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用機械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耕作起壟覆膜一體機以及耕作起壟覆膜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消費需求剛性增長,耕地和水資源約束日益增強,種植業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必須加快轉變種植業發展方式,加強設施裝備建設,優化種植結構,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
隨著農業技術和人們生活水品的需求,提高農產品產量迫在眉睫。比如:馬鈴薯、玉米、小麥等作物,長期以來,由于耕作粗放,使其在種植技術上沒有新的突破,產量低而不穩定,并且由于干旱,其出苗率也比較低,使籽種浪費嚴重。近年來,隨著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大面積廣泛應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經試驗研究,獲得成功,得到示范推廣,取得了顯著的增產效果。尤其在旱作農業中,覆膜技術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它具有儲存雨水,抑制雜草生長,防寒、節水、增溫、增產,使作物早熟、提高地表溫度的功效,社會、經濟、生態效益非常顯著;因此,覆膜是解決我國干旱地區、半干旱地區種植馬鈴薯、玉米、小麥產量低的關鍵技術,是促進馬鈴薯、玉米、小麥等作物有山區想丘陵平原地區延伸,擴大其種植區域的關鍵技術。
目前使用的旋耕整形覆膜一體機,對于較硬的土質情況下沒有進行充分破土,使得堆壟效果差。同時由于堆壟裝置和覆膜裝置對壟堆處理不當,使得壟堆較為脆弱,同時覆膜效果差,易導致鋪的膜壓的不結實,風一吹、膜就會隨風飄起,嚴重影響鋪膜效率及提高鋪膜成本和污染環境的問題的旋耕整形覆膜播種一體機。
有鑒于此,設計制造出一種具有良好的堆壟覆膜效果的耕作起壟覆膜一體機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耕作起壟覆膜一體機,具有良好的堆壟覆膜效果,同時適用于不同硬度的土質,適應性較高。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耕作起壟覆膜系統,具有良好的堆壟覆膜效果,同時適用于不同硬度的土質,適應性較高。
本發明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耕作起壟覆膜一體機,用于鏟松土壤、形成壟堆、覆上并壓實地膜,耕作起壟覆膜一體機包括承載車體、松土裝置、起壟裝置以及覆膜裝置,承載車體包括減速箱、承載架、多個膠輪、多個減震緩沖件以及至少一根橫軸,減速箱固定連接于承載架,多個膠輪兩兩相對地設置在承載架的兩側并通過橫軸連接,多個減震緩沖件兩兩相對地固定連接于橫軸的兩端,且承載架與橫軸通過多個減震緩沖件連接。松土裝置包括破土開溝鏟、旋耕組件以及沉頭組件,破土開溝鏟固定連接于承載架的一端的底部,用于破碎土壤,旋耕組件固定連接于承載架并與減速箱的輸出軸連接,承載架的頂部設置有沉頭槽,沉頭組件可拆卸地容置于沉頭槽并與破土開溝鏟相對。起壟裝置包括堆壟鏟和整形組件,堆壟鏟固定連接于承載架的底部并靠近旋耕組件,用于鏟松土壤并形成壟堆,整形組件連接于承載架的底部并與堆壟鏟相對,用于對壟堆進行整形鎮壓。覆膜裝置包括膜儲存箱、覆膜支架、壓膜輪以及多個覆膜壓緊鏟,膜儲存箱固定連接于承載架且具有出膜口,覆膜支架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承載架的底部,另一端具有覆膜輥輪并與出膜口相對,壓膜輪轉動連接于覆膜支架,用于覆上并壓實地膜,多個覆膜壓緊鏟間隔設置在承載架的底部,用于將土壤壓實在地膜的根部。
進一步地,沉頭組件包括多個沉頭質量塊與卡接柱,沉頭槽內具有一安裝孔,卡接柱的一端伸入安裝孔并可拆卸地安裝于沉頭槽,每個沉頭質量塊上開設有第一連接通孔,每個沉頭質量塊的外形與沉頭槽相匹配,卡接柱的另一端依次穿過多個沉頭質量塊的第一連接通孔。
進一步地,沉頭組件還包括卡接塊,卡接柱的外周面具有外螺紋,卡接塊上開設有第二連接通孔,第二連接通孔的內周面具有內螺紋,卡接塊與卡接柱螺紋連接,用于卡持多個沉頭質量塊。
進一步地,旋耕組件包括兩個旋耕支架、轉軸與多個旋耕刀,兩個旋耕支架固定連接于承載框架的兩側,多個旋耕刀固定連接于轉軸的外周面,轉軸的兩端固定連接于兩個旋耕支架,減速箱的輸出軸與轉軸通過皮帶連接,以帶動轉軸轉動。
進一步地,整形組件包括整形支架、第一鎮壓輪、第二鎮壓輪以及第三鎮壓輪,整形支架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承載架,另一端具有第一斜架、第二斜架以及頂架,第一斜架、頂架以及第二斜架依次連接,第一鎮壓輪轉動連接于第一斜架,第二鎮壓輪轉動連接于第二斜架,第三鎮壓輪轉動連接于頂架,且第一鎮壓輪、第二鎮壓輪以及第三鎮壓輪共同形成一用于罩設在壟堆上的整形凹槽,以對壟堆進行鎮壓。
