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缽體,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農業(yè)生產的缽體,屬于農業(yè)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栽植是農作物生產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栽植的第一步是育好秧苗,為保證秧苗成活率和快速緩苗,缽苗逐漸取代了傳統的裸苗栽植。為了培育缽苗,首先要用缽,傳統的缽有圓形和六邊形兩種,這兩種缽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圓形缽結構簡單、制造方便,但是它的面積利用率較低,缽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缽土量,圓形缽對空間利用率較低,也就是單位體積同樣缽數的情況下,圓形缽容積較小;方形缽雖然容積大,但是其側壁強度不好,育苗時缽容易變形,導致苗不容易從缽中取出,且方形缽在制造過程中次品率和廢品率較高,由于這些原因方形缽的深徑比一般不能超過1。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為解決現有育苗用缽在擴大容積的前提下難以保證側壁強度的問題,進而提出一種用于農業(yè)生產的缽體。
本發(fā)明為解決上述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本發(fā)明包括桶體,桶體是圓筒形,且桶體的開口處設有向外延伸的外沿,所述外沿為矩形,桶體底部設有通孔。
進一步的,桶體的內壁沿圓周方向設有多個外凸的棱。
進一步的,多個棱是指四個。
進一步的,棱的橫截面為圓弧形。
進一步的,棱的上端延伸到外沿的下表面,棱的下端與通孔連接。
進一步的,桶體的深與徑的比值不小于1.0。
進一步的,桶體的壁厚是0.2mm~0.3mm。
進一步的,外沿的厚度是0.3mm~0.8mm。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發(fā)明主體采用圓形結構,在四角加上四個棱形,即擴大了缽的容積,又增加了強度,也非常適合機械驅動,同時易于拉深制造,在深徑比超過1.0的情況下,可以獲得較好的強度;2、本發(fā)明用料省,在同樣用料的情況下,結構強度好,深徑比高,面積利用率高,缽盤的缽體體積大,對農作物育苗有極為重要的作用,更容易育大苗,育健苗。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主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至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一種用于農業(yè)生產的缽體包括桶體1,桶體1是圓筒形,且桶體1的開口處設有向外延伸的外沿2,所述外沿2為矩形,桶體1底部設有通孔1-1。
具體實施方式二:結合圖1至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一種用于農業(yè)生產的缽體的桶體1的內壁沿圓周方向設有多個外凸的棱1-2。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三:結合圖1至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一種用于農業(yè)生產的缽體的多個棱1-2是指四個。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二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四:結合圖1至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一種用于農業(yè)生產的缽體的棱1-2的橫截面為圓弧形。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二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五:結合圖1至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一種用于農業(yè)生產的缽體的棱1-2的上端延伸到外沿2的下表面,棱1-2的下端與通孔1-1連接。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二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六:結合圖1至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一種用于農業(yè)生產的缽體的桶體1的深h與徑d的比值不小于1.0。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七:結合圖1至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一種用于農業(yè)生產的缽體的桶體1的壁厚是0.2mm~0.3mm。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八:結合圖1至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一種用于農業(yè)生產的缽體額外沿2的厚度是0.3mm~0.8mm。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的修改、等同替換與改進等,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