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漁業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網箱式魚類養殖用飼料自動飼喂裝置。
背景技術:
在我國內陸地區,其淡水魚的養殖方法有:池塘養魚、稻田養魚、河道養魚、湖泊養魚、水庫養魚、網箱養魚、圍網與圍欄養魚及工廠化養魚;雖然目前池塘養魚仍舊是中國大部分地區使用的養魚方式,產量約占淡水養魚的60%以上;但是網箱養魚以其集約化程度高,放魚密度大,魚生長快,產量高,并且能較充分利用自然水域,其發展的前景巨大;但是,也由于網箱養魚過程中,網箱一般放置在開放性的水體內或者漂浮在水體上,在進行魚飼料投喂時,有很大一部分魚飼料會隨水體流失,造成魚飼料的極大浪費,且會對水體造成一定的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發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網箱式魚類養殖用飼料自動飼喂裝置,其能夠將魚飼料集中送入網箱內的水體內,由魚類自動取食,而非投喂,這樣不僅極大減少了飼料的浪費,還能避免飼料對水體的污染,極大減少網箱養魚的成本。
為了實現根據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網箱式魚類養殖用飼料自動飼喂裝置,包括:
網箱本體,其上設置有由縱桿和橫桿相互銜接成的金屬框架;
一組滑軌,其設置在金屬框架內,所述一組滑軌包括至少兩個對應設置在所述金屬框架上的彎折的滑軌單體,且其中任一所述滑軌單體的一端沿所述金屬框架的縱桿向上延伸至所述網箱本體的上端,該所述滑軌單體的另一端沿金屬框架延伸至縱桿的中部后彎折向與網箱的第一側壁平行的方向延伸,且與該滑軌單體對應設置的另一滑軌單體設置在于第一側壁對應的第二側壁上;
自動飼喂倉,其包括均勻間隔開平行設置的管腔相互連通的多個飼喂管,所述多個飼喂管的兩端滑動設置在所述一組滑軌上;其中,任一個飼喂管包括外筒,其為一金屬材質管體,所述外筒的側壁上均勻分散多個貫通孔;位于最上端的所述外筒還包括進料口,其分設在該所述外筒的兩端,且所述進料口的進料端斜切30-60度,所述進料端的斜切口朝向所述網箱本體的斜上方;帽體,其叩設在所述進料端的斜切口上,且所述帽體的部分邊沿與所述進料端的斜切口的尖端邊沿樞接設置,所述帽體內朝向所述斜切口處突出設置有彈性帽芯,所述帽體的長度至少為10cm;內管,其為撓性材質管體,所述內管軸向設置在所述外筒內,且所述內管的兩端周向固定在所述外筒的兩端的內側壁上,所述內管的側壁上均勻向外延伸設置多個吸嘴,且多個吸嘴通過所述多個貫通孔延伸出所述外筒;
充裝裝置,其通過支撐桿設置在所述滑軌單體的一端上,所述充裝裝置包括飼料充裝管,其一端設置有與所述外筒的進料口對應設置的飼料充裝口,且所述飼料充裝口的斜切口的角度與所述進料口的斜切口角度相適應,當所述自動飼喂倉滑動至所述一組滑軌的最上端時,所述飼料充裝口移動至與所述進料口可拆卸的銜接;馬蹄形撥環,其包括相互銜接設置的內馬蹄形環和外馬蹄形環,且所述外馬蹄形環套設在所述內馬蹄形環外,開口朝向同側,且所述外馬蹄形環固定在靠近所述飼料充裝管的另一端上,且在豎直方向上,所述馬蹄形撥環的開口位于所述帽體的自由端的正上方,且所述內馬蹄形環的內徑小于所述帽體的橫切面直徑,所述內馬蹄形環的長度小于所述帽體的長度;以及
飼料倉,其與所述飼料充裝管的另一端連通。
優選的是,所述多個吸嘴的長度大于所述外筒的橫切面半徑。
優選的是,所述多個飼喂管通過軟連接繩相互連接后在一組滑軌上同步滑動。
優選的是,所述多個吸嘴中相鄰兩個吸嘴之間的距離至少為5cm。
優選的是,還包括伸縮桿,其一端連接在位于最上端的所述外筒上,另一端向所述網箱本體的上端延伸設置,且通過支架固定在所述網箱本體的上方。
優選的是,所述伸縮桿向網箱本體內延伸的最深處為1/2所述網箱本體。
優選的是,所述內馬蹄形環的中部與所述外馬蹄形環的中部的距離大于所述帽體的橫切面直徑。