進一步地,整形組件還包括第一彈性件以及第二彈性件,第一斜架與頂架的一端鉸接,第二斜架與頂架的另一端鉸接,第一彈性件設置在第一斜架與頂架的鉸接處,第二彈性件設置在第二斜架與頂架的鉸接處。
進一步地,破土開溝鏟包括鏟柄、二次破土件、雙頭鑿形鏟以及兩個翼形鏟,鏟柄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承載架,二次破土件可拆卸地安裝在鏟柄上,兩個翼形鏟可拆卸地連接于鏟柄的兩側;雙頭鑿形鏟可拆卸地安裝在鏟柄遠離承載架的一端,且雙頭鑿形鏟具有相對的第一鏟刃部和第二鏟刃部。
進一步地,鏟柄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連接柱,鏟柄通過其中一個連接柱與承載架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地,耕作起壟覆膜一體機還包括施肥裝置,施肥裝置包括肥料箱與施肥管,肥料箱固定連接于承載架并具有一肥料斗,施肥管的一端連接于肥料箱的底部,另一端懸置在旋耕組件上。
一種耕作起壟覆膜系統,包括牽引機、驅動裝置和耕作起壟覆膜一體機,耕作起壟覆膜一體機包括承載車體、松土裝置、起壟裝置以及覆膜裝置,承載車體包括減速箱、承載架、多個膠輪、多個減震緩沖件以及至少一根橫軸,減速箱固定連接于承載架,多個膠輪兩兩相對地設置在承載架的兩側并通過橫軸連接,多個減震緩沖件兩兩相對地固定連接于橫軸的兩端,且承載架與橫軸通過多個減震緩沖件連接。松土裝置包括破土開溝鏟、旋耕組件以及沉頭組件,破土開溝鏟固定連接于承載架的一端的底部,用于破碎土壤,旋耕組件固定連接于承載架并與減速箱的輸出軸連接,承載架的頂部設置有沉頭槽,沉頭組件可拆卸地容置于沉頭槽并與破土開溝鏟相對。起壟裝置包括堆壟鏟和整形組件,堆壟鏟固定連接于承載架的底部并靠近旋耕組件,用于鏟松土壤并形成壟堆,整形組件連接于承載架的底部并與堆壟鏟相對,用于對壟堆進行整形鎮壓。覆膜裝置包括膜儲存箱、覆膜支架、壓膜輪以及多個覆膜壓緊鏟,膜儲存箱固定連接于承載架且具有出膜口,覆膜支架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承載架的底部,另一端具有覆膜輥輪并與出膜口相對,壓膜輪轉動連接于覆膜支架,用于覆上并壓實地膜,多個覆膜壓緊鏟間隔設置在承載架的底部,用于將土壤壓實在地膜的根部。牽引機與承載架的一端可拆卸連接,驅動裝置設置在牽引機上并與減速箱通過皮帶連接。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耕作起壟覆膜一體機,在承載架與橫軸之間設置有減震緩沖件,在承載架的前端的沉頭槽內設置有沉頭組件,且沉頭組件與破土開溝鏟相對。同時將堆壟鏟固定連接于承載架的底部并靠近旋耕組件,用于鏟松土壤并形成壟堆,整形組件連接于承載架的底部并與堆壟鏟相對,用于對壟堆進行整形鎮壓。膜儲存箱固定連接于承載架且具有出膜口,覆膜支架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承載架的底部,另一端具有覆膜輥輪并與出膜口相對,壓膜輪轉動連接于覆膜支架,用于覆上并壓實地膜,多個覆膜壓緊鏟間隔設置在承載架的底部。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破土開溝鏟在沉頭組件的壓力作用下深入到土層,破土效果良好,同時旋耕組件對土壤進行輔助破碎。而堆壟鏟將破碎后的土壤鏟至預定位置并形成壟堆,整形組件對壟堆進行整形鎮壓,再通過覆膜支架和覆膜輥輪進行覆膜,最后通過壓膜輪進行壓膜處理。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耕作起壟覆膜一體機,具有良好的破土、起壟以及覆膜的功能,且由于有沉頭組件,可適用于不同硬度的土質,提高了其適用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提供的耕作起壟覆膜一體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沉頭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旋耕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破土開溝鏟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中整形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標:100-耕作起壟覆膜一體機;110-承載車體;111-減速箱;113-承載架;115-膠輪;117-橫軸;130-松土裝置;131-破土開溝鏟;1311-鏟柄;1313-二次破土件;1315-雙頭鑿形鏟;1317-翼形鏟;1319-連接柱;133-旋耕組件;1331-旋耕支架;1333-轉軸;1335-旋耕刀;135-沉頭組件;1351-沉頭質量塊;1353-卡接柱;1355-卡接塊;150-起壟裝置;151-堆壟鏟;153-整形組件;1531-整形支架;1533a-第一鎮壓輪;1533b-第二鎮壓輪;1533c-第三鎮壓輪;1535a-第一斜架;1535b-第二斜架;1537-頂架;1539a-第一彈性件;1539b-第二彈性件;170-覆膜裝置;171-膜儲存箱;173-覆膜支架;175-壓膜輪;177-覆膜壓緊鏟;190-施肥裝置;191-肥料箱;193-施肥管。