標準:一級≥60條根,二級30-60條根,三級10-20條根,四級1-10條根,五級沒出根。1.2.1枝條選擇選擇品種純正、豐產穩產、樹勢健壯的母樹。要選擇健壯、樹皮較光滑無損害、無病蟲和寄生物附著的枝條。圈枝所用的枝條應具備如下幾個條件:(1)已經結過果實并且其性狀表現確為優良,具有該品種特征特性的枝條。(2)枝條年齡以2一4年為好,太小的枝條生長慢,太老、太大的枝條難操作,且對母樹損傷過大,枝條直徑以1.0-2.0厘米為宜。(3)枝條上樹皮無損傷,枝干直,圈枝部位較圓滑。(4)枝葉健壯,無病蟲害,無附生和寄生植物。(5)分布于樹冠外圍中上部,向陽的枝條。1.2.2圈枝時間:一年之間都可以進行,最適合時間在每年5-6月,此時金花茶苗木的樹梢已經完全老熟,適合開展圈枝繁殖。1.2.3圈枝方法(1)環狀剝皮在選好枝條的光滑部位環割兩刀,兩刀口相距約3厘米,深度僅達木質部。將兩割口之間的皮層全部剝除,刮凈附在木質部的形成層。圈枝剝皮處理:在選擇好的枝條上,用較鋒利的刀在選定的較圓滑的部位上環切兩刀,兩個切環相距3厘米左右,切口深度以剛切斷韌皮部而不傷木質部為佳。然后把兩環切口之間的皮層剝去。同時,不要弄傷木質部,也不要留下韌皮層。圈枝剝口要做到兩點:一是切口不能過深,傷及木質部后易使枝條得不到水分而干枯;二是兩切口之間的韌皮層要完全剝離,防止上下兩切口過快重新愈合,影響促根成苗。(2)藥劑處理:用毛刷蘸藥劑涂抹環割口處,涂抹均勻,多刷幾遍。再將稻草和泥加入適量的水,拌成草泥后用剝膜包好覆蓋到環剝口,泥團要緊緊貼住環剝口,再用繩子扎緊兩端即可。(3)包裹基質:用黃心土拌成的泥團圈枝口,包裹時,從圈枝口下端3一4厘米處包起,逐漸向上糊,至上切口3一4厘米處。將泥團糊成一個圍著圈枝口的檄攬形的泥團,泥團外表用手抹圓滑。要求自然緊貼樹枝不松動脫落,在其外部包裹薄膜,為了良好的保濕性,薄膜要密封好,上下兩端口扎緊。1.2.4下樹并統計結果試驗期間沒有對圈枝苗進行特別的管護,如常的苗木統一管理,圈枝后的枝條2個月左右后開始生根,6個月左右長出的根比較濃密,且根系逐漸老熟,這時在包扎處的下方截斷枝條,解開薄膜并洗根,進行數據統計,統計枝條生長率、不定根數量并測量長度,用以比較各處理的效果。之后下地種植或直接盆栽。圈枝苗經過180天之后,據下樹,并將其薄膜去除,用清水浸泡,待基質全部脫落后,則分別統計其生根數。生根多度劃分等級標準劃分:一級≥50條根,二級20-50條根,三級10-20條根,四級1-10條根。不同藥劑不同處理金花茶圈枝苗生根率統計見表2。表2不同藥劑不同濃度處理對金花茶圈枝苗生根的影響注:總比率(%)=各級枝數*100%/處理枝數比率(%)=各級枝數*100%/生根枝數2.1各處理枝條生根率分析調查統計過程中,發現所有處理的枝條不管是否生根,均成活。由表2中可以看出,在13種處理中,iba激素處理的金花茶枝條的生根效果是最差的,其中iba1500、iba500、iba250三個處理的生根率分別為13.3%、17.2%和21.7%,均未超過對照的生根率27.9%,而其中效果較好的iba1000的生根率也僅達到36.7%,僅高出對照的生根率不到9%;在所有的處理中,naa1500的生根率達到100%,nb1000、nb1500的生根率均超過95%,其次為nb500和naa1000,分別為92.6%和85.7%,也超過了85%;而nb250的生根率為76.9%,均超過了naa500的70.4%和naa250的50%,因此混合激素處理的總體效果好過naa處理的效果。2.2各處理枝條生根多度分析從各種激素處理來看,iba處理中,生根主要集中在三級、四級根上,即使iba1500的生根率達到了100%,可全部都是三級根;naa處理中,除了naa1500在一二級根達到80%以上,其他幾個濃度處理三、四級根和一、二級根均為接近50%;混合激素處理中,各濃度處理中三、四級根與一、二級根都沒有太大差別。2.3各處理生根根長、根徑分析所得數據采用excel軟件進行整理,并用dps數據處理軟件對各處理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見表3。表3不同處理的生根枝條粗度、根長和根徑方差分析表處理枝條粗度(cm)根長(cm)根徑(cm)ck13.54±3.13a5.84±4.15bc0.58±0.39abciba25015.08±3.88a4.80±3.35c0.52±0.29ciba50013.61±3.62a7.30±6.02abc0.63±0.27abciba100013.17±2.79a5.84±2.82abc0.54±0.24bciba150012.58±2.85a5.05±2.97c0.48±0.16cnaa25014.09±2.70a7.65±3.89ab0.70±0.31abcnaa50012.15±1.88a7.94±2.85ab0.61±0.27abcnaa100014.45±2.75a6.60±2.45abc0.61±0.29abcnaa150011.68±2.16a7.72±2.92ab0.81±0.39anb25013.08±2.70a7.82±4.01ab0.67±0.39abcnb50013.34±2.71a8.67±4.12a0.67±0.31abcnb100012.28±2.77a8.30±3.16ab0.76±0.26abnb150013.00±2.33a8.45±3.06ab0.73±0.27ab注:檢驗的顯著性水平為p=0.05,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相同字母表示差異不顯著。從表3中可以看出12個處理和對照的枝條粗度均無顯著性差異,故不用做分徑級考慮。從生根的根長可以看出,naa各處理之間、nb各處理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但均和iba250、iba1500有顯著差異,而iba激素各處理之間無顯著性差異,根長大小的排序為:nb500>nb1500>nb1000>naa500>nb250>naa1500>naa250>iba500>naa1000>iba1000>ck>iba1500>iba250,可以看出混合激素處理的根長基本上比激素單獨處理的效果好。從生根的根徑看,naa各處理之間、nb各處理之間及相互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但均和iba250、iba1500有顯著差異,三種激素各處理與ck則均無顯著差異。根徑大小的排序為:naa1500>nb1000>nb1500>naa250>nb500>nb250>iba500>naa1000>naa500>ck>iba1000>iba250>iba1500,naa處理和混合激素處理的根徑基本上比iba處理和對照的效果好。3結論和討論3.1本文選取的試驗地的環境要比金花茶原產地氣候干燥、炎熱,相較原產地而言不太利于金花茶的生長。本文主要是研究應用實際金花茶苗木生產中的繁殖技術,故圈枝后沒有對苗木加以特別的管護,如向基質中注水等措施,以此模擬苗木生產過程中的實際環境。3.2本文選擇的枝條都在1.0-2.0之間的,且枝粗之間差異性不顯著,故不對枝條粗度做分級考慮。選擇枝條時,太小的枝條生長慢,失去了圈枝生產的意義,但太粗的枝條又比較難操作,而且還對母樹造成較大的損傷,所以在日常苗木生產中,要選擇合適徑級的金花茶枝條進行圈枝生產。3.3本文中的混合生長素為萘乙酸和吲哚丁酸的等體積的混合液。本文試驗表明混合生長素處理總體上比萘乙酸和吲哚丁酸兩種激素單獨處理對金花茶圈枝生根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但本文中所采取的三種混合生長素的濃度(500mg·l-1,1000mg·l-1,1500mg·l-1)在廣東地區處理金花茶枝條的生根率均達到92%以上,而李富福等[6]采取三種相同混合生長素的濃度在金花茶的原產地處理的生根率均僅在80%-85%之間。在本文采取的處理的方法是用毛筆蘸藥劑涂抹,并僅用常見的黃心土作為包扎基質,黃心土相比其它基質而言,比較容易得到,而且成本低,與李富福等相比此法簡單容易操作,則更容易和有效應用于苗木實際生產中,且生根效果更好。3.4通過試驗表明,iba250與iba1500處理的枝條生根長度和生根粗度均顯著小于其它11種處理的根長和根徑,而這11種處理之間,除了naa1500處理的根長與對照呈顯著性差異,nb500處理的根徑與對照呈顯著性差異,其余處理之間根長與根徑都無顯著性差異。表明激素在對圈枝生根過程中,對根長和根徑方面沒有特別的效果。3.5當圈枝苗成功長根,即可鋸離或剪離母樹。對于苗徑較細的苗,用鋒利的枝剪緊貼泥團的下端把長好根的圈枝苗剪離母樹;對于苗徑稍粗的苗,用鋸子貼著泥團下端把苗鋸離母樹。落苗時要小心,不要弄散、弄松泥團,更不要傷根。剪離母樹的圈枝苗按其主干的大小,留主干150-200厘米,下樹后應立即修剪枝葉,留2~3個較好的分枝,每個分枝僅留2~3片老葉。小心解除包裹泥團的薄膜,根部澆上稀泥漿,將圈枝苗假植于育苗器內,用松軟園土填滿,置于樹蔭下或涼棚內,淋透水,并經常灑水保持土壤濕潤,待抽出梢后定植。最后應說明的是: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對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由此所引申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中。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