本發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一組滑軌用于給自動飼喂倉提供支撐和滑動軌跡,以便將自動飼喂倉引導入網箱內較深的位置,并且通過多個平行的飼喂管給在網箱內的魚類提供足夠的飼料,當自動飼喂倉滑入網箱本體內后,魚類通過多個吸嘴吮吸魚飼料,以達到飼喂的目的;
多個飼喂管的管腔相互連通,且最上端的飼喂管上設置有進料口,這樣當需要向自動飼料倉內填入魚飼料時,首先將自動飼喂倉沿一組滑軌向上移動之所述飼料充裝口移動至與所述進料口可拆卸的銜接,在此上移過程中,馬蹄形撥環的開口首先接觸帽體,并將帽體通過樞接點相對該飼喂管向外旋轉,打開飼料充裝口,之后再向上移動將所述飼料充裝口移動至與所述進料口可拆卸的銜接;之后啟動飼料倉內泵,將魚飼料通過銜接處泵入多個飼喂管內;
通過設定多個飼喂管的容積和數量來控制每次的飼喂量,保證飼喂魚飼料的飽和度;
每個吸嘴前端設置十字形開口,保證魚類能夠順利采食魚飼料;
多個飼喂管的外筒為金屬材質,本身就具備一定重量,因此,只需要在最上端的飼喂管的兩端設置驅動裝置,控制多個飼喂管向上或者向下移動即可,尤其向下移動時,借助多個飼喂管的重力和其中飼料的重量即可將位于較下方位置的飼喂管送入水體內,供魚類吸食飼料;并且由于內管為撓性材質,魚類在吸食飼料過程中,水壓也會壓迫內管促使魚類飼料自吸嘴內被吸出,甚至有部分飼料被擠出內管,但是由于網箱養魚的集約化性質,魚類密度較高,被擠出的魚類餌料也會被魚群很快取食,不會造成飼料的浪費;
本發明能夠將魚飼料集中送入網箱內的水體內,由魚類自動取食,而非投喂,這樣不僅極大減少了飼料的浪費,還能避免飼料對水體的污染,極大減少網箱養魚的成本。
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個實施例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并不配出一個或多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圖1、2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網箱式魚類養殖用飼料自動飼喂裝置,包括:
網箱本體100,其上設置有由縱桿101和橫桿102相互銜接成的金屬框架;
一組滑軌,其設置在金屬框架內,所述一組滑軌包括至少兩個對應設置在所述金屬框架上的彎折的滑軌單體201,且其中任一所述滑軌單體的一端沿所述金屬框架的縱桿向上延伸至所述網箱本體的上端,該所述滑軌單體的另一端沿金屬框架延伸至縱桿的中部后彎折向與網箱的第一側壁平行的方向延伸,且與該滑軌單體對應設置的另一滑軌單體設置在于第一側壁對應的第二側壁上;
自動飼喂倉,其包括均勻間隔開平行設置的管腔相互連通的多個飼喂管300,所述多個飼喂管的兩端滑動設置在所述一組滑軌上;其中,任一個飼喂管包括外筒301,其為一金屬材質管體,所述外筒的側壁上均勻分散多個貫通孔302;位于最上端的所述外筒還包括進料口303,其分設在該所述外筒的兩端,且所述進料口的進料端斜切30-60度,所述進料端的斜切口朝向所述網箱本體的斜上方;帽體304,其叩設在所述進料端的斜切口上,且所述帽體的部分邊沿與所述進料端的斜切口的尖端邊沿樞接設置,所述帽體內朝向所述斜切口處突出設置有彈性帽芯,所述帽體的長度至少為10cm;內管305,其為撓性材質管體,所述內管軸向設置在所述外筒內,且所述內管的兩端周向固定在所述外筒的兩端的內側壁上,所述內管的側壁上均勻向外延伸設置多個吸嘴306,且多個吸嘴通過所述多個貫通孔延伸出所述外筒;
充裝裝置,其通過支撐桿設置在所述滑軌單體的一端上,所述充裝裝置包括飼料充裝管401,其一端設置有與所述外筒的進料口對應設置的飼料充裝口402,且所述飼料充裝口的斜切口的角度與所述進料口的斜切口角度相適應,當所述自動飼喂倉滑動至所述一組滑軌的最上端時,所述飼料充裝口移動至與所述進料口可拆卸的銜接;馬蹄形撥環,其包括相互銜接設置的內馬蹄形環403和外馬蹄形環404,且所述外馬蹄形環套設在所述內馬蹄形環外,開口朝向同側,且所述外馬蹄形環固定在靠近所述飼料充裝管的另一端上,且在豎直方向上,所述馬蹄形撥環的開口405位于所述帽體的自由端的正上方,且所述內馬蹄形環的內徑小于所述帽體的橫切面直徑,所述內馬蹄形環的長度小于所述帽體的長度;以及