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發明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發明的選定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豎直”、“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發明產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設置”、“相連”、“安裝”、“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下述的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實施例
參照圖1,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耕作起壟覆膜系統(圖未示),包括牽引機(圖未示)、驅動裝置(圖未示)和耕作起壟覆膜一體機100,牽引機與耕作起壟覆膜一體機100連接,驅動裝置可拆卸地安裝在牽引機上并與耕作起壟覆膜一體機100連接,以向耕作起壟覆膜一體機100提供動力。
耕作起壟覆膜一體機100包括承載車體110、松土裝置130、起壟裝置150、覆膜裝置170以及施肥裝置190,松土裝置130、施肥裝置190、起壟裝置150以及覆膜裝置170依次連接于承載車體110并在承載車體110的帶動下向前行進。
承載車體110包括減速箱111、承載架113、多個膠輪115、多個減震緩沖件(圖未示)以及至少一根橫軸117,減速箱111固定連接于承載架113,多個膠輪115兩兩相對地設置在承載架113的兩側并通過橫軸117連接,多個減震緩沖件兩兩相對地固定連接于橫軸117的兩端,且承載架113與橫軸117通過多個減震緩沖件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膠輪115為兩個,橫軸117為一根,兩個膠輪115通過橫軸117連接并設置在承載架113的兩側,用于帶動整個承載架113移動。同時,橫軸117上設置有一個減震緩沖件,承載架113通過該減震緩沖件與橫軸117連接。
施肥裝置190包括肥料箱191與施肥管193,肥料箱191固定連接于承載架113并具有一肥料斗,施肥管193的一端連接于肥料箱191的底部,另一端懸置在承載架113的頂部并與松土裝置130相對,用于對經過松土裝置130破碎后的土壤進行施肥。
覆膜裝置170包括膜儲存箱171、覆膜支架173、壓膜輪175以及多個覆膜壓緊鏟177,膜儲存箱171固定連接于承載架113且具有出膜口,覆膜支架173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承載架113的底部,另一端具有覆膜輥輪并與出膜口相對,壓膜輪175轉動連接于覆膜支架173,用于覆上并壓實地膜,多個覆膜壓緊鏟177間隔設置在承載架113的底部,用于將土壤壓實在地膜的根部。
牽引機與承載架113的一端可拆卸連接,驅動裝置設置在牽引機上并與減速箱111通過皮帶連接。
松土裝置130包括破土開溝鏟131、旋耕組件133以及沉頭組件135,破土開溝鏟131固定連接于承載架113的一端的底部,用于破碎土壤,旋耕組件133固定連接于承載架113并與減速箱111的輸出軸連接,承載架113的頂部設置有沉頭槽,沉頭組件135可拆卸地容置于沉頭槽并與破土開溝鏟131相對。
需要說明的是,此處破土開溝鏟131可以是多個,且多個破土開溝鏟131在與承載車體110前進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均勻分布,以增大破土面積。
參見圖2,沉頭組件135包括多個沉頭質量塊1351、卡接柱1353以及卡接塊1355,沉頭槽內具有一安裝孔,卡接柱1353的一端伸入安裝孔并可拆卸地安裝于沉頭槽,每個沉頭質量塊1351上開設有第一連接通孔,每個沉頭質量塊1351的外形與沉頭槽相匹配,卡接柱1353的另一端依次穿過多個沉頭質量塊1351的第一連接通孔。卡接柱1353的外周面具有外螺紋,卡接塊1355上開設有第二連接通孔,第二連接通孔的內周面具有內螺紋,卡接塊1355與卡接柱1353螺紋連接,用于卡持多個沉頭質量塊1351。
