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壟覆膜插秧一體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起壟覆膜插秧一體機,起壟器前端設有澆水孔,澆水孔內置供水管,防風輥軸上連接插秧平臺,插秧平臺上設置氣缸,插秧平臺的前端固定送秧盒,壓膜輪外側設置轉盤,轉盤外側圓周表面上等間距設置若干磁片,轉盤外側的機架上設置一個用來感應轉盤上磁片的磁力感應器,氣缸與設置在機架上的控制開關連接,控制開關與磁力感應器和外部的氣泵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完善,功能齊全,實現了起垅、插苗、澆水、覆土和覆膜一整套動作,一次完成移栽勞作的一整套工序,由于送秧盒和氣缸的角度可調,送秧盒的出秧口位于前部一端,保證了秧苗豎直插入土中,便于秧苗發芽生長,同時大大減輕插秧的勞動強度,有效地提高移栽勞作的質量,提高成活率和產量。
【專利說明】起壟覆膜插狹一體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起壟覆膜插秧一體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農業生產過程中移栽勞作,尤其是薯類作物主要是通過手工作業進行作業,起垅、插苗、澆水、覆土、覆膜幾道工序都要手工完成,費時費力,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無法滿足現代生產發展的要求,行業內急需開發一種實現起垅、插苗、澆水、覆土和覆膜等工作的專用移栽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起壟覆膜插秧一體機,以解決現有工藝存在的手工作業效率低、勞動強度大和生產成本高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機架和旋耕機組成,機架固定在旋耕機上,旋耕機上設置與驅動設備連接傳動的減速機,旋耕機后側連接兩個起壟器,起壟器上面相應地設置一個覆膜筒,機架后端兩側分別設置一個壓膜輪,旋耕機側面的支架上連接一個防風輥軸,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起壟器前端設有一個澆水孔,澆水孔內置供水管,防風輥軸上相應于起壟器連接有插秧平臺,插秧平臺上設置氣缸,插秧平臺的前端固定一個送秧盒,壓膜輪外側設置一個轉盤,轉盤外側圓周表面上等間距設置若干磁片,轉盤外側的機架上設置一個用來感應轉盤上磁片的磁力感應器,氣缸與設置在機架上的控制開關連接,控制開關與磁力感應器和外部的氣泵連接。
[0005]上述插秧平臺通過合頁活動連接在防風輥軸上,插秧平臺前端設置插秧平臺調節桿,插秧平臺調節桿一端與插秧平臺連接,插秧平臺調節桿的另一端與機架連接,插秧平臺調節桿用來調節插秧平臺前端離地壟的高度。
[0006]上述插秧平臺上氣缸后端通過氣缸調節桿固定在插秧平臺上,氣缸調節桿可調節氣缸與地壟之間的角度,氣缸前端的氣缸推桿前端與一個從動推桿連接在一起,從動推桿上固定一段鏈條,鏈條上設置一個齒輪,齒輪兩端固定連接一個壓秧條。
[0007]上述送秧盒前部設置一個出秧口,出秧口位于送秧盒前部一端,已從確保送秧盒內的秧苗豎直入壟。
[0008]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外部驅動設備帶動本裝置行進過程中,起壟器進行起壟,同時起壟器上的澆水孔對土壟進行澆水,覆膜筒對土壟進行覆膜,與此同時隨著壓膜輪的轉動,壓膜輪外側的轉盤也隨之轉動,磁力感應器感應到轉盤上的磁片時,便會將信號傳送至控制開關上,控制開關便會控制外部的氣泵送氣,氣體通過控制開關給插秧平臺上的氣缸送氣,氣缸推桿便會向前伸出,將送秧盒內的秧苗從送秧盒前部一端的出秧口推進地壟中,與此同時,從動推桿隨著氣缸推桿向前伸出,從而帶動固定在從動推桿上的鏈條向前位移,鏈條帶動與其嚙合的齒輪轉動,將壓秧條打開,操作人員便可將新的秧苗放置送秧盒內,當磁力感應器感應不到轉盤上的磁片時,控制開關控制外部的氣泵斷氣,從而氣缸推桿收回氣缸內,從動推桿也會隨之向后移動,從而帶動鏈條向后位移,鏈條帶動與其嚙合的齒輪轉動,將壓秧條復位以對送秧盒內的秧苗進行固定,準備下一次的插秧動作。通過調整轉盤上磁片間距,可調節插秧的速率,調整秧苗的分布密度。
[0009]與現有工藝相比,本實用新型的起壟覆膜插秧一體機結構完善,功能齊全,實現了起垅、插苗、澆水、覆土和覆膜一整套動作,一次完成移栽勞作的一整套工序,由于送秧盒和氣缸的角度可調,同時送秧盒的出秧口位于送秧盒前部一端,保證了秧苗豎直插入土中,便于秩苗發芽生長,同時大大減輕插秩的勞動強度,提聞生廣效率,有效地提聞移栽勞作的質量,提高成活率和產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插秧平臺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是圖1中A區域的放大示意圖;
[0014]圖4是圖2中B區域的放大示意圖;
