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發明屬于溫室大棚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
背景技術:
:溫室大棚廣泛用于蔬菜、水果的種植栽培。溫室大棚內作物的良好生長需要調控溫室大棚的溫度、光照、濕度和通風等條件。食用菌不同于一般的蔬菜和水果,食用菌不是直接種植在地上,為了提高空間利用率,食用菌一般都是種植在架子上的床體中。對于大棚條件的需求不同,比如,大多數食用菌對光照的需求遠遠低于蔬菜水果。因此需要控制不同的條件。而且不同的食用菌種類之間的環境條件因素的需求差異也很大。技術實現要素: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專用于食用菌,特別是雙孢菇及雙孢菇類的,的大棚,可以滿足雙孢菇的生長環境需求或者生長環境與雙孢菇類似食用菌的需求。本發明的發明人在生產實踐中發現雙孢菇是一種高溫品種的食用菌,其子實體的發生需要光線,屬于弱光出菇,在出菇其需要一定濃度的二氧化碳才能保持正常菇型,因此此時期通風不能過量否則會出現畸形菇,另外,雙孢菇的菌絲對低溫的耐受能力較差,需要控制調控濕度的噴水量,特別是溫度較低時的噴水量。本發明便是基于以上發現。本發明的一種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具體如下:一種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包括雙層大棚和棚內的若干培養支架;所述雙層大棚包括外層和外層,所述內層包括弧形內層骨架和附著于所述內層骨架的內層膜;所述外層包括位于大棚一側的豎直的通氣孔板、弧形外層骨架和附著于所外層骨架上的外層膜;所述弧形外層骨架包括一端的外骨架固定端和另一端的外骨架自由端,所述外骨架固定端與所述通氣孔板相連接,所述外骨架自由端搭在土地上;所述通氣孔板上設有上通氣孔和下通氣孔,所述上通氣孔連接上導氣管,所述下通氣孔連接下導氣管;所述內層膜在對應于所述外骨架自由端的一側位置上設有中間層氣體交換孔;所述培養支架包括兩平行的立柱板和兩端分別與兩所述立柱板板面連接的多層水平的支撐板,相鄰所述支撐板上未與所述立柱板連接的另外兩端與立柱板側邊形成敞口,且該敞口掛設有遮陽網,所述支撐板上設有菌床;所述菌床上設有食用菌培養基料。可選的,所述菌床包括上層的蛭石層和底層的吸水層。可選的,所述吸水層下設有石灰層,所述吸水層和石灰層之間設有可抽出的隔離層。可選的,在每個所述支撐板上部的所述立柱板上設有朝向中間的噴頭,所述噴頭連接的水管固定在所述立柱板的外側面。可選的,所述立柱板內設有通氣管,上下相鄰的所述支撐板之間的立柱板的內側設有通氣孔,所述通氣孔與通氣管相連通。可選的,所述通氣管的頂端開口設有抽氣風扇。可選的,所述食用菌培養基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60-90份的干牛糞、1-10份的棉籽殼、1-10份的花生殼、1-5份的玉米秸稈、1-10份的米糠、1-10份的干紅薯蔓、1-5份的石膏粉、1-3份的珍珠巖。進一步可選的,所述食用菌培養基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80份的干牛糞、5份的棉籽殼、5份的花生殼、3份的玉米秸稈、5份的米糠、5份的干紅薯蔓、2份的石膏粉、2份的珍珠巖。可選的,所述制備包括以下步驟:s1,取干牛糞粉碎、過篩,得到牛糞基底;s2,取玉米秸稈、花生殼、干紅薯蔓,分別粉碎、過篩,加入棉籽殼和米糠,混合,得到邊角料基底;s3,s1步驟所得的牛糞基底與s2步驟所得的邊角料基底,混合,加水至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比為30-50%,得到發酵基底;s4,s3步驟所得的發酵基底,堆積發酵,每兩天翻堆一次,保持核心溫度40攝氏度以上堆積5-10天,得到后熟基底;s5,s4步驟所得的后熟基底與珍珠巖和石膏粉混合,鋪上在菌床上,厚度為5-10cm,再在上面用1-3cm的牛糞基底覆蓋。附圖說明圖1實施例1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的結構示意圖;圖2實施例1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的側視圖;圖3實施例1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培養支架的結構示意圖;圖4實施例1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支撐板的側視圖;圖5實施例1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支撐板的俯視圖;圖6實施例2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菌床的側視圖;圖7實施例2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隔離層的側視圖;圖8實施例3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培養支架的側視圖;圖9實施例4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培養支架的側視圖;圖10實施例4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培養支架立柱板的內面的側視圖;以上附圖中各圖的比例尺并不統一,為了觀看清楚,各圖是在已有基礎上進行適當的縮放。