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糧食干燥設備,確切的說是一種糧食就倉干燥的立體通風裝置。
背景技術:
糧食的干燥及含水量,對倉儲糧食的質量安全至關重要,中國專利201610104412.5與200620035358.0公開了有關立體通風就倉的干燥設備,但這些技術結構設計不合理,存在的缺陷較多:①結構復雜,設備龐大,用料耗材多,自制熱泵制造成本高,電熱絲加熱裝置耗電量大,干燥成本高;②設備利用率低,通風系統的組合設計不當, 每根主風管只連接兩排立體通風管,每組通風管最多只能連接24根立體通風管;③干燥系統造價高,5000噸倉庫配備的干燥設備價值在60萬以上,需安裝15組立體通風裝置,設備多,安裝復雜,工程量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組合式糧食立體通風裝置,以解決倉房堆糧底層的通風,提高設備的利用率,降低糧食的干燥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方案包括倉房、空氣加熱裝置和立體通風干燥裝置,其結構特點是在倉房的外側設有空氣加熱裝置,倉房內設有立體通風干燥裝置,空氣加熱裝置由機架、空調外機、空調內機、集氣箱及風機組成,立體通風干燥裝置由主風管、支風管及垂直通風管組成,所述空氣加熱裝置機架的上端設有空調外機,空調外機的里側設有空調內機,空調內機的里側設有集風箱,集風箱的里側設有風機,機架的底端設有行走輪,倉房內設有主風管,主風管的左右兩側依次設有12道支風管,支風管的下端設有連接頭,連接頭的下端分別設有5節垂直通風管,垂直通風管的下端設有散熱管,連接頭的內側設有內螺紋,垂直通風管及散熱管的上端設有外螺紋,垂直通風管的下端設有內螺紋,第一節垂直通風管的上端由螺紋連接安裝在支風管下端的連接頭上,下端的垂直通風管及散熱管依次連接在第一節垂直通風管的下端,散熱管的管壁上設有通風孔,散熱管的上端設有外螺紋,所述的垂直通風管成正方形排列在主風管道的下端,間距為2米,每節的長度為一米。
加熱前,先將垂直通風管分別由糧食電動取樣器逐節插入糧堆內,每節之間由螺紋連接,把散熱管插入糧堆的最底層。干燥時,經加熱裝置加熱的熱空氣由鼓風機送入主風管,再經支風管和垂直通風管到達糧堆的底層,首先干燥底層的糧食,最底層的糧食干燥結束時,將上層的垂直通風管卸掉一節,然后逐層向上加熱干燥,直到整倉糧食干燥結束。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結構簡單,加工生產安裝方便,產品造價生產使用成本低,5000噸倉房配備的干燥設備價值不足30萬元,比現有干燥設備的造價節省一半之多,僅為其成本的二分之一。設備利用率高:每組通風管道可連接72根立體風通管,比現有的干燥設備多48根,5000噸的倉房配置5組通風管道就行,比現有設備節省10組主風管、支風管及熱泵。
下面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倉外加熱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倉內立體通風干燥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為垂直通風管道的散熱管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3中示出的機架1的上端設有空調外機2,空調外機的里側設有空調內機3,空調內機的里側設有集風箱4,集風箱的里側設有風機5,機架的底端設有行走輪6,倉房內設有主風管10,主風管的左右兩側依次設有12道支風管11,支風管的下端設有連接頭12,連接頭的下端分別設有5節垂直通風管8,垂直通風管的下端設有散熱管7,連接頭的內側設有內螺紋,垂直通風管及散熱管的上端設有外螺紋,垂直通風管的下端設有內螺紋,第一節垂直通風管的上端由螺紋連接安裝在支風管下端的連接頭上,下端的垂直通風管及散熱管依次連接在第一節垂直通風管的下端,散熱管的管壁上設有通風孔9,散熱管的上端設有外螺紋13,所述的垂直通風管成正方形排列在主風管道的下端,間距為2米,每節的長度為一米。所述的主風管及支風管由軟質材料制為一個完整的密封體。
加熱時,先將垂直通風管分別由糧食電動取樣器逐節插入糧堆內,每節之間由螺紋連接,散熱管插入糧堆的最底層。干燥時,經加熱裝置加熱的熱空氣由鼓風機送入主風管,再經支風管和垂直通風管到達糧堆的底層,首先干燥底層的糧食,最底層的糧食干燥結束時,將上層的垂直通風管卸掉一節,然后逐層向上加熱干燥,直到整倉糧食干燥結束。