飼料倉500,其與所述飼料充裝管501的另一端連通。
在上述方案中,一組滑軌用于給自動飼喂倉提供支撐和滑動軌跡,以便將自動飼喂倉引導入網箱內較深的位置,并且通過多個平行的飼喂管給在網箱內的魚類提供足夠的飼料,當自動飼喂倉滑入網箱本體內后,魚類通過多個吸嘴吮吸魚飼料,以達到飼喂的目的;
多個飼喂管的管腔相互連通,且最上端的飼喂管上設置有進料口,這樣當需要向自動飼料倉內填入魚飼料時,首先將自動飼喂倉沿一組滑軌向上移動之所述飼料充裝口移動至與所述進料口可拆卸的銜接,在此上移過程中,馬蹄形撥環的開口首先接觸帽體,并將帽體通過樞接點相對該飼喂管向外旋轉,打開飼料充裝口,之后再向上移動將所述飼料充裝口移動至與所述進料口可拆卸的銜接;之后啟動飼料倉內泵,將魚飼料通過銜接處泵入多個飼喂管內;
通過設定多個飼喂管的容積和數量來控制每次的飼喂量,保證飼喂魚飼料的飽和度;
每個吸嘴前端設置十字形開口,保證魚類能夠順利采食魚飼料;
多個飼喂管的外筒為金屬材質,本身就具備一定重量,因此,只需要在最上端的飼喂管的兩端設置驅動裝置,控制多個飼喂管向上或者向下移動即可,尤其向下移動時,借助多個飼喂管的重力和其中飼料的重量即可將位于較下方位置的飼喂管送入水體內,供魚類吸食飼料;并且由于內管為撓性材質,魚類在吸食飼料過程中,水壓也會壓迫內管促使魚類飼料自吸嘴內被吸出,甚至有部分飼料被擠出內管,但是由于網箱養魚的集約化性質,魚類密度較高,被擠出的魚類餌料也會被魚群很快取食,不會造成飼料的浪費;
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在支架上設置控制按鈕,用伸縮桿控制飼喂倉上下移動以實現對飼喂倉內飼料補充或者進入水體中,讓魚自由取食。
本發明能夠將魚飼料集中送入網箱內的水體內,由魚類自動取食,而非投喂,這樣不僅極大減少了飼料的浪費,還能避免飼料對水體的污染,極大減少網箱養魚的成本。
如圖2所示,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多個吸嘴的長度大于所述外筒的橫切面半徑。隨著魚類采食魚飼料,內管的管徑會逐漸減小,在上述方案中,將吸嘴的長度限定的足夠長,這樣才能夠保證吸嘴不會因為內管的管徑逐漸縮小,而發生位移或者陷入外筒內,影響本裝置使用。
如圖1所示,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多個飼喂管通過軟連接繩307相互連接后在一組滑軌上同步滑動。
在第一個方案中,多個飼喂管的管腔通過管道相互連通,以便能夠將魚餌料充入多飼喂管內;并且通過一組滑軌的滑動固定,將多個飼喂管進行定位;在本方案中,還在多個飼喂管之間設置軟連接繩,以幫助多個飼喂管連接相對緊密,實現自動化同步控制。
如圖1所示,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多個吸嘴中相鄰兩個吸嘴之間的距離至少為5cm。
一個優選方案中,還包括伸縮桿,其一端連接在位于最上端的所述外筒上,另一端向所述網箱本體的上端延伸設置,且通過支架固定在所述網箱本體的上方。伸縮桿可以將多個飼喂管提起并拖拽至充裝裝置處,充裝完成后,伸縮桿還可以將多個飼喂管緩慢放入網箱的水體內進行飼喂魚類,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伸縮桿向網箱本體內延伸的最深處為1/2所述網箱本體。
如圖2所示,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內馬蹄形環的中部與所述外馬蹄形環的中部的距離大于所述帽體的橫切面直徑。
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