在本實施例中,沉頭質量塊1351為開有第一連接通孔的鑄鐵塊,且該沉頭質量塊1351呈矩形體狀,與沉頭槽的外形相匹配,多個沉頭質量塊1351可依次穿過卡接柱1353并重疊設置在沉頭槽內。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沉頭質量塊1351的個數可依據土質的不同而適當增減,對于土質較硬的地區可適當增加沉頭質量塊1351,對于土質較軟的地區可適當減少沉頭質量塊1351。
參見圖3,旋耕組件133包括兩個旋耕支架1331、轉軸1333與多個旋耕刀1335,兩個旋耕支架1331固定連接于承載框架的兩側,多個旋耕刀1335固定連接于轉軸1333的外周面,轉軸1333的兩端固定連接于兩個旋耕支架1331,減速箱111的輸出軸與轉軸1333通過皮帶連接,以帶動轉軸1333轉動。施肥管193遠離肥料箱191的一端懸置在多個旋耕刀1335的上方,使得肥料落入到經過旋耕刀1335破碎的土壤中。
參加圖4,破土開溝鏟131包括鏟柄1311、二次破土件1313、雙頭鑿形鏟1315以及兩個翼形鏟1317,鏟柄1311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承載架113,二次破土件1313可拆卸地安裝在鏟柄1311上,兩個翼形鏟1317可拆卸地連接于鏟柄1311的兩側。雙頭鑿形鏟1315可拆卸地安裝在鏟柄1311遠離承載架113的一端,且雙頭鑿形鏟1315具有相對的第一鏟刃部和第二鏟刃部。鏟柄1311的側壁上設置有多個連接柱1319,鏟柄1311通過其中一個連接柱1319與承載架113可拆卸連接。具體地,多個連接柱1319在豎直方向上均勻分布。
在本實施例中,雙頭鑿形鏟1315可根據需要切換第一鏟刃部與第二鏟刃部,具體地,當第一鏟刃部磨損嚴重時,將雙頭鑿形鏟1315拆下并調轉方向重新安裝在鏟柄1311上,使用第二鏟刃部進行破土作業,提高了該破土開溝鏟131整體的使用壽命。
需要說明的是,鏟柄1311與承載架113的相對位置可通過調節鏟柄1311與承載架113之間的連接柱1319來進行調節。從而調節雙頭鑿形鏟1315伸入到土層中的深度,以適應不同的土層。
請繼續參見圖1,起壟裝置150包括堆壟鏟151和整形組件153,堆壟鏟151固定連接于承載架113的底部并靠近旋耕組件133,用于鏟松土壤并形成壟堆,整形組件153連接于承載架113的底部并與堆壟鏟151相對,用于對壟堆進行整形鎮壓。
參見圖5,整形組件153包括整形支架1531、第一鎮壓輪1533a、第二鎮壓輪1533b、第三鎮壓輪1533c第一彈性件1539a以及第二彈性件1539b,整形支架1531的一端固定連接于承載架113,另一端具有第一斜架1535a、第二斜架1535b以及頂架1537,第一斜架1535a、頂架1537以及第二斜架1535b依次連接,第一鎮壓輪1533a轉動連接于第一斜架1535a,第二鎮壓輪1533b轉動連接于第二斜架1535b,第三鎮壓輪1533c轉動連接于頂架1537,且第一鎮壓輪1533a、第二鎮壓輪1533b以及第三鎮壓輪1533c共同形成一用于罩設在壟堆上的整形凹槽,以對壟堆進行鎮壓。第一斜架1535a與頂架1537的一端鉸接,第二斜架1535b與頂架1537的另一端鉸接,第一彈性件1539a設置在第一斜架1535a與頂架1537的鉸接處,第二彈性件1539b設置在第二斜架1535b與頂架1537的鉸接處。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彈性件1539a與第二彈性件1539b均為扭簧,分別安裝在第一斜架1535a與頂架1537、第二斜架1535b與頂架1537的鉸接處,使得第一斜架1535a與頂架1537、第二斜架1535b與頂架1537均具有閉合趨向的彈力,從而使得第一鎮壓輪1533a與第二鎮壓輪1533b抵持在壟堆的兩側,方便對壟堆進行整形。
綜上所述,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耕作起壟覆膜系統,將牽引機與承載架113連接,在承載架113的前端設置有沉頭組件135,通過增減沉頭質量塊1351來改變破土開溝鏟131對土層的壓力,從而使得破土效果更好。同時在承載架113上還設置有施肥箱,施肥箱的底部連接有施肥管193,而施肥管193懸置在旋耕組件133上,可對破碎后的土層進行施肥,施肥效果良好。在施肥裝置190后的承載架113上還設置有堆壟鏟151和整形組件153,分別起到堆壟和整形鎮壓的作用。最后在承載架113的后端還設置有覆膜裝置170,對壟堆進行覆膜,且通過覆膜輥輪和壓膜輪175對地膜進行壓實,最后通過覆膜壓緊鏟177將土壤堆疊在地膜上,起到固定的作用。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耕作起壟覆膜系統,起壟覆膜效果良好,同時可適用于不同的土質,破土效果良好,適用性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