圖中,內層膜2、通氣孔板3、外層骨架4、外骨架固定端41、外骨架自由端42、上導氣管31、下導氣管32、中間層氣體交換孔21、立柱板51、支撐板52、菌床53、遮陽網54、蛭石層531吸水層532、石灰層534、隔離層533、噴頭511、水管512、通氣管513、通氣孔514。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但足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理解,下列實施例僅于說明本發明,而不應視為限定本發明的范圍。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者,按照常規條件或制造商建議的條件進行。所用試劑或儀器未注明生產廠商者,均為可以通過市購獲得的常規產品。實施例1一種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包括雙層大棚和棚內的若干培養支架;所述雙層大棚包括外層和外層,如圖1所示,所述內層包括弧形內層骨架和附著于所述內層骨架的內層膜2;所述外層包括位于大棚一側的豎直的通氣孔板3、弧形外層骨架4和附著于所外層骨架4上的外層膜;結合圖2所示,所述弧形外層骨架4包括一端的外骨架固定端41和另一端的外骨架自由端42,所述外骨架固定端41與所述通氣孔板3相連接,所述外骨架自由端42搭在土地上;所述通氣孔板3上設有上通氣孔和下通氣孔,所述上通氣孔連接上導氣管31,所述下通氣孔連接下導氣管32;所述內層膜2在對應于所述外骨架自由端42的一側位置上設有中間層氣體交換孔21;結合圖3、圖4、圖5所示,所述培養支架包括兩平行的立柱板51和兩端分別與兩所述立柱板51板面連接的多層水平的支撐板52,相鄰所述支撐板52上未與所述立柱板51連接的另外兩端與立柱板31側邊形成敞口,且該敞口掛設有遮陽網54,所述支撐板52上設有菌床53;所述菌床53上設有食用菌培養基料。本實施例的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具有雙層的結構,提升了保溫效果。同時,通過打開和關閉上導氣管31與下導氣管32可以促進夾層和外界的空氣流通,中間層氣體交換孔21可以促進夾層和棚內的空氣流通。可以通過打開和關閉上導氣管31與下導氣管32的個數來控制棚內的空氣流通。遮陽網54可以遮擋陽光,使得棚內的局部菌床53上的光照強度適合雙孢菇等弱光類的生長需要,同時不會像棚外的草簾或者遮陽卷簾那樣因為遮擋了陽光進入而降低了棚內的溫度,不會導致大棚聚溫效率的降低。本實施例的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通過雙層結構和多層的培養支架為雙孢菇的生長提供了一個聚溫效率高、光照合適、通風可控的良好生長環境。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6所示,所述菌床53包括上層的蛭石層531和底層的吸水層532。結合圖7所示,所述吸水層532下設有石灰層534,所述吸水層532和石灰層534之間設有可抽出的隔離層533。本實施例的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所述菌床53上的水可以穿透上層的蛭石層531而進入下層的吸水層532,可以防止菌床53上的積水,不利于接近菌床53底面的菌絲的生長。隔離層533抽出后,石灰層534與吸水層532的水接觸釋放熱量,提高整個菌床53的溫度。可以外界溫度低光照差而棚內溫度不夠時,臨時提高菌床53的溫度,保護不耐寒的雙孢菇菌絲。石灰水還可以吸附多余的二氧化碳氣體,實現二氧化碳濃度的調控。實施例3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8所示,在每個所述支撐板52上部的所述立柱板51上設有朝向中間的噴頭511,所述噴頭511連接的水管512固定在所述立柱板51的外側面。本實施例的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雙向設有向中間噴水的噴頭511,可以提高環境濕度和食用菌培養基料內水分含量,還可以暫時性的快速降低菌床53的溫度。實施例4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9、圖10所示,所述立柱板51內設有通氣管513,上下相鄰的所述支撐板52之間的立柱板51的內側設有通氣孔514,所述通氣孔514與通氣管513相連通。所述通氣管513的頂端開口設有抽氣風扇。本實施例的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通過通氣管513、通氣孔514和通氣管513的頂端開口的抽氣風扇形成二氧化碳均勻分布體系,每個菌床53上的食用菌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由于密度大于空氣會逐步向底層聚集,造成二氧化碳分布的不均勻。滿足雙孢菇在出菇時對二氧化碳的需求,避免或降低畸形菇的比例。實施例5實施例1的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的食用菌培養基料,所述食用菌培養基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60份的干牛糞、1份的棉籽殼、1份的花生殼、1份的玉米秸稈、1份的米糠、1份的干紅薯蔓、1份的石膏粉、1份的珍珠巖。