[0015]圖5是本實用新型轉盤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6是本實用新型送秧盒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中I機架、2旋耕機、3減速機、4支架、5起壟器、6覆膜筒、7壓膜輪、8插秧平臺、9氣缸、10送秧盒、11控制開關、12轉盤、13磁力感應器、14磁片、15澆水孔、41防風輥軸、81合頁、82氣缸調節桿、83插秧平臺調節桿、91氣缸推桿、92從動推桿、93鏈條、94齒輪、95壓秧條、101出秧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圖2、圖3、圖4、圖5和圖6所示,一種起壟覆膜插秧一體機,主要由機架I和旋耕機2組成,機架I固定在旋耕機2上,旋耕機2上設置與驅動設備連接傳動的減速機3,旋耕機2后側連接兩個起壟器5,起壟器5上面相應地設置一個覆膜筒6,機架I后端兩側分別設置一個壓膜輪7,旋耕機2側面的支架4上連接一個防風輥軸41,起壟器5前端設有一個澆水孔15,澆水孔15內置供水管,防風輥軸41上相應于起壟器5連接有插秧平臺8,插秧平臺8上設置氣缸9,插秧平臺8的前端固定一個送秧盒10,壓膜輪7外側設置一個轉盤12,轉盤12外側圓周表面上等間距設置若干磁片14,轉盤12外側的機架上設置一個用來感應轉盤12上磁片14的磁力感應器13,氣缸9與設置在機架I上的控制開關11連接,控制開關11與磁力感應器13和外部的氣泵連接。
[0019]插秧平臺8通過合頁81活動連接在防風輥軸41上,插秧平臺8前端設置插秧平臺調節桿83,插秧平臺調節桿83 —端與插秧平臺8連接,插秧平臺調節桿83的另一端與機架I連接,插秧平臺調節桿83用來調節插秧平臺8前端離地壟的高度。
[0020]插秧平臺8上氣缸9后端通過氣缸調節桿82固定在插秧平臺8上,氣缸調節桿82可調節氣缸9與地壟之間的角度,氣缸9前端的氣缸推桿91前端與一個從動推桿92連接在一起,從動推桿92上固定一段鏈條93,鏈條93上設置一個齒輪94,齒輪94兩端固定連接一個壓秧條95。[0021]送秧盒10前部設置一個出秧口 101,出秧口 101位于送秧盒10前部一端,已從確保送秧盒10內的秧苗豎直入壟。
[0022]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外部驅動設備帶動本裝置行進過程中,起壟器5進行起壟,同時起壟器5上的澆水孔15對土壟進行澆水,覆膜筒6對土壟進行覆膜,與此同時隨著壓膜輪7的轉動,壓膜輪7外側的轉盤12也隨之轉動,磁力感應器13感應到轉盤12上的磁片14時,便會將信號傳送至控制開關11上,控制開關11便會控制外部的氣泵送氣,氣體通過控制開關11給插秧平臺8上的氣缸9送氣,氣缸推桿91便會向前伸出,將送秧盒10內的秧苗從送秧盒前部一端的出秧口 101推進地壟中,與此同時,從動推桿隨著氣缸推桿向前伸出,從而帶動固定在從動推桿上的鏈條向前位移,鏈條93帶動與其嚙合的齒輪94轉動,將壓秧條95打開,操作人員便可將新的秧苗放置送秧盒10內,當磁力感應器13感應不到轉盤12上的磁片14時,控制開關11控制外部的氣泵斷氣,從而氣缸推桿91收回氣缸9內,從動推桿92也會隨之向后移動,從而帶動鏈條93向后位移,鏈條93帶動與其嚙合的齒輪94轉動,將壓秧條95復位以對送秧盒10內的秧苗進行固定,準備下一次的插秧動作。通過調整轉盤12上磁片14間距,可調節插秧的速率,調整秧苗的分布密度。
【權利要求】
1.一種起壟覆膜插秧一體機,主要由機架和旋耕機組成,機架固定在旋耕機上,旋耕機上設置與驅動設備連接傳動的減速機,旋耕機后側連接兩個起壟器,起壟器上面相應地設置一個覆膜筒,機架后端兩側分別設置一個壓膜輪,旋耕機側面的支架上連接一個防風輥軸,其特征是起壟器前端設有一個澆水孔,澆水孔內置供水管,防風輥軸上相應于起壟器連接有插秧平臺,插秧平臺上設置氣缸,插秧平臺的前端固定一個送秧盒,壓膜輪外側設置一個轉盤,轉盤外側圓周表面上等間距設置若干磁片,轉盤外側的機架上設置一個用來感應轉盤上磁片的磁力感應器,氣缸與設置在機架上的控制開關連接,控制開關與磁力感應器和外部的氣泵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壟覆膜插秧一體機,其特征是插秧平臺通過合頁活動連接在防風輥軸上,插秧平臺前端設置插秧平臺調節桿,插秧平臺調節桿一端與插秧平臺連接,插秧平臺調節桿的另一端與機架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壟覆膜插秧一體機,其特征是插秧平臺上氣缸后端通過氣缸調節桿固定在插秧平臺上,氣缸前端的氣缸推桿前端與一個從動推桿連接在一起,從動推桿上固定一段鏈條,鏈條上設置一個齒輪,齒輪兩端固定連接一個壓秧條。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壟覆膜插秧一體機,其特征是送秧盒前部設置一個出秧口,出秧口位于送秧盒前部一端。
【文檔編號】A01B49/06GK203618299SQ201320867874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8日
【發明者】王建民 申請人:王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