實施例6實施例5的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的食用菌培養基料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s1,取干牛糞粉碎、過篩,得到牛糞基底;s2,取玉米秸稈、花生殼、干紅薯蔓,分別粉碎、過篩,加入棉籽殼和米糠,混合,得到邊角料基底;s3,s1步驟所得的牛糞基底與s2步驟所得的邊角料基底,混合,加水至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比為30-50%,得到發酵基底;s4,s3步驟所得的發酵基底,堆積發酵,每兩天翻堆一次,保持核心溫度40攝氏度以上堆積5-10天,得到后熟基底;s5,s4步驟所得的后熟基底與珍珠巖和石膏粉混合,鋪在菌床上,厚度為5-10cm,再在上面用1-3cm的牛糞基底覆蓋。實施例7實施例1的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的食用菌培養基料,所述食用菌培養基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90份的干牛糞、10份的棉籽殼、10份的花生殼、5份的玉米秸稈、10份的米糠、10份的干紅薯蔓、5份的石膏粉、3份的珍珠巖。實施例8實施例1的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的食用菌培養基料,所述食用菌培養基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80份的干牛糞、5份的棉籽殼、5份的花生殼、3份的玉米秸稈、5份的米糠、5份的干紅薯蔓、2份的石膏粉、2份的珍珠巖。對照例1實施例1的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的食用菌培養基料,所述食用菌培養基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30份的干牛糞、1份的花生殼、1份的玉米秸稈、1份的米糠、1份的干紅薯蔓、1份的石膏粉、1份的珍珠巖。制備方法比照實施例6對照例2實施例1的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的食用菌培養基料,所述食用菌培養基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60份的干牛糞、1份的棉籽殼、1份的米糠、1份的干紅薯蔓、1份的石膏粉、1份的珍珠巖。制備方法比照實施例6。對照例3實施例1的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的食用菌培養基料,所述食用菌培養基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60份的干牛糞、1份的棉籽殼、1份的花生殼、1份的玉米秸稈、1份的干紅薯蔓、1份的石膏粉、1份的珍珠巖。制備方法比照實施例6。對照例4實施例1的專用于菌類培養的大棚的食用菌培養基料,所述食用菌培養基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60份的干牛糞、1份的棉籽殼、1份的花生殼、1份的玉米秸稈、1份的米糠、1份的珍珠巖。制備方法比照實施例6。實驗例1不同食用菌培養基料對雙孢菇生長的影響雙孢菇菌種as2796,購自福建省蘑菇菌種研究推廣站,接種量1.5瓶/平方米(500ml)。使用實施例1和實施例4的大棚和實施例5、7、8和對照例1-4的食用菌培養基料為雙孢菇的培養基。實施例1大棚按常規方法進行管理。實施例4的大棚在出菇期,每小時啟動抽氣風扇5min。以雙孢菇的商品性(產量和畸形率)為評價指標。一個生長周期結束后,統計所有雙孢菇的產量和畸形率。產量以每平米所產雙孢菇鮮重的總和。畸形率為菌柄2cm以上的畸形雙孢菇占所有采集的菌柄2cm以上的雙孢菇個數的百分比例。表1樣品設置表表2不同食用菌培養基料對雙孢菇生長的影響樣品編號雙孢菇產量(kg/m2)17.40*27.63*37.30*47.10*58.85**69.14**710.80****符號數目相同表示沒有顯著性差異,數目不同表示有顯著性差異(p<0.05)從表2可以看出,在同樣的大棚采用同樣的管理條件下,實施例5、7、8食用菌培養基料的雙孢菇產量顯著大于對照例的1-4,說明實施例5、7、8的各原料之間對于雙孢菇的產量影響具有協同作用。表3不同大棚對雙孢菇生長的影響#符號數目相同表示沒有顯著性差異,數目不同表示有顯著性差異(p<0.05)從表3可以看出,同樣的食用菌培養基料,不同的外界環境控制,特別是局部微環境的通風對雙孢菇出菇的畸形率影響很大。盡管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已經得到詳細的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理解。根據已經公開的所有教導,可以對那些細節進行各種修改和替換,這些改變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本發明的全部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任何等